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邹国有个叫孟轲的人,他早年丧父,母亲为了省钱,带着年幼的他,居住在墓地附近的一间茅草房里。
一天,孟轲看到一队穿着孝服送葬的队伍,吹吹打打好不热闹。他觉得很好玩,就和几个小伙伴一起,模仿着他们的动作,对着一个土堆拜了又拜,还学着嚎啕大哭。
母亲看到了,生气地把孟轲拉回了家。孟轲嘟着嘴,不情愿地说:“我还没有玩够呢。”
晚上,看着躺在床上熟睡的孟轲,母亲陷入了沉思。她想起了孟轲父亲临终前的嘱托:“孩子以后就靠你了,一定要教他有出息啊!”想到这里,母亲不禁流下了眼泪。
孟母带着孟轲搬家了。孟轲不解地问道:“娘,我们为什么要搬家啊?”母亲说道:“这不是我儿该居住的地方。”
他们进了城,住在一个集市旁边。年幼的孟轲和小伙伴们整天在集市上玩耍。一天,大街上来了个卖药的艺人,还带着一只小猴。顽皮的孟轲居然学起小猴表演,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拿着盘子收钱,学得像极了!孟母看到孟轲不喜欢读书,整天想着到处玩耍,觉得这个地方也不适合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
这一次,孟母带着孟轲来到了一所学堂附近居住。学堂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孟轲踮着脚站在窗外,看到里面的老先生和小伙伴们在认真地念书,忍不住也跟着念了起来:“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初进学堂的小孟轲,刚开始还感到上学很新鲜、很好玩,学习上也很用功。但日子一长,贪玩的小孟轲渐渐放松了学习。一天,孟轲早早回到了家,对母亲说:“娘,我不想读书了。”母亲知道了真相,生气地将织好的布剪断了!孟轲吃惊地问道:“娘,你为什么将织好的布剪断?”孟母说道:“轲儿,你废弃学业,就像我剪断这织布机上的布一样,半途而废,一事无成。”小孟轲流下了羞愧的眼泪。
孟轲从此发愤读书,朝夕勤学。他主张的是行仁政。他也像孔子一样,游历战国时期的各个国家,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