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芬 康健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吉首 416000)
俗称“五溪蛮”之地的湘西地区,历来就因披“神秘”面纱而令人向往,它毗邻武陵山脉,在这里居住的少数民族有30余种,分布呈现出“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格局。伴随着当地生活方式、乡土人情、军事战争、祭祀纪念和传统习俗等环境,一些民俗体育在这片得天独厚的净土中孕育和生长。至今为止,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项目种类较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比如:“苗族神鞭、摔抱腰、抛石头、抓藤爬岩、摆手舞、跳马、打水漂、下油锅、上刀梯、跳竹竿、还傩愿、刺牛祭祖”等,可以用来娱乐、健心健身,也可以用来作为当地人们之间交流的平台、思想的寄托,成为湘西人民生活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这些民俗气息浓厚、文化底蕴雄厚的民俗体育活动存在被淡忘、任意篡改的境遇,还有很多濒临消失的危险。该研究针对湘西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现状,然后进行理性分析,预测它的发展趋势,从而为保护湘西民俗体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目前,湘西民俗体育活动呈现出不同以往的形式特点,以下主要从对民俗体育的认识、参与动机与方式、组织形式、参与时间和经费来源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走访调查,与当地村民进行交流了解到,在对当地民俗体育活动项目的理解多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还是中老年一辈儿的状态,对于年轻的访谈者,他们对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认识仅停留在略懂层面,参与的很少,有的只是见过几项表演或是道听途说,对于以前的好多项目,他们都是听都没听过,更别说亲身参与了,非常了解的更是少之又少。通常相关宣传很少,流传下来主要是靠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在一些民族节日、民俗节日里的大型表演或纪念活动中在人们面前展现出来。
调查了解到,湘西民俗体育活动参与的动机主要有:娱乐消遣、强身健体、增加社会交往,和遵从组织安排等。其中以娱乐消遣为主。他们选择在民族、民俗节日里参加民俗体育活动。而他们最喜欢选择的参与方式,大多为跟村民一起,差不多占到总方式的一半,其次是喜欢跟家人、朋友一起,分析其原因,这与现今村民大量外出打工和求学有关,好多青壮劳动力都不在家。
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有:村民为主体的村委会联合组织、当地活动中心组织和村民自发组织三种。其中村民自发组织居多,可以看出他们的热情,但是同时也不难发现,这些组织者里面多为当地年长的艺人,因为爱好,组织有兴趣的村民来学,当作休闲的一种方式,而年轻的相对甚少,比较开展这些活动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历,也没有什么酬劳,所以在参加积极性上,自主性受到抑制。
湘西地区以多为少数民族,他们对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和一些民俗节日很重视,比如湘西“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赶秋节和百狮会”等,在这些节日中见到的民俗体育活动一般比较隆重,还有当地的婚嫁丧娶等红白喜事之时,村民比较看重,如湘西的“哭嫁”“拦门”。但是这些活动看热闹的多,真正参与的很少,只是偶尔参加。
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在场地器材等硬件设施方面,要求的不是很多,村民多选择公园、庙会或者就在自家屋前一片空地,进行简单易学的民俗体育活动练习。而对于相对比较大型的民俗体育活动,举办起来需要一定的场地设施,而往往这些比较欠缺,即使有的添置了,但是没有专门的管理人员,甚至遭破坏,造成资源浪费。在活动经费来源方面,据了解,主要是村民自发筹钱图热闹的居多,村委会或当地活动中心会发些现金补助。有的活动表演后则以聚餐、发礼品的形式犒劳表演者,但是不多。
综合湘西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现状,对其发展的趋势做理性分析预测,主要有以下方面。
根据上述村民对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认识情况及参与组织方式来看,如果不采取一定的解决措施,当地参与人群“中间化”(年轻参与群体很少的现象)情况会愈演愈烈,因为年轻一代外出学习或者务工,接受当地民俗气息浓厚的民俗体育文化熏陶不够,还会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洗礼,所以对民俗体育活动的认识不够。另外,据了解当地的传承人生活保障问题,场地设施和经费问题等,都是影响村民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重要原因,再过几十年,一些民俗体育将因为很多人不会而面临被淡化或消失的可能,这将是民俗文化的巨大损失。
依据当前湘西民俗体育活动开展的氛围和频率来看,由于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好多民俗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被任意改动,造成一些以前很重视的民族节日和民俗节日里开展很好的民俗体育活动现在仅为了走过场,应付过节,好多内容被简化了。比如:这次调查的“四月八”中“椎牛”,其中的祭祀活动以及表演项目几乎都被省略掉了,让这个民俗气息浓厚的节气变成单一的杀牛日了,着实令人惋惜。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报导,到目前为止,涉及到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保护性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国务院、省、自治区、自治州制定的条例和法规,在法律保护范围方面强调不完全,文件内容更新不健全,致使真正能起到保护民俗体育文化作用的相对很少。在政府扶持方面,参与组织和扶持的不多,相关的管理分配也有待加强,比如活动的筹划、指导员的培训、场地器材的管理和经费的支持等,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主导作用。长此下去,民俗体育活动的法律保护问题让人担忧。
村民参与当地民俗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很重要,当务之急是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村民对民俗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深刻领悟到民俗体育其魅力之处,产生内在的吸引力,从而积极主动的加入到民俗体育活动中来。同时,有效将一些适宜在学校开展的民俗体育项目延伸到教学课堂,让学子在成长之初受到民俗体育文化的熏陶,对湘西民俗体育活动有一定的认识,随着知识的增长,会对民俗体育文化有更深的理解,逐渐热爱自己家乡的民俗体育环境和民俗体育项目,促进当地民俗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湘西村民多喜欢在闲暇时间打麻将、上网、看电视、串门等,参与民俗体育活动的选择人群少。而有的人参与进来了,但是为了达到娱乐、审美等目的,试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对当地的民俗体育活动内容进行改铸、剪裁,让我们流传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不仅面目全非,有的甚至失去了自己原有的民族特色和文化韵味。所以,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开展不能让活动内容的本质丢失,同时,可以在民族节日、当地民俗节日或者余暇时间多举办民俗体育形式的比赛活动,丰富当地人们的业余生活,同时弘扬了湘西民俗体育文化。
经过深入调查分析,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单靠一些爱好者和民间团队是不够的,亟需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在相关法律规章制度方面,需要制定和颁布保护中华民俗体育文化的配套法制建设,最好有针对湘西地区的相关法律政策,使得湘西民俗体育活动资源的保护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活动设施和资金方面,需要相应地加大力度投入,确保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另外,培训一批相关的社会指导员,在当地多由民俗体育传承人和艺人组成,政府需给与必要的经济补助,提高他们的民俗体育技能,并鼓励他们招徒弟,推广技能,将博大的民俗体育项目繁荣发展。
湘西民俗体育活动要发展得有活力,加大力度挖掘和整理当地民俗体育项目势在必行。因为只有活动内容丰富了,形式多样了,才能吸引到更多的村民参与其中来,从而促进民俗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在此基础上,可以采用“体育唱戏,旅游搭台”策略,利用湘西极具“魅力”的自然风光,吸引广大游客的到来,将当地有名的民俗体育活动以旅游资源的形式对游客们进行展示。在这个过程中,民俗体育活动展现的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的是湘西地区的风土人情,所以在呈现的时候不得为了视觉效果而恣意篡改,并努力打造属于湘西的民俗体育文化品牌,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中散发光芒。
[1]白晋湘.山寨经济发展研究——以武陵山区为例[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1.
[2]王美芬.湘西民俗体育活动研究[D].吉首大学,2013.
[3]刘小明.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民俗体育[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8):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