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祥余 (浙江省天台外国语学校,317200)
城区学校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的探索
夏祥余 (浙江省天台外国语学校,317200)
为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活动量,学校每周为一、二年级安排了4节体育课和1次课外体育活动,四、五、六年级安排了3节体育课和2次课外体育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需求,我们把传统的班级组织形式课外体育活动改为以2个年级为组织形式的俱乐部模式。全校共设置了3个层次的活动俱乐部:五、六年级8个班为高段俱乐部,三、四年级8个班为中段俱乐部,一、二年级8个班为低段俱乐部。经过师生的推荐整合,每个层次都成立了11个俱乐部。教学活动采用全体学生打乱班级编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到相应层次俱乐部的走班制形式,学生参加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争取形成“一技之长”,为养成终身体育习惯打好基础。具体的俱乐部模式课外活动安排如下表:
在组班的过程当中,要求每位学生填报三个志愿,按照高考招生的模式分批录取,尽量帮助学生挑选到自己喜欢的俱乐部,规定一个学年内不得随意更改项目,以保证学习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俱乐部活动的组织形式采取教师和学生分段集中的方法,把每个年级的8个教学班,重新整合成11个俱乐部,这样,每个俱乐部的人数比原来的教学班人数约减少了25%(每个俱乐部控制在30人以下),大大增加了学生参与运动的机会,提高了俱乐部的教学效率。
针对城区学校活动场地局限性比较大的状况,学校在学期初就对各个俱乐部的场地器材作好统筹安排。利用空出来的教室和课桌开展乒乓球活动;选择学校周边比较平整的空地或草地开展足球、武术活动;利用学校的过道开展轮滑运动;我们还借用周边社区、单位的篮排球场开展球类运动。总之,事在人为,充分开发利用周边资源,场地问题不难解决。
每天下午第三节课开展一个层次的课外体育活动,需要配置11位相对专业的俱乐部“教练员”。我们在教练员的配置上采取了“立足校内、开发校外”的方法。
1.免费招聘校外专业教练员
随着我国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培养。近年来蓬勃发展的社会俱乐部,就是瞄准了这个大市场。而这些社会俱乐部的基本生源就是学生,特别是项目喜好明确的我校俱乐部学生。为此,特地开发利用了这个资源,跟羽毛球、乒乓球、武术、跆拳道、轮滑等校外专业俱乐部建立了合作关系,免费聘请他们的专业教练担任我们俱乐部的教练员。由于社会俱乐部的活动时间一般在晚上和周末,因此有充裕的时间每天下午负责一节课的教学工作。这些俱乐部不但获得了良好的广告效应,争取到了丰富的生源,而且还获得了潜在的装备购置利润,真正实现了互惠双赢。
为了做好外聘教练的管理工作,我们特地制订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第一,外聘教练必须由学校的教师担任担保人,接受学校的管理;第二,根据学校的要求制订教学计划,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来校上课,保证俱乐部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活动的安全;第三,学校允许校外俱乐部跟学生接触做宣传工作,吸引学生利用空闲时间参加校外俱乐部的专业训练,但不得以学校的名义硬性强求;第四,校外俱乐部每学年交纳保证金2000元,合作愉快的在学年结束退还保证金,违反学校规定的没收保证金。
2.培养特长教师担任教练员
当前基层学校的教师都是经过大专院校正规培养,大都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基础。笔者所在县是全国体育先进县,群众性体育运动开展得很普及。县教育局每年都轮流举行教职工篮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和健美操比赛,所有学校都组建有自己的教工运动队,经常进行训练和交流活动,这为学校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教练员的选拔提供了条件。学校每天开展活动的8个教学班,到了活动时间,所有课程都按要求统一开展俱乐部活动,学校在8个班共18名科任教师当中选拔6位特长教师参与俱乐部的教学工作。
体育竞赛是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是体育俱乐部活动的延伸,更是对俱乐部活动成果的检阅。体育竞赛所特有的趣味性、技艺性、对抗性及竞争结果的不确定性,能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为此,我们学校除了举行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外,所有的小型体育竞赛都围绕俱乐部活动的对口项目开展,使体育竞赛活动更贴近学生的锻炼方向,达到以赛促练的目的。如,一年一度的篮排球对抗赛、轮滑表演赛、跆拳道表演赛和迎新年长跑比赛等,为各俱乐部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并以此来检验俱乐部的教学成效。此外,还组织具备一定水平的俱乐部队参加校际的交流比赛,增长了见识提高了社交能力,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继续参加俱乐部锻炼的兴趣和动力。
1.学生俱乐部活动的考核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习惯,重视过程性评价和多元化评价。评价方式重视学生锻炼过程的参与态度、积极性、持续性,做到激励优秀学生保护差生,促进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学校要求每个俱乐部制订多套考核标准,让学生自己选择考核形式,每学期对每位学员进行多次考核,取最高成绩登记,让学生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成功就在身边。学生的俱乐部考核成绩,作为学生的特长分数计入学生成绩报告单,并作为评选优秀生的必备条件之一,并按1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学员,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举行俱乐部优秀学员的表彰和展示活动,让优秀学生在自己的节日里展示风采,形成榜样效应,激发全体学生参与俱乐部活动的积极性。
2.教练员教学活动的考核
为了确保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能够有效开展,行政值周教师每天对俱乐部活动的开展实施巡课制度。对每堂课的教案进行检查并签字确认,对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考核登记,作为期末考核评比的条件之一。学校每学期都评选出3~5个优秀的俱乐部进行表彰。这种以考核保证制度落实的做法,保障了俱乐部活动的正常开展,使每堂课都能做到计划详细、成效显著。
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设置,对每一位辅导教师都充满了挑战。“阳光体育”领导小组每学期都通过期末问卷的形式让俱乐部学员对执教教师进行评价,如果受到超半数学员的不良评价,该教师就要被“黄牌”警告,第二学期学校会派领导小组成员进驻该俱乐部帮助整改。学校给担任教练工作的校内教师每周计算2课时的工作量,每学期根据学员人数、备课上课情况、问卷调查和组队参赛获奖情况进行考核,评选出一二三等奖颁发奖金,计入教师年终考核。新学年哪一个俱乐部的报名人数达不到学校规定的最低指标将被取消开班资格。外聘的俱乐部教练员如果不受学生的欢迎,学校进行解聘更换。
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为学生搭建了参加自己感兴趣项目进行系统学习和训练的平台,让学生有机会在自己的俱乐部里对课堂教学中难以掌握的技能进行较为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有效的延伸和补充了课堂教学。由于俱乐部活动打乱班级编制,铃声一响学生马上到各自俱乐部报到,有效杜绝了其他文化课“占用、拖堂”等现象,保证了学生的锻炼时间,获得了远远超过传统以班级为单位的课外活动的锻炼价值。
俱乐部活动对学生进行的是“一技之长”的培训,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和发掘运动人才的摇篮。校乒乓球俱乐部队员获得了县团体总分三连冠;篮排球俱乐部也取得了全县前二名的可喜成绩,每年都有优秀的运动苗子被上一级中学选中,接受进一步的业余训练。武术、跆拳道、轮滑代表队也多次参加县级的各种表演活动,受到社会的一致好评。开展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以来,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们的饭量增加了;周末也不总是躲在家里看动画片、玩电脑,而是喜欢约小伙伴们到球场上去运动了;生病感冒也少了……以前家长们一见面就说孩子考试多少分,现在家长们又多了一个话题——孩子的俱乐部锻炼情况。我校学生的体质测试结果显示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年以5个百分点的速度进步。可见,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活动获得了师生和家长的接受,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1]曲宗湖,杨文轩.域外学校体育传真[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10.
[2]王杰生,徐健.对建立假日体育兴趣小组可行性探讨[J].中国学校体育,2001,02.
[3]乌兰,包铁全.我国学校体育俱乐部发展思路的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01,02.
[4]冯秋明,潘兵.对高校课外体育活动俱乐部模式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