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杨湘 钱 岚 王 武 (海南省干部疗养院超声科,海南 海口 571100)
心房颤动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高患病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且该病往往合并心力衰竭,二者相互影响,使病情加重。此外,房颤可导致有效心房收缩丧失,引起心功能不全及栓塞〔1~3〕。因此,正确评价心房颤动对心功能的影响,对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都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拟探索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作用。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来本院就诊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进行心电图检查,参照欧洲心脏病学会相关标准〔4〕,患者均具备典型临床表现,静息时存在心功能异常的客观证据,确诊为心房颤动。其中男、女分别为44例和36例,年龄41~76岁,平均年龄(56.3±6.8)岁;病程≥6 d;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分别为54例和26例。参照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对患者进行分类〔5〕: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分别为15例、25例、23例和17例。排除标准包括急性心梗;慢性肝、肾功能不全;肺心病、肺栓塞等。选择同期来本院健康查体的健康人40例作为对照,男、女分别为21例和19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5.9±6.3)岁。两组患者除在心功能方面的差异外,其他人口统计学特征和健康状况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所有研究对象知晓该研究内容且同意参与该研究。
1.2 体检方法 两组研究对象入组后均采用同样的方法,由相同体检工作人员分别进行血常规、血生化、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试剂为瑞莱生物工程(深圳)有限公司产品。
1.3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标准参考吴安等〔6〕的方法,评分项目包括心脏收缩功能指标、舒张功能指标、瓣膜因素、肺动脉压力和房室重构等,最后计算各项指标评分总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数值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1 两组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比较 随着心房颤动级别的增高,左房内径(LAD)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除对照组与心房颤动组Ⅰ级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t=1.85,P>0.05),其他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12、13.84、15.56,P<0.01)。随着心房颤动级别的增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亦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7、5.76、9.14、11.13,P<0.05);心房颤动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均低于对照组,随着心房颤动级别的增高,LVEF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3、10.06、10.42、13.38,P<0.05)。见表 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比较(s)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心功能及心脏结构比较(s)
与对照组比较:1)P<0.01,2)P<0.05;下表同
分组 n LAD(mm)LVDd(mm)LVEF(%)对照组40 34.33±3.61 47.96±4.74 68.33±5.25Ⅰ级 15 36.45±4.24 51.31±4.462) 57.46±4.972)Ⅱ级 25 42.37±4.291) 54.27±3.452) 54.48±5.642)Ⅲ级 23 47.72±3.851) 58.87±4.232) 53.71±5.562)Ⅳ级 17 51.64±4.361) 62.76±4.222) 48.47±4.822)
2.2 两组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和BNP比较 随着级别增高,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心房颤动各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04、15.49、24.21、29.19,P<0.01)。心房颤动组BNP均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级别增高,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t=15.95、39.83、60.28、69.07,P<0.01)。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和BNP比较(s)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和BNP比较(s)
分组 n 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分)BNP(ng/L)对照组40 0 49.97±12.37Ⅰ级 15 1.63±0.871) 132.92±26.281)Ⅱ级 25 2.73±1.121) 298.26±36.341)Ⅲ级 23 4.68±1.231) 477.85±42.061)Ⅳ级 17 6.20±1.361) 629.57±50.151)
既往临床上常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对心房颤动患者的心功能进行评定,这种评定方法受主观影响较大,经常同一患者的判断结果差异较大。血浆BNP在反映心功能变化、预测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应用价值,但检测费用较高,一般患者难以承受,且受患者其他健康状况影响,特异性较低〔6~8〕。因此,探讨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且经济实用的心功能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慢性心房颤动患者随着病情级别的增高,LAD、LVDd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LVEF逐渐降低,提示心房及心室重构是房颤患者存在的一项重要的临床特征,心功能的下降与此密切相关。心房颤动患者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亦随着心功能病情分级的升高而升高,这与国内多数研究结果一致〔9~11〕,提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评分用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评定具有较好的灵敏度,其原理为超声心动图可通过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肺动脉压力、心瓣膜因素、房室重构等不同方面对慢性房颤患者的心功能进行全方位评价〔12~15〕。
总之,本研究认为心力衰竭超声指数用于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评价具有简便易行、无创伤、灵敏度高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1 徐丽霞,钟益芳.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对心房颤动的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0):1557-8.
2 赵桂香,都 雯.心房颤动患者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与左心房内径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0):4493-4.
3 王 骄,陈一川,杜华安,等.慢性肾脏疾病与心房颤动的患病率〔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5):390-3.
4 张凤祥,曹克将.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概要〔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1;15(2):157-9.
5 赵庆彦,于胜波,崔红营,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心房颤动发生的关系及预测价值〔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2;16(3):201-5.
6 吴 安,陆敏莉,王莹莹,等.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在慢性心房颤动心功能评价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6):699-700.
7 刘莉红,张文华,夏稻子,等.左心房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心房颤动和孤立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J〕.中国心血管杂志,2013;18(1):16-20.
8 徐名伟.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并心房颤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检测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5):2246-7.
9 霍 霞,李 娜,李世军,等.心功能正常的高龄男性患者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升高对心房颤动危险的预测价值〔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4):376-8.
10 陈美芳.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慢性心房颤动患者心功能的评价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9):2691.
11 马桂花.心力衰竭超声指数对慢性心房颤动的心功能评价价值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0):157-8.
12 林 京,孔 铭,孙浩淼,等.超声心肌作功指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的评价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61-2.
13 郑 霞,谭丽娟,潘娜娜,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脑钠肽及超声指数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刊,2013;48(4):35-7.
14 潘永寿,王高兴,秦 蕾,等.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冠心病心室重构和心脏功能的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4(12):1090-3.
15 王 琦,吴赛珠,徐 嬿,等.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睾酮与心室重构和氧化应激的关系〔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4(4):3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