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国际产业布局调整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影响

2014-12-05 16:38吴学勇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吴学勇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体育部,广东广州 510665)

从上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发生的两次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和美国次贷危机都迫使世界金融乃至经济秩序重新洗牌,产业单一化和某些产业的过渡地区化依赖都是导致金融风险,甚至经济危机风险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美国和欧盟国家都在积极调整其经济政策,并通过进出口税收政策调整他们的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这使得国际总体产业布局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发达国家的投资者在选择投资的地区时主要考虑人力资源成本和缴税成本,这方面中国具有绝对优势,因此,在改革开放的几十年中,中国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使自己成为最大规模的“世界加工厂”。靠吸引外资投资来拉动国内经济,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影响力在全球举足轻重。

在纷繁复杂的国际政治气候下,美国与欧盟国家开始限制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并积极扶持东南亚以及南美一些发展中国家,把加工厂逐渐向这些国家转移。其实,中国自身也在积极调整自身的产业结构,努力发展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从而自然不自然地加入到了这场规模空前的国际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洪流中。在我国外向型经济成分中,体育产业产值不可低估,据统计,2010年我国体育产业产值达到282.2亿元,占GDP的0.3%[1],虽然这个数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甚远,但在中国体育产业起步较晚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的背景下,这个数字已相当可观。同时,与我国1997年的数字相比,体育产业总产值已增长了100多亿元,占GDP的比例则增长了0.1个百分点。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一方面可以看出我国体育产业规模的发展速度之快;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体育产业的基础还很薄弱,在此次国际产业布局调整中,我国体育产业必将受到较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做出适当的、适时的调整。

1 我国体育产业从外向型转向内向型发展势在必行

过去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分依赖国外市场,主要发展动力来自国外商家的品牌加工,仅在广东和浙江两省,世界几乎所有的体育名牌产品都在这两个地区设有厂家,这些加工厂一方面大量吸收了国内的劳动力,赚取了外汇,同时,他们也带动了国内体育产业的发展,刺激了国内体育消费的快速增长。有学者认为,我国体育产业的起步点在广东,同时,如果没有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的进入,也就不可能有我国的自主品牌——李宁、361、匹克等等[2]。除了体育服装外,体育用品的出口也支撑着很多内陆地区的体育产业,比如河北、山东的一些企业主要靠接国外的体育用品的订单生存和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些企业不仅接收国外的订单,同时也在接受着国外买家的许多对产品的要求和某些商业规则,有些要求和规则近乎苛刻。表面看来这些企业承受了很多压力,多付出了许多成本,但长久看来,正是这些要求和规则促使中国的企业快速地成长和成熟起来,并在短时间内将自身发展成为了真正的国际化的企业。如今,这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独立发展并参与国际竞争的技术、管理能力,但从企业的发展规模和资金规模上看,他们还不具备与国际知名大企业竞争的能力,因此,利用自身的技术和管理优势,积极发展国内市场,从而壮大自身,蓄积能量,为将来真正参与国际竞争做好准备。

虽然中国世界加工厂的地位正在被削弱,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在急速增长,中国的市场地位令全球瞩目,因此,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都极力争夺中国市场,大有得中国者得天下的企业生存法则。在此形势下,中国企业没有理由忽略中国市场。中国体育产业的国内市场才刚刚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体育运动作为一种休闲、娱乐、健康活动,当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得到突然爆发性的发展[3]。由此看来,在国际经济、政治环境表面看来不利于中国的当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却是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际体育产业向东南亚和南美国家转移,为中国体育产业相关企业提出了挑战,这迫使中国企业寻求新的发展道路,这种趋势正符合企业发展壮大应有的轨迹。

2 构建综合性体育产业网是我国体育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许多学者对“体育产业”的概念,特别是产业的外延问题进行过不少的争论,事实上,完全意义的体育产业是不存在的,体育产业始终都是与其它产业嵌套在一起进行发展的。比如制作运动服装的厂家必须购买其原料,比如布料、拉链,定制商标,而这些拉链、商标等的生产并不具有体育产业的特殊性,其生产厂家也可以生产普通休闲服装、时装的拉链、商标等等。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际管理中都不能把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割裂开来进行考虑,因此,在体育产业链的构建中要把直接生产体育运动相关产品的厂家的上游、下游产业通盘考虑进来。过去我国体育产业与其它产业的关联更多地是一种自然状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体育产业向高层次、专业化的发展。在此仅举例体育服装和体育用品生产产业的关联与协作,事实上,体育产业涉及到体育服装、用品等的生产企业,更涉及到体育竞赛、表演、教育培训、广告、体育旅游等等多个领域,真正的体育产业发展需要把这些领域链接起来,形成体育产业网,只有相关行业更加专门化地针对体育产业进行自身建设和发展,才能使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

有人认为,中国体育服装之所以没有世界级的名牌产品关键是没有世界级的设计师[4]。其实这个观点还不全面,中国目前还缺少专门培养体育服装设计人才的学校,缺乏体育产品广告设计人才,缺乏体育产品国际营销的专门人才等等。体育服装跟其他普通服装不同的是,它需要对人体结构力学和运动项目的运动学特征充分了解,所以体育服装设计人才需要学习体育运动学、人体生物力学等等专门知识,而这些是普通服装设计专业所不具备的。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发展需要其各个相关联的支链产业都相对专业化,各专业化的支链产业相联结才能形成真正专业化的、高水准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

国际产业布局的调整一方面使得我国长期处于被动发展的体育服装制作行业承受了重大打击;另一方面,这种状况促使我国有规模的企业开始寻求国内市场和瞄准更高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的生产与研发,这就需要各方面的人才和相关行业的配合,从而带动体育产业相关产业朝向体育产业靠拢,形成体育产业立体化、专业化的整体发展态势。

3 寻求新的国际合作方式是我国体育产业高规格发展的捷径

国际产业布局出现的新趋势不仅仅是政治的原因,经济的原因也是其主要因素。毕竟东南亚国家和南美一些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他们生产技术以及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大大吸引了欧、美投资者的兴趣。与此同时,在国际贸易政策和税收方面,与中国相比他们具有更大的优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的收入在不断提高,通货膨胀也作为经济快速增长的衍生物客观地存在,所以,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廉价优势已开始渐渐消失,国外投资的撤离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此情况下,寻求新的国际合作方式是中国开放型经济面临的最重要的选择,因为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国际经济在变化中发展,在发展中变化的总体规律没有变,变得只是合作方式和格局的重组。

中国的体育产业从一开始就对西方国家具有依赖性,从技术、设计、营销等等,中国体育产业似乎是在学习西方经验和与西方国家合作的过程中一路走来[5]。可以说,是西方国家的一些品牌激荡了中国体育消费市场,西方的竞技体育商业化模式促使中国体育产业立体化的发展起来。在今天国际产业布局重新调整的过程中,中国体育产业必须积极需求新的国际合作才能抓住机遇,以新的姿态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这方面,日本体育产业具有许多成功的经验,首先是日本体育产品的国际营销做得很成功,美津农、爱斯科斯是通过赞助国际比赛得到西方主流体育市场的认可,进而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体育产品,特别借助日本竞技体育的短暂的优势在国际上打响了自己的产品品牌。有人说美津农就是靠日本女排的几年辉煌而走向世界的[6]。中国竞技体育从1984年至今已实现了奥运成绩的几次大的飞跃,但中国的体育产品并没有因此得到世界的认可,至今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国际品牌,值得深思。其次,日本产品在技术上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理念,是他们的产品的技术含量快速提高,在较短的时间内赶上了西方老牌的产品,如:耐克、阿迪达斯。日本在如何运作和壮大一个国际化的企业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经验。

马剑、巴特尔、姚明和易建联等一批中国球员进入NBA,大大激发了中国球迷对NBA的热情,但随着这些球员的逐渐退役,人们似乎感觉不到他们对中国体育产业的影响,尽管他们也做了一些广告和代言。他们没有把中国体育文化带到西方,也没有把西方的体育文化带到中国,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对中国的体育产业似乎没有什么贡献的原因。所以,国际体育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是体育产业国际合作的基础。中国上海曾经成为NBA的一个分赛场,这对中国竞技篮球的产业化发展应当是有利的,但如何利用这种国际合作的契机为中国体育产业服务则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国际赛事和品牌,但它与环法自行车赛相比,无论是国际知名度还是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都相去甚远。如何利用国际体育比赛的影响力拉动本国体育产业的发展?这是今后我国理论界和体育产业界本身值得研究的问题。事实上,现代体育产业也早已形成全球一体化的态势,从球员的转会,到体育产品的研发、销售等等都已实现了在国际平台上运作,因此,我国要想高规格地发展体育产业就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登上这个国际平台,请进来,走出去,实现真正的国际化的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4 总结

国际产业布局的调整直接影响到了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现状,因为中国体育产业对外资和外来技术、品牌的依赖性太强。从短期效应来看,这种国际产业布局,包括体育产业布局的调整对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了打击之势,但从长远来看,我国体育产业在此次调整中不得不改变发展模式,寻求自身的竞争力,从而获得可持续的、更强的发展动力,这似乎又是国际产业布局调整带给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

[1]丛湖平,我国产业政策重点内容的选择[C].杭州:2010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暨体育产业与用品业发展论坛,2010

[2]鲍明晓.体育市场——新的投资热点[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143 -166

[3]丛湖平.我国体育用品行业发展现状及策略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4):219-221

[4]何冰,周良君.中国体育用品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体育科学,2007(7):14-22

[5]李骁天,王莉.对我国体育用品产业市场结构特征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7(5):23-29

[6]席玉宝.我国体育用品出口状况分析[J].体育科学,2005,25(12):22-27

猜你喜欢
体育产业体育发展
从上市公司股票走势看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国冰雪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体育产业之篮球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