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志杰+周璇
在我们这代人眼里,朝鲜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甚至是十分神秘的国度。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是一句入耳入脑的口号,我们也的确是这么认为的。
那时候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了我们,黄继光、罗盛教、邱少云,成为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后来是一系列有关抗美援朝的影视剧作品,如山东省京剧团演出的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奇袭白虎团》,电影看了,戏也看了,自己还下工夫学唱了几段。电影就更多了,《上甘岭》、《奇袭》,特别是《英雄儿女》,其中的英雄人物王成,最后抱着火箭筒跳进敌人堆里的伟大动作,时常被模仿。王成的妹妹王芳成了年轻人心中最美丽的女神,电影主题曲至今不衰。除了这些国产电影,还有从朝鲜进口的片子,像《卖花姑娘》、《火车司机的儿子》、《金达莱》等,同样被感动得一把鼻涕一把泪。
记得有一年金日成到济南访问,我还到火车站远远地看了一眼。金日成号称“东亚四大美男政治家”之一,其他还有周恩来、西哈努克,以及早一点的国民党元老之一的汪精卫。远远望去,年逾古稀的金日成依然气宇轩昂,无不显露出年轻时英俊潇洒的美男底蕴。
随着时间的推移,金日成和他的朝鲜慢慢离开了我们的视线,甚至变得非常陌生,神秘莫测。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我到辽宁丹东采访,曾经坐船在鸭绿江上走了一圈,大体看了朝鲜几眼。陪着的丹东当地人士告诫,千万别拍照,一旦被发现,朝鲜军人会开枪的,先前有过这样的例子,幸亏没伤着人。当时的印象是这个国家不但神秘,还挺强硬,动不动就开枪。
2010年秋,我利用短短来回三天的时间到朝鲜转了一圈。纯粹是走马观花,但有几件事印象深刻。
火车且慢且走,没有空调,只有电风扇,而且内外有别,不能拍照。从丹东开往平壤的火车被称为国际列车,从丹东火车站开出,跨过著名的鸭绿江大桥,不一会儿就抵达朝鲜的新义州火车站。
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那座大桥,早被美国的飞机炸断,作为战争的残留品,还有一半矗立在中国边境,供游人参观。
新的跨国大桥离原桥很近,在火车上就能看到。火车到达新义州,旅客要全部下车在候车室等待换乘朝鲜的列车,大概需要一个小时。利用这个时间,我逛了一下新义州火车站的小卖部。这里的商品全部来自朝鲜,有书籍,既有朝文也有中文,我买了中文版的《金日成传》和朝文版的金正日的母亲朴在淑的传记。还有朝鲜的绘画作品、丝织品、绣品,也挑了几样。在一个由候车室通往站台的地方,还有个专门销售烟酒类的柜台,中国的名酒如茅台、五粮液、汾酒,在这里都有,价格低于国内超市。有的游客买上一瓶到朝鲜喝,想着如果是真品回来的时候可以多买几瓶,带回国内。一喝据说酒的品质还不错,但回来经过的那个通道就不见了,只有朝鲜生产的酒。中国人的这一招,朝鲜人早有防备。
在新义州重新上车之后,就不是从丹东过来的那趟列车了。车厢的内部结构,犹如我们这里十几年前广泛使用的绿皮列车。吊顶的小风扇不断地歪着头吹来吹去,车窗还是从下往上推的那种,关上窗热,开着窗吧,风吹的人呲牙咧嘴。多亏火车的速度慢,估计有每小时五十公里。朝鲜海关人员上车检查各种证件,查看行李。那时候,朝鲜规定手机和电脑都不许带入,就是带了也无法使用,朝鲜没有国际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网络。相机也只能带傻瓜的,可更换镜头的都不能用。列车在行进途中,不能对着车厢外照相,一次警告,第二次把照片删掉,第三次就要没收相机。
坐在咣当咣当、晃悠晃悠的硬板绿皮火车上,望着窗外那些情景,这一切,太熟悉了,这就是我小时候经常有的生活场景。这时候,一辆牛拉木车出现在铁路旁,大车的轮子都是木头做的,我们这里至少已经消失了半个世纪。
忍不住,拿出小傻瓜照一张,再照一张。这时候,一位随团的朝鲜工作人员过来制止,表示了相当的不满。当然,我是以极好的态度表示接受,暂时把傻瓜相机装进了口袋。在朝鲜不让拍照片的禁忌很多,铁路两旁不让照,公共场合不让照,马路上不能随便照,大小商店一律不能照。一个20多人的旅游团,要有三个朝鲜的工作人员跟着“服务”,一个司机,一个翻译,还有一个据说是国家安全局的人,这个人负责全程录像并制作DVD。在即将离开朝鲜的时候,你可以选择购买,每盘120元人民币。
火车渐渐慢了下来,停靠在一个看上去不是很大的火车站。朝鲜的火车站布局大致相同,一般都是三个站台,一架铁制的过街天桥,并不阔绰的站房上方有金日成主席的巨幅画像,还有口号类的标语。火车停下后,大批的乘客从天桥上下来,涌向后部的普通车厢。据说,每天从首都平壤到中朝边界城市新义州的火车,只有对开的一班。在朝鲜国内就是普通列车,到了中国就是国际列车。车厢分好几个等级,中国旅游团坐的都是硬板座,但是,车厢的顶部有风扇。其他国家的入朝人员则比中国游客高一级,火车没开的时候过去看了一下是有空调的卧铺。一位刚去了朝鲜的朋友说,中国旅行团的车厢也换成卧铺了,但还是没有空调。朝鲜人自己坐的车厢,那就是人挤人,特别像我们的春运,也很像“文革”时期中国火车的基本景象。
我们去朝鲜的那天非常热,但是赶火车的朝鲜人穿的都是密不透风的那种布料的长衣,个个满头大汗。肩扛手拉的行李,以编织袋为主,这副急匆匆赶车的样子,瞬间就把我带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坐火车上大学的岁月。我再次拿出相机,对准在站台上奔跑赶车的人们,刚照了几张,还是先前警告过我的那个朝鲜兄弟,又伸手挡住了我的镜头。
近五个小时的车程,抵达平壤已是傍晚,饭也不吃就赶往平壤的20万人体育场,观看大型歌舞演出《阿里郎》。这座排名世界第一的五一体育场,同时可容纳20万人,演员10万在一侧,观众在对面的看台上,也有五万多人。
每年五月到十月的周四演出一场,除了到朝鲜的外国游客,也有从朝鲜各地赶来的民众。整齐划一的团体操,极具朝鲜特色,甚至可以说,现在世界上能够做到这么好的也只有朝鲜了。国内盛行一时的大型情景剧,如《西湖》、《云之南》之类的比起《阿里郎》,出现的时间都晚了很多,规模和创意也有差距。
平壤的建筑物非常有气势,既有苏联建筑的那种顶尖,也有中国建筑的飞檐斗拱,像北京的民族文化宫,像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校园里的文化楼。我们住的是专供外国人下榻的涉外酒店,这就是中国刚改革开放时的做法。条件还不错,电梯、空调、暖气、电视一应俱全。除了正常的饭点,晚间还有喝啤酒、咖啡的地方,酒店的小卖部摆满了中国游客喜欢的石头、瓷器、木制产品、酒类。
第三天将要离开平壤坐火车回国之前,导游带我们去了一个朝鲜特产专卖店。中国人是不购物不算旅游,到哪里去不买点东西,就不好意思说到过那里,朝鲜人完全懂得。
这间上下两层的商店里摆的商品,都是中国人喜欢的所谓野生高丽参、野生鹿茸、天然熊胆,总之一句话,这里的商品无公害、纯天然、味道纯正、吃着放心,以人民币结算。自然,我们是一阵狂购,叫得出名堂的好东西被一扫而光。
就在这间专卖店旁边有一个小铺,我一溜步走了进去,大体一扫,柜台上有油盐酱醋之类的东西,顺手就拿出相机照了几张。又被发现了,这回非要删掉,否则没收相机。没办法,只得删了两张,还留下了两张。
短短的三天,因照相就被警告三次。
临了,我们把带去的一些吃的东西,留给一直陪着旅行的导游、司机和据说是国安人员的那位。我还偷偷地塞给那个女导游200元人民币。他们既不惊喜也不谢绝,见惯了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中国同志的行为举止,朝鲜人已经相当淡定。只有我们还在一惊一乍地做着什么评论,其实,我们应该比他们更淡定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