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去”力避走马观花

2014-12-05 09:37陈方灿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4年3期
关键词:访问学者学位走出去

●陈方灿

“走出去”力避走马观花

●陈方灿

我是沐浴改革开放春风较早“走出去”深造的体育人,1985—2012年,在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学习工作了27年。其间,参加了5个专业的学习,并获得相应学位,在大学、运动队、俱乐部和企业从事老师、教练、助理研究员等工作,有着长期教学研究和临床的工作经验。

在这一过程中,我接触过不少从国内走出去学习、交流的同行、学者。“走出去”的政策对扩大多元文化和教育的交流,加速中国体育科学、运动医学、运动康复学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由于中西方体制、文化、职业规范等不尽相同,一些“走出去”的人,对此并不十分了解,以至于定位不明确,学习交流的效果受到影响,有的甚至是“走马观花”。对此,根据我多年在国外的经历,对国人“走出去”学习的几种常见方式——学位学习、访问学者、短期培训班、学术会议和比赛,提出一些个人看法和建议。

一、学位学习需分清类型

“走出去”的学位学习一般分为本科、研究生、博士生3种,也有人去读博士后,但这不是学位学习,更不会获得某种学位。学位学习一般要通过英语托福和GRE等考试,经过严格的招生程序,还要提供我国的学习证明和推荐信,被录取者在国外学校与当地学生同等要求。

在学位学习中,考取美国热门专业的难度很大,如进入美国医学院和康复系的国际学生极少。因为美国考生较多,招生门槛较高,不少大学还有相关政策保证本地考生入学的优先权。在这种专业面试中,考生是否在医院有过志愿者经历、有无临床工作者的介绍、对美国医疗工作核心价值的看法、人文关怀教育水平、与人沟通的能力及价值观等,都是决定其能否被录取的关键要素。

我在纽约大学任教时,康复系物理治疗专业每年只招25名学生,而报名者多达3 000人。面试团队一般由教授、外请康复师等组成,通常为3~5人,重点考查学生的爱心、领导才能、乐于助人的精神,以及解决问题的潜质等,而不只看学习成绩。在香港,每年物理治疗专业的录取名额和比例是有明文规定的。例如香港理工大学,该专业每年招生100名学生,而开放给大陆和其他国家的名额只占2%。相对而言,去国外进行研究生、博士生等研究性学位的学习则较为容易,因此,从我国“走出去”拿到学位的要么是本科非热门专业,要么是完成研究生、博士生学业。

由于各地的教育体制存在差异,在学位和专业学习上,国人往往会有些误解。比如,在欧洲和我国香港地区,要成为物理治疗师(PT),需进行本科专业学习,拿到学位后,才有资格参加职业执照的考试。而在美国,这个门槛更高,必须拿到相关专业的本科学位后,才能进入物理治疗专业的学习,而且MPT(专业性硕士学位)现已成为过渡性学位,必须取得DPT(专业性“博士”)后,才有资格参加职业执照的考试。

然而,一个不具备PT资格的学生却可以进入该专业从事物理治疗的研究工作,如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但其将来的就业方向并不是临床一线,而是研究所或大学。因为他们没有经过130~140学时的PT理论和实践课程学习,通常只有32学时用于学习研究方法和做学位论文,因而不能因为其具有该专业的学位就误认为是PT而可以从事相关工作了。再者,虽都是博士,但他们获取的学位是研究性学位,而DPT的“博士”是专业性的,后者才有资格考取PT的职业执照,两者有本质的不同。

二、访问学者应目标明确

访问学者一般是我国某个领域有一定造诣的专业人士为了提高研究水平,与国外相应的学术机构、企业达成协议,进行一段时间的相互交流,开展研究,时间有长有短。

在此期间,他们一般会与国外同行一起工作、学习、讨论。如果在大学,通常会与某个教授、某一实验室从事某项目的研究工作。有条件的话,也可以旁听一些专业课程,但不能参与实践操作的学习,也没有义务参加考试。对于访问学者的任务,一般没有硬性规定,通常由对方制订工作学习进度和要求,以完成某项工作为标准。完成任务后,大学不授予任何学位和证书。

作为访问学者,应当充分明确出国交流的目的和任务,学习工作期间,应自觉主动创造各种条件,参与各种学术工作,扩大视野。一些优秀访问学者会因此在短期内收获颇丰,甚至做出新的学术成果。相反,如果目标不明,任务不清,缺少主动性,在没有硬性要求和考核的情形下,访问学者出国期间往往会效率低下,收获甚微。

三、短期培训既学“术”也重“道”

国外不同的专业团体常会举行各种非学位性的短期培训班,大学也有非学位性的插班生。这种短期培训一般方向性很强,往往针对某一人群、某类问题,量身定做知识性或技能性的培训。一般短训班多在暑假时举办,因为老师暑假有时间兼职。短训班时间虽短,但课程内容丰富、授课老师多、地点多,学习质量取决于主办方对学生水平、学生需求和课程安排的细化程度。

短训班形式往往大于内容。授课老师大多是兼职,对于学生的学习目的、水平及背景缺乏了解,在内容选择、程度深浅上也难以把握,而且由于内容多,对每个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深入讲解。短训班一般用英文教学,其间还存在翻译的准确性和效率等问题。这类短期培训通常会安排参观活动,以开阔视野。

由于短训班大多以介绍领域动向、扩大知识范围为主,因而无硬性的学习和考核要求,要提高学习效果,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出国前,对学习人员的选择要有水平和目标的要求,与承办方及时沟通,确定培训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第二,搞清在短训班上能够接触什么,学到什么。如在美国,医疗康复短训班学员不允许到医院和诊所进行实际操作,只能观察。有的医院甚至要求出示身体健康或打过某种防疫针的证明,才能进行观察。

第三,短训学习虽然时间有限,但也要注重学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理念,而不只是一些简单方法。当前,有一种浮躁的学习风气,只重学“术”,不重学“道”,只重方法,不明内理。事实上,明其理后才能更好地掌握某一领域的先进技术。当然,明其理需要有自觉深入学习的态度,也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不能指望通过短期培训就能成为专家。

四、学术会议需事先做好准备

信息社会,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技能竞赛和学术大会已成常态,这也成为吸引各国同行一起交流,加深了解和友谊,讨论相关问题的绝佳平台。如美国物理治疗学会、美国运动医学学会每年都有大小不同的多种专业会议,以及各种专业的议题、报告、讨论会,也有相关企业设备产品的展销活动。

许多会议在国际上很有影响力。如美国物理治疗学会年会,每年吸引来自国内外的同行几千人参加。大会设有许多分会场,同时举行不同的报告、交流活动,而且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各种安排,内容丰富。会上,报告人在很短的时间内发表自己的观点,发布前沿性信息,而且英语口音也不尽相同。

鉴于这种特点,参会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是大会内容的检索工作。比如,了解大会的安排,各分会场的报告人和主题,找出自己感兴趣的、与专业相关学者的报告时间,与其接触和交流等。建议与会者最好早点到会注册,这样一来会务费会便宜些,二来可以事先获得相关信息和学习资料。此外,合理安排时间,以免旅游观光活动与宝贵的会议和交流时间相互冲突。

当然,试图借一次大会就学到先进而完整的一套理论和技术方法是不切实际的。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一方面可以多参加这样的活动;另一方面,也可从学会的学术专刊上掌握有关信息,同时,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多与外国同行交流沟通。

五、小 结

像一枚钱币的两面,“走出去”是“请进来”的另一面。它可以使我们在短时间内接触到不同国度某一领域的学术氛围和工作环境,获取前沿性的学术成果,获取与国外顶尖同行切磋交流的机会,不失为一种提高我国体育科技水平、发展体育事业的良策。

“走出去”的关键是目的明确,任何类型的学习和交流都要有的放矢,获取实效,力避走马观花,流于形式。另外,出去学习应重在学“道”而不是“术”。对国外先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充分了解学科的发展和相关理论,选派有经验的人员去系统学习或定向交流。在学习过程中,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批判性地吸收有用的东西,切勿盲人摸象,一叶障目或断章取义,把破碎的技能不问理由地拿来用,这往往会适得其反。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认为,除此之外,还应加上“阅人无数”和“名师指点”。其实,“走出去”就是行万里路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为自己提供一个阅人无数和名师指点的机会。但阅什么人,找什么师,需要在出发前就搞清楚。有计划、有执行力地完成这一过程,我们才能学到真本事,找到好老师,交到好朋友,才有助于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

猜你喜欢
访问学者学位走出去
教育部就学位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博士后』是一种学位吗?
公派访问学者高校联盟在京成立
英国大学本科一等学位含金量遭质疑
国内访问学者继续教育实效性的实现途径
资讯
趣谈“学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