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演化特征

2014-12-02 01:15冲,郭
技术经济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知识产权成员

辛 冲,郭 鑫

(东北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沈阳 110004)

1 研究背景

随着竞争环境的不断变化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企业间合作和竞争的外部表象和内部机制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企业运营突破了传统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组织边界日趋模糊,企业网络逐渐形成。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作为无形资产的知识产权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复杂性产品的研发和制造离不开零部件供应商的支持,最终产品的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等)由若干个零部件的知识产权相互作用、叠加形成。例如,从联想ThinkPad系列笔记本上能看到IBM、Microsoft、Intel等公司的Logo。当企业集团、战略联盟、虚拟企业、企业网络等组织形态开始出现并日益普遍时,专注于不同核心能力的企业开始深入合作,从而形成一种新的、由知识产权节点构成的网络组织——企业知识产权网络。知识产权网络在现代经济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然而与之相关的理论研究却略显滞后。国内外诸多学者多聚焦于专利丛林[1](patent thicket)、专利池[2](patent pool)、专利组合[3](patent portfolio)等,从微观层面上考察企业间的专利合作和交易,其研究未能延伸到网络组织层面,未对整个产业链条上各知识产权节点间的复杂、深入、立体的联结关系和治理模式进行探索。本文通过理论构建和实证分析重点探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特征,并结合案例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挖掘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特征和运行机理。

2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

知识产权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其在科学、技术、文化和艺术等领域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依法享有的权利[4]。本研究中的知识产权主要是指与产业链条中企业行为密切相关的工业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和版权等。

在现代产业结构中,传统的纵向一体化企业逐渐解体,产业组织呈网络化趋势,企业的核心知识产权成为联结产业链条中上、下游企业的纽带,合作促进了产业的创新和演化,从而基于知识产权联结的组织间关系网络形成。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是指以知识产权作为联系纽带而形成的组织间关系网络,具体而言,是指由2个或2个以上彼此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商业机密、专利或商标等知识产权为基础而相互联结形成的一种具有长期性、合作性和导向性的网络组织形式[5]。通常,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是以知识产权为节点,企业间彼此关联而成的复杂关系网络。网络中的节点企业通过合作制造出复杂产品、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以知识产权为纽带而形成的组织间关系网络中,网络成员既可以是单一的企业个体,也可以是若干家企业通过协定组成的联盟组织,如专利池、专利联盟和专利组合等。无论是个体成员还是网络成员,它们在关系网络中的地位是同等的,既可以作为“转让方”,也可以作为“接收方”。在知识产权网络中,成员企业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通过签订各种协议和契约促使各方在知识产权申请和利用等方面采取相互合作、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联合行动,从而形成一种松散的知识产权网络联盟。知识产权网络联盟的内部成员会将涉及知识产权的相关交易活动统一委托于联盟进行协调处理。尤其是在具有明确的行业标准的领域,知识产权网络联盟被广泛应用,对于推动产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根据Clarkson[6]、陈锦其和徐明华[7]等的观点,以知识产权网络联盟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及与其他网络成员的关系为依据,分析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构成要素及特征,见表1。

表1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3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的知识产权网络特征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是产业组织垂直分离的产物,它随着市场机遇的出现而产生,也随着市场机遇的消失而消失,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基于生命周期理论,可将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衰退阶段和解散阶段,如图1所示。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特征、任务和运作方式。5个阶段串联在一起,形成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

图1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生命周期

3.1 创立阶段

在现代经济竞争环境下,企业为了获得更多利益往往期望通过形成组织间关系网络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行业内部的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拥有核心技术,倾向于以自身拥有的大量独有知识产权为纽带,采取网络成员间广泛合作的方式建立关于知识产权的交流和交易平台,从而使企业价值得到更好的体现,形成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在创立阶段,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自组织治理处于萌芽状态。该网络是网络成员以及成员间相互作用而自发形成的有序系统,不同地位的网络成员的行为方式的差异性、协调机制与治理机制的不完善都使创立阶段的关系网络运作处于混乱状态。经过一段时间的协调与合作,网络成员在法律和机制的制约下逐渐使网络进入成长阶段。

处于创立阶段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成员通过识别市场机会和评估成员的核心能力来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成员的核心知识产权具有互补性。同时,网络成员会通过不断的磨合和协调来提高目标一致性。因此,成员企业共同参与、相互协作是创立阶段组织间关系网络运作的重要特征。网络成员根据确定的网络目标进行产品分工,成员伙伴相互沟通和交流、明确自身权利与义务、实现组织间信息共享,促进彼此间有效合作[8]。网络成员基于一定程度的相互理解和信任开始发展组织间关系[9],并进行知识产权等资源的分配,以合作方式完成复杂性产品的生产。

3.2 成长阶段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经过创立阶段后发展进入成长阶段。在关系网络的成长阶段,不同的合作企业会通过不断的磨合和协调逐步进入自组织治理状态。同时,关系网络也会淘汰一些落后技术及其所有者,拥有新技术的企业成员会不断输入网络组织中,从而使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结构发生演化、网络规模得到扩大、行业影响力显著加强。知识产权的许可制度会随着组织间关系网络成员数量的增加而建立。知识产权许可具体是指相关知识产权的所有人依照法律方式,以与他人签订合同的形式,允许合同签订方在约定时间期限和地域范围内根据已有约定条件而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关系网络中的企业可通过独立许可或交叉许可来更大范围地开展知识产权的交易行为,以知识产权的有效利用为手段,以期实现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

在组织间关系网络的成长阶段,网络成员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系统网络,进行着物质、资金、信息和知识产权的交换,成员间持续交互作用,双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组织间关系网络发展的关键因素[10-11]。网络成员通过自身努力与其他成员协调共存,使得组织间关系网络时刻处于远离平衡态的位势。随着关系的进一步深入,网络成员间的信任水平逐步提高。这意味着企业知识产权网络自组织治理的条件和特点逐渐形成,这为自组织治理机制的运行奠定了基础。

3.3 成熟阶段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发展到成熟阶段后,网络中的合作企业通过更为高效的分工和协作开展知识和技术的创新活动,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进而实现合法的市场垄断。同时,成熟阶段的组织间关系网络也可以联盟整体形式对外开展联合许可活动,转让或租赁知识产权以获取许可费用,进而更加快速地实现成本回收,并提高网络成员的收益,使之更重视该组织间关系网络的进一步发展,提高其专有资源的投入意愿。

可从环境约束、法律约束、行为规范和运营规则4个方面分析成熟阶段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运作机制,这4个方面体现了自组织治理的关键要素。成为所属行业的技术标准和市场标准的制定者是组织间关系网络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标志。进入该阶段,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行业影响力已形成,成为所在产业链条中的标准制定者是关系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使关系网络能够长期、稳定地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获取利润,网络成员应持续相互协调以维持组织间关系网络、增进彼此信任[12],保持知识产权网络的竞争力和旺盛的生命力,合法构筑技术壁垒,使该网络通过有效的市场运作使技术成果转化为市场标准,直接参与国际技术标准的确定,由规则的参与者转变为规则的制定者,实现对行业和技术的控制。

3.4 衰退阶段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其衰退时期,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亦不例外。组织间的不满和分歧是组织间关系进入衰退期的助推器,并可能导致关系网络最终解体。在衰退阶段,网络联结逐渐松懈,组织间的目标冲突也会使关系网络出现大量内耗现象,致使整体合作价值小于部分价值之和。竞争环境的不确定、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行业发展重心的转移,都会对组织间关系网络的演化产生重要影响。当关系网络发展到衰退阶段时,企业成员的核心知识产权会从网络中逐渐撤离。同时,组织间关系网络经过成熟阶段的快速发展,通常能够实现对行业核心技术的控制,进而关系网络的核心成员很可能不再仅仅满足于在某一特定行业拥有领导地位。当前一阶段的合作目标达到后,网络成员会借鉴之前的成功运作经验,为下一步的网络内深入合作奠定基础,同时再次进行机会识别、寻找合作伙伴、重新分配知识产权等,从而形成新的合作关系,直至再一次占领市场。但是,与实体企业不同的是,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衰退并不意味着网络的消失,而是代表着当期网络合作的结束,也就是说,解体并不是网络的终结,而是下一轮合作的前奏。

基于上述分析,本文提出3个假设。

假设1: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生命周期中,关系的目标一致性在创立阶段较低,在成长阶段逐步升高,在成熟阶段达到顶峰,在衰退阶段逐渐下降至最低点。

假设2: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生命周期中,网络成员间的信息沟通水平在创立阶段较低,在成长阶段逐步升高,在成熟阶段达到顶峰,在衰退阶段逐渐下降至最低点。

假设3: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生命周期中,网络成员间的信任水平在创立阶段较低,在成长阶段逐步升高,在成熟阶段达到顶峰,在衰退阶段逐渐下降至最低点。

4 实证研究与假设检验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收集

本研究主要关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生命周期演化机理以及不同阶段的特征和任务。鉴于研究者所在高校的地域问题,因此所选的调研样本企业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且处于完全竞争行业。由于收集纵向数据具有难度,因此采用横截面方法,即在一个时间点收集数据,然后将每个关系特征归类在某一特定阶段,并利用多样本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解释不同关系属性在关系网络全生命周期演化阶段的具体影响[13]。在正式调研前,对某高校管理学院的45位MBA 学员开展问卷前测工作,并选择10位高层管理者分别进行深度访谈,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对量表进行改进。此外,针对初始量表还咨询了3位组织管理研究领域的学者,根据反馈意见对初始量表进行了必要修正。经过上述修正后,形成最终的测量量表,并利用最终量表开展正式调查。最终量表的主体包含组织间关系特征和创新绩效两个变量,其中,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特征包括目标一致性、信息沟通和信任3个维度。问卷发放形式包括实地访问、邮寄(电子邮寄、邮局邮寄)、网上发放以及利用MBA 学员及其关系等。共发放问卷450 份,回收问卷356 份,其中有效问卷267份,问卷有效率为59.3%。

从时间来看,本次问卷调研覆盖了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全生命周期各阶段。受访企业与关系网络中合作企业围绕知识产权开展的合作平均达13年(范围为1~25年),受访者在此职位与关系网络中合作企业的接触时间平均为12.9年(范围为1~18年)。这些企业的信息提供者都是日常与关系网络中的合作企业进行洽谈协商的主要代表。据此可认为,受访者提供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可信性。有效问卷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2。从表2来看,样本的行业分布合理、样本的所有制性质多样,符合研究要求。

表2 受访者及样本企业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4.2 变量测量

组织间关系属性是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的重要测 量变量。本 文基于Jap[14]、Anderson 和Weitz[15]以 及Claro、Zylbersztajn 和Omta[17]的 研究,结合本文知识产权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具体研究中采用目标一致性、信息沟通和信任3个变量作为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属性的测量维度,共包括9个指标,见表3。

4.3 假设检验与结果讨论

在研究中需要验证的假设是: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演化中,目标一致性、信息沟通以及信任作为关系属性整体是否表现出相同的演化规律,即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创立阶段和成长阶段上升,至成熟阶段达到高峰,在衰退阶段下降至最低点。3组假设的检验是3个隐变量的分组均值比较与检验,本文采用SPSS 软件设计了一套间接方法,其基本思路是:首先,根据因子载荷(通过SPSS软件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求得)建立隐变量与其度量项目之间的关系式(见表4);然后,根据该关系式求出隐变量的派生数据[20];最后,应用SPSS的多元方差分析(MANOVA),对3个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属性在关系网络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均值进行比较和检验,通过回归分析测量目标一致性、信息沟通以及信任水平的演化,再根据该关系式求出隐变量的派生数据,即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演化中关系属性的描述性统计量,见表5。

表3 变量的测量题项

表4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演化中关系属性变量的计算表达式

表5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演化中关系属性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

通过多元方差分析比较上述3个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演化中关系属性的特征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差异,测算整体多元方差分析结果(见表6)。研究结果表明:关系阶段与关系特征显著相关。同时,本文还得出了每个关系特征个体的效果规模(effect size)值。要指出的是,由于采用横截面方法收集数据,因此这种分析忽略了历史,只关注受访者感知的当前关系。

表6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演化中关系属性变量在各阶段的均值(假设1~假设3)

由表6可知,统计分析结果验证了部分研究假设,即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演化过程中目标一致性、信息沟通以及信任的水平在生命周期中的创立阶段很低,在成长阶段逐渐上升,在衰退阶段达到最低——该结论与大多学者的理论研究一致,但关于成熟阶段的研究假设只得到了部分支持。数据分析结果可以反映出何种关系特征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不同发展阶段起到更为显著的作用,见图2。

图2 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属性的演化

目标一致性是影响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创立与构建的重要关系特征。其水平在创立阶段较低,在成长阶段达到最高点,在成熟阶段逐渐降低,在衰退阶段到达最低点,因此假设1 未获得支持。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创立阶段,目标一致性是关系网络发展的基础,对关系的构建至关重要。因此,目标一致性会随着组织间关系的演化而快速提升,到成长阶段达到最高点。当关系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彼此间的合作处于稳定状态,则目标一致性水平呈逐渐降低趋势,并在衰退阶段达到最低状态。

信息沟通是影响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的紧密程度的重要关系特征。其水平在创立阶段较低,在成长阶段逐渐升高,在成熟阶段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降低,到衰退阶段到达最低点,因此假设2获得支持。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创立阶段,网络成员会针对可能预见的问题以及合作中的关键信息积极地交流,通常对合作关系会有较好的预期,并打算长期保持。信息沟通水平会随着组织间关系的演化而快速提升,到成熟阶段达到最高点。当关系开始恶化并向衰退阶段演化时,网络成员间的信息沟通受到阻碍,信息沟通水平逐渐降低并达到最低点。

信任是影响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持久存在的重要关系特征。其水平在创立阶段较低,在成长阶段逐渐升高,到成熟阶段达到最高点,之后逐渐降低,到衰退阶段到达最低点,因此假设3 获得支持。信任是在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中与演化过程密切相关的关系特征。由图2可知,信任与关系网络的演进保持一致特征。随着组织间关系从创立阶段发展到成长阶段,再到成熟阶段,企业与合作伙伴之间不断地沟通、协调和磨合,使得彼此间的信任会随着合作深度的加深而增强。因此,信任是与组织间关系演化态势保持基本一致的关系特征,其水平从创立阶段、成长阶段到成熟阶段逐渐提升直至最高点,到衰退阶段达到最低状态。

5 结语

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变化,产业组织垂直分离,组织间关系网络作为一种适应快速变化、复杂的市场需求的新的组织形式,已得到众多研究者的瞩目。有效的组织间关系的最重要功能在于实现组织间知识共享、通过知识互补放大知识价值、增强企业各自的知识创新能力,从而不断革新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提升企业创新绩效和竞争优势。本文分析了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基本内涵和构成要素,并根据生命周期理论具体论述了创立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以及衰退阶段基于知识产权的组织间关系网络的运作机理,探讨了其运作流程和运作机制。

基于上述研究,本文建议企业应立足于自身的核心能力,合理地开展知识产权的贸易与合作,以求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关注组织间关系网络在生命周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和任务,有针对性和导向性地管理组织间关系,积极制定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提高组织间关系网络管理能力,进而提升企业绩效。

[1]SHAPIRO C.Navigating the patent thicket:cross licenses,patent pools,and standard setting[C]//JAFFE A B,LERNER J,STERN S.Innovation policy and the economy,Volume I.MA:MIT Press,2001:35-38.

[2]LERNER J,TIROLE J.Efficient patent pools[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2004(94):691-711.

[3]刘林青,谭力文,赵浩兴.专利丛林、专利组合和专利联盟——从专利战略到专利群战略[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6,18(4):83-89.

[4]朱雪忠.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26.

[5]吴正刚.知识产权网络关系治理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19):107-110.

[6]CLARKSON G.Objective identification of patent thickets:a network analytic approach[D].Harvard Business School,2004.

[7]陈锦其,徐明华.专利联盟:成因、结构及其许可模式[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1):21-25.

[8]KERN T,WILLCOCKS L P.Explor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theory and practice[J].Journal of Strategic Information Systems,2000(9):321-350

[9]刘群慧,李丽.关系嵌入性、机会主义行为与合作创新意愿——对广东省中小企业样本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3,34(7):83-94.

[10]LASCELLES D M,DALE B G.The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 in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J].Journal of Purchasing and Materials Management,1989(4-6):10-19.

[11]VAN WEELE A J.Purchasing and Supply Management:Analysis,Planning and Practice[M].London:Business Press,2000:12-17.

[12]屈维意,周海炜,姜骞.组织间关系维度分析及其实证研究[J].情报杂志,2001,30(8):169-174.

[13]ANDERSON J C.Relationships in business markets:exchange episodes,value creation,and their empirical assessment[J].Journal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1995,23(4):346-350.

[14]JAP S D.Perspectives on joint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n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2001,18(1):19-35.

[15]ANDERSON E,WEITZ B.The use of pledges to build and sustain commitment in distribution channel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2,29(2):18-34.

[16]KWON I W G,SUH T.Factors affecting the level of trust and commitment in supply chain relationships[J].The J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4(1):4-14.

[17]CLARO D P,ZYLBERSZTAJN D,OMTA S W F.How to manage a long-term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 successfully?The impact of network information on longterm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in the Dutch potted plant and flower industry[J].Chain and Network Science,2004,4(1):7-24.

[18]KUMAR N,SCHEER L.K,STEENKAMP E M.The effects of supplier fairness on vulnerable reseller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95,32(2):54-65.

[19]ZAHEER A,VENKATRAMAN N.Relational governance as an interorganizational strategy:an empirical test of the role of trust in economic exchange[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5,16(5):373-392.

[20]卢纹岱.SPSS for Windows: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7:45-49.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知识产权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关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