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英ZHANG Wen-ying;高超GAO Chao;金建辉JIN Jian-hui
(①昆明理工大学,昆明 650500;②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080)
(①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500,China;②Electric Powe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outhern Power Grid,Guangzhou 510080,China)
雷击在架空线缆上引起的浪涌电压属于高能电磁能量,对电力和电子设备具有很大的破坏力。雷击有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两种,直击雷的危害远大于感应雷,所以长期以来对雷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直击雷上,对感应雷的研究相对较少。
架空长导体在雷电回击附近地面时,由于闪电放电瞬间在其通道周围激发强磁场和感应电场,会在导体中产生电磁感应耦合和辐射耦合现象。感应雷的电磁干扰是极其复杂的,影响过电压传输的主要因素是线路和地面的参数。本文采用了简化方法,对感应雷击在单导体架空线上的暂态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合理的有理函数表示模型。通过仿真模拟,确定模型的有效性,并讨论了影响过电压水平、波形的主要因素的作用。
一个单导体传输线两端通过阻抗连接到半无限大理想的平面上,传输线附近的电偶极子Idl 辐射的电磁场将在传输线上产生电流波动,同时传输线上的电流也会向周围空间辐射电磁场。
建立图1所示坐标,根据Agrawal 和Tesche 研究的电报方程,传输线的散射电压和电流满足
图1 计算模型示意图
式中,Z 和Y 分别是传输线单位长度的阻抗和导纳;Vsca(x)为散射电压,是沿z 轴负方向从配电线高度到地面对配电线散射电场z 轴分量的积分;Vs2(x)为传输线单位长度上的电压源。I(x)为传输线的全电流,它是沿z 轴负方向从传输线高度到地面对空间总电场z 轴分量的积分。
分布源Vs2(x)等于电场沿导线的切向激励,即:
1.1 理想大地 在理想大地的情况下:
式中,E0为外部EMP 辐射
入射电磁场对导线的激励主要由“天线模型”和“传输线模型”两部分构成,传输线模型仅是其中部分解。但是,如果我们希望得到线上负载响应方面的情况,传输线模型的解能够提供精确的结果,因为天线模型电流在终端附近的响应是很小的。因此,在应用传输线模型时,大多数情况下只对传输线的终端响应进行计算。
对于Agrawal 公式,负载电流和电压能表示为导线上分布电源的积分,终端电压的解如下:
1.2 损耗大地 在损耗大地的情况下:
Rv和Rh分别是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费涅尔反射系数,这些平面波的反射系数是大地参数和入射角Ψ 的复函数。
在单导体架空线系统中,假设入射平面电磁场是双指数脉冲波形
应用标准Fourier 变换得到入射场双指数脉冲波形的频域方程
以上式作为源向量中的代替式E0,即得到该电磁场对双导线激励的负载电压和电流的频域解,再应用Fourier 逆变换得到单导体传输线的瞬态响应值。
2.1 导线特性影响分析 地面有损耗情况下,当架空线两端所接阻抗匹配时,导线长度分别取50m、150m、300m,仿真得到线路末端形成的感应过电压如图2所示。可见,随着线长的增加,过电压振荡幅值增大。并且可以推知,当线长达到一定值时,过电压幅值不再增大。
图2 导线长度影响感应过电压比较
其他条件不变,导线高度分别取8m、16m、24m,仿真得到线路末端形成的感应过电压如图3所示。可见,导线高度增加,过电压幅值增大。
2.2 入射波影响分析 在其余条件不变情况下,改变电磁波的入射角Ψ,感应过电压变化规律如图4所示。可见,当Ψ 由30°增大到90°时,过电压幅值减小,脉冲宽度明显增加。
2.3 地面影响分析 地面电导率对感应过电压的影响如图5所示。σg由0.001S/m 增大到∞(理想导电平面)时,感应过电压呈减小趋势,并且在σg→∞时达到最小,亦即系统受到的干扰影响最小。
图3 导线高度影响感应过电压比较
图4 入射波影响感应过电压比较
图5 大地电导率影响感应过电压比较
由仿真计算结果可见:阻抗匹配时,感应电压的波形表现为自然振荡的衰减过程;导线自身的特性(如线长、架高等)、入射电磁波的状态以及地面的导电特性参数,都会影响感应雷击在架空线缆上形成的过电压。
架空线缆的雷电电磁脉冲耦合与系统本身的参数密切相关。因此,各种不同尺寸、不同屏蔽性能的架空线系统对感应雷击响应特性有较大的差异,需要针对系统特点进行研究。通过简化模型,可以较方便地系统性研究各种影响因素产生的作用效果。本文主要从仿真研究方面展开,通过一些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对雷电电磁场的耦合过程和耦合结果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和讨论。
[1]王希,王顺超,何金良,曾嵘.10kV 配电线路的雷电感应过电压特性[J].高电压技术,2011,37(3):599-605.
[2]张旭锋,李颖,倪谷炎,罗建书.端接非线性负载的无畸变传输线瞬态分析半解析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18(2):510-513.
[3]高方平,姚缨英.架空线路雷电感应过电压的计算与分析[C].2011年全国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年会论文集,2011,10:61-64.
[4]文武,阮江军,陈允平.架空传输线在间接雷击作用下负载浪涌的分析[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3,23(1):11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