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惯有模式,探索大学语文教育的新途径

2014-12-01 04:58王彦颖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人文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由旧体制向新体制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经济建设的成就举世瞩目。但是,在取得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的事实,那就是社会风气的败坏和公民道德的大幅度滑坡。提升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自上而下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社会转型期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滑坡及人文精神的失落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是与此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乃至生活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中国社会处于剧烈的大变革中,加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不适应,出现了道德尺度废弃,人文精神失落,社会风气恶化,违法犯罪猖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于很多人来说,极端的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等腐朽的价值观念取代了过去的价值理想,很多人把个人摆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不仅造成了个人欲望的膨胀,自私自利心理的泛滥,也导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金钱化,及人情亲情的淡薄。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外来文化大量入侵,我国青年学生受到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的影响,导致他们对本民族和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足,而对西方文化的认同率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缺乏人生经验,加之对西方文化了解不够全面,分析不够理性,他们在接受西方一些带有人类普适性的价值观念的同时(如提倡民主自由,增强竞争意识,遵守社会公德等),对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却缺乏识别和抵制能力,容易迷失自我。

人文精神的失落与人文教育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恢复高考以后,长期应试教育制度导致中小学校人文教育的缺位。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就业形式日益严峻,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盛行,导致大学人文教育的缺失。目前看到,一方面,大学生们对英语的热情不断高涨,对专业课丝毫不敢懈怠,对各种资格证书趋之若骛。而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语文能力欠缺,对中国灿烂的民族文化一知半解,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均存在一定的偏差和缺陷,人文素养不高。学生存在的问题与大学语文教学现状的矛盾已日益尖锐。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语文教学正应该适时地发挥作用。

二、大学语文教育的历史与现状

大学语文教学在我国已有30年的历史。早在1978年,在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下,全国各高等院校开始设立大学语文课程,当时的目的有四点:一是提高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此后,大学语文课就扮演着对大学生进行语文教育的重要角色。三十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该门课程的经历也是一波三折,而且渐渐地变得面目全非,或被取消(不开),或被瘦身(压缩课时),或被改头换面(由文学欣赏或应用文写作等课程代替)。当前,由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失及语文能力的低下,大学语文教育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关于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和讨论也在各地迅速展开。经过众多专家、学者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并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但是这些改革思路与改革模式,依然存在很多局限和不足,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我国大学语文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写教材。总的来说,各地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基本上都以教材为突破口,体现了不同的改革思路和改革模式。近几年,新的大学语文教材如雨后春笋般诞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正式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有上百种之多,这些教材或者推陈出新、或者另辟蹊径,在选文方面、思想内容方面、体例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突破,代表了众多大学语文教材的最高水平,并在各重点大学推广使用,取得了显著成果,为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语文教育开创了新局面。

第二,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大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教师讲授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很多大学语文教师注意改革教学方法:由一言堂式的单方面说教,转变为群言堂式的有目的引导;由传授知识、明确观点转变为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寻找答案;教师由课堂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由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转向积极的探索性学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学效果。

第三,更新教学手段。目前很多大学引进了现代化教学设备,多媒体教学为大学语文课堂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大学语文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使教学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教学内容也日益丰富多彩。

这些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这些改革全都只是在《大学语文》这样一门课上做文章,无论怎样改革,都要受制于有限的学时,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三、突破惯有模式,探索大学语文教育的新途径

多年来,我校的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尝试:

(一)对大学语文教学的内涵进行重新解读

综合分析历年来全国大学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经验与不足,应该重新解读大学语文教育的内涵。大学语文教育,绝不等同于一门《大学语文》课,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应该树立“大大学语文”的理念,建立全新的大学语文立体化的教学体系。为此,在对已有大学语文必修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改革的基础上,将大学语文的内涵扩展为以大学语文必修课为核心,以其他人文艺术类选修课为辅助,与语言、文学、艺术类讲座及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相结合的综合体,使大学语文的内涵更加丰富和全面,使大学语文教学更有针对性,目标更加明确,意义更加深远。

(二)对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实现有效突破

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大学语文教学都仅仅局限于一个大纲、一本教材、一份试卷。又因受学时的限制,教学内容极为有限,很难发挥大学语文在文化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基于“大大学语文”的理念,如果在已有大学语文课及教材的基础上借助选修课和第二课堂就会使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文学、语言、写作、艺术各方面内容相辅相承,使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够接受比较全面的文学、语言、写作和艺术的教育和熏陶,强化母语意识,提高人文素质。endprint

(三)对大学语文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有效拓展

基于“大大学语文”的理念,构建立体化大学语文的教学体系,使大学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原有的几十学时,而是伴随学生四年的大学生活;也不再局限于小小的教室,而是从“小课堂”走向了“大课堂”,走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大学语文教学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程教学与学生社团组织的活动相结合,不仅巩固、深化了课堂教学成果,而且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兴趣、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为校园文化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实现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专业的对接

在这一教学体系中各门课程首先面向全校学生,以培养和提高全校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文字能力、审美能力为宗旨,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同时也兼顾课程与专业的融合,例如《经济文书写作》选修课主要向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倾斜,《世界文学名家名作赏析》选修课主要向英语、日语、俄语等专业的学生倾斜,《职场口才》选修课主要向市场营销、旅游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倾斜。

自2007年以来,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开始在我校实施并逐渐加以完善,一直沿用至今。通过在2007级至2013级学生当中试行,收到非常好的效果,我校的大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生的人文素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艺术鉴赏能力等均有了显著提高。例如在“朗诵会”、辩论赛、主持人大赛、校园歌手大赛等活动中,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人才。在全国及全省的各类比赛中,我校学生也屡创佳绩,展现了我校学生良好的素质和精神风貌。

目前,由大学语文课和几门选修课及其他形式构成的立体化大学语文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我校教学体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讲座的举办以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工作每个学期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构建大学语文立体化教学体系是我校的一项创新之举,既然是创新,就可能存在很多不完善之处。因此,我们不断论证、讨论、调研,并利用各种方式深入学习,2010年至2012年我校大学语文教师就《大学语文》、《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史》、《语言学》等参加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将全国最新的课程内容、课程发展趋势等与我院大学语文体系整合,使这一体系得以进一步丰富、完善和发展。

(本文为辽宁对外经贸学院2013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3XJJGYBXM04)

参考文献:

[1]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J].新华文摘,2008,(8).

[2]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孔庆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王彦颖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基础课教研部 116052)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人文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人文绍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人文社科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