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更新教师业务

2014-12-05 15:20:15邓若锋邓蔚林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竞技体育教师培训

邓若锋邓蔚林

(1.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2.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511458)

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需更新教师业务

邓若锋1邓蔚林2

(1.广东省广州增城中学,511300;2.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教育发展中心,511458)

体育教师的业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业务是“个人的或某个机构的专业工作”[1]。体育教师的业务就是从事学校体育教学的专业工作。如果体育教师的业务不能与时俱进,所进行体育教学的质量就不可能高。要落实“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精神,有效实施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更新教师的业务。

一、体育教师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教师业务的错位

1.错位的现象:用培育运动员的业务代替发展学生身体的教育

(1)现象一:以运动技术为教学内容主线

不管是教学指导思想,还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都以运动技术为主线进行串联,形成以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思维方式。在篮球教学中,以姚明为榜样,进行技术、技能、知识的教学;在田径教学中,以刘翔为楷模,进行技术、技能、知识的教学。这里的技术、技能、知识是以篮球和田径项目的运动技术为主线而形成的,是为学生获得相应的运动技能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2)现象二:以讲授和接受为教与学的方式

在以运动技术为主线的教学内容之下,强调的是一个技术动作的“教”与“学”,关注的是技术动作的本身,而忽视了学生身体发展的特性,在运动技术动作的教学过程中,主要以讲授教学方式为主进行教学活动,学生采用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被动地进行着不自觉的学习活动。大多是以“讲解示范”、“模仿 练习”、“纠正错误”、“自主练 习”、“学习评价”等环节来完成一个教学周期。

(3)现象三:以技术好坏为教学评价内容

对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以运动技术的学习效果为主。在对一堂课、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教学工作进行评价时,都以掌握运动技术的好坏程度为主。对教师专业水平判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把握都用运动技术来构建标准。这种评价不注重过程,而只关注运动技术形成的结果。身体运动能力好的学生无需多少努力,就可获得高分,而身体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无论如何努力,始终得不到高分。

2.错位的原因:教师专业教育的脱节与体育问题认识理解混乱

(1)表面原因:体育教师专业教育的脱节

从上述体育教师的业务错位现象来看,是由于其业务是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不适合从事普通学生身体发展教育的专业工作。从体育教师业务的培育过程来看,“在体育教育专业办学过程中,比较明显地存在专业中理论学科是学科为本,技术学科以运动项目为本,而不是以培养合格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为本的现象[2]”。出现了体育教师的专业教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脱节。通过体育教育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只能用训练专业运动员的内容、方式方法来进行普通青少年学生身体发展的教育。面对课程标准实施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有专家指出:“事实上,当我们把竞技体育拒之门外的时候,我们几乎就两手空空,出现了全国性的‘体育老师不会上体育课了’的现象”[3]。

(2)深层原因:体育问题认识理解的混乱

从经历了8次课改的体育教学来看,特别是课程标准的研制与实施,在教学价值观、教学理念、教学指导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在体育教师的培养方面,由于受传统因素的影响,及在举国体育体制之下,以竞技(sports)为主业,形成了以体育(sport)总概念下的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然而,这其中的“体育”,就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进而形成了“大体育”与“小体育”,学校体育自然成了“小体育”。而“体育是什么”却成了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常用语词。在这种对体育问题认识理解混乱的状态下,用大体育(sport)中的“竞技体育教育”(sports education)业务代替了“体育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的业务。

(二)体育教师业务的缺失

1.缺失的现象:教育类和健身学知识满足不了学生发展的需要

(1)现象一:难以教授健身知识技能方法

现行课程标准中强调课程的健身性。然而,在体育教学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对“健身性”的问题难以理解,更没有相应的业务。不知道健身是什么,更不知道健身与体育的关系,只知道“健身操”是健身、“太极拳”是健身、“跑步”是健身、“打球”也可以健身,从而形成“运动即健身”的习惯思维。而实质上身体运动只是健身的一种手段,健身还有其它多种手段,只有综合运用这些手段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2)现象二:难以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特征

青少年学生是人生命发展的关键期,不管是小学,还是初中,或者是高中阶段,都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这些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身心特点。然而,在对学生进行发展身体的教育过程中,体育教师对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征缺少观察分析的知识和方法,难以顺应学生身体发展的规律,选用合理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评价等,对学生实施最适宜的身体教育,让学生在其身体教育过程中,学习和掌握健身、竞技、娱乐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培养相应的人格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现象三:难以提升体育教学水平的深度

对于学生的体育学习来说,“真正能受用终生的是对体育学习意义的领悟和价值的理解。而对体育价值的理解和意义的领悟,是一种深度教学”[4]。就目前的体育教学而言,教师教学的业务水平差异较大,尽管有不少教师的教学工作非常认真和努力,但大多数还处在“动作符号”层次,能达到“运动逻辑”层次的不多,更难上升到“应用意义”层次。我们的体育教师大多数只会教“运动技术”,对学生身体发展所需要的营养卫生、生活制度、自然力、心态调适等健身知识技能知之甚少,无法进行体育价值和意义的深度教学。

2.缺失的原因:教育专业课程开设不足与体育学科自身不完善

(1)表面原因:体育专业课程开设不全面

从上述体育教师的业务缺失现象来看,最缺少的是教育类知识及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健身知识、技能和方法。纵观国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开设,虽然近些年对教育类课程有所重视,开设了20多门与教师业务相关的课程,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然较少。特别是在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课时严重不够。需要增加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课时数。

(2)深层原因:体育学科自身建设不完善

长期以来,竞技教育业务充斥体育教育领域,形成以竞技教育业务的习惯意识,这是体育业务建设与体育学科完善的主要难处之所在。很多的体育教师,在以竞技教育为业,如果抽掉竞技教育这套业务,大多数教师就上不好体育课。培养体育教师的体育教育课程如果一下抽掉竞技教育专业课程就难已运作。竞技教育业务是可贵的,培养运动员、教练员,开展竞技运动,提高竞技运动成绩,夺取金牌,为国争光,有其价值,毫无疑义。但体育教师的业务有其自身特性和内容,它是以促进人的身体发展和完善为目的,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其本质业务是健身,是发展人的身体,是建设人的身体,使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而我们体育教师的业务,既不是身体教育(physical education)的业务,也不完全是竞技教育(sports education)的业务,因为达不到竞技教育培育运动员的水平和层次,只能一知半解地用培育运动员的业务来从事发展和完善学生身体教育的业务。形成了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真空飘浮状态。

(三)体育教师业务的失守

1.失守的现象:专业思想淡薄及职业素养低进而没有职业操守

(1)现象一:体育课堂教学过程非常随意

体育课堂教学非常随意,迟到早退是常事,一堂40分钟的课难以保障上课时间达到30分钟;无教学内容,无场地器材准备,无课堂常规,无学习评价等现象。

(2)现象二:专注于急功近利的教学活动

为了上一次公开课或检查课,提前几周就作准备,针对课的要求进行排练,并与学生进行相应沟通,当好各自的“角色”,只要这一节课上完,就恢复“随意”的原样。为迎接上级部门的活动检查,提前与学校各部门达成思想上的统一,认真准备,积极演练,风风火火,热闹非凡,检查过后,烟消云散。

2.失守的原因:从事专业过程的失意与体育教学质量监管不力

(1)表面原因:从事体育专业过程的失意

大多体育教师从大学体育教育专业毕业后,来到学校进行体育工作。刚开始时有一定理想和抱负,工作认真积极,想干一番事业。但事与愿违,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理想追求与现实之间相差甚远,理想难以实现。再者,大学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无法满足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要在课堂教学方面出成绩太难等因素。

(2)深层原因:体育教学质量的监管不力

由于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地位的特殊性,及各级教育行政管理对体育教学质量的监测和管理机制不够完善,再加上体育教学自身学科的不完善,致使体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测不系统、不科学,难以落实到位。直接影响体育教学质量评价的真实和公正,导致教师对体育教学业务的失衡,从而出现心理上的失落,最终形成对体育教学专业工作的失守。在学校工作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语、数、英等缺课了一定得补回来;体育课缺了无所谓,反正又不考试,也没有什么评价等。

二、体育教师业务更新的途径

(一)体育教育专业的建设

从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情况来看,绝大多数都有相应的体育教育专业学历,都经历过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育,其教师业务的专业基础都是在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中形成的。近些年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体育教育专业点的急剧增加,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办学层次的不断提升。然而,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育教师业务这一重要环节上,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存在较大的差距,不能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

1.完善课程设置:增加《教育学》和《心理学》课程教学时数

从目前国内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专业课程的学时严重不足。有的学校“教育学”和“心理学”不足70学时,最多的也不超过150学时,大多在100学时左右,再加上“学校体育学”或“体育心理学”也不超过200学时。试想,一个没有任何教育教学经验的学生只经过不到200学时教育专业课程的培育,不管你的运动技术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有多强,要满足于中小学生发展身体教育的需要,有高质量的教学效果,简直是杯水车薪。因此,在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应该考虑增加教育专业的课程和时数。对于4年制本科而言,最好能增加课时数。

2.更新课程内容:增设《健身学》和《健身教育学》课程门类

1995年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各级学校是实施计划的主渠道。在十多年的实施中取得了很多成功经验,健身的事也已深入人心,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健身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如何将之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进行传播,必然会涉及教学思想、内容、方式方法和评价等问题。如何将健身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健身意识、健身能力,为终生健身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是我们学校体育教学之根本。在课程标准中强调“健身性”,要“注重健身育人的功能”[5]。因此,需要《健身学》和《健身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3.改革培育方式:增强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结合的培育力度

笔者曾指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习。有一次指导某知名大学的7位实习生,其运动技术技能相当好,各有专长。但其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相当缺乏,很难上好体育课,带运动队,搞运动训练还可以。虽然这只是个案,但也能说明目前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培育与中小学体育教学实践的需求严重脱节,特别是在教育实习这一环节上,“大部分学生对指导教 育实习课程不满意,需要做出较大调整”[6]。

(二)教师继续教育的求实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在职继续教育培训对其业务水平提高至关重要。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应努力提高在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真实性,使之成为更新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手段。

1.培训内容选择:以体育教学的实践需要来选择设计培训内容

对于体育教师的业务情况来说,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可从两方面来考虑。其一,是体育教学发展的要求,需要教师加强、更新、弥补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第二,是思想意识的更新,这是最难的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对此,要从体育教学实践的需要来选择和设计培训内容。如,课程标准实施中,对于体育学习方式的问题,就可从具体的教学实例来引出培训内容,并分理论层面和实践操作层面,对体育教师的业务进行更新。

2.培训方式多样:以丰富多样的培训方式来实施操作培训活动

目前,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方式大多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的“远程教育”。这种培训方式有很多的优点,但缺少“真实”,即这种培训让绝大多数教师是以拿到“学分”为目的,采用各种手段和方式来“应付”。表面上效果好,实际上学不到什么,更新不了教师的业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远程教育”培训方式的本身,确实存在让体育教师在这个“诚信”贬值的世俗风气之下,进行着不“真实”的学习活动。因此,在培训方式的选择上,要多选择面授的方式,请出既有理论修养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培训。再者,还可采用区域内、学校内的科研课题研究方式,用教育科研的方式来更新教师的业务。

3.培训评价真实:以学习评价的真实效果来激励引导教师发展

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不够真实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评价的失真。不管是“远程教育”、还是面授,或是参加某种教研活动,对其教师培训的评价基本上是随意而为。如,“远程教育”培训中,作业要求是“原创性”的,而真正原创的作业得不到高分,从网上下载拼凑而成的反而能得高分。虽然这个分数关系不大,但总得有一定的公正性,如果没有,如何激励和引导教师专业发展,如何更新教师的业务。因此,要在评价方式上多样化,特别要重视“真实性评价”,这对教师的专业发展非常有用。

(三)自我学习提高的强化

更新教师业务的最佳方式是教师的自我学习,对于实践一线教师来说,需要结合体育教学的实际需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自我学习的强化。

1.多看书勤观察:将书本理论知识与具体教学实践问题相联系

(1)多看书:要精读两、三本专著,著作可依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最好是“学校体育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各一本。在阅读学术期刊文献时,要注意自己的学识水平和需要,一般需要阅读《中国学校体育》等期刊。再提高就要阅读《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体育学刊》等期刊。

(2)勤观察:要勤于观察自己和他人的教学,取长补短。特别重要的是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问题的现象观察是多方面的,需要多角度细致地进行观察,形成真实的感知,以利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2.多思考勤尝试:将实践问题思考与反复教学尝试方法相结合

(1)多思考:变化多端的体育教学工作,时时刻刻都会遇到问题。面对问题,首先要认真观察,形成清晰的感知,然后就是多作思考。这种思考可分为:其一,思考问题的性质,是属于什么问题。其次,如何来解决问题,采用什么方式方法。第三,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反复多次的尝试。在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需要相应的知识和方法,如果不学习,不更新自己的业务,很难对问题进行较为全面的思考。

(2)勤尝试:体育教学的情境性非常强,不同的教学对象与环境会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因此,面对教学中的出现的问题,需要进行反复的多次尝试,才能得到最佳的解决结果。

3.多反思勤总结:将教学尝试反思与整理归纳总结方式相依存

(1)多反思:对教学的反思是重要的自学策略,也是更新教师业务的重要手段。对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次反复的尝试。教学中的每一次尝试都会有不同的过程体验,对其过程进行有意的反思,才能从中肯定成功之处,发现新的问题。

(2)勤总结:对教学中的亲身经历、体验、感悟,只有通过总结才能上升到新的水平状态。体育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总结,即有思想意识上的总结,更重要的是需要采用论文、研究报告、经验总结等方式进行撰写,形成文字性的文本。

注: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研究项目“高中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基本层次结构的研究”(2012YQJK090)的阶段性成果。

[1]中国社会科学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商务印书馆,2005(6):1590.

[2]潘绍伟.体育教育专业与中小学体育脱节问题之我见[J].中国学校体育,2012(4):20-21.

[3]段健芝等.中国学校体育改革路向思考——卢元镇教授访谈录[J].体育学刊,2007(8):1-4.

[4]邓若锋.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构建[J].中国学校体育,2012(7):22-25.

[5]季浏.《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说明与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2012(3):14-16.

[6]黄波等.华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分析[J].体育学刊,2010(6):58-72.

猜你喜欢
竞技体育教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 00:41:26
竞技精神
幽默大师(2019年6期)2019-06-06 08:41:50
花与竞技少女
Coco薇(2015年3期)2015-12-24 21:28:39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竞技体育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10:01
同台竞技
对联(2011年16期)2011-09-18 02:26:32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53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体育师友(2011年5期)2011-03-20 15:2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