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2014-12-01 02:33贺清竹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启示语文教学

摘 要:终身教育贯穿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终结的各个阶段,包含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终身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教育也不例外。本文仅就“终身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目标、教学空间、教学方式、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的影响作出论述。

关键词:终身教育思想 语文教学 启示

一、“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

“终身教育”这一概念的倡导者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专家保罗·郎格朗。1965年保罗·郎格朗在《终身教育展望》一文中提出“任何年龄阶段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学习的机会。”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成人教育促进会讨论了保罗·郎格朗的终身教育提案,提案得到了与会者的赞同,并同意采用“终身教育”这一概念。1970年保罗·郎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出版,提出:“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的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一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的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书中针对现代人面临的各种挑战,提出了改变个体和改变社会的较为系统的终身教育思想。至此,终身教育尚处于“概念阶段”,其影响主要在发达国家。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了有名的《学会生存》一书,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提出了“为生存而学习”的观点,该书出版后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终身教育开始向体系化的实践阶段迈进。

然而,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思想,学术界比较一致地认为“终身教育思想”的最早萌芽应该是在2500年前的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已有所反映。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论语》中就有许多反映“终身教育思想”的语录。例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话,不但指出了人生不同阶段发展的特征,同时也指明了在不同发展阶段上人们能够达到的思想状态。而要想达到这样的状态,只有通过一生的不断学习和修养才能够完成。其他如“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都表达了孔子通过自我学习、毕生努力、不断反省以形成良好人格的认识。

较之传统的教育理念,终身教育具有鲜明的含义,它是指开始于人的生命之初,终止于人的生命之末,包括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既包括纵向的一个人从婴儿到老年期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所受到的各级各类教育,也包括横向的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不同领域受到的教育。其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一)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活动

教育应该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活动可以通俗地概括为:“无时不在,无处不有”。教育的期限应该是从胎儿到坟墓。

人类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人的学习应该从什么时期开始到什么时期结束都有过不同的认识。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都曾有过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受教育的历史。在我国民间,人们认为人的智力是个常数,所以不愿意让孩子过早接受教育,他们害怕孩子的智力越早开发利用就越早枯竭。而在西方,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受宗教思想影响和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孩子接受教育的时间都相对比较晚。但是终身教育论者彻底地改变了这些传统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对教育赋予了全新的认识、全新的理解。他们认为教育与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结束而结束,而应该贯穿于“从摇蓝到坟墓的生命的全过程”。弗洛姆论述道:“个人的整个一生只不过是使他自己诞生的过程;事实上,当我们死亡的时候,我们只是在充分地生。”这也充分说明了教育没有终点可言。

(二)终身教育思想要求构建学习化社会和教育社会化

学习化社会建立的标志是全民学习观念的普遍树立,这必然要经历一个由教育社会到学习社会的过程。在教育社会中,人们的教育意识和学习意识不同程度地分离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学习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存在着正相关。但在学习化社会里人们的学习必须是主动的学习。学习化社会,就是在任何情况下,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获得学习训练和自我培养的机会。

最早系统地论述学习化社会的是美国教育家钦斯,他提出在学习社会中,所有的制度都以完成所有成人男女能够“学习”“发展”和“做人”为目标。终身教育的重点在于人的发展,它承认人的个性,要求学习者根据发展的要求、兴趣和必要性自主地选择教育,参加教育,成为教育对象。为了保证向所有的公民提供个性社会发展所需的教育机会,要求各级各类教育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每一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教育不再是一种带有强制性的义务,而成为公民对社会的一种自觉的责任。学习机会均等、学习主体从个体扩大到群体和社会、最佳学习环境、最优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应用是学习化社会形成的标志。

二、“终身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

“终身教育思想”对我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语文教育也不例外。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语文教学也在逐步改革。结合“终身教育思想”的特点,笔者总结了“终身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的以下几点启示。

(一)对语文教学目标的启示

教育作为人类自觉的社会活动,在人们从事它们的时候都有其明确的目的,终身教育也不例外。终身教育的目标——完善的人与和谐的社会,作为终身教育实践的引导和依据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有着很深的启示。

终身教育的目标可以从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来加以限定,从个体发展来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个人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和完成其社会化的过程,使每个社会成员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而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终身教育的目的在于完成社会的改造与发展,社会在全体成员不断学习的基础上更加快速、有效、和谐和圆满地得到发展。由此,不难看出,终身教育思想对现代语文教学目标的启示也可以用两点概括。

1.应该培养完善的人

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说:“根固则生长,根深则视久。”这句话对于教育的启示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语文教学也要以此为目标。endprint

传统的语文教学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迫于升学的压力,教学模式格式化,教学的重点主要放在生字、词语、句子上,停留在对课文表面知识的学习上。这样的语文课让学生学起来会觉得非常的枯燥乏味,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教出来的学生可以说是应付语文考试的“机器”,因为他们几乎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终身教育思想的培养目标启示我们,语文教学不仅是要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在语文课的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现代语文教学应该从单纯的传授知识向目标整合转变,弘扬人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语感培养和整体把握能力的培养,以及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各种训练,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2.应该培养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人

终身教育思想对于社会的意义就是社会成员在不断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社会的改造与发展,那么社会成员如何才能更好地改造和发展社会呢?所以,现代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应该考虑到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能否对他们在社会上生存起到实际的帮助。现代语文教学不应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课堂,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对语文教学空间的启示

终身教育的教育场所超越了学校的围墙,延伸到了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这与其在时间上贯穿了人的一生的特点是紧密联系的,自然在空间上也就超出现有的学校围墙,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这给现代语文教学的启示是:现代语文教学应坚持生活化、信息化、社会化的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课堂应由封闭向开放转化。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社会是个大课堂,教材要作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范例,而新课程标准下,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现代语文教学就应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在社会中学语文、在自然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文。

例如在教授《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大自然的风光,在真实的自然环境中去体会自然界的美妙和奇特之处。当然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同学们所感受到的自然景物可能与课文中所讲到的物候现象不同,但是老师可以采取比较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把自己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及其所代表的物候现象与《大自然的语言》这篇课文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对比学习,然后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学习能力,也是对文章内容学习的一种升华和拓展。

(三)对语文教学方式的启示

由于终身教育的期限贯穿了人的一生,其内容无所不包,教育场所超越了学校,那么一个人的教育由谁来负责呢?那就只有学习者自己了。所以终身教育思想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自我导向学习。终身教育思想的这一特点要求学习者在学校学习过程中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树立正确端正的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具有明确的学习动机,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发展可能性设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策略,自己选择教学资源、安排学习活动甚至自己进行学习评估。这样在学习者离开学校后就能够进行终身有效的学习。由此可见,现代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要从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呼唤主体的学习意识。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要想驱动学生自己去主动介入,产生心理体验,就需要课堂设计要变“教”为“导”,营造使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情景,有意识地强化活用,形成教与学的互相推进。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形式的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那么如何才能很好地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之中,更好地体现其主体地位呢?教师组织开展语文活动课变“教”为“导”。语文活动课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例如:可以是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了解地方风俗文化,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开设小专题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能力,从而调动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编课本剧——中学课本里有一些文学作品可以编成戏剧,例如《制台见洋人》《孔乙己》《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项链》《守财奴》等。学生在编写剧本的过程中遇到难题,教师再给以指导点拨。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办“黑板报”或编写“手抄报”,这可以训练学生采撷信息、组织编排版面、装饰美化版面等语文能力和审美能力,学生的智慧火花和创造力往往在这些活动中表现出来。总之,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转变,只有双方都转变了,语文教学过程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当然转变的关键在于教师。教师有计划、有针对性、合理性地开展自主性学习(自主性活动),目的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对语文教学评价方式的启示

终身教育的学习期限是人的一生,其学习的内容也是无所不包的,其实语文的学习也不光只是在学校期间的学习,人们在生活、工作中都与语文不可分离。因为“语文”这个词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语言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语文课的学习内容也包含了天文地理各方面的知识,这就对语文这门课程的考查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受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学生中常流行着这样的话:“考,老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语文的考查方式和其他科目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都是采用书面的试卷形式。新课程标准要求对学生的考查形式多样化、灵活化。从“终身教育思想”的特点我们可以得到启示,现代语文教学的考查方式应该由书面化转向书面表达加口头表达,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突出语文这门课程的特点。

针对语文这门课程的考查形式,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转变。第一,“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的试题有必要在语文考试试题中占一席之地。第二,作文题要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注重鼓励学生自由的有创意的表达,命题形式更趋多样化,话题作文的命题形式也要随之有所改变。第三,有利于考查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开放性试题的数量应该逐年攀升。第四,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语文能力发展情况,又要考查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的情况,还要考查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情况。

三、结语

在新世纪,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是每个人无法回避也不可能回避的话题。终身教育允许和提倡人们多次、多样的选择,从而有利于人们各展所长,各得其所,以各种方式完善、提高自己。可以说“终身教育思想”对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例如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等等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在当今倡导新课程标准教育背景下,传统的语文教学也不断地暴露出了许多不足之处,从终身教育这一思想理念中,笔者得到了以上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几点启示。但愿现代语文教学能在“终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逐步走向完善,展现出独有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3]黎蓉.人的发展——终身教育的理解[J].开放教育研究,2007,(03).

[4]苏盛运.浅谈高中语文教学要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J].今日科苑,2009,(16).

(贺清竹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401572)endprint

猜你喜欢
启示语文教学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