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
(汕头大学 广东汕头 515063)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以及素质教育时代的到来,大部分高校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强化学生的体质,修建了游泳馆,并专门开设了游泳教学课程。游泳运动是一种利用水的作用力以及自身肢体动作在水环境中前进或活动的技能运动,长期进行游泳锻炼可增强体质是基础,同时还具有调节生活、缓解压力、减肥健美、磨练意志以及提高心肺功能、防病抗病的作用,掌握游泳的技能也是自我保护的一种生存技能,因此相对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而言,无论是运动的实用价值,或是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都有相对优势。然而由于游泳运动的特殊性,也决定了游泳教学中存在更多安全隐患,若教学组织不当,会发生各种意外事故,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人身安全,同时也会给家庭、学校甚至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加强高校游泳教学中安全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是游泳教学过中的主导者和组织者,学生完全是按照教师的组织指导下进行游泳活动,因此教师的责任感以及工作态度对于整个游泳教学的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每节课上课时,只有10.6%的高校游泳教师会强调游泳教学活动的安全要求,导致这种问题的原因主要包括两点:首先高校体育教师缺乏必要的安全责任意识,认为高校学生大部分都已经成年,已经具备自我保护意识以及能力,因此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不够重视。在上课之前并没有全面排查游泳场地、水质、水温、器材等,也没有明确向学生要求允许行为或不允许行为要求。游泳课教师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体育教学观念是游泳教学安全问题的主要杀手。其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可能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过饱或过饿、身体疾病、游泳时间过长或者动作不正确等缘故常常会导致学生头晕、呛水、抽筋或者溺水等安全事故,因此不仅要求游泳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技能,同时也要求具备一些运动医学常识、急救能力。但常常高校的游泳教师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导致意外事故发生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或处理,导致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
学生是游泳教学活动的主体,树立游泳安全意识是避免游泳事故发生的关键,但大部分学生由于对游泳知识缺乏了解,不识水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安全意识以及自救意识,在游泳教学活动中,不注意行为的规范、安全性,不遵守课堂纪律,个人擅自行动,不听从教师安排、指挥,上课过程中走神,与同学随意打闹、嬉戏,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态度不认真,思想麻痹,将教师的安全行为要求视而不见,都会导致溺水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
大多数学生并没有重视课前准备活动,认为准备活动与游泳并没有很大的关系,甚至有的同学认为是浪费体力、浪费时间,随便做一下甚至不做,导致下水活动时肌肉活动能力没有打开,关节活动能力也大大减弱,极易造成各种安全意外事故。
游泳运动极易受到场地器材、气候、季节等外界环境的影响,而目前大多数高校游泳课程,上课时间安排较为集中,学生人数较多,班级多,而场地器材无法满足学生运动需求,师资水平不高。高校在游泳课程安排时,并未将安全因素考虑在内,常常会出现课程安排与气候、季节不相符;学生上游泳课的时间过于集中,运动强度大,导致身心疲惫;同一个场地上课的班级较多,课堂纪律难以维护;教师的教学任务重等现象,存在较大的游泳安全隐患。
树立明确的安全意识是避免游泳教学出现安全事故的重要前提,是确保游泳教学活动安全、顺利开展的必要因素。因此首先应加强教学主导者——游泳教师以及游泳活动主要参与者——学生的安全行为意识,尤其是游泳教师,应加强自身安全责任意识,在上课前应充分了解教学场地的环境以及器材,排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活动环境。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应向学生特别强调上课安全行为要求,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对于学生而言,课前可以通过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安全理论课教育、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掌握简单、基本的安全知识、游泳理论知识以及急救处理常识。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自救意识,灌输“安全第一”理念,加强学生安全预防自觉性。
教师是游泳教学课堂的主导者,为尽可能减轻安全事故发生时造成的后果,教师作为事故现场的主要负责人应具备良好的临场应变能力以及救急的救生能力,在出现一些突发状况时,可以马上采取应急处理办法,避免造成更大的安全事故。因此游泳教师应有意识的增加自己的医学运动知识,学校也应该有意识的加强游泳教师相关的技能培训,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在学校招聘时应要求具有游泳教员资格证以及救生员资格证。
每一个游泳课学生应建立完整的个人信息档案,档案信息的记录内容应主要包括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见习、请假以及旷课等考勤制度,上课的学习态度、学习状况等。方便教师可以全面、详细的掌握学生的情况,科学的调整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制定相应的安全预防方案,有身体疾病或者体质较弱的学生应多加照顾;合理安排见习学生,加强对经常旷课、请假同学的管理。其次教师在游泳教学过程中,应加强课堂纪律以及课堂组织管理,学生应该在课前10min集合,课前应严格清点学生人数,上课时要求学生只能在规定区域范围内进行游泳活动,发生安全事故应及时抢救;课程结束后应严格清点出水人数,学生离开后,教师重新清理上课场地,确保下次上课学生的安全。
虽然通过各种积极安全预防措施以及完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但并不能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因此学校应积极鼓励游泳课学生参加体育意外保险,可以适当减轻意外事故对学生个人及其家庭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利于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促进高校游泳课程的顺利、安全进行。
游泳运动被誉为“21世纪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之一”,是一项有益身心健康的全身运动,游泳教学安全问题是学校及社会一直关注的焦点问题。由于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等种种因素常常会导致实际游泳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为了提高游泳教学的安全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应加强师生的安全意识,掌握一定的安全知识,加强游泳教师的综合素质,明确教师的职责,为以防万一,应鼓励学生参加体育意外保险。
[1]罗英梅.学校体育教学中的安全防范与研究策略[J].内江科技,2008(3):43.
[2]王晶晶.高校游泳教学探究式模式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2).
[3]谢剑鸣.高校游泳教学与课余训练的开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4]胡瑶,张诚.提高游泳教学安全保障的对策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5]符壮,徐惠.广州市中学生游泳教学现状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4).
[6]张楠楠.高校研究性游泳课教学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2010(1).
[7]张浩.体育课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分析[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3).
[8]赵立刚,李朝晖.普通高校游泳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