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2014-12-15 17:04金周益林敏俊马婷
价值工程 2014年35期
关键词:规划建设新农村生态环境

金周益 林敏俊 马婷

摘要: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但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比较严重的问题,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断爆发出来,影响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农村;规划建设;生态环境;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35-0014-02

0 引言

随着农村现代化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农村面临着空气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以及固体垃圾污染问题,农村生态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就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生态问题展开论述。

1 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中央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但新农村出现了新变化和新面貌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严重影响新农村科学规划建设并威胁着农民的身心健康。

1.1 农村周边生活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垃圾不断增加,生活污水的排放也逐渐增多,主要包括塑料垃圾和洗衣粉中的磷,对农村生活环境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同时农村的固体垃圾如果得不到及时处理,就很有可能传播细菌,爆发疾病,甚至污染地下水,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另外,部分生活污水排到河流湖泊后,污染物很难得到有效的稀释和溶解,进而会污染河流。

1.2 农村的面源污染分析 农村的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随机性、难检测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首先,在进行农业生产过程中,有的地方过度使用化肥,使得化肥残留物随着雨水渗入地下水或者流入河流中,造成农村的水体污染。农村家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是由于养殖污水基础设施落后,有的养殖用户为了不增加成本,没有对家禽的粪便和废水进行处理,就直接排放出去,导致家禽污染越来越严重。其次,由于农村大棚技术的发展,长期使用的塑料大棚和薄膜碎片残留在土地中,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影响到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不利于农业生产和种植的长远发展。最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出现了很多小企业和小作坊,有的农户为了降低投资成本,随意排放废气和固体垃圾;再加上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使得土地沙化较为严重,增加了空气中的悬浮颗粒,降低了农村周围的空气质量。

2 新农村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不利于农村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下面就农村出现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展开论述。

2.1 农村生态保护规划不合理 在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由于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的建设目标具有盲目性和片面性,存在布局凌乱、配置失当以及功能不明显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土地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同时农村的后备资源不足,未来可开发用地很少,很容易导致生态破坏;另外,农村的水土流失和退化较为严重,降低了耕地的肥力,还很容易导致河流淤积。

2.2 环保意识较为薄弱 由于乡镇一级的政府没有制定合理的发展导向,各个农村各自建设,缺乏必要的环保意识,依然沿用被动的资源利用和开发方式——重视发展建设,轻视环境保护,没有合理处理好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2.3 自然资源利用不合理 自然的开发程度与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着很大的关系。但是随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农村各种资源没有得到优化的配置,对自然资源消耗和利用越来越多;同时又把工业生产的废品直接排放出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生态的破坏和环境的污染。

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 良好的环保基础设施对促进农村社会生产的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但是农村缺少资金,使得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缓慢,这与快速发展的农村经济发展很不适应,同时也无法有效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尤其农村的垃圾和污水处理不及时,存在着随意排放的情况;同时农村的清洁能源使用率很低,因此,很难从根本上解决烟尘、污水以及垃圾等污染问题。

3 新农村规划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3.1 不断强化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管理 为了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布局特点和农户居住情况进行合理规划,不能盲目地照抄照搬城市高成本、大规模和集中程度高的模式,要设计符合农村分散和小规模的特点,做好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

作为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在进行生态环境保护过程中,要增加环保资金的投入,做好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水源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功能,采用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体等多种集资方式,建立长期高效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切实处理好农村农业发展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地乡镇政府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投资、土地以及科技等政策的优势,对农村的生态环境保护进行积极合理的引导,做好政策方面的扶持。

3.2 做好农村水资源生态保护 农户是农业水资源的直接受益者,其特征和外在表现影响灌溉水源的节约问题,在有的地区,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的农户很难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资金投入,因此,首先,切实提高农户的收入,保持相对稳定性,追求农业水利资源的最大化;同时要提高农化的节水意识和实际的技术操作水平,还要对农户进行培训,保持他们能够在短时间内接受新技术和新工艺。其次,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做好灌溉工程产权、水价以及推广服务工作,消除一切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各种漫灌、喷灌、防渗、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能够落实到位;同时要控制好水价,避免出现风险厌恶的情况,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加农户的选择范围。再次,对于非常干旱的地区,农业生产比较脆弱,要针对这一地区的干旱严重和资金缺乏的情况,控制好投资的风险,让农户能够易于接受。当地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节水灌溉工程的投入,对农业的劳动力进行合理分配,建立起合理的经济支撑,从根本上提高农户的节水意识;同时还要加强对地下水使用的监管力度,做好粮食农作物的节水灌溉,大力推广农业节水技术。最后,针对农业使用农药和化肥对水资源造成污染的情况,从农户的角度来讲,减少农业化肥和农业的使用,对耕地进行细碎化经营,注意土壤肥力的保育,采用科学施肥和使用农药的方法,最大限度的减轻污染源,保护农村的水生态环境。

3.3 做好农村综合生物物质资源的利用 针对农村综合生物物质利用效率低的情况,政府要及时帮助农民做好秸秆和家禽牲畜粪便等资源的合理循环利用,要建立和延长农产品的加工链,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和可再生能源,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还要做好地表水的净化和消毒工作,大力发展废弃生物物质能源的转换和提炼,实现农村资源和能源的循环利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因此,在实际过程中,要根据农村产业发展特点和农民生活布局情况,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农村的可再生资源,提高农民节水节能和保护水环境的意识。同时还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做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消除农村的固体物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杨焕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双流县生态环境保护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3.

[2]王俊强.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生态环境问题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3.

[3]刘海涛.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规划建设新农村生态环境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