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史斌
(福建福州红山中学 福建福州 350019)
课堂气氛实际上是一种学生与老师共同营造的心理环境,它包含了学生的情感状态、心理情绪以及老师的教学态度、情绪起伏等相关因素,在教学的进程中引领教学质量的走向。融洽的课堂气氛能促进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增强学生与老师间的情感交流,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教学的质量。反之,则会令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从而错过身心锻炼的最佳时机。
如何才能有效的改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不仅需要老师的全力配合,更加需要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的支持。本文就初中体育与心理学的关系展开探究,深入了解心理学对体育教学的影响,并依此提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对于身心发展正处于重要时期的初中生而言,好的课堂心里氛围能积极的引导他们进行体育锻炼,并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而消极的课堂心理氛围不仅会影响他们对体育的学习热情,甚至会留下消极的心理情绪。因此,我们要积极的探究影响课堂心理氛围的因素,并据此对教学策略进行改善。以下是心理因素的两个方面。
老师是课堂气氛的主要带动者,能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热情。师生关系融洽,则学生会更加愿意参与课堂活动,并积极配合老师的课堂任务。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老师有健康向上的教学态度,以及视学生为朋友的教学理念。学生感受到老师坦诚相待的热情以及公平公正的对待态度,会激发他们强烈的学习热情。更为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健康乐观的心理发展。因此,老师的正确引导对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的形成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在体育教学中,男生跟女生对体育学习的态度有很大差异。因为男生在身体机能的构成以及性格方面都决定比女生更热爱体育运动。他们对体育活动有极强的参与性和好胜心。在关于学生对课堂体育活动的喜爱程度的调查中,大部分的学生表示喜爱。撇开男女因素不谈,学生清楚的知道参与体育锻炼对自身是大有裨益的。通过各种体育运动的参与,学生间、学生与老师间增加了互动,交流了感情,促进师了生关系的融洽。同时,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帮助学生建立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初中生尤其需要健康向上的心理指导和心理环境帮助自身的健康成长。
学生的自身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自身的意志,另一个对体育课的兴趣。自身的意志包括学生独立完成体育项目和活动的能力,以及克服困难的能力。这要求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有坚持的决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调查表明,大部分女生对体育的意志力要不如男生。首先,大部分女生的运动神经比男生弱。其次,女生在性格上对运动方面不够偏爱,不如男生积极。所以,老师要酌情加强对女生的体育锻炼,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在对体育课的兴趣方面,男女生也有普遍的差异。女生对体育课的积极性明显不如男生,究其原因也跟男女性格、体魄差异有关。因此,在体育课的教学中也要注重对女生适宜体育项目的了解,挑选女生喜爱且满足运动量需要的体育项目进行锻炼。既满足了课堂教学的要求,又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不仅仅只是要求学生锻炼身体,强健身心,而且需要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体育课的基本规范和学生间的交流。体育课程规则的遵守是学生上好体育课的基本要求,它包括爱惜器材并及时归还器材,活动中注意的人身安全,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等方面。但是根据调查,对于器材的爱惜方面男生往往不如女生。原因主要是男生比女生更加热爱体育活动,因此增加了器材的使用,导致器材过早劳损;男女生的性格差异表明大部分女生比男生更加细心,所以在器材的使用过程中也会更加爱护器材。在体育课程中,学生间的交流通过有效的活动项目得到加强。不同的活动形式要求学生学会合作,懂得竞争,把握好活动的准则。在不断的合作和竞争中,学生的团队意识得到加强,对于胜利的渴望也有了新的理解。
首先,针对男女生在体育锻炼中的差异,广大教师应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来提高教学成果。对于女生要加强基础性的体育锻炼,比如慢跑、体操等,先从基础加强她们的体质,然后逐步引入适宜女生运动的项目,比如排球、羽毛球等同样需要全身运动的体育项目,但相对于激烈的篮球和足球更适合女生练习。对于男生,在基础训练的同时要经常进行强度训练,因为男生更多的热爱较为激烈的篮球和足球运动,需要足够耐力的身体才能应对自己饱满的运动热情。其次,针对不同年龄层的学生要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并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同年龄层的学生在理解能力、掌握能力、身体机能方面都有差异,老师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并对教学目标做相对调整。再次,对于课堂教学中遇到困难的学生,比如薄弱项或是身体原因而导致的学生成果不佳,老师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对有薄弱项的学生进行加强训练,同时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树立独立完成的体育运动精神。对于身体有困难的学生老师应酌情放松要求,同时针对学生的身体限制制订锻炼计划,以帮助学生得到身心锻炼。关于教学策略方面,老师应摆脱旧观念的束缚,鼓励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并充分给予学生自主练习的机会。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运动、薄弱环节,并根据得到的信息为学生制订专门的训练计划,发掘强项、加强薄弱项的训练以及培养学生特长项的学习兴趣。最后,各个院校间应加强体育交流,定期举行体育比赛,挑选各个项目的佼佼者进行专项训练。开拓学生的眼界,提升各院校的体育水平,为学生建立全面的健康身心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初中生的心智发育还不够成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容易产生消极、偏激的心理,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初中体育的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有效的克服困难,提升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老师可以逐个进行心理辅导,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进项单独的开导,帮助他们排遣不良的情绪,树立正确的心理观念。其次,在班级中挑选抗压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最好的学生1~2个,作为班级的心理顾问和学习榜样。在日常的学生生活中引导有困难的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并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通过学生间的影响来循序渐进的改善学生的心理,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间的情感交流。此外还可以在班级开展专题讨论,比如“遇到困难,我该怎么办?”等。通过集体的智慧结晶为大家树立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心理向导。并根据不同的问题,汇集各方的解决办法,从而增强学生对解决办法的正确选择。
一板一眼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状态,从而使得整个课堂的心理气氛不活跃。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注重使用快乐教学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快乐教学法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表现为教师的语言的教学语言应该多多设置笑点,将教学内容情景化、娱乐化。将教学内容情景化是快乐教学法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初中生正值想象力发达的年纪,将他们置身于情景之中,能够有效地调动他们的运动热情。至于语言的幽默性,一般教师很难能够“出口成章”,使学生哈哈大笑,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前将“台词”编好,在课上能够做到随机应变即可。而将教学内容的娱乐化也是一个难点,这需要结合不同年级不同地区的具体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方案。教师在实施的时候注意根据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综上所述,要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要加强对学生体质的锻炼,更要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引导。这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教育体制的大力支持。初中是一个敏感的时期,学生还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所以老师要耐心的辅导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的支持,在教学体制的配合下,完成预期的教学成果。在教学中同样要注意男女性别以及年龄的差异,并针对这些差异制订符合学生的教学策略,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而努力。
[1]林芬.浅谈体育教学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及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S1).
[2]陈家庆.谈初中体育教学的改革[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09(6).
[3]吴志超,刘绍曾,曲宗湖.现代教学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4]索洪杰,魏旭波,贾西波.体育课合作教学对提高学生自尊的实验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5]陈文刚.论体育心理学发展促进我国体育教育革新[J].体育师友,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