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0507)
体育教学模式作为沟通理论和实践的有效桥梁,以较为完善的理论和经验指导知识,成为了将体育对学生的教学调控与整个体育教学的设计组织连接起来的一整套的教学体系。如今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渐渐趋于多元化,其理论与实践研究也相当活跃。体育教学质量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得到了飞跃,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教学方法更加多样化。然而我国的体育教学方面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尽管体育教学前线的优秀教师已经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理论指导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而学校的体育教研人员则更是只注重体育的教学理论,这就使得很多基层的体育教师在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下难以适应。因此,高职体育教学应当从体育教学内容、体育教学方式等多方面进行同步的改革,以达到适应新课表素质教育的目的,同时也应当适应基础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进一步结合素质教育有针对性地对体育教学进行改革。随着多种教学活动的协调发展,体育教学也渐渐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有了立足之地,相关的高职体育教师如何更好地落实相关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践,使得体育教学能够和传统的其它科目教学更好地相结合,同样也值得体育教师进一步的思考。
高职体育教学应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为首,注重学生个性发展。高职体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而多年来,体育教学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的综合目标并没有得以很好的完成。在高等职业体育教学中,部分学生甚至教师对体育教学的认识仍停留在“锻炼身体、学习技术”的水平上,因此高职体育教学的改革,要立足素质教育,以德育教学为首,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改变体育学习的被动方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教学实践同学生的个性发展相结合,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新时期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学文化水平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随之而来的,便是体育教学知识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因此,需要加快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的进程来进一步适应新时期的体育教学。在高职的体育教学系统中,包含了体育教学新思想、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目标、必要的教学程序和运动场地等要素,并要求其成为一个可以控制的较为开放的系统。然而,体育教学的课程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体育的时间相对于其他科目是非常少的。面对这样的情况,相关的高职体育教师就不得不采取更为优质的体育教学新型模式,从而在较短的课程时间里能够给予学生更多的体育知识,达到更出色的教学效果。所以,相关的体育课程的教师首要目的就是明确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内涵,形成新时期下体育教学的新型模式。根据2008年颁布的《学生体育健康实践标准》所提出的“以基础教育为核心,积极实行全体参与体育锻炼”的核心目标,相关的高职体育教师应当着重加强对学生心理以及生理素质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对体育这门科目产生兴趣,进而愿意加强自己的体育锻炼,最终树立起终生运行的积极意识观和思想价值观。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不必完全拘泥于传统教学模式对于体育陈旧的看法,而是应当大胆创新,探索出如何在最短的教学时间里中取得更优质的体育教学成果,并需要坚持树立“运动第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和教育思想理念,运用唯心主义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体育教学模式的最优化组合,进而明确新时期下体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方针。
实际上,体育学科对于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其实大有裨益,体育作为教学中的基础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体育课程的实践性。在实践中,学生可以体会到传统课程中难以获得的多方面感知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组织锻炼,思考锻炼的意义,同时也应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于运动与健康的新看法,鼓励学生在锻炼中发展自己的全面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健康程度。在高职体育教学的课堂上,相关的体育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做一些体育运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锻炼与思考,而教师自身则提供一些必要性的指导,并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时间,让学生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收获更多。
一名优秀的体育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锻炼时,不仅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运动的时间,传授给学生运动的知识,更多的是教导学生在实践中自己如何去领悟运动意义,让学生在运动中有自己的思考。让学生知道,体育锻炼同样是他们学习的课堂,在锻炼中同样能学会观察和思考。教师不需拘泥于传统的体育关念,而是应当充分把握新时期体育教学的模式开放的教学理念,统一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和开放性,鼓励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去表达自己对于体育教学的看法,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做不同的运动尝试,从而在一步步的锻炼中,培养出自身综合素质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也应当注重对多种体育教学模式进行优化和筛选,最终选出最优质的组合方案,并将其合理地应用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来。
体育教学模式的设计同样需要层次感,高职教育的课堂作为大众化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体育教师应当为每一个学生着想。有些教师热衷于精英化的体育教学,使得班级中部分学生花了时间却得不到成果,从而丧失对体育锻炼的兴趣,产生恶性循环。对于这种问题,教师可以考虑采取分层次的体育教学模式,针对不同梯度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真正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够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只有通过体育锻炼才能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这种打破系科和专业界限的重新组合,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创建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由在体育学习中融入自我快乐、追求运动享受、体验运动的乐趣到追求知识技能再到锻炼习惯养成的教学模式是构建终身体育和适应社会发展的新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将自己的成果与人交流与分享。所以相关的高职教师在进行相应的体育知识课堂教学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加入要求学生合作完成的环节,从而增强学生之间合作的能力。例如在对球类运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之间建立起小组的合作模式,如建立小组之间的友谊对抗赛等,进而让整个教学通过一种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习到新的知识。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之间可以自主合作,教师仅仅作为解决问题中的指导者,而是引导学生参与其中,在自主合作的过程中体会到体育的快乐,进而充分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构建以生为本的有效课堂。整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们之间也可以自主合作并展开友谊对抗,从而让高职体育教育培养出的学生拥有足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
新时期的体育教学的优化组合应当着重于探究更新型的教学模式并能够对其进行合理应用,引领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教学的活动中来,树立起在运动中锻炼与学习的科学运动理念,并能够使得学生增强自身的体质,加快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以终身体育为教学改革的指导原则,必将成为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从而造就全民健身运动的新人,培养学生掌握一定体育运动的专业知识,具有把体育运动同日常生活所结合起来的能力,让培养出的学生不仅习惯于自身锻炼,而且能乐于帮助他人一起进行体育锻炼,最终达到身心健康和谐的目的。总而言之,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当今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最终归宿。
[1]刘青.体育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J].体音美教学,2013,4(20):190-191.
[2]李贤飞.探究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体育,做好教学模式的优化改革[J].中国体育教育(中旬刊),2007,9(11):67-68.
[3]周子义.浅谈高职体育教学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1,2(45):14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