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初探

2014-12-02 06:46李政敏LIZhengmin
价值工程 2014年35期
关键词:师资队伍贵州煤矿

李政敏LI Zheng-min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阳 550023)

(Guizhou Radio&TV University,Guizhou Vocat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Guiyang 550023,China)

0 引言

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2009年与贵州省能源局合作办学,采取灵活的学制——全日制高职教育、成人开放教育和继续教育等,在全国首屈一指联袂培养各类适宜在在贵州高瓦斯、高突出矿井生产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使学员尽早熟悉贵州典型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复杂的地质条件和贵州煤矿五大灾害防治技术。现已建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等4个高职专业。

1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思路

按照学院制定的“定位准确、模式科学、体系合理、队伍强大、条件一流、效果优良”24字专业建设方针建设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立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流的实习实训条件,达到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优良的目标。

2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举措

2.1 建立了定位准确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贵州经济发展需要和煤矿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状况,在贵州省能源局的桥梁作用下,聘请了贵州省林东矿业集团、中电投贵州金元集团公司等行业企业专家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以培养学生“职业知识、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主线(一条主线),构建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四个模块);将“企业岗位工种、职业技能证书和课程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三个结合),遵循“学徒、技术工、高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发展的要求(三个阶段),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2 建立适应供需双方的人才培养模式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与贵州省能源局建立人才培养框架协议,学校与贵州煤矿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明确政校企三方的责任与权利,建立了“政校企合作、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主体”人才培养机制。学生从进校到毕业,除了校内理实课程教学之外,还以“工学交替”的方式:一年级进行专业认知、专业认识实训,二年级进行专业课程实训,三年级进行专业综合实训(2013年9月以前含顶岗实习)和毕业实习等。

2.3 改革和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 通过行业企业调研、分析企业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梳理企业典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和职业能力目标要求,改革传统专科“压缩饼干”式的课程体系,制定了“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结构: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素质教育模块4个模块。

2.4 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专业建设的根本。强大的教学团队需要成员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企业工作实践经验,需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需要建立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专业建设小组成员、学校(企业)专业带头人、系(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和、骨干教师、双师教师和专任教师等组成师资队伍,分担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等任务。采取了面向社会招考、高层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招聘、候鸟式人才资源库等“多渠道”人才招引方式,建立“专兼结合、内培外引”的师资队伍。

2.5 建设了贵州高职特色的实习实训条件 分期、分阶段建设了煤矿类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依据煤矿企业对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需求,以强化专业职业技能为目标,结合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以建设。整体上构建“虚拟仿真和煤矿实景”两种实训环境。

重点建成了省级“煤矿开采技术综合实训室”,能完成煤矿开采、掘进、安全与通风、机电、运输与提升、地测等方面课程实训。创新将煤矿企业典型文化元素引进校内实训基地,突出贵州特色。引入先进模型、设备、视频光碟和三维虚拟软件,创建校内“虚拟仿真型”煤矿。在贵州36个煤矿企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真实煤矿实训环境。

2.6 人才培养质量效果优良 人才培养质量体现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载体上,最终体现在用人单位满意度和社会认可度等方面。提高教学质量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需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评估体系。学院建立教学管理程序文件,指导各种教学过程环节的有效开展;制定师德师风标准,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制定学生行为管理手册,规范学生一日行为。教学效果检验采取教师评学、学生互评、学生评教、同行互评、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种形式。开展毕业生就业质量跟踪调查工作,引入了第三方评价,从教学质量、专业就业率、专业对口率、就业满意度等方面综合评估人才培养质量。

3 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思路

3.1 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思路 2011-2013年,供需双方对“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态度有差异。煤矿企业十分欢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愿意接纳这种模式,但到了就业环节,一部分学生毁约、不愿意到煤矿就业,这势必造成企业对学生诚信度的质疑!一定程度制约了煤矿企业对学校后续培养的各年级学生在实践教学和就业方面的支持力度。

改革思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多元人才培养模式。“政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仍是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旨,改革专业实践条件和实践教学方式。从安全角度考虑,不宜安排学生到高危井下从事顶岗实习劳动,“订单培养”、“预就业”等模式的学制由“2+1”改革为“3+0”,建立新的老师(师傅)和学生(徒弟)实习管理体制。使人才培养过程与就业政策相匹配。

3.2 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在2010-2013年期间,专业教学团队存在数量不足、质量待提升问题,短期内成为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的软肋,离建立强大师资队伍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目前,全国煤矿企业结构调整,给招引师资提供了契机。教学团队数量达标,接着是质量提升:通过老带新、听课评课、教学技能比赛等方式培养教师教学能力;通过外送教师参加各种培训和到企业挂职锻炼,提高教师综合职业能力。逐步改善教学团队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4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途径

申请专业对应职业技能鉴定工种,设计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的课程体系、教材和考核措施,为高职学生搭建了“双证书”制度毕业平台。拓展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和服务范围:建设煤矿特殊工种培训资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及考证工作等;煤矿企业职工到学校来培训、教师到企业培训员工,提高煤矿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建立学校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的长效机制,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

5 结束语

提升高职煤矿开采技术专业的社会服务能力,基础在于搞好专业内涵建设: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和校企合作,各种软硬件办学条件的改善,其中根本在于建立一支优先的教学团队,以人为本,人尽其责、人尽其才、人尽其力,才能充分创造和利用好办学条件,真正促进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水平及社会服务能力提升。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北京:2006.

[2]汤会琳.定单培养的人才培养道路[J].贵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

[3]邢晖主编.高等职业教育百名书记校长思考录[C].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师资队伍贵州煤矿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
瞬变电磁法在煤矿防治水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