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命成长”的学校课程建设

2014-12-01 19:30赵金龙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10期
关键词:生命成长应用性基础性

赵金龙

我校结合自身实际特点和优势,深度整合国家、地方和校本课程,以生命文化为引领,以生命教育为特色,从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特长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四个层次构建“教育浸润生命”的课程结构体系,通过课程最大限度地贴近学生天性,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提升办学育人品质。

“教育浸润生命”课程文化理念的解析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元件和核心载体,是实现学校育人目标和教育理想的根本保障。围绕“教育浸润生命”理念以及生命教育特色的落实,我们把学校整体课程大致划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特长性课程、应用性课程四个层级结构,并以生命教育中生命的成长、生命的探索、生命的发现、生命的历练四个方面来对应四类课程的发展特征和相互关联,从而形成课程“根基牢实、色彩鲜厚、风帆劲足、巡演精彩”的活力,最终体现学校“教育浸润生命”的课程文化理念。通过以上四类课程,让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展、个性发展、完整发展。

“教育浸润生命”课程结构体系的搭建

基于学校“为幸福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在“教育浸润生命”课程文化理念下,我们对学校的具体课程进行有效归类。

基础性课程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等国家规定的课程,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全面发展;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科课程进行拓展,如语文开设“人文阅读”、数学开设“思维发现”、英语开设“口语戏剧”、体育开展“游泳”、艺术开展“合唱”、科学开展“科学探案”等具有学校特色、人人必修的拓展类课程,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充分地发展;我们还开设了丰富多样的特长类课程供学生选修,如兴趣小组活动、专业社团活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等,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个性地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开展了大量的在实践中运用的应用类课程,专项的有体育运动会、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英语节等;综合的有德育实践活动,如节假日主题教育、劳动教育和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等,目的是让每一个生命完整地发展。

学校课程体系如下——

基础性课程: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艺术、科学等。

拓展性课程:人文阅读、思维发展、口语戏剧、游泳、合唱、科学探索等。

特长性课程:兴趣小组活动、专业社团活动、个性化指导、研究性学习、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基地等。

应用性课程:体育运动会、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节假日主题教育、劳动教育社区服务、综合实践活动等。

“教育浸润生命”课程体系实施的原则

课程体系实施要从课程出发,首先要改造课程,然后是根据课程改进课堂技术,研究如何融合、凸显和践行学校的核心课程理念,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轻松、更快乐、更有实效。我校“教育浸润生命”课程体系实施的主要原则如下。

1.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为每一个生命的全面发展

基础性课程是指国家课程,它是课程体系中的主体,是核心课程。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是对国家课程进行深度挖掘和二次加工、渗透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基础性课程要站在“生命的根基”的高度创造性去落实,开展基础性课程校本化研究,确保人人合格、人人过关,每一个生命全面发展。我校基础性课程校本化实施的主要做法如下。

资源整合:通过多种课程资源的整合(包括学科内纵向整合和学科间横向整合)开拓学生视野、提高课堂效率、腾出课堂时间和空间。

分层教学:在以自然班作为主体进行教学的基础上,通过部分学科分层教学、走班上课(如数学、英语)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基础上充分发展。

阶段衔接:通过幼小衔接、小初衔接等专门的衔接课程引导学生体验管理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思维习惯变化特点,提升学生阶段过渡的适应能力。

2.拓展性课程特色化实施,为每一个生命充分的发展

拓展性课程是校本课程中的典型课程,而且是人人必修的课程,也有可能是校本化的地方课程。拓展性课程开发和设计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或学科的特色,要体现和传承学校的文化、传统和优势。拓展性课程特色化是指拓展性课程要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育人价值取向,从而适应生源结构与整体需求,要体现学校的整体育人风格和育人优势,彰显一所学校的与众不同和不可替代的特性。

如我校在体育课程基础上开展“游泳”拓展课,在指定各年级每学期集中时间统一安排学生学习。作为游泳传统校,我们要求通过课程的实施让学生在小学期间学会自由泳、蛙泳、蝶泳、仰泳四种游泳姿式,体现学校对生命技能的培养。

3.特长性课程精品化实施,为每一个生命个性的发展

特长性课程主要包括兴趣小组活动、导师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专业社团活动、项目基地学员培养四大类,它属于学生选修系列,总体要求走专业化和精品化之路,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更好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提升学生专长,让每一个生命个性发展。

其中专业社团活动是校本课程建设的高级形式,是学生兴趣特长培养的高品质保障,也是学校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如艺术社团,我校有北京市金帆合唱团的专业团队,包括预备团、训练团和演出团三级学员的训练和演出,体现学校艺术育人的高品质,艺术浸润心灵,艺术灿烂生命的实践努力。

4.应用性课程主题化实施,为每一个生命完整的发展

应用性课程主题化是指学校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有特定主题的、成系列的校园教育文化活动,如各学科主题实践活动、各种节假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等,为学生提供实践体验、亮相表现的舞台,为实践应用性课程搭建平台,从而让学生把课堂获得的知识、能力、素养和品德在具体实践去运用、去表现,综合提高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校新年活动、“六一”生命教育主题系列活动已经连续坚持了近十年(如下表所示),这些主题化的应用性课程形成了学校节假日生命教育的文化传统,让每一个生命都有着美好的回忆,获得更高层次的生命体验和更完整的发展。

系列

活动 新年活动生命教育系列主题 “六一”活动游园系列主题

2010年 生命教育之未来不遥远 儿童的文学世界阅读游园

2011年 创新,让生命绽放色彩 创造未来数学游园

2012年 生命与责任同行 嘉年华英语游园

2013年 培养公民品格,践行公民生活 嘉年华科技游园

2014年 生命教育之创意·飞扬 人文阅读

“教育浸润生命”学科课程结构的形成

在“教育浸润生命”整体课程体系的引领下,学校各学科组也开展了具体学科课程结构体系建设。以我校义务教育语文学科课程建设为例:语文是其他各学科的基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全面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推动语文学科由“教”的课程走向“学”的课程,实现生命性和人文性的融合,实现“人文浸润生命”的语文课程和教学校本理念是我校语文课程建设的核心任务。

于是,我们形成了语文学科的四类课程,同时以不同的途径完成四类课程。

基础性课程国家语文:国家必修,主要利用义务教育语文国家标准教材和多种课程资源整合实施自然班级授课,适当开展分层教学、走班上课、个别指导和阶段衔接。

拓展性课程人文阅读:校本必修,基于语文多水平阅读、中国儿童阅读提升计划、我的文学世界等多种学生自主阅读资源,开展以教师导读、经典诵读、图书漂流、书香交流为主的人文阅读拓展课程,1-2年级重点为绘本阅读,3-5年级重点为儿童文学和诗歌阅读,6-7年级重点为传记文学和科普阅读,8-9年级是青春文学和古典文学阅读。

特长性课程:校本选修,通过文学类兴趣小组以及文学社、绘本社、诗社、小记者团、校报校刊编辑部、学校学生电视台节目制作组等多种形式开设。

应用性课程:人人参与,以学校图书信息中心为场所,以语文类主题活动为载体,定期开展演讲比赛、诗歌朗诵、作文集汇编、读书节等实践活动。

我校的课程设置充盈着生命的情趣和灵动,蕴含着生命的美丽和友善,“教育浸润生命”的课程体系一定能够引领学生生命的成长,实现学生全面立体的发展。

■ 编辑 王宇华 ■

猜你喜欢
生命成长应用性基础性
吕梁财政四项举措支持基础性养老服务发展
TD-LTE无线通信系统在核电应用性探讨
关注生命成长 打造动态课堂
用班级文化打造有灵魂的班级团队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生命成长
重视学校结核病暴发的应用性研究
构建基础性与选择性统一的课程结构
对外汉字教学的若干基础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