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晓璇
(湖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南长沙 410012)
原发性高血压因长期高血压已成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影响如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据2002年高血压患病率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并呈继续增长的趋势。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修订的高血压治疗指南中首次推荐运动疗法为非药物降压方法之一。近年来,规律运动作为一种廉价、副作用较小且对降压起到长期效应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之一已被许多研究所证实[1],正逐渐被广大患者所接受。该文综述了运动对高血压的作用机制、运动处方制定和相关注意事项,以期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康复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运动康复疗法作为防治高血压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降低原发性高血压1级和2级病人的血压是可行且有效的,然其降压机制十分复杂,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目前认为与以下因素相关:(1)调节自主神经系统功能;(2)降低外周阻力;(3)降低血容量;(4)血管运动中枢适应性改变;(5)纠正高血压危险因素;(6)调节情绪[2]。尽管运动能够降低血压的研究不在少数,但采取何种运动类型,何种运动强度和时间等问题仍然是今后运动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前应先进行基于个人症状、体征、总的心血管危险和运动强度的医学评估,包括完整的个人史和家族史、体格检查、继发病应的排查以及重要危险因素的评估、靶器官损害和心血管合并症,以期根据不同个体特征制定行之有效的运动处方。
2.1.2 有氧耐力运动
目前,国内外公认且效果得到肯定的运动形式主要是以步行、慢跑及太极拳等为主的有氧运动,此类运动强度较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起到消耗体内脂肪、提高心肺功能和调节精神状态等作用。Pescatello等[3]研究表明,单次有氧耐力运动与长期耐力运动的降压幅度相似,血压可降低约5~7mmHg,且持续到运动训练后22h。何友平等[4]让1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90天的陈式太极拳练习,发现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降幅分别为18.05mmHg和9.9mmHg,日平均降幅分别为0.22mmHg和0.13mmHg。Pinto等[5]研究显示,快走可作为非用药、用药和高危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之一,且被纳入高血压患者日常管理方案中。
2.1.2 抗阻运动
力量训练在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开始发展,并取得积极效果。研究表明,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应包含力量训练的内容。这里所说的力量训练主要为循环抗阻训练。Green等[6]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有氧和循环抗阻运动的比对研究发现两种训练方式在平均动脉压和舒张压变化没有差异,而循环抗阻训练组收缩压显著低于有氧运动组。力量训练时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训练方案应严格控制。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建议先进行2~4周传统的有氧训练后,再参加低强度,高频率的力量训练;对于严重高血压患者,建议进行抗自身重力的抗阻运动,甚至助力运动[7]。抗阻运动能降低静息时血压,但其降压幅度要低于有氧耐力运动,因而,对于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处方以有氧运动为主,辅以循环抗阻训练。
Fagard[8]研究认为运动强度介于40%~70%VO2max之间的耐力运动降压效果是类似的。单次有氧耐力运动与长期耐力运动均显示较低运动强度(40%VO2max)的训练就足以降低血压,且低强度训练引起心脏并发症的危险系数更低[6]。Peseatello等[6]认为,中等强度的耐力运动(40%~<60%VO2R)能给高血压患者带来最大限度的益处和最小限度的不良反应。诸多研究显示中低强度(<60%VO2max,VO2R)运动比高强度(≥60%VO2R)运动在降低血压方面更有效,但理想的运动方案还有待临床验证。
Peseatello等提出:每天累计进行30~60min的运动,可产生如降低血压的心血管健康效益,结果显示即使3~20min的单次运动也能使降压效果维持数小时。但Mach等[9]研究则认为,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与几次短时间间歇运动相比,长时间运动的降压幅度更大,维持时间更久。Elley等[10]对比持续与间歇(每次10min)40min的快走发现:两种方法的降压效果相当。综上,每天30~60min持续运动,或间歇运动(每次至少10min)为宜,且应避开早晨锻炼。
每周3~7天的耐力运动均可产生降血压效应。一次运动后可即时降低血压,并持续一整天,这与长期运动引起血压下降是相关的,然要达到最理想降压效果的每周运动次数还不清楚,不过运动频率保持在每周3次是最低标准。另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有超重现象。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提倡,对于肥胖人群每周至少消耗1000kcal的热量,这只有每天或差不多每天运动才能达到[11]。高血压患者,特别是超重患者,最好养成每天参加体育运动的习惯,以期达到理想的降压效果。
规律运动能给高血压患者带来很多益处,长期体育锻炼可延缓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但高血压患者在进行体育锻炼之前,应该先进行基于个人症状、体征、心血管病危险性和运动强度的医学评估[3],根据评估结果和上述运动处方制定原则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
运动治疗高血压应循序渐进,适当延长准备活动和运动恢复期的时间,以增加总的能耗。目前大多采用以药物治疗为主,运动疗法为辅的综合治疗措施,故需考虑由于降压药物在停止运动时引起的低血压和运动的即时降压作用。因此为确定疗效,应分别在运动前、中、后进行血压测量,做到实时监控。运动过程中,当血流动力学反应因高血压发生改变,或受到药物影响时,应采用Borg自感劳累分级作为心率的辅助,以监测运动强度。此外,由于利尿剂等降压药物会影响患者的散热能力,因此特别在炎热的环境下运动时应要求患者及时补液[12]。
高血压病的治疗是长期且系统的过程,尽管运动疗法具有廉价、副作用较小且对降压起到长期效应等特点,但仍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实行适合自己的运动处方,持之以恒,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长久以来,不但能提高药效,还能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抗病能力。
[1]Lamina S1,Okoye CG,Hanif SM.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effects of aerobic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me on indices of adiposity and metabolic markers in hypertension[J].J Pak Med Assoc,2013,63(6):680-687.
[2]Li JA,Wang T.Rehabilitation Medicine[M].Beijing:Science Publishing Company,2002.
[3]Pescatello LS,Franklin D,Fagard R,Farquhar W,K et al.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 exercise and hypertension[J].Med Sci Sports Exerc,2004,36(3):533-553.
[4]何友平,吕品.太极拳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作用机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83-87.
[5]Pinto A, Di Raimondo D,Tuttolomondo A,et al.Twentyfour hour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to evaluate effects on blood pressure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hypertensive patients[J].ClinJ Sport Med,2006,16(3):238-243.
[6]Green DJ, Watts K,Maiorana AJ,O et al.A comparison of ambulatory oxygen consumption during circuit training and aerobic exercis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JCardiopulm Rehabil,2001,21(3):167-174.
[7]温煦,陈佩杰,魏勇.力量训练对血压的影响[J].体育科学,2006(2):70-73.
[8]Fagard RH.Physical activity in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in the obese[J].Med Sci Sports Exerc,1999,31(11 Suppl):S624-630.
[9]Mach C,Foster C,Brice G,et al.Effect of exercise duration on postexercise hypotension[J].J Cardiopulm Rehabil,2005,25(6):366-369.
[10]Elley R,Bagrie E,Arroll B.Do snacks of exercise lower blood pressure A randomised crossover trial[J].N Z Med J,2006,119(1235):U1996.
[11]Jakicic JM,Clark K,Coleman E, Donnelly JE, Foreyt J,Melanson E,Volek J,Volpe SL;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 position stand.Appropriate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for weight loss and prevention of weight regain for adults.[J].Med Sci Sports Exerc,2001,33(12):2145-2156.
[12]达斯丁L,著.波洛克心血管康复医学教科书[M].刘江生,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