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星
摘 要:对我国和加拿大的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文环境做了个分析比较,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应该是各有优势而又各有所短,都有相互学习、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空间,仅仅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而已,不能简单的判定优劣得失,而应细致具体的来分析,从优中有劣,劣中有优的辩证关系中寻找对学生的启迪和对教育教学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中国 加拿大 高职教育对比 借鉴启示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b)-0158-02
2014年暑假,我有幸参加了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国家级培训项目,在加拿大进行艺术设计与传媒类专业历时28天的海外培训,7月18日,我和兄弟院校的26位成员一同启程飞赴多伦多,来到了省教育厅的海外培训基地苏安学院。此次的培训计划主要由苏安学院和加拿大百年理工学院合作进行,苏安和百年理工的老师们为我们制定了非常详细而实际的培训计划,十余位教授、校长的精彩讲座,各个校区、文化中心的参观考察以及多名资深教育专家的对话交流,使我们充分的体验了加拿大的多元文化和安大略省的高等教育,三周多的培训总体来说以课堂教学为主,考察实践为辅,穿插中加教育对话交流,受益颇多,收获满满,使我们对加拿大的文化和高职教育有了个大概的了解,也对艺术设计与传媒专业的教育教学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和加拿大的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文环境来做个分析比较,谈谈这次培训的心得,也希望能对今后的工作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1 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上的不同
加拿大国家不设教育部,有关教育的事务都由各省自治管理,整个的教育体系比较多元化,他们的社区学院相当于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度自治,依法办学,整个的教育教学理念始终紧跟时代的发展,加拿大的教育核心指导思想不是分数,而更多的是鼓励学生树立信心,敢于创造,实现自我价值,他们在教育中比较注重感性认识,强调实践能力,侧重于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具备该职业所必须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该如何做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提升了学生对学校、对专业的社会认同感,为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提供专门的人才。
我国的教育文化底蕴是深厚的,这是毋庸置疑的,高等职业教育是改革开放之后,国家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而演变出来的产物,虽然在办学理念上也强调高职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但在实际的贯彻和执行中依然模拟了本科教育的模式和理念,在教学方法上更多的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强调知识的灌输,学生关心更多的是怎么做?或是怎样完成?在课堂中讲授理论知识的比重较大,传统的基础教育使得学生的基本功扎实稳定,但缺少职业的认同感和热爱度,这个理念和模式上的差异从而导致了整体的教育成果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和思考能力。
2 课程开发设置和培训计划上的不同
加拿大实行的是完全的学分制,课程体系很清晰,前导课程和后续课程的连贯性很强,和国内的学校一样,他们也分选修课和必修课两种,专业分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整个课程体系给了学生很大的选择自由,但同时又把学生严格的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让学生能在合理的知识体系范围内获取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他们对自己今后能做什么想学什么都有很清晰的规划和目标,学生可以选择先工作再读书,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继续深造,所学的学分终身有效,整体教育的延续性非常好。在课程的开发和内容的设计上,加拿大的高职院校基本都设立了行业专家指导委员会,按照市场需求,结合学生、企业、学校和行业协会灵活的设置课程是加拿大职业教育的一大特色,他们之间彼此衔接,在供需关系上形成稳定的良性循环。
我国的高职教育学生往往职业认同感不强,他们选择专业很多是因为父母对今后社会热门职业的预估,对学业的选择属于被动接受,因而学习兴趣不浓厚,所以在学习主动性上也略逊一些,整个的课程设置虽然也分选修和必修课,但是必修课的特色更加明显,选修课通常所占的课程比重很小,并不能真正的在完整的课程设置中实现因材施教,而更多的是学校对社会需求的综合考量所做的专业学习补充,是对必修课的一个小小的扩展与延续,对于培养适应社会的多元化、个性化人才就存在了一定的缺陷。在课程的开发设计上,我国的企业和学校的联系还不够紧密,学校通常是通过宏观的市场调查和政府计划来规划专业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的,在专业的设置和调整上有一定的盲从性和被动性,从而造成了培训出来学生的实际能力与企业所需的能力有一定的差距,脱离市场需求从而造成了企业招不到合适人才,毕业生又招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
3 师资来源和教育教学方法上的不同
在加拿大,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许多都有非常丰富的社会工作经验,无论是学校、学生还是社会,都对职业教育的教师有很高的职业资格要求。很多专业教师都在行业内有自己的专业技术特长,来到职业学院兼职做教师,他们的专业能力很强,并且始终走在行业的前列,了解熟悉该行业最新的需要和动态,因而专业课的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联系的非常紧密,他们始终认为,知识、技能以及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有在一线的工作实践中才会更加的事半功倍,“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才是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手段,这样才能在学生完成学业的同时,第一时间的与社会需求接轨。
在我国,高等职业学院的教师大多来自于本科大学的毕业生、研究生,他们虽然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一毕业就来到高职院从事教师行业,就缺乏了与社会融合的能力,课堂灌输的授课方式也不容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而且由于很多人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导致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的社会地位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认可,所以很少有真正的行业企业专家愿意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来投身职业教育,兼职教师所占的授课比重就远远不够,虽然很多高职院校也提出项目式教学、案例教学方法改革,但真正要能打破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实现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还需要整个社会的全力配合和推进。endprint
4 师生关系和评价体系上的不同
在加拿大的高职教育体系里,学生的参与是最为核心的,他们整体的教育教学始终离不开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等综合目标的养成,他们在授课的过程中,始终以实用为第一要素,边做边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也相对特殊,学生可以随时打断教师的授课提出疑问,他们的师生关系更多的是一种合作、探索、研究的互动关系,教师发挥的是一种辅导和帮助的作用,学生才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真正的主体。他们更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评价,评价的方式和主体也是多元化的,想混过关几乎是不可能的,学校对抄袭舞弊行为的零容忍度使得他们的成绩真实性颇高,校风学风优秀积极,严进严出,他们对学生的管理自由而又严格,他们的作业项目内容都很丰富而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这些课题需要调用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完成时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很容易激发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以致用。
我国的高职教育随着改革的深入,也已经开始越来越重视教育的过程性,以及对学生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的培养,教学内容上也越来越贴近实际,但由于传统教育价值观和教师本身实践能力的影响,大部分的高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注重结果性考核,评价的标准相对单一。而且中国的传统教育中师生关系是典型的伦理权威关系,正所谓“师道尊严”,很多教师为了维护这种尊严和权威,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就变的相对较少,师生关系就不够丰富,那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就很难了解学生的想法和理念,学生也就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甚至很多时候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如何帮助他们实现自我,最大程度的发挥学习和工作能力,其实对于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才是整个教育的源头活水。
5 社会文化差异和家庭观念对教育影响上的不同
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政府鼓励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发展,所以她是个多元文化的社会,宽容而和谐,她的文化特征受到了其他移民文化的影响,他们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并不因为性别、肤色、辈分、职位而有尊卑之别,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关系都受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在加拿大的家庭中,父母和子女平等的往来,父母更注重对孩子个人能力的锻炼,从小就培养孩子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在学习上也更注重孩子独立思考、自觉执行的能力,保护孩子对理想的自由选择和追求。
中国的文化观念中儒家思想一直占据主导地位,讲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这种观念规范和约束了人们的行为,崇礼重德的观念使得中国人含蓄、沉稳而温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往往要受到辈分和社会地位的制约,并且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中国的父母常常以个人的阅历和价值观来强加与子女的前途上,对孩子限制太多、保护太多,从而导致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不强,不关心学习的过程,更看重结果,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意识模糊,社会融合能力欠缺。
对于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无法说哪一种更为优秀,而应该是各有优势而又各有所短,都有相互学习、不断完善和发展的空间,仅仅是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而已。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从四书五经开始的,用西方的教育思想来说,这已经是高深的哲学,而中国的传统教育则是把这种思想作为一种启蒙教育来教的,如果把中国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做一个直观的比较你就会发现,接受中国传统礼教的十三四岁孩子的情商和智商是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都难以达到的。中国现行的教育更加注重文化基础知识,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规范行为、掌握知识方面又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所以使得中国的学生比西方学生在自然科学、数学等方面知识的基本功要扎实很多。而在西方的学校,可能更多的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以及遇到问题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倒是被老外运用的很好。但他们的弊端是造成了性格上的放任,勤奋程度不够,基本功不扎实等等,所以说,中国和西方的教育,还是不能简单的判定优劣得失,而应细致具体的来分析,从优中有劣,劣中有优的辩证关系中寻找对学生的启迪和对教育教学的借鉴价值,这也是这次北美学习生活最重要的任务,也就是中国传统教育中所说的“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