高等中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与育人契合的实效性研究
——基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贫困生资助政策问卷的分析

2014-12-05 06:38易耀森
关键词:奖学金贫困生资助

易耀森

(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 福州 350122)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放在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的六大任务之首,并明确指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支持特殊教育,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1]”目前各高校都十分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但主要还是以经济资助为主[2],且由于多种原因,贫困生资助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资助成效与资助成本投入不成正比。因此,如何发挥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助学和育人功能,是高校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一、调查基本情况

1.调查基本情况

本课题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随机抽取800名入库贫困学生为样本做了《中医院校贫困生资助政策及其育人实效》的问卷调查。该项调查以班级成建制的形式进行,涉及七年制中医学、中医学、骨伤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公共事业管理、护理学、康复医学等专业大一至大五在校本科贫困生(分别占9.34%、21.71%、25.32%、27.36%、16.27%)。本次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780份,其中纸质问卷570份,网上和电子版问卷共210份。调查覆盖面较广,代表性较强,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数据处理

网上调查问卷的统计直接使用调查网站提供的统计功能,电子版和纸质调查问卷的统计使用Excel 2007和SPSS19.0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1.贫困生基本状况和贫困观念调查

(1)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原因

调查显示,64.37%的贫困生来自农村以及较偏远的山区,随着我校省外招生计划的增多,来自贵州、云南、甘肃等西部贫困地区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的家乡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学生家庭收入也普遍较低;28.64%的贫困生虽然来自城镇,但是由于城镇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裁员等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能就业,家庭收入降低;4.82%的学生由于家庭遭遇了某些特殊变故,影响了家庭收入;此外,还有2.17%的学生来自于多子女家庭,随着高校实行收费政策,上学成本较高,再加上近年来物价上涨,生活成本不断提高,这就给学生和家长增加了不少负担。

(2)贫困生生存状况调查

①贫困生的月均消费情况

调查显示,贫困生的月均消费,4.13%在300元以内,42.47%在301~500元间,39.98%在501~700 元间,11.15%在701 ~1000 元间,2.17%在1000 元以上。大部分贫困生同学(82.45%)月均消费还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13.32%的贫困生同学月均消费水平较高,此外,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月均消费水平过低,导致生活状态不佳。

②贫困生的主要生活来源

调查显示,在大学学费和生活费方面,50.35%的贫困生主要来源于父母的支持;25.39%的贫困生依赖学校的奖、助、贷等;9.98%的贫困生靠社会帮扶;14.28%的同学靠学校的勤工俭学和自己课外兼职。可见,大部分贫困生(75.74%)还主要依赖于家庭和学校为其提供支持,以便完成学业;只有部分贫困生(14.28%)依靠自己的努力赚取学费和生活费;而社会帮扶渠道目前还比较少,有待于进一步发掘。

(3)学生的贫困观调查

调查显示,贫困生中68.16%的同学能较为正确地看待贫困现实而无怨无悔;14.12%的同学怨社会不公;16.46%的同学怨自己出身不好,命运太差;1.26%的同学怨自己的父母太过无能。可见,大部分的贫困生能较为积极客观地对待家庭的贫困,相信贫困只是暂时的,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改善目前的困境;但也有部分同学认为贫困是社会不公平、出身不好造成的,贫困观日益扭曲。

2.济困育人状况分析

(1)贫困生学业情况调查

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中医学专业(暂行)》明确要求“中医学专业毕业生要具备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为了评价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间(注:从福建中医药大学各专业大一至大五非贫困生中随机选取800名,下同)的中医药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否有区别,笔者以学生在校期间的六大中医基础课程成绩作分析。

从表1可知,六大中医主干课程中,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贫困生的平均成绩优于非贫困生的平均成绩(p<0.05);只有针灸学这一门课程贫困生的平均成绩和非贫困生没有差异。

(2)贫困生综合素质能力比较

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指出:“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可见,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更要注重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笔者根据《福建中医药大学学生学年综合考评办法》的测评方法,对学生的德育(20%)、智育(70%)、体育(10%)等三个方面进行定量、定性测评,以评价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表1 2009-2013年六大中医主干课程成绩对比

表2 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综合素质能力比较

从表2可知,贫困生获得专业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等荣誉称号的比例比非贫困生高(p<0.05);而获得国家奖学金者,贫困生和非贫困生间则没有区别。

可见,学校奖、助、勤、贷、补等贫困生资助政策和评优评先政策的实施,不仅较大程度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和生活问题,同时也起到了激励作用,激励贫困大学生更加努力向上,勤奋向学。

(3)贫困生的心理状态分析

调查显示,大多数贫困生(64.37%)都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学习刻苦、勤奋,争取更优异的成绩;但也有部分同学存在自卑、失落(15.38%)、对周围许多事物过于敏感(10.75%)、挫折感较强(9.5%)等负面心理情绪。可见,贫困生和其他大学生相比,在个性和心理状态方面,虽有共同点,他们乐观向上、多才多艺、独立性较强,但也有部分同学由于经济的贫困导致了心理贫困。对于心理贫困问题,他们常不知道如何处理,往往采取逃课、避免参加集体活动等方式来逃避,这样就容易造成贫困生学业成绩忽高忽低、不太合群等现象发生。

(4)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调查显示,目前高等中医院校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感恩情怀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在受调查的贫困生中,有41.36%贫困生渴望获得无偿资助,他们更倾向于获得不用偿还的奖学金、助学金、学费减免等学校专项补助;只有12.24%贫困生表示会优先考虑选择生源地贷款、国家助学贷款等需要偿还的资助方式;有46.4%贫困生表示会考虑通过勤工俭学或者课余兼职去获得一些资助,但其中仍有24.34%同学想作一些比较轻松或者一些相对有技术含量的工作,因为这样才不会让他们丢面子。在诚信方面,83.46%同学认为各项资助应该优先资助品学兼优且有实际需要的贫困生,但仍有16.54%的同学认为可能会谎报贫困而去申请资助。在家庭经济状况有所改善时,有76.54%同学表示会主动去申请暂停资助,但仍有23.46%同学表示不会这么作,反正是“免费的午餐”,不要白不要。

三、多元化济困育人的贫困生资助路径探究

调查显示,目前高等中医院校普遍比较重视贫困生资助工作,在较大程度上帮助贫困生缓解了学费困难和生活困难问题。但高等中医院校如何依托资助工作这一平台,发挥其所蕴含的育人功能还亟待进一步研究。

1.发挥激励效应和榜样作用,搭建以奖学金和评优评先为载体的成长平台

自2007年开始实施新的资助政策以来,高校就初步形成了两种目的不同的奖学金:资助型奖学金(如国家励志奖学金等)和奖优型奖学金(如国家奖学金、学校专业奖学金等)。前者是奖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比较优秀的学生;后者是只要学生各方面综合表现优秀即可申请。此外,高等中医院校还形成了一套机制较完整的评优评先工作机制,如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共青团干、优秀共产党员等。奖学金和评优评先工作引导和激励广大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学习、立志成才,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起着积极而深远的作用。把奖学金和评优评先的条件作为外部某种刺激,引导学生积极地向评选条件靠拢,使学生为实现目标产生积极的行动,对专业学习、日常工作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十足的干劲,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3]。同时,通过对优秀学生的肯定和奖励,并进行宣传,发挥其榜样作用,有助于在大学生中形成一种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氛围,激励引导全体学生协同成长。因此应充分利用发挥奖学金、评优评先工作的利好因素,为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搭建平台。

2.以学生为本,搭建“六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中医院校贫困生进入大学后,要承受着来自经济、学业、就业等多重方面的压力。由于贫困生自身条件的限制和对外界大环境的不适应,他们更容易产生消极悲观的情绪,无法很好融入校园主流生活、学习环境中,时常感到困惑和迷茫。高等中医院校要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不同表现,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增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目前,我校已逐步形成了“课堂教学、宣传教育、咨询服务、危机干预、朋辈咨询、学生社团”六位一体、立体交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有心理困惑的大学生提供心理援助。此外,学校还依托“宿舍-班级-学院-学校”四级网络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个性化服务,扩大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帮助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3.以诚信、感恩为本,搭建以助学贷款、勤工俭学为载体的励志育人平台

(1)诚信为本,扶志与立志共促解困

据统计,2013-2014学年,我校共有772人签约生源地和校源地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总额达到454.835万元,较大程度解决了贫困学生的学费问题。为此,高等中医院校要秉持“扶贫更要扶志,立志才能解困”的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诚信教育氛围,构建“诚信做人、诚信贷款、诚信还贷”的诚信体系,引导贫困大学生培养“人无信则不立”的素养,通过透支自己未来的资本来帮助完成学业,使自己有更多的就业、择业机会,个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2)心怀感恩,情系勤工提升能力

勤工助学不仅是一种让学生能够通过劳动获得报酬,解决学习费用的资助方法,更是一种感恩教育。高等中医院校要在传统勤工俭学模式的基础上,推行“能力型、创业型勤工助学岗位”[1],提供一个与贫困大学生专业学习、成才要求密切相关的平台,为他们的临床实践、创新精神、创业实践等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感恩教育,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结合在一起,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高等中医人才培养的质量,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

四、小结

高等中医院校助困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确保“教育公平”的基础上,高校资助工作更要贯彻“育人为本”的理念,使助学工作由帮助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向帮助贫困生立志成才、全面可持续健康成长的新目标转变,达到资助和育人的有机统一,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1] 新华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http://www.xj.xin- huanet.com/2012 -11/19/c_113722546.htm,2012 -11 -19.

[2] 沙爱红.育人为本背景下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013,26(3):92-94.

[3] 郝高建,等.新形势下贫困生帮困助学模式实效性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94-196.

[4] 罗丽琳.高校贫困生多维资助模式的构建[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1):109 -112.

猜你喜欢
奖学金贫困生资助
学成必有为 不忘桑梓情——写在“谈智隽奖学金”第二十七次颁奖大会后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打电子游戏是浪费时间?对那些获得电竞奖学金的人来说并不是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感恩的心——20名获得康世恩专项奖学金学生的来信摘录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