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海军 (中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第七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163517)
大庆外围油田肇212区块位于三肇凹陷永乐向斜南部斜坡上,区块构造起伏相对平缓,地层厚度为12.5~19.8m,储层以薄层为主,单井平均有效厚度4.2m;区块原始地层压力为14.18MPa,平均有效孔隙度为19.8%,平均空气渗透率为74.2×10-3μm2,属于低渗透油藏,存在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性特征,在开发过程中渗流阻力大,压力传导能力差,而且压力、产量降低后恢复起来十分困难[1-2]。为此,笔者进行了超前注水开发模式研究,以便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提供参考。
采收率为研究确定最佳地层压力的量化指标,采收率越高说明超前注水试验的效果越好。图1所示为采收率与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之比的变化曲线图。从图1可以看出,当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之比为1.1~1.2,即地层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1~1.2倍时,采收率较高。
地层压力上升水平通常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指累积注入量与油层孔隙体积之比)计量[3]。由于注入孔隙体积倍数相同时地层压力上升水平一致,因而计算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时采用折算压力的方式进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之比的关系曲线图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当地层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1~1.2倍时,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012~0.019。
图1 采收率与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之比的关系曲线图
图2 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与地层压力/原始地层压力之比的关系曲线图
注入强度是超前注水试验研究的重要指标。设计注水强度分别为1.5、2.0、2.5、3.0、3.5、4.0m3/(m·d)共6套注水强度方案。分别对6套不同注水强度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拟10年开发指标),得到各方案采收率与综合含水率关系曲线图(见图3)。从图3可以看出,当采取方案3和方案4时采收率较高,因而确定注水强度为2.5~3.0m3/(m·d)。
根据试验结果,设计5套超前注水与同步注水方案,当超前注水天数分别为0(即同步注水)、90、120、150、180和210d。分别对5套不同超前注水时间与同步注水的方案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拟10年开发指标),绘制各方案采收率与综合含水率关系曲线图(见图4)。由图4可知,当超前注水时间约为6~7mon时效果较好。
图3 采用不同注水强度方案时采收率与综合含水率关系曲线图
根据超前注水相关参数的研究情况,在肇212区块选取源271井区开展超前注水开发试验,采用如下施工参数,即地层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14倍,注水强度为3.0m3/(m·d),孔隙体积倍数为0.015,注水时间为6mon,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超前注水初期平均单井注水压力12.1MPa,日注水29m3,视吸水指数2.36m3/(d·MPa)。开发12mon后,注水压力14.6MPa,日注水23m3,视吸水指数1.57m3/(d·MPa)。与临近同步注水井区相比,超前注水井区保持了更强的油层吸水能力。
采用不同注水方式时井区油层吸水情况统计表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虽然采用超前注水和同步注水时对主力油层的动用状况相似,但超前注水时对非主力油层的动用状况明显好于同步注水。
表2 采用不同注水方式时井区油层吸水情况统计表
超前注水区块油井投产初期直井平均单井初期产量2.1t,水平井平均单井初期产量4.2t,全区投产初期日产油2.6t。同步注水区块油井投产初期直井平均单井初期产量1.8t,水平井平均单井初期产量4.0t,全区投产初期日产油1.9t。两者相比,超前注水区块投产效果要好于同步注水区块。
1)进行超前注水开发时,可以采用如下施工参数较为合理:地层压力为原始地层压力的1.1~1.2倍;注入孔隙体积倍数0.012~0.019;注水强度为2.5~3.0m3/(d·m);注水时间为6~7mon。
2)实际生产效果表明,采取超前注水开发方式后,油层保持较强的吸水能力,油层动用状况较好,同时油井生产水平较高。
[1] 车起君,雷均安,冉玉霞,等 .超前注水提高特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 [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3,22(1):20-22.
[2] 马福军,胡景春,庄健,等 .新立油田低渗透油藏超前注水技术实践与应用 [J].特种油气藏,2005,12(3):47-49.
[3] 王瑞飞,宋子齐,何涌,等 .利用超前注水技术开发低渗透油田 [J].断块油气田,2003,10(3):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