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 刘春清 吕文军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着力推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深度对接,教学以专业理论“够用”、“实用”,操作技能“娴熟”、“过硬”为原则,以培养学生“零距离上岗”为目的来组织、设计教学,使学生获得职业工作岗位所需的各种工作能力。下面以我校在中职首批国家级示范校建设中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以典型工作任务为教学改革突破口进行新的教学改革创新。结合多年来开展的《中职机械制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课题研究中的体会,以《车削加工》课程为例,谈谈自己的一些肤浅体会。
从当前中职学校机械制造专业教材的使用情况来看。由于相应的中职层次的教材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中职学校一般是选用讲究学科体系完整的高职甚至本科教材,有的是直接从大学教材中改编套用而成的中职教材。实践证明,这类教材大多是基于学科课程体系,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实践内容明显不足,教与学都较费劲且效果不太理想,不太适应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需要。
教学对策:以专业理论“实用”、“够用”为原则,淡化课程中纯理论性的教学内容,打破原来的教材顺序,以原来的教材作为教学知识点的基础,以项目为单元,以教学项目为主线,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教师讲授完一个与教学项目相关的知识链接后,就引导学生实践操作,这样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节省了时间,同时还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1.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整合教材内容
项目课程教材开发不是传统学科型教材的简单改造,而是将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进行整合,体现以下二点:(1)结构的任务化、项目化。以项目为基本单位编排教材内容。(2)从做到学。应当先呈现项目,指导学生尝试性完成项目,然后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建构知识,理论与实践应统一到项目中。
2.基础理论知识的安排要掌握“必须、够用”的原则
由于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总体水平不高,使中职学校教学现状不容乐观。许多中职生文化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上课睡觉、训练懈怠。但从多元智能理论来分析,他们只是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较弱而已,但动手能力却并不逊色,甚至会相当不错。因此,在项目课程的专业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上,基础理论知识的安排要把握好“必需”与“够用”这两个度。积极构建职业能力训练模块,加强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的培养。
1.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确定职业能力要求和课程项目及具体任务
为了使项目课程教材体现社会发展对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反映《车削加工》技术应用现状与未来发展,增强项目课程教材中所采用教学项目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首先,我们通过对哈尔滨周边地区机电制造行业的大中小型企业作为调研对象。通过企业参观、专家座谈、问卷调查、毕业生走访、会议交流、电话交流等方式进行调研,掌握企业用人及对人才培养要求,确定企业对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并建立由企业专家、教育专家、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教学改革创新建设指导委员会。共同研究开发,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发展规律、基于工作过程,融合企业、行业职业资格标准要求,突出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的教材。
2.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确定教材内容
本项目课程教材中的项目考虑到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结合企业、行业的需要。同时与国家《车工》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进行衔接。在教材的编排上,打破以往教材的编写模式,即以方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宗旨。按实际生产中工作流程或工作过程的顺序、以职业能力逻辑线索编排教材内容。工学结合,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整合相应的知识、技能和情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避免把职业能力简单理解为操作技能,注重职业情境中实践智慧的养成,培养学生在复杂的工作过程中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的综合职业能力。《车削加工》项目课程教材内容的结构体系如下表所示。
3.以工作过程为主线——确定课程顺序
按照工作过程设计学习过程。以典型产品为载体来设计活动、组织教学,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直观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典型产品的选择要体现哈尔滨经济特点,兼顾先进性、典型性、通用性,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教学需要。
在《车削加工》课程中,内外圆柱面、内外圆锥面、表面修饰及成形面、螺纹面、偏心面等,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典型表面的车削加工嵌入到每一个具体的学习项目中,即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综合的原则设计8个学习项目。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被分配到每个学习项目中,每个学习项目都有1个或多个工作任务,工作任务的难易程度是循序渐进、逐步提升的,重体验,重实践。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识图能力,测量知识,机床知识等,是依随项目进行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效果,学生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得到提高。
1.教学内容来源机械制造企业实际加工零件,具有针对性;
2.教学内容涵盖了企业及职业标准对工作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具有适用性;
3.学习项目经过系统化设计,从简单到复杂,知识、技能点、难度层层推进,有序实现教学目标,适用性强;
4.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有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其学习任务所包含的知识点是静态的,而工作任务是动态的、开放的,具有普适性和行业特点,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知识载体,是知识传授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同时它也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体现。教材编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能的提高、知识的构建、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成败。项目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要变被动接受的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使学生在一种真实的、体现实际生产过程的情境中接受学习任务,进行学习与实践操作。它可以真实、生动、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记忆中有关的知识、经验,从而使学生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知识、经验去认识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和操作技能,赋予所学新知识和技能的实际意义。在项目课程教材编写过程中,要从根本上跳出以往“学科体系”模式的藩篱,努力形成一种新的课程观,倡导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模式,它是“以项目或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它强调的是教师的“导”而不只是“授”,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运用新的知识、技能,解决过去从未遇到过的实际问题而不是过去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