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天德
英国作家J.R.R.托尔金在其文学巨著《魔戒》里,塑造了一枚法力无比的戒指,谁戴上它,马上就变成了“隐身人”,从而逃避掉面临的任何危险。而且,它还能让拥有者变得长寿,甚至长生不老。但是,它却是邪恶的,它能让任何接触到它的人迷恋它,最后被它蛊惑。只要意志不坚定,善良的人会变得凶残,清心寡欲的人会变得贪婪无比,最后完全丧失原有的秉性,变得丑陋癫狂。
托尔金一直否定《魔戒》存在任何隐喻与暗讽。但对于现实生活的权力而言,那一枚魔戒无疑是一个真实而贴切的暗喻。事实上,很多时候,权力其实就是一枚魔戒。它天然具有腐败的潜质,能令掌握它的人滋生欲望、迷失本性。所以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
权力这一种天然性,让它具有魔鬼的秉性,只要没有被约束,它就随时会做恶。正如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言:“从历史上看,不管在哪一个国家,腐败猖獗的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权力不受约束,形成了某种寻租的环境。只要权力能够‘驾驭市场和干预市场,存在广大的寻租环境,就一定会有腐败猖獗的后果。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一些地方和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屡禁屡发的教训看,也正是如此。有些领导干部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损害民族、人民和党的利益,已完全堕落到古人所讥讽的“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的地步。制约缺失、监督失效,往往使某些干部手中的权力如脱缰的野马恣意而为,成为牟取私利的工具,直至触犯党纪国法,最后踏上不归路。
因此,要杜绝腐败,对于那些滥用权力谋一己私利的贪官,当然要严惩。但是,要彻底遏制腐败,仅停留在运动式地抓几批贪官是远远不够的。放眼世界,迄今为止,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单凭查办案件就把腐败遏制住的。反腐败的过程,既是查办案件的过程,更是制度建设的过程,特别是对权力的制约乃至制衡的过程。正所谓,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这当是今天我们反腐攻坚最大着力点。实践同时证明,要从根本上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必须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权力不受约束必然产生腐败”,唯有用制度监督、规范、约束、制衡权力,才能保证权力不被滥用,保障权力发挥其正面的力量,保护权力应有的公平正义的性质。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是对权力与制度关系的形象概括,也是回归权力本质的必然要求。对共产党的领导干部而言,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行使权力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
怎样才能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首先要有“制度笼子”;其次要把权力“关住”。因此,除了编织更为坚实、致密、合体的“制度笼子”外,还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只有健全权力运行机制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只有善于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反对腐败,加强反腐败立法,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才能真正遏制腐败。
对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代建制,这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具体实践。长期以来,建筑工程领域一直是腐败的高发区。许多政府投资项目被群众讥为“三拍”项目:上项目拍拍脑袋,干项目拍拍胸脯,失败了拍拍屁股。“代建制”的实行将打破现行政府投资体制中“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的模式,使各环节彼此分离、互相制约。使用单位不再介入项目前期服务、建设施工及材料设备采购等环节的招标定标活动,代建单位在透明的环境下进行招标,公开、公平、公正地定标。事实证明,“代建制”对于预防和遏制政府投资项目腐败事件的发生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毋庸置疑,目前正在实行的“代建制”肯定也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不断地完善。将“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过程,也应是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的过程。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束缚,也是保护。更为关键的是,“关”并不是要让权力在笼子里僵死或“睡大觉”,而是要让权力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实现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民的价值;是要让掌权之人不专权、不越权、不谋私,不沦为“苍蝇”“老虎”。这是取信于民的关键,也是实现廉洁政治的根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