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脚底以外的新闻

2014-12-03 01:06陈寒星张万盈
当代党员 2014年12期
关键词:石梯天梯妈妈

陈寒星 张万盈

听说过“爱情天梯”吗?

这个故事广为流传,并入选“中国十大经典爱情故事”。

如果你关注过,那么除了那感人的故事外,你也一定会对采写故事的记者印象深刻。

作为故事的发掘者,重庆晚报社记者周立深入大山,先后5次攀爬共计6万级天梯,写了20余篇报道。

从事新闻工作14年以来,她走田坎、入农户、爬山道、穿大桥,“越是偏僻的地方我越要去”。

许多被采访过的对象,亲切地把她当做“自家人”。

对于她的作品,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曾评价:贴近老百姓,体现人文关怀。

对于新闻,她说:“一切源于热爱。”

一切源于热爱

2003年,周立调入心仪已久的重庆晚报社。

但很快,她就有些焦虑和急躁。

原因很简单——稿子一再被“枪毙”!

有段时间,她甚至想放弃新闻工作。

但回想一路走来,她并不甘心。

大学修会计专业,1997年毕业后顺利到银行上班,令许多人羡慕。但两年后她果断地选择了辞职,离开主城选择一家偏远的区县报社。

“你疯了吗?”很多人不解。

“当记者是我从小的梦想。”周立回答。

在区县报社,周立上路很快,“半路出家”的她干得风生水起。

但进入重庆晚报社后情况却不容乐观。

“都市报和区县党报的风格完全不一样,我基本上是从头开始。”周立说。

激情耗尽,稿子却进步不大,周立为之苦恼不已。

“当时差点想放弃了。”周立说。

是坚持,还是重新选择,这是个问题。

“既然这么喜欢新闻,还喜欢得发疯,为什么不坚持呢?任何人都有迈过这个‘坎的过程。”部门主任的一席话,让周立至今难以忘怀。

周立选择了坚持。

“坚持是因为热爱。我不仅热爱新闻,更热爱新闻背后的人。”

拒绝脚底以外的新闻

但仅有热爱是不够的。

新闻人,更需要的是实力!

2006年1月,一个偶然的机会,周立得知了在重庆市江津区中山镇与世隔绝的深山中,有一对夫妻相濡以沫50年的故事。

敏感的周立隐隐“嗅”到其中的价值。

当天,周立就赶到了中山镇。一打听,还要向南走30公里左右。

而那里,正是数万亩连绵起伏、人迹罕至的深山,深山中有一座叫半坡头的高山,山顶海拔1500米。

半坡头山脚下,穿过一片古老的桫椤林,就是上山的石梯。

那些石梯硬生生嵌在整块整块的巨石里,直插云霄,而右边就是不见底的深渊!

“上不上?”周立也曾有过“胆怯”。

“上!不亲自走一遭,怎么能写出真新闻,好新闻。”周立说。

悬崖上,路面不足一尺宽,有几处几乎是90度的峭壁。

周立小心翼翼、手脚并用,有时上面的台阶甚至快碰到她的鼻子。

偶尔往身边一看,头上脚下全是云雾,仿佛到了天上。

两小时艰难爬行后,终于到达山顶,粗略一数,竟爬了6000多级石梯。

这是一场较量,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

天道酬勤——凭着《姐弟恋人隐居深山半世纪》的报道,“爱情天梯”故事很快风靡全国。

“我拒绝脚底以外的新闻。”周立说,“用脚步丈量,用真情体会,我觉得才能做出好新闻。”

2007年5月,她前往距离重庆主城500多公里的巫溪县农村,一连四天,走山梁、穿乱坟堆。

之后,反映边远农村寄宿制学校现状和山区孩子上学艰辛的报道《大巴山深处,那些黎明前的火把》,在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同样是2007年,在采访《十九年生死邮路》中的巫山县步班邮递员王安兰时,周立执意要和他一道,顶着暴雨,从下午一直攀爬到半夜1点。

2008年,为采访到一线的抗震救灾情况,周立在丈夫和儿子的担忧中,在汶川地震灾区一呆就是7天。

“采访对象的一个眼神、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会是他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所以,只有面對面的交谈,才会有心与心的交流。”周立说。

善良与情谊无价

“采访结束,并不意味着联系的终结。”周立说。

2008年,为报道高山移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周立决定去重庆最偏远的城口县采访。

她在城口县走了5个多小时山路,在山上和山民们同吃同住近10天,取得第一手资料。

“我们在这里生活了一辈子,从来没见过乡里的干部,就算是村干部,也很少上来。你一个大城市的妹子,能来看我们,我们好高兴!”临走道别时,山民们依依不舍。

2011年7月24日,在外采访一天后,刚回到家的周立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的那头是一个叫倪东艳的女孩,家住在偏远的黔江区鹅池镇。

“周阿姨,我,我可以叫你一声妈妈么?”

一声清脆的声音将周立的记忆拉回到五年前的采访。

那时,倪东艳才八岁,与瘫痪的母亲相依为命,家里一贫如洗。

一切重担都压在了这个小女孩身上。

有好心人听说她的情况后,表示愿收养她。

可倪东艳总是拒绝:“不了,谢谢。我要照顾妈妈,我不会丢下妈妈。”

周立强忍着泪水。

几天后,倪东艳事迹经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其中不乏海外华人的关注。

善款源源而来,几个月内各界捐款近30万元。

倪东艳母女也因周立的报道而被当地政府送到了福利院,专人负责照顾。

在倪东艳看来,周立就是自己心目中的“妈妈”。

“当然可以,好孩子。”想到这里,周立一边回答倪东艳,一边眼角禁不住有些湿润。

周立的“身份”还有很多——

江津区“爱情天梯”主人公刘国江夫妇的“孙女”。

年过半百学声乐写歌祭女的乔献华的“女儿”。

大巴山深处的“少女妈妈”王可见的“姐姐”。

…………

通过报纸募捐过百万元,多次资助采访对象,周立改变了很多人。

这些人也在重塑着她。

“你做新闻有什么秘诀没有?”有人曾问。

“眼光向下,心中有人,笔下有情。”周立说。

猜你喜欢
石梯天梯妈妈
石梯
百丈天梯上层云
玩“火”男人蔡国强的还乡“天梯”
尼阿多天梯
磨溪——高石梯区块断层对裂缝分布的控制作用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妈妈去哪儿了
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