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体育场地的供需认知与矛盾剖析

2014-12-05 18:27孔庆波崔瑞华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体育场地农民产品

孔庆波,崔瑞华

(1.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重庆 402160;2.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44)

农村体育场地的供需认知与矛盾剖析

孔庆波1,崔瑞华2

(1.重庆文理学院体育学院,重庆 402160;2.大连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辽宁 大连 116044)

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针对农村体育场地规划布局与使用现状进行了“供过于求与供不应求”“绝对场地面积与相对场地面积”“场地无效占有率与场地有效占有率”等概念的理论界定,在此基础上以大连市金州区12个行政村为调查对象,理清其体育场地在供求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农村体育场地公共产品属性、农村体育文化和农民收入水平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体育场地;农村体育;供需矛盾;使用效率

查阅文献资料发现,对于农村体育场地匮乏现状的观点已成共识。大批文章从人均占有面积不足的角度上对我国的农村体育场地现状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在此基础上依据《全民健身计划》二期工程人均1m2场地的建设目标,对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加大建设力度的宏伟蓝图进行了展望。然而,在重视农村体育场地建设面积严重匮乏的同时,众学者们却忽视了所建设体育场地能否被有效使用的现实问题。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的最大初衷莫过于通过这种物质条件的满足,达到促成农民健身行为并提高其体质状况的目的。设想是正确的,愿望也是美好的,但当保障条件一旦形成而无法实现其实效性时,那么这些场地对于农民来说,就是颓废的物质摆设,对于政府来说,就是徒劳的形象工程,对于其整个过程来说,就是国家人力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基于对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纠结现状的这种预判,认为有必要对我国农村体育场地的供给与需求现状进行调查,并对其关系进行辨证剖析,以梳理好未来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与布局的思路。

1 农村体育场地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矛盾

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是基于市场供需而形成的两个相互对立的概念,由价格来调整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与此同时,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两种市场过程的行为表现也通常由价格的提升或下降来加以体现。但农村体育场地由于其公共产品属性的存在,在供求过程中缺失了价格因素的市场调控,致使其供求关系与规律难以清晰梳理与界定。那么当前农村体育场地的供需关系,必须引入类似价格的一种常量来加以衡量。对于一般有价格的产品而言,其供需关系要以大众的购买量来定;对于公共产品而言,其供需关系应该以大众的使用程度来衡量,这个程度包括使用时间和使用频度等评价指标。为了更好的评价农村体育场地的供求关系,在此引入了使用率的概念。使用率为固定时间(天)内单位面积体育场地活动人群的使用时间之和,即为每天单位面积场地的累计活动时间,用Ur表示。假设每天有a1、a2......an共计n个人使用场地,每人的使用时间分别为t1、t2......tn,场地总面积为S。那么,Ur就可以用公式Ur=(a1*t1+a2*t2+......+an*tn)/S表示。农村体育场地使用率升高,场地建设呈供不应求态势,反之为供过于求态势。

绝对场地面积与相对场地面积。对绝对场地面积与相对场地面积的概念划分是为了对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的有效与无效有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过分注重了其绝对面积,前期研究也大多立足于供不应求的角度对我国农村体育场地人均占有面积不足的现状进行了极力描述。而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农村体育场地建设相对面积的概念与内涵,更没有意识到所建设场地能否被农民大众有效使用的问题。虽然绝对场地面积和相对场地面积两者的建设初衷是一致的,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两者目标的衡量却有所迥异。绝对场地建设目标的标准是全体农民的人均场地面积,而相对场地面积建设目标的依据为农民中场地使用者的面积人均值。而这种差异及其所导致的当前农村体育场地的供求矛盾现状还远远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人均相对场地面积应始终大于并随着农民场地使用者数量的增加趋向等于人均绝对场地面。从实际来讲,绝对场地面积与相对场地面积两者间人均值的接近程度是场地被农民使用频度的再现,也是农村体育人口与之俱增的必然反映。而从课题组初步掌握的数据看,绝对场地面积与相对场地面积两者间的数值差还很大[1],说明目前我国农村体育场地的使用率并不高或者说是很低。

场地无效占有率与场地有效占有率。对于农村体育场地的使用,部分人群会积极投入其中,充分利用所建设的体育场地资源进行健身锻炼,但也存在部分人群很少或从不使用场地的现象。在一个区域中,究竟有多少农民在使用体育场地并进行健身锻炼,这一点必须要调查清楚。如果使用场地的人群很少,即单位体育场地面积上的有效使用人群严重不足的话,显然其建设价值就是无效的。因此,为了进一步说明我国农村体育场地使用过程中的矛盾现状,有必要对其各种常量再次进行区别与划分,在此引用了场地无效占有率和场地有效占有率的概念。首先将所选定区域的广大农民群体分为无效使用群体和有效使用群体两个部分,无效使用群体是指很少或从不使用体育场地的农民所形成的集合,而有效使用群体则指经常使用体育场地进行健身锻炼的农民们。那么,在以行政村为单位所形成的一个区域内,其平均每天无效或有效使用群体与体育场地总面积所形成的比值便形成了场地无效占有率与场地有效占有率的概念内涵。场地无效占有率与场地有效占有率的提出将有助于进一步解释我国农村体育场地供求过程中的纠结性矛盾。

2 农村体育场地的供需现状

基于以上对农村体育场地供需矛盾的理论认知,课题组在大连市金州区抽查了12个行政村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的指标主要包括:居民人口数量、体育场地面积、体育场地有效使用人群数量、农民体育健身认知、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等。从对12个行政村所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折射出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问题一:人均绝对面积与人均相对面积。从对12个行政村的调查数据来看,人均绝对面积要远远小于人均相对面积。调查数据显示,12个行政村体育场地的人均绝对面积为0.74 m2,而人均相对面积却达到了29.7 m2。也就是说,从人均占有资源的角度来讲,农村体育场地还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相应标准,但从其真正的被使用情况来看,却远远超过了这个标准。剖析人均绝对面积与人均相对面积之间的矛盾认为,这种资源现象的出现与体育场地建设过程中调查信息的虚假性、场地设施缺乏针对性有关。

问题二:农民体育健身认知与体育场地使用。将农民是否有积极的体育认知进行统计后发现,大部分农民摒弃了“劳动等同体育”的错误认知,对体育健身内涵、本质和特征的认识逐步深入,实现了体育健身认识的突破式转变,而深感欣慰之际却发现农民体育健身行为与健身思想之间仍有一段距离。调查数据显示,农民体育健身认知率达94.7%,而真正将体育场地落实于健身锻炼的农民却仅仅为8.1%。也就是说,农民虽然知道体育能够健身,但却没有真正去进行健身活动。剖析农民体育健身认知与体育场地使用之间的关系认为,农民体育健身的态度还没有达到内化阶段,须进一步发挥农村文化的促进作用以加速其实现进程。

问题三:居民收入水平与体育场地使用。进一步的统计数据显示,农民的体育场地使用行为与当地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所调查的12个行政村中,农民对于体育场平均使用率Ur平均与其收入平均水平之间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高达0.827,基本是正比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越高,其使用场地进行体育健身的行为发生率就越大,反之则越小,收入水平制约着农民的体育健身行为,进而影响着农村体育场地的使用效率。可见,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是影响农民体育场地供需矛盾的重要因素之一,需要在农村体育场地规划建设的过程中予以重视。

3 农村体育场地供需矛盾剖析

3.1从农村体育场地公共产品属性谈起

农村体育场地的公共产品属性让其建设过程陷入了误区,这还须从国家的场地建设路线谈起。国家在建设农村体育场地时,是先深入农村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广大农民群众需不需要体育场地,需要什么类型或项目的场地。按照常规的需求调查来说,这种获取场地信息的行径是无可厚非的。但对于具有公共产品性质的农村体育场地来说,此方法还缺乏严谨性,原因在于国家在调查农民场地需求信息的过程中忽视了农村体育场地的公共产品属性。因为,对于公共产品而言,由于缺乏价格的约束作用,致使通过调查难以准确获得需求主体的真实需求信息。林达尔均衡模型和萨缪尔森的公共支出最优条件都表明,实现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前提是揭示出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真实需求,但准确揭示消费者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是非常困难的[2]。美国知名经济学者萨缪尔逊指出,政府对于大众的公共产品需求信息很难准确把握与获得,其所获数据形成的需求曲线往往是一条虚假的曲线。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几乎完全由国家出资建设而成,农民自身所担负的物力与财力几乎为零。在这种农民几乎没有任何负担的条件下,广大农民们对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的体育场地需求发生了变化。致使体育场地对于农民来讲,由非必需品变成了可能必需品,而可能必需品也与之变成了虚假性质的必需品。

也就是说,国家所调查的农民对于体育场地的需求可能就是一组虚假的数字,而这些虚假数字的由来便是农村体育场地的公共产品属性所致。所以,对于农村体育场地的后续建设还须重新考量,在继续加大投入和静步反思间做出适当选择。当前来看,继续对农村体育场地的人力物力投入,无疑是对先前非严谨性调查方式的一种履行与认可。如果继续以虚假的需求调查曲线作为场地建设的依据,那么更加确定的是闲置体育场地会越来越多,尤其是对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丰绩伟功而言,将成为名副其实的摆设性形象工程。对于农村体育场地不能完全将其视为纯公共产品而论,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在调查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的过程中,避免形成由于缺少价格因素所造成的农民对于体育场地使用需求的假象性信息。研究认为,在农村体育场地后续建设之前必须要清楚几个问题:农民是否真正需要体育场地、需要什么类型或项目的场地和多少比例的农民需要体育场地。三个问题决定了国家是否应该投资建设场地、建设什么样的场地和投资比例的问题。而农民对于这些问题的真实信息将在体育场地建设完成后被场地使用率体现得一清二楚。只是在这一过程中,信息的准确获得相对于场地工程的建设来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弊端。因此,建议在农民体育场地需求信息的调查过程中,渗入价格因素的调控作用,端正农民大众“免费的即是需要的”的需求思想。

3.2从农村体育文化谈起

长期以来,文化以其自身的特点,通过一种力的形式,对人类历史发展、社会整体进步以及文明建设的提升等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文化作为事物整体外在特征演化的调控性动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发展方向,进而在影响和规范人们某种行为的基础上影响着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虽与经济、政治相辅相成,但其却具有先于实践的精神特质[3]。文化先导犹如快船之帆,而事业之舟的乘风前行永远离不开文化的更新与突破。其作为哲学科技时代的软工具,文化先导是经济、政治发展的前沿尖兵。从谋略先于战争、策略先于企业、目标先于人生的思维来看,农村体育只有实现其体育文化作用的先导,才能在发展中永立灿烂而辉煌。《乡村爱情》大量广告的植入有目共睹,但却如此的被电台热播和大众观看,原因在于其中渗透着一种乡土气息的农村文化。再次证实事物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农村文化的土壤,才能被广大农民群众所接受并得到茁壮成长。因此,在发展农村体育的过程中,只有占据了其所需体育文化的制高点,才能把握其发展过程与方向的主动权。而国家对于农村体育的发展过分注重了城市文化的导向作用,并以发展城市体育的方式来发展农村体育,严重忽略了农村文化对自身体育发展的表率作用,进而延迟了农民健身态度内化阶段的实现,最终致使大量农村体育场地资源被闲置浪费。

在城市文化所引领的农村体育中,其城市化的体育制度与管理方式将难以适应具有农村乡土气息的风俗行为习惯。目前,国家对于农村体育的发展所过分强调的是物质和制度,而严重忽视的则是长期源自农民自身而形成的那种自发式的传统文化。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体育场地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为什么迟迟得不到农民体质显著提高的预期效益。不否认现代生活方式改变对农民体育锻炼与健康水平所形成的负面影响,但这一切较之农民自发健身行为的形成来说,在农村体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阻力则显得微乎其微。当前调查的数字现状是,广大村民有足够健身物质保障条件,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体育发展配套制度,而缺乏的是没有农民自发使用场地并促使体育健身行为形成所需要的文化。物质虽是制度、文化发展的基础,但其在农民体育健身行为形成的过程中却始终缺乏能动性,而制度对农村体育的发展来说虽是一种最好的管理方式,但对于传统文化背景下农民体育健身行为的形成却远远没有约束力和促成力。农民体育场地的充分利用与健身态度内化的形成还得依赖于文化,只有科学地理解农村文化,才能更好地认识并运用农村文化;只有将农村文化渗透于农民的体育锻炼之中,才方可挖掘其促进农民健身行为形成的无限潜能。因此,只有在农村传统体育文化的背景下书写体育,农民健身与农村体育才能发展的日趋健全与完善。

3.3从农民收入水平谈起

国家在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过程中,过剩现象不可避免[4]。对于供给过剩而言有绝对供给过剩和相对供给过剩两种可能。绝对供给过剩是由于国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数量和结构远远超过了农民的实际需求而出现的消费不足现象,而相对供给过剩的出现大多则是由于国家所提供公共产品类型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相适应,或是对于该公共产品的消费远远超出了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所致。基于公共需求的扩张程度与经济发展的水平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5],研究认为当前农村体育场地使用过剩的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而农民的收入水平是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最好体现,因此它能够直接影响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数量和结构。同时根据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政府对于公共产品的供给由农民的实际需求所决定,而农民的需求由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所决定。一个地区、一个社会需要的公共产品的类别与数量完全由农民的收入水平所决定。也就是说,农民对于公共产品需求的本质是有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需求[6]。因此说,在影响农民对于公共产品需求的诸多因素中,农民收入水平也是被考虑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得到了其他相关研究学者[7]的广泛认同。基于对农村公共产品相对过剩现象的深刻认知和课题组所得的0.827相关性系数,认为当前农民对于体育场地的需求主要由其经济收入水平所决定。在对体育场地使用的过程中,如果像体育器材、运动服、业余时间等因素的支付超出了其实际消费能力时,场地闲置现象便会随之而出。

政府或代表政府投资行为的集体往往是公共体育场地的供给主体或投资主体,加之公共体育场地的公共产品特性或准公共产品特性,就共同决定了政府或集体投资的公有行为。但目前公共体育场地在规划布局的过程中只想以这种途径解决中国大众日益下降的体质问题,而没有认识到大众对公共产品的需求本质——具有支付能力的需要。[8]如果脱离了支付能力来谈农民对公共产品的需要,那么这一需要必然会是一种无效需要,基于此所提供的公共产品也必然发展成为过剩产品。对于农村体育场地的建设,必须以农民的实际有效支付能力为基点来进行规划。刘宛晨等人研究指出,农村公共产品的种类、数量以及产品层次的决策依据是农村居民的有效需求和不同的需求层次,这决定了各级政府必须建立以需求为主导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9]。对于农村体育场地的布局:必须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建设适合农民健身锻炼的体育场地,避免国家人力、物力资源的再次浪费;必须从农民的有效需求出发,对所建设体育场地的数量和类别严格区分,避免出现场地资源的相对过剩现象;必须从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出发,考虑所建体育场地在使用过程中的消费支付要与当地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避免在体育健身过程的费用超出农民的实际支付能力。

4 结语

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是公共产品建设过程中所不可避免的失衡现象。在农村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严重不足的背景下,又存在其使用相对过剩的供过现状,是当前我国农村体育场地供求矛盾的直接体现。而当前的农村体育场地供过绝不是数量和绝对面积的充裕所为,而是由农民需求特别是有效需求能力的严重不足所致。对于农民体育场地需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对农民体育场地真实需求信息的准确获得、农村体育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农民有效支付能力的高度重视,将是未来我国农村体育场地建设与布局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1]孔庆波,崔瑞华.基于供求理论反思公共体育场地建设的合理规划与布局[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1):32-36.

[2]孙翠清,林万龙.公共产品需求揭示方法及其在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研究中的应用[J].农村经济,2009(2):23-25.

[3]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3-51.

[4]苏晓艳,范兆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与公共产品供给[J].统计与决策,2006(10):90-92.

[5]叶可新,邓智团,徐靖.中国城市公共产品需求的决定因素及发展趋势[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9(5):8 -14.

[6]张素罗,张广荣.影响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相关因素分析[J].商业时代,2007(24):123-124.

[7]赵海燕,尚杰.农民收入水平与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相关性分析[J].大庆社会科学,2008(1):75-77.

[8]匡远配,汪三贵.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理论综述[J].兰州学刊,2006(3):173-177.

[9]刘宛晨,谌君,何妍.城乡基本公共产品需求比较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6):51-54.

Cognition and Contradiction Analysis Supp ly and Demand of Rural Sports Venues

KONGQing-Bo1,CUIRui-Hua2
(1.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Chongqing,402160;2.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China,116044)

Depending on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the paper,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layoutand unitization of rural public sports venues,comes up with the theoretical definitions of such concepts as″supply exceeding demand and demand exceeding supply″,″absolute venue areas and relative venue areas″and″the valid and invalid occupancy of venues″.On this basis,the paper selects 12 villages in Jinzhou of Dalian C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find out the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of supply and demand. It further analyzes the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product attribute of rural public sports venues,rural sports culture and the farmers′incomes.

sports venues;rural sports;contradiction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utilization efficiency

G80-052

:A

:1001-9154(2014)02-0033-05

G80-052

A

1001-9154(2014)02-0033-05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体育设施建设合理布局的经济学分析项目编号:11BTY029;重庆市永川区软科学计划项目:居住分异背景下永川区社区体育的非均衡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Ycstc,2013rc9004。

孔庆波(1978-),男,山东滨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体育管理学;体育教育学。

2013-10-23

猜你喜欢
体育场地农民产品
耕牛和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2020年《体育教学》“场地器材”栏目选题
农民
体育场地投资结构、运营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2015产品LOOKBOOK直击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新产品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