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青 SHI Hai-qing;王鼎彪 WANG Ding-biao;张卫平 ZHANG Wei-ping
(国网晋中供电公司,晋中 030600)
(State Grid Jinzhong Power Supply Company,Jinzhong 030600,China)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在国外诞生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已有半个世纪的发展历史,在各个电压等级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CVT)一般由电容分压器和中间电压电磁单元组成。电容分压器又包括高压电容器C1(主电容器)和串联电容器C2(分压电容器),其中C1由C11、C12、C13三个电容串联组成,C2为分压电容,其抽头由瓷套从底座引至电磁装置的油箱内,电磁装置由中间变压器、补偿电抗器和阻尼器组成。
2010年3月,运行人员运行监视中发现500kV 线路后台电压指示为Uab529.26kV、Ubc525.94kV、Uca525.96kV,Uab 电压明显偏大。随即对线路PT 二次进行单相测量,发现A 相电压高于其它两相0.84V,立即组织二次运检人员实地检查了PT 端子箱、保护装置、录波器、后台监控装置的各绕组各相数值,并与其它线路做了比较。
2.1 立即对该电压互感器检查,外观检查无异常,电容器单元及电磁箱无渗漏情况。
2.2 随后进行停电诊断性试验。综合交接及历史数据分析可以看出A 相主电容C11、C13电容量在交接及2008年测试数据为正常,但到2010年发现电压异常后测试时电容量数据异常,电容量较出厂值和交接至明显增加。
2.4 现场分析结论:通过电容量试验发现该电压互感器主电容电容量变化异常,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单元全部为串联元件,当其中一个电容元件击穿后,总电容量就会增加,总电容量设为C,则有:
表1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例行试验数据
3.1 故障点查找 该产品的运行情况是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的二次输出电压异常。因此,对该台互感器进行了准确度及分体后电容、介损测量,试验数据详见表2。
表2 电容单元的电容、介质损耗
从表2试验结果和出厂数据对比看,编号为04-2306分压器的介损在合格范围,从电容量的变化判断内部可能击穿1~2个元件;编号为04-2310分压器(电容、介损)均正常;编号为04-2305分压器的介损在合格范围,从电容量的变化判断C13内部可能击穿2~3个元件。
3.2 检查电磁单元连接线及其他部件情况 经检查电磁单元中各处连接点,未发现任何异常情况。
3.3 上节分压器的元件耐压试验 将上节分压器(04-2306)和下节分压器(04-2305)的顶盖上的油塞拧开后,有油冒出,说明分压器内油压正常。接着松开各连接部位的紧固件,将芯子从瓷套中取出,仔细检查各连接部位,各连接部位的连接均牢固可靠,未发现异常情况。
3.4 对击穿元件的解剖情况 从芯子中抽出击穿元件进行解剖,上节分压器(04-2306)元件击穿点在元件内部大面;下节分压器(04-2305)一个元件击穿点在元件内部大面皱折处,另一个元件击穿点位于引线片边沿。
从本次解剖情况来看,元件并无明显的制造缺陷,元件的设计场强约为10kV/mm,元件的介质材料本身就存在个别的“电弱点”,这是难以避免的。
从本次解剖情况来看,元件并无明显的制造缺陷,元件的设计场强约为10kV/mm,元件的介质材料本身就存在个别的“电弱点”,这是难以避免的。而出厂试验只是短期的试验,可以检出大部分“电弱点”,可能有极少数“电弱点”被漏检出,如提高出厂试验电压值或延长试验时间,可以提高“电弱点”检出率,但有可能对正常元件造成潜在的损伤,这也是不可取的。因此,即使通过了出厂试验,还是有可能会有“电弱点”存在。这些“电弱点”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受电场、热场的作用,逐步老化,日积月累,原来微小的“电弱点”会逐渐扩大,最终导致元件彻底击穿损坏。
5.1 加强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例行试验中电容单元电容量的监督管理,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电容单元有一百三十多个电容元件串联而成。
5.2 从原材料存放、元件卷制、元件试验、元件传送、心子压装、心子装配等工序全部在高洁净度的厂房内完成,相关厂房的所有窗户均密封,恒温恒湿,洁净度严格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5.3 原材料严格控制:进厂检验要求严格,有专门的材料储存间来保存原材料。
5.4 生产工艺:在恒温无尘环境中使用全自动的元件卷绕机;采用先装入瓷套后再真空浸渍处理。
5.5 设计结构改进:元件引出采用引线片结构,元件与元件之间的连接采用对压方式,不再使用焊锡焊接,避免焊接过程对心子的二次污染和烫伤。
[1]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试验规程[S].2014-2-10.
[2]王硕波,王建伟.一起500kV 电容式电压互感运行异常的处理[J].晋中供电公司.
[3]刘同杰.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电压偏低现象分析[J].四川电力技术,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