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英,游贵兵,王先亮
(1.山东大学体育学院 山东 济南 250061;2.青岛理工大学(临沂)体育教研室,山东 临沂 273400)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于1993年由中日韩三国体育协会发起,旨在“加强三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自1993年在日本首次举办至今(当时称之为“中日韩青少年体育交流大会”),该运动会已成功举办了21届,其中,2013年8月第二十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由山东省潍坊市举办,截止目前,我国举办过该项运动会的城市达到了7个,分别是河北唐山、石家庄,辽宁沈阳,吉林长春,广西桂林,河南郑州和山东潍坊。该运动会举办周期为1年,举办地点在日本、韩国、中国依次举行,会期持续7天,时间定于每年的8月23日至29日,赛事主要设计田径、篮球、排球、足球、手球、橄榄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软式网球、举重等11个项目,参赛运动员为18岁以下青少年学生,参赛运动员数量达到1000多人[1]。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稳定持续举办,创造了三国青少年交往的平台,促进了三国青少年文化、竞技和友谊的交流,有力促进了亚洲青少年后备人才的培养、体育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该项赛事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为承办城市、承办国家提供了发展机遇,为承办城市的城市经济、学校体育以及大众体育、媒体以及赞助商等提供了发展动力。但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与举办城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双方之间的关系应采用何种理论阐释、双方之间如何形成互动并实现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研究解决。为此,本文从共生理论的视角进行分析,对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赛事系统中的共生关系进行研究,探讨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共生”概念最早是在1879年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de Bary)提出的。他将共生定义为不同种属生活在一起[2-3]。此后,生物学家开始深入研究生物领域的共生现象,取得重要进展。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共生的思想理论和方法逐步被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管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初步应用。共生是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共生理论包括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个要素[4]。共生理论认为,协商与合作是共生的本质,是自然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因此,共生理论不仅在生物领域,而且在社会、人类、经济、管理领域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问题分析理论平台。共生理论近年在体育中的研究同样得到广泛的认可和赞同,在体育赛事研究方面能够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阐释体育赛事系统的现象和问题。
近年来,体育学者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体育的研究日益增多,主要包括体育赛事和举办城市、媒体、商业之间的研究。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共生理论在体育赛事中的研究相对较少,但是从为数不多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共生理论在研究体育赛事系统的独特优势。如王婷婷(2010)在《实现我国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共生发展的理论初探》一文中,探讨了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提出了城市和体育赛事共生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措施[5]。高力翔等(2011)在《共生共赢: 南京与青奥会共成长》中,提出南京与青奥会两者共生共赢[6]。李玉涛(2008)在《北京体育赛事与电视媒体营销的共生效应及对策》研究中,分析了北京的体育赛事与北京体育电视媒体二者共生共荣、相互融合、互相依赖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7]。张东(2009)在《体育、传媒与商业的社会共生现象分析——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为例》,提出体育与大众传媒和商界之间已经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共生链条。另外,王麟、郭琳达、吴正中、谭政典、龚云峰等人也研究提出了体育与媒体的共生。肖斌等(2011)基于共生视角对欧洲冠军联赛竞赛制度解读——以及给我国体育职业化的启迪,反映了竞赛制度设计的共生思想,再现了当今欧冠联盟内外部关系的基本生存方式[8]。
学者们的研究表明,利用共生理论研究体育赛事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目前基于共生理论视角对体育竞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体育竞赛与城市的共生,体育竞赛与媒体的共生研究。体育赛事与传媒,体育赛事与城市发展的共生关系已得到不少学者的研究支持。但是体育赛事存在着多个共生单元,对体育赛事共生单元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很少,而且以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为研究对象,从共生理论的角度进行分析的尚未发现,因此本文基于共生理论对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存在的共生单元和共生关系进行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中日韩青少年体育运动会赛会系统的共生模式,为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可持续发展的提供分析参考。
共生单元是指构成共生关系的基本能量生产和交换单位,是形成共生体系的基本物质条件[4]。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是由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青少年运动员共同参与组成的国际体育赛事。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举办过程中,运动员是赛事的主体,承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是赛事的保障,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成功举办与三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代表团参与、承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的支持密不可分。随着体育赛事对世界每个国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日益强大,国际体育赛事越来越受到运动员、举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的青睐。运动员、举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在为赛事贡献的同时,他们各自也都从赛事中获得利益。中日韩运动青少年运动会从申办到闭幕看做是一个赛事共生系统,在此共生系统中存在核心利益的共生单元主要有:赛事、中日韩三国家青少年体育人才、承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其中,赛事主要指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所设比赛项目及相关活动,体育人才主要指参加比赛的三国青少年运动员,承办城市主要指承办中日韩青少年运动的城市,媒体主要指为青少年运动会进行宣传推广的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赞助商主要指为青少年运动会的举办提供经济和物质赞助的企业。
在赛事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之间存在多个共生关系,因为青少年体育人才、承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都因赛事走到赛事这个共生系统中来,因此赛事是赛事共生系统中的核心单元,本部分在探讨时以赛事单元为共生中心的角度探讨赛事共生系统中共生单元之间的关系。
3.2.1 赛事与中日韩三个举办国家青少年体育人才共生关系
中日韩三个举办国家青少年体育人才与赛事共生是赛事成功举办和持续发展的前提。两者相辅相成,体育人才是比赛举办的关键所在,没有运动员就没有该赛事;比赛又为体育人才提供了平台,促进人才的成长和发展。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21届都能顺利举行,首先得益于三个国家青少年体育人才的积极参与。他们通过参加赛事,进行了体育交流,加强了三国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了运动技术水平的共同提高,推进了三国体育事业特别是青少年体育工作的发展。中国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楠、王励勤、龚智超、NBA中国球员易建联等以及日韩的众多体育明星也都曾接受过此赛事的锤炼。中日韩三国竞技体育水平能够代表亚洲的最高水平,三国家青少年体育人才和赛事的共生是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成功举办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3.2.2 赛事与承办城市的共生
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需要承办城市政府支持,安全保障、基础设施以及体育设施齐全、城市环境良好,具有优良的城市文化。体育赛事的申办和成功举办,可以推动城市的基本设施建设、城市管理和城市人文环境建设,进而可以推动城市品牌建设和城市的经济发展。城市良好建设与协调发展同样可以推动体育赛事发展。随着体育赛事传播全球化,国外许多知名的大城市已找到和体育赛事的契合点,具有自己城市的知名体育赛事,如纽约的美网、墨尔本的澳网等,体育赛事充分展示了其城市形象,提高了国家或城市的国际知名度、认可度,并借此促进了国家和城市的建设、发展和繁荣[9]。
2013年8月底在山东省潍坊市成功举办的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一举使潍坊市闻名于国内外,提升了对潍坊城市的宣传,并提高了城市的知名度。本次赛事是潍坊市承办的规模最大的国际性综合运动会,是展示潍坊市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也是加快推进潍坊体育强市建设的重大机遇,为推动潍坊更好更快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潍坊充分利用本市的区域体育资源优势,将赛事安排在潍坊市奥体中心以及寿光、昌邑、昌乐、高密等多个县区和潍坊市的高校,切实抓住和用好机遇,以一流的标准,全力以赴举办了本届高水平的体育盛会,进一步促进了潍坊体育事业的发展,打响了城市品牌,增强了城市吸引力[10]。赛事的举办,让三国的青少年有机会了解承办地潍坊市的历史,感受承办国的文化,促进彼此间的文化交流。在第21届会徽和吉祥物“虎娃”设计方面就充分展现了潍坊的品牌文化。潍坊对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顺利承办,不仅提升潍坊了的知名度和城市的文化品位,而且使潍坊积累了承办国际大型的经验,为以后申办中俄青少年运动会、以及全国城市运动会等更高规模更高层次的大型赛事创造条件,为潍坊市体育产业的发展积淀力量。
3.2.3 赛事与媒体的共生
随着体育赛事高度发展和媒体产业化的增强,体育赛事与媒体两者相互渗透,已经形成了互动、双向共赢的共生关系。体育赛事主办方借用媒体广泛地宣传赛事,增强体育赛事赞助商的利益,以此来成功实现赛事营销。同时,媒体借助体育赛事推广媒体品牌,丰富媒体节目内容,以此吸引更多的观众和读者,进而扩大媒体的观众源以及广告源,以寻求更好的发展。
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媒体推广主要表现在电视新闻、平面媒体、网络媒体和其他媒体。电视新闻方面主要由山东体育频道和潍坊电视台宣传推广,山东体育频道对开幕式和闭幕式进行特别报道,并在比赛期间每天三档新闻节目播放比赛新闻,潍坊电视台《直播潍坊》节目在比赛期间对赛场内外进行两到三分钟的报道。平面媒体方面主要由潍坊晚报和潍坊广播电视报负责报道比赛全程。网络媒体方,中国日报网、中国新闻网、中国教育网、腾讯体育、搜狐体育、网易体育、新浪体育、山东新闻网、潍坊新闻网等多家媒体对比赛开闭幕式和部分比赛进行报道,其他媒体方面还表现在潍坊市出租车顶灯广告[9]。中日韩运动会借助以上多种形式的媒体实现了自身的传播,各种媒体为体育赛事的营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体育赛事的竞技、娱乐、文化、体育产业发展等多种功能得以体现。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已经成功举行了21届,可谓称是品牌赛事,以上各家媒体也从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获得了更多的观众源,增强了自己在媒体和大众中的影响力。
3.2.4 赛事与赞助商的共生
体育赛事可以为赞助商提供媒体宣传和广告等机会,从而提升赞助商品牌价值;赞助商给予体育赛事的赞助费用或实物、服务赞助,成功实现了赛事主办方的赛事营销,为赛事的举办带来经济和服务支持。
在中日韩运动会赞助方案中,总冠名赞助费用400万元,可以获得优越的荣誉回报、媒体回报、现场广告回报以及组委会给予的特别回报[9]。赛事与赞助商的共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比赛现场的展示和售卖机会;校园广告推广。赞助商被允许可以结合赛事活动进行品牌体验宣传,消费者可以更近距离的感受产品,从而提高产品美誉度和销量。全球商务车领先品牌福田蒙派克在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被赛事组委会成功选为“赛事与运动员专用车”,福田商务汽车旗下蒙派克产品凭借其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保障了比赛的顺利进行。当然,运动会也为福田蒙派克在品牌宣传方面营造了绝佳的机遇。在国内外汽车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越来趋同,差异化营销战略为企业在市场上增加了竞争力。奥林匹克文化已经深入扎根于世界、走进世界大众生活,体育赛事传播的影响力已超过了传统的媒体传播。不仅福田已经体验到体育赛事营销的魅力,奔驰、奥迪宝马和沃尔沃乐等汽车品牌也都不失时机的利用网球、勒芒24小时耐力赛、高尔夫球赛等体育赛事提高各自品牌的影响力。因此,希望更多的企业今后能够及时地抓住体育赛事这一非凡的营销机会实现企业愿望,同时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体育产业和体育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贡献力量。
共生环境是影响共生体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11-12]。共生环境对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发展的影响可以分为三类:正向、中性和反向环境。中性环境和反向环境都不对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发展带来益处,反向环境甚至还会阻碍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发展。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共生环境主要指影响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发展的赛事管理制度、国家体育管理部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承办城市政府管理部门、承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赛事志愿者的组织管理、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等因素。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将对运动会的发展产生正向、反向或者中性的影响。第二十一届中日韩运动会在国家体育总局积极主办和潍坊市政府的用心承办下举办成功。在选择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承办城市方面,国家体育总局对多个申请赛事承办城市的地理位置、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环境卫生、场馆设施等条件进行考察、评审,最终确定2013年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由潍坊市承办。赛会的筹办举办过程得益于潍坊市精心的竞赛组织,完善的专项方案制定以及积极的备战参赛。在运动会的申报、比赛场馆建设改造,调动本市运动员的积极参与、赛事安保和赛事志愿者组织等工作中,潍坊市政府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同各个部门配合,分解落实责任,并督导检查,形成强大合力,为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创造了良好的共生环境,确保了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赛事成功举办,为促进潍坊市体育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文化体育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13]。
体育赛事系统的共生模式是指体育赛事系统共生单元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相互结合的形式。随着体育赛事影响力的扩大,赛事的举办已经作为体育产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力量。赛事的发展与体育人才、承办城市、媒体、赞助商的合作关系日益密切。优秀的体育人才为精彩的赛事呈现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赛事的持续发展又为运动员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人才提供了平台;承办城市政府的支持、服务和设施的建设为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同时赛事又为承办城市的城市设施建设和城市品牌建设以及管理服务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体育赛事为媒体带来观众、广告,提升了媒体的影响力,媒体为赛事的传播推广提供了最佳的平台和巨额的资金支持,开发了体育赛事的商业价值;体育赛事因为拥有众多的观众,成为理想的广告载体,为赞助商提供改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机会,赞助商又为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提供物力和经济支持。由此可见在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赛事系统中,赛事与三国青少年体育人才、承办城市、媒体、赞助商之间的关系可以总结是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共生关系,体育赛事的举办在共生关系中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可以是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发展模式。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持续发展必需要有一个优良的环境。此赛事一年一届,在日韩中三个国家依次轮流举办,国家政府要积极调动各地政府申办和承办赛事,各地政府要充分认识体育赛事对提升城市品牌、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政府要派遣欲申请此项赛事的城市提前到举办国举办城市参观学习,为赛事在我国的举办做好充分的准备。欲承办城市政府要积极对比赛的基本设施、城市建设进行投资;学习先进的赛事组织和志愿者组织管理经验;加大对赛事知识产权的开发和研究;鼓励媒体和企业为赛事宣传和赞助,为赛事的举办创造良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
赛事系统各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共生模式是保障中日韩运动会持续发展的前提。中日韩运动会的持续发展可以为各国提供交流的良好机会,国家之间可以借此互相交流学习彼此先进的文化;各国的运动员可以有更多的发展展示的平台,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举办城市可以借助此赛事提升城市品牌形象,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经济、文化发展;媒体、企业也可以充分利用赛事实现自己的营销。因此,每届赛事的组织者都需要设立专门的赛事推广部门,寻找更多共生单元相互合作共赢的机会。只有运动员、承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的积极参加和赛事的成功举办,才能保障各利益主体共生单元的共赢,只有共赢,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才能持续发展。
在赛事共生系统中,所有的共生单元的利益和期望都基于赛事的安全进行和精彩呈现。因此,赛事是核心,赛事各组织部门应该确保赛事安全,尽全力调动赛事组织管理者、裁判员和运动员的积极性,为精彩的赛事做出努力。政府要提前进行承办城市的选择,在筹备工作中承办城市要精心筹建组织协调各部门;举办过程要加强安保工作,保障比赛的安全进行;裁判员要客观公正,力争运动员赛出风格、赛出水平。比赛结束,赛事组委会和承办城市政府要及时总结赛事的情况,建立档案,为以后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的举办提供经验和参考。
本文运用共生理论对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赛会系统进行研究,分析了赛会系统内赛事、青少年体育人才、承办城市、媒体和赞助商这些共生单元,以赛事为核心,探讨了赛事与其他共生单元的共生关系和共生环境,进而总结出赛会系统的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共生模式。共生理论为研究中日韩三国青少年运动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发展视角,各共生单元以赛事为中心相互合作互惠互利的共生模式和良好的共生环境是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在未来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942833.html.
[2] A.E.Douglas, Symbiolic Interactions[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1-11.
[3] V. Ahmadjian, Symbiosis: an introduction to biological association[M],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1986:1-10.
[4] 袁纯清.金融共生理论与城市商业银行改革[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35-36.
[5] 王婷婷.实现我国体育赛事与举办城市共生发展的理论初探[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28(1):53-55.
[6] 高力翔,王 凯.共生共赢: 南京与青奥会共成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21-25.
[7] 李玉涛.北京体育赛事与电视媒体营销的共生效应及对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8.
[8] 肖斌.基于共生视角对欧洲冠军联赛竞赛制度解读——以及给我国体育职业化的启迪[J].体育与科学,2011,32(3):102-105.
[9] 2013年第二十一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赞助招商方案[EB/OL]. http://www.docin.com/p-251167667.html,2011-08-30.
[10] 国家体育总局网站http://www.sport.gov.cn/n16/n33193/n33208/n1581724/n1581739/2521982.html.
[11] 施鹏飞.基于共生理论的高校体育社团联盟构建思考[J].浙江体育科学,2012,34(5):64-66.
[12] 杨文鹏,王鑫福.潍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组委会成立[EB/OL]. http://wf.people.com.cn/n/2013/0329/c70174-18378243.html. 2013-03-29.
[13] 纪金雄.基于共生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利益协调机制研究——以武夷山下梅村为例[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124-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