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凋零

2014-12-01 02:13张沁芳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 2014年11期
关键词:礼教薛宝钗悲剧

摘 要:《林兰香》中的燕梦卿和《红楼梦》中的薛宝钗均是我国古代世情小说中塑造的“全才”女子形象,她们知书明理、灵心慧性、美丽端庄、贤良淑德、善良可爱,犹如盛开在封建时代的娇艳的花,可随着时代变迁、造化弄人,她们的人生也如同夕颜一般凋零。本文通过二者人生悲剧的论述来解释这一主题。

关键词:燕梦卿 薛宝钗 悲剧 礼教

燕梦卿是《林兰香》中的“兰”的化身,她幽闲贞静、蕙质兰心,虽在小说中早早离世,但却贯穿着全文的始末。薛宝钗是《红楼梦》中仅次于宝玉、黛玉的主要人物,她镇静安详、从容大雅,最终拥有名义上的婚姻,却从未得到过所谓的爱情。她们的人生如同白驹过隙一般,匆匆如也。对于封建女子来说,婚姻爱情便是她们终身的依靠,夫妻恩爱、举案齐眉成了每个女子心中的夙愿,但对于她们来说,这终究也成了奢侈品。一切如同一场梦一般,繁华落尽,最终也不过是红艳凋零。

一、吾家有女初长成

在古代小说中,以描写封建大家族兴衰荣辱史和婚姻家庭悲剧为题的著作里,《红楼梦》与《林兰香》可谓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在这样的题材下,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在不同的时空却演绎着相似的人生悲剧。她们美丽端庄、气质优雅。《林兰香》中这样写道“论梦卿容貌,不数秀色堪餐,漫道发光可鉴,正是:比玉香尤胜,如花语更真。以至于耿朗也对梦卿一见倾心,以至于回家后“神魂颠倒”“茶饭懒餐,恹恹病起”[1](P2);对薛宝钗容貌的描写,《红楼梦》中也有:“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2](P104),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如花似玉、浑然天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真是叫人神往,令人心动!她们天资聪慧,博学多才。成长于封建大家族的环境,使得他们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林兰香》中这样描述:“论梦卿之才,颖异不亚于班昭,聪明恰如蔡琰,正是:深明闺阁理,洞识古今情。论梦卿女工,真乃天孙云锦,鮫氏冰纨,正是:玉笋分开隋岸柳,金针刺出上林花。”[1](P2)。书中多次提及燕卿与爱娘在一处题诗;薛宝钗也具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的知识,不仅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元人百种无所不知,而且对医学、绘画、棋艺、书法都有广泛的涉猎。甚至连书上提及的草木之名她也知晓,致使史湘云甘拜下风,佩服她“知道的竟多”;元妃省亲时她对宝玉诗中“绿玉”改“绿蜡”的指点,更让宝玉佩服得五体投地。她对艺术创作有着深刻的理解,发表过精辟的见解。在大观园的众多诗人里,只有林黛玉可与之媲美。她的诗构思新颖,意境深邃,具有雍容典雅、含蓄浑厚的风格。她们端庄贤淑、处事稳重,具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和卓越的个人气质。生活在封建大家族中,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物,她们都必须严守儒家道德和封建理法,举止有度,上孝父母长辈,下待仆人丫头,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燕梦卿亦是如此,因而都能得到府中上上下下各种人等的称赞。

二、红消香断有谁怜

燕梦卿与薛宝钗虽修得这样的容貌端庄,德才兼备,举止有度,谨遵儒家伦理道德标准,但终究要同封建大家族中的女子一样,要嫁作他人妇靠男人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样的人生经历本身就是值得同情的,可叹的是,不同的人生却同样以悲剧收场,亦真是同是天涯沦落人啊!

燕梦卿是一个德言工貌兼备的标准封建淑女,自幼便与耿朗定有婚约,俩人才貌相当,当为神仙眷侣。然而,命运多舛,临近婚期,梦卿之父燕玉受诬入狱,梦卿为救父上书言情愿入宫没为官奴以代赎其父远放之罪,被准。耿朗只得另聘林云屏为妻,婚后一年余,燕玉的冤狱得到澄清,梦卿获得自由。受道学思想的影响,梦卿坚持“一女不嫁二夫”,执意要嫁入耿家,并甘为侧室。随后,耿朗又纳任香儿、宣爱娘、平彩云为妾,在这样一个大家庭里,梦卿让居别院,辅助正妻林云屏协理家私,赢得了耿家上下一片赞扬。然而,天不遂人愿,梦卿虽与耿朗恩爱有加,但在妻妾的倾扎之中,她出众的才华和美丽亦成为任香儿等女人诽谤的凭据,使得耿朗一再对她产生误会,俩人距离也越来越远。她对耿朗竭诚尽忠,耿朗生病时,她暗地断指和药,治愈其病;耿朗出征,她带病为夫编制护身软甲,并将自己头发镶嵌于内,以致心力交瘁,病情雪上加霜;但最终还是被丈夫有意冷落,在爱情上彻底失败了。在环境的压迫下,这个才华出众、自视甚高的女人,不得不一步步地自为降格,处处约束自己,在隐忍中度日。再加上梦卿上有正妻林云屏的“掩蔽”,下有任香儿的“混夺”,使她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极端抑郁的情绪和耿朗的多次有意伤害,使她在二十多岁的青春年华就寂寞地死去了。梦卿的死,为整部小说笼罩了一层沉重的令人无可奈何的灰色基调。这样一个集孝女、节妇、贤妻、顺媳的理想人格于一身的人,本不该是这样的人生,如今却如鲜花一般凋零,真是可气、可怜、可叹啊!

在《林兰香》中,燕梦卿属女一号人物,占主要地位,而薛宝钗在《红楼梦》中是作为次要人物存在的,作家饱含着满腔的热情、满腹的才华、满眼的心酸,勾勒出了《红楼梦》中“千红一窟,万艳同悲”的故事,描绘了一个个“花落水流红”的场景,宝钗的人生亦是如此。原先宝钗随母进京,寄居贾府,是为准备宫中大选,当“待选”无望时,才退而接受“金玉良缘”,做一个像贾母一样的诰命夫人。她心胸豁达,大度得体,颇有君子之风。史湘云要做东,不料囊中羞涩,宝钗便慷慨助其办了螃蟹宴[3];邢岫烟的冬衣当掉了,生活窘迫,她命莺儿瞒住众人取了回来。不但如此,她还非常小心,并非将此事让他人所知。她一方面秉承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另一方面,她又在贾府的大家庭中有颇好的人缘,八面玲珑,并和上上下下都保持着一种亲切自然、合宜得体的关系;贾母要给她做生日,询问她爱听什么戏,爱吃什么东西。她深知老年人喜欢热闹,爱吃甜食,就点贾母喜欢听的戏文和食物。她还当着面奉承贾母,结果贾母是满心欢喜,对她更是赞不绝口,甚至觉得家里的丫头们全不如宝钗。对于寄人篱下的林黛玉,家境贫寒的邢岫烟,孤苦无依的香菱,即便是对大观园的下人们,她也能体谅他们终年辛苦的处境,为他们谋求一点点的福利,因此贾府上上下下对她无不夸赞,这为她日后成为宝二奶奶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老祖宗贾母称赞说:“我看宝丫头性格温厚和平,虽然年轻,比大人还强几倍,前日那小丫头回来说,我们这边还都赞叹了她一会儿,都像宝丫头那样心胸儿脾气儿,真是百里挑一的。”[2](P1064)就连赵姨娘也觉得宝钗会做人,大方得体。如此等等,薛宝钗确实是难得的贤妻,她的美貌、她的气度、她的才学、她的为人处事,简直叫人无可挑剔。[3]一句话,薛宝钗简直就是美与德的化身、淑女的典范、才女的代表。可这样完美的人怎会也有悲剧的人生呢?endprint

宝钗与宝玉之间并非没有情,但对宝玉而说是更亲密的姐弟之情而并非男女之情,对宝钗而言则不然。宝钗亦知宝、黛之间深厚的感情,但困于“金玉良缘”之说,另外又讨得了老太太、太太欢心,得了“父母之命”,不得不顶着林妹妹的名号嫁给疯疯癫癫的宝玉。新婚之夜,看似喜庆一片,殊不知正是宝钗人生悲剧的开始。大婚之初,在宝钗身上丝毫没有看到新娘应有的幸福感。她看到的,只有宝玉的痴傻;她得到的,只有宝玉的怨恨,这难道还不是她的悲剧吗?宝玉、黛玉的爱情由于不能成就美满姻缘而成了悲剧,而宝玉、宝钗的婚姻由于没有心灵的契合与精神上的交集也同样成了悲剧。反过来,宝玉看到被掉包的新娘,这场喜事不但没能把宝玉的病“冲”好,反而日渐趋下,更加痴痴颠颠,甚至连饮食也不能进了,在得知黛玉去后更是心如槁木一般,最后遁入空门,出家为僧,宝钗也只落得年纪轻轻就守了活寡的凄凉结局。青春的花朵尚未绽放就已枯萎,较之宝玉与黛玉的死别,她与宝玉的生离,则更具悲惨。

三、花落水流亦有因

纵观梦卿与宝钗人生悲剧的原因,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在婚姻爱情中,她们二者都是偏理性之人,梦卿与耿朗成婚后成了标准的贤妻,她秉承着传统的妻子该有的贤良淑德与居内持家的本性。她欣于丈夫之言“卿与我虽为明妇,实同朋友矣”[4],却没有理解此话的深义。耿朗敬她,大于爱她,她与丈夫的疏远有大部分都是因为她在很大程度上将夫妻关系转换为挚友关系,殊不知即使两情相悦也不能承受太多道理的干扰。作者将梦卿的形象塑造于此,不仅是为了说明其悲剧的人生,更为我们揭示了,在多妻制的家庭背景下,符合封建传统理想化下的贤妇是如何由于固守美德、固守伦理纲常而将自己一步一步陷入困境以致绝境的[5]。这样的悲剧似乎更加发人深省,也更能逼近封建文化不合理的内涵。宝玉对宝钗也是如此,他受不了薛宝钗整日在他耳旁的谆谆教诲,所以,都道是金玉良缘,他却只念木石前盟,即便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却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金玉良缘最终败给了木石前盟[6]。《中国小说通史》说:“宝钗被封建礼法埋葬进无爱的婚姻守着永世的孤寂与痛苦。”[7](P1390)随缘下士有云“大概男女之间,情为第一,理居其次,理乃夫妻之正理,情是儿女之私情”。她们的爱情婚姻悲剧都是因为与所爱之人缺乏心灵与精神上的契合,在婚姻家庭中,她们没有理解“情为第一、理居其次”的深层含义,所以她们的婚姻也只能败给“距于理而疏于情”。无论是“从一而终”还是“金玉良缘”,都不是维持一段长久婚姻的必备之计,没有真正的爱情基础,没有经营自己婚姻的巧妙方法,尤其是在一夫多妻那样的大家庭中,想要维持一段美满的姻缘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婚姻中情与理的把握更是需要适时揣度。另外当时占封建统治地位的程朱理学对人思想上的束缚与压迫更为严重,众多的“闺训”“女诫”之类,限制了妇女的思想。宝钗虽偷看过“西厢”“琵琶”等“杂书”,但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为母亲分忧代劳,还劝谏黛玉不能读这些杂书,以“女子无才便是德”对其进行教导。“存天理、灭人欲”对这些封建伦理根深蒂固的女子来说,无疑影响是非常大的。理智清醒的头脑压抑着自己内心最真实的表达,而两位贤德的女性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她们如同立场坚定保守的理学家,不断掩盖真实的自我,最终她们输掉了自己的人生,情与理的对立也毁掉了她们的婚姻,直至葬送了自己。

另一方面,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终究是残酷的。从客观角度来讲,在她们所生活的封建等级森严的社会里,男尊女卑,男人作为社会的主宰,女人的社会地位是渺小的。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女性是要依附于男性而生存的,一荣俱荣,一损皆损。她们的生活始终以男性为中心,没有自我。燕梦卿对她舅父说:“夫者,妇之天,妇人一生苦乐皆仰承于天。”她的一切都以耿朗为上,所以丈夫病重,她断指配药[6]。丈夫出征,她剪发嵌于护甲之内,保他平安。然而这一切终究无法唤回丈夫的爱,再加上小人从中作梗,梦卿与耿朗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最终梦卿没有等回夫君,带着遗憾离世。这也照应了她生前说过的话:“天下有情人大抵如此,情得相契,则死亦如生;情不能伸,则生不如死。”就连宝钗在面对自己的爱情婚姻问题时,也完全把它交给父母决定,自己亦不能左右。在薛姨妈征询她对婚姻的意见时,她说:“妈妈这话说错了,女孩儿的事情是父母做主的。如今我父亲没了,妈妈应该做主的。再不然由哥哥,怎么由起我来?”[2](P1157)可见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枷锁是渗透于体内的,她们从小就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遵循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她们的行为当然也要适应正统的标准,否则将会被贴上反叛、异类的标签。

总而言之,无论是《林兰香》中蕙质兰心的燕梦卿还是《红楼梦》中八面玲珑的薛宝钗,虽然她们在书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性格才情不同,但都是封建伦理道德规范塑造出的“完美”女子,她们的人生虽然所走的路不同,但均以悲剧收场。究其根源,不仅有整个社会大气候的阶级统治观念、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作祟,也有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以及对人格的压迫的成分,更有她们在面对婚姻爱情时得于夫妻之理而忽略男女之情的主观缘由。她们的悲剧,不仅是自身人生的凋零,更是一种青春的凋零、美的凋零!

注释:

[1]随缘下士:《林兰香》,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6月版。

[2]俞平伯评点,曹雪芹,高鹗:《红楼梦》,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版。

[3]程建忠:《他杀与自戕——薛宝钗悲剧探析》,名作欣赏,2011年,第17期。

[4]姜颖:《<林兰香>对才子佳人小说的接受与变异》,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5]段江丽:《礼法与人情——明清长篇家庭题材小说研究》,浙江大学博士后学位论文,2002年。

[6]杨为宁:《燕梦卿与薛宝钗的形象比较》,青春岁月,2011年,第4期。

[7]李建国,陈洪:《中国小说通史:清代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张沁芳 宁夏银川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 750021)endprint

猜你喜欢
礼教薛宝钗悲剧
Chapter 23 A chain of tragedies 第23章 连环悲剧
浅析《红楼梦》薛宝钗的形象与读者误解
薛室钗:用一生为原生家庭还债
画家的悲剧
冷香丸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
古希腊私法何以未壮大
近视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