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秋菊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海南海口 571127)
机电专业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设想①
——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陈秋菊
(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 海南海口 571127)
职业教育在当今社会收到广泛的重视,随之而来的职业病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顺利走向岗位承担工作任务的重要因素。该文以机电专业为例,对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身心素质,预防职业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提出设想,为今后在机电专业实施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奠定基础。
机电 职业实用性 体育教学 设想
在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42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根据《改革》的相关要求,高职体育教学亟需向专业化、有针对性转变,职业实用性体育必然更加蓬勃的发展起来。目前,我国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逐年下滑,部分高职学生由于身体状况不佳在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就被职业病所困扰,无法满足就业岗位对身心素质的要求。因此,高职体育不仅要满足提高学生基础身体素质的要求,还需要满足学生职业所需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使学生可以完成从毕业到就业的顺利过渡,迅速投入到生产服务中;另一方面,接受预防职业病的锻炼方法教育,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由于所从事职业而带来的健康问题,满足就业岗位对其身心素质的要求;最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引领,提升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树立起终身体育的思想,从而提升职业竞争力。
2.1 实用性原则
职业实用性体育旨在通过日常体育课程使学生顺利过渡到职业人所需的身心素质要求,因此,所开课程教学内容不应追求高难度,需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使学生通过努力能够顺利完成相关动作要求,满足学生成就感,使学生切实参与到体育课程中,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2.2 针对性原则
职业实用性体育是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进行的,需要在保证基础性训练,全面增强基本身体和心理素质的前提下,认真研究该专业学生未来各就业岗位的特殊身心需求,完成有针对性的职业化的专项训练。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属于工科专业,容易出现性别比例失衡的状况。就目前我院招生现状来看,该专业已经连续三年未有女生就读,且学生身体素质也参差不齐,因此,在设计训练内容及训练强度时要针对这些情况适度调整项目侧重点。
2.3 科学性原则
高职院校的青年学生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在设计职业实用性体育训练项目时需循序渐进,符合青少年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符合对人体机能的保持和补偿规律,符合学院可提供场地器材的实际。另外,由于我院位于亚热带地区,气温长期居高不下,在设计训练项目需适度减少活动强度,避免中暑等状况的发生。
2.4 创新性原则
身处校园的青年们正处在精力充沛、好奇心强、善于发展利用新鲜事物的阶段。所设计的教学内容在满足教学大纲要求的前提下,要关注社会网络热点,关心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及趋势,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增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锻炼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掌握相关运动知识和技能的运用,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2.5 全面性原则
高职院校学生还处于青春发育期,且尚未完全进入到工作状态中,因此不仅要针对他们将要就职的岗位对工作过程中锻炼较少的身体部位进行专门性训练,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还要对身体各部位、各器官进行全面性的锻炼,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另外,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差异,还应从整体状况进行考虑,使训练内容符合多数学生的身心素质需求。
2.6 终身性原则
良好的身心素质仅仅靠在校园中接受的体育课程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过程中需注重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思想引领,同时注重体育课程的趣味性、健身性及文娱性,以提升学生在走出校园后坚持进行运动锻炼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帮助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是我院培养机电一体化设备规划、管理及安装、调试、操作、维护以及机电设备技术改造、供电系统运行管理、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市场营销和技术支持等一线工作任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工科专业。目前我国逐渐成为世界制造业加工基地,加之大量传统工业面临着技术与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正在随之增加,提升该专业学生的职业体能也就成为我们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3.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面向岗位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机械加工制造业、数控加工机床设备的使用及维护、机电产品的制造与改造、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等,工作过程中既需要专业技术支撑,也需要实际动手操作的高度配合,工作场所多为一线车间、机械厂房、电气房等,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相对固定、规律。
3.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体能需求
根据岗位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需要发展一般性耐力、上肢力量、下肢静立性耐力、腰腹部肌群力量、协调能力、注意力及灵敏性。
4.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体育课模式
目前,我院体育课程模式为“2+1”,即两学期基础课程+一学期体育选项课。这样的模式使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体育基础,同时兼顾体育兴趣爱好,让学生在拥有一定体育基本功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专项进行学习,有利于终生体育习惯的养成。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1年制定的《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规定“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教学。”大学生已经具备较为扎实的体育基本功,因此可以适当减少体育基础课教学实践。另外,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分析自身所需职业体能,学生不能够准确的选择有利于自身岗位需要的体育选项课程,因此开设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体能是非常必要的。
为满足学生的职业体能需求,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特点,建议在“2+1”的教学模式基础上进行改革,试行“1+1+1”的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即一学期体育基础教育+一学期职业实用性体育教育+一学期体育选项课。基础课可以帮助学生全方面了解体育项目,从中找到符合自己兴趣爱好的项目,还可以使教师在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学生身体素质总体状况,为开设适合的职业体能课奠定基础;职业体能教育可以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职业特点为学生提供有助于其职业发展、有效预防职业病的体育项目;最后一学期的体育选项课能够在学生对各体育项目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职业体能需要选择符合自身兴趣爱好的体育课程。
4.2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职业体能课程设置
(1)针对我院该专业连续三年无女生的现象,在课程设置上除基础素质训练内容外还应偏向男生喜爱的项目,例如:篮球、足球、武术、羽毛球、游泳等项目。具体目标如下:①篮球:提高一般耐力,发展下肢弹跳力,增进身体控制能力,增强手指灵活度,增进团队协助精神。②足球:提高呼吸系统技机能,大幅度提高下肢力量,增进灵敏度、速度素质,培养学生努力拼搏及集体主义精神。③武术:提高身体柔韧、灵巧等身体素质,增进手、眼、身、步的配合程度,使身体动作更加协调。④羽毛球:发展上肢力量与腰背肌肉力量,改善眼周肌肉的协调活动能力,增强视觉的判断能力,改善视力。⑤游泳:发展四肢力量,增进四肢协调性,矫正身体形态。
(2)注重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调动其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使其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意识。另外,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点,编排时间短,简单易学,所需场所较小等特点的工间操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的重要手段。
(1)提高对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增强学生体质,进而有效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加强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培训,帮助其提高创造性及实践能力,提高科研水平,使课程教授方式及内容更贴近学生岗位及终身需求。
(3)加强场地设备等硬件设施投入,以便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4)在学院运动会上安排职业体能竞赛或表演等项目,提高学生参与职业体能课程积极性。
[1]李岳兵.土建类职业体育实践模式构建研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5):148-150.
[2]高鹏革,董华龙.高职院校机械专业学生体育教学设计的实践研究[J].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71-73.
[3]翁慧根.体育教育改革与探索[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G807.4
A
2095-2813(2014)11(a)-0079-02
①课题项目:本文系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科研资助课题“高职院校机电专业学生职业体能需求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hnjm2013115;主持人:陈秋菊)部分成果之一。
陈秋菊(1986—),女,四川安岳人,汉,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