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川芎中成药用药规律分析*

2014-12-01 09:40:26石作荣季旭明杨洪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2期
关键词:川芎方剂规律

贾 蔷,申 丹,石作荣△,季旭明,杨洪军

(1.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济南 250300;2.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 10070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中药部颁标准》)是中药成方制剂的国家标准。对其中方剂进行整理、挖掘和分析,有利于总结疾病的中医防治规律,还可为中药新药的开发利用提供处方来源和研究依据,为临床用药提供丰富的参考资料。本文旨在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TCMISS),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深入、系统地分析、发掘并利用《中药部颁标准》中的数据。

川芎 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系伞形科植物,是常用的传统中药。《本草汇言》认为川芎为“血中之气药”,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是治疗六经头痛和妇科病之要药。为研究川芎在临床的使用现状,本文通过对《中药部颁标准》中含有川芎方剂的收集整理,分析其主治疾病、证候规律及常用的配伍组合,采用规则分析对常用的配伍药物进行归类,为川芎的临床应用及开发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材料与方法

1.1 方剂收集

本文对《中药部颁标准》中含有川芎方剂进行收集整理,以组成中明确含有“川芎”的方剂,共得到534个处方。

1.2 处方录入

将上述筛选的方剂由专人整理后导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0),导入数据前由双人负责数据源的审核,以确保数据源的准确。

1.3 数据分析

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中“数据分析”模块中“方剂分析”功能,利用系统“数据查询”功能,按指定中药“川芎”提取出录入系统的方剂534首。然后点击相应功能按钮进行数据分析,包括药物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分析(包括聚类分析、提取组合、网络化展示等)。统计分析方法为该软件自带的挖掘算法,包括规则分析、改进的互信息法[1]等。

2 结果

2.1 统计分析

表1、2显示,在534个含有川芎的成方制剂中,通过“频次统计”包含主治疾病166种,其中使用频率较高(频率≥13)的有27种疾病,而疾病证候中使用频率较高(频率≥13)的有13种证候。

表1 含川芎方剂中常用的主治疾病

表2 含川芎方剂中主治疾病的证候频次

表3显示,根据常用药物频次分析,在534方剂中频率较高(频率≥70)的有30味药物。

表3 含川芎方剂常用药物使用频次

通过含川芎方剂药性(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反映了含川芎处方发挥功效的主要方向。药物以温性、辛味药为主,此类药物多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作用。川芎主要入肝经,与历代文献记载相符,此外临床应用广泛。

2.2 基于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组方规律分析

2.2.1 含川芎方剂的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表7、8显示,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将支持度个数设置为“166”,支持度30%(表示至少有166首方剂中出现,占总处方数的30%),得到常用核心药物组合共12个,其中2味药的药对有9个,3味药的药物组合3个。

表4 四气统计

表5 五味统计

表6 归经统计

表7 含川芎方剂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支持度≥30%,置信度≥0.9)

图1显示,本研究选取20%、30%和40%3种支持度,确保提取的常用核心组合,既能体现不同药物组合间的个性特征,又能抓住不同组合中川芎药对共性的核心组合。当显示支持度较低、为20%时,能全面展示药物的使用状况,川芎可与补气血药物同用,还可与祛风解表药物同用;当支持度上升为30%时,药物清晰地显示其组方规律,川芎常与健脾益气、补血养阴等药物联用,如当归、白芍、甘草、熟地黄等,其原方正是《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方剂四物汤,其加减可治疗原发性痛经[2]及月经不调[3];当支持度上升为40% 时,明确得到与川芎搭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补气补血类药物。

图1 含有川芎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表8 含川芎方剂规则分析(支持度≥30%,置信度≥0.9)

2.2.2 含川芎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表7显示,选取有代表性的药物进行深入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川芎与养血敛阴药联用,如川芎-白芍(见图2)。川芎与补气药联用,如川芎-白术(见图3)。川芎与补血活血药联用,如川芎-当归(见图4)。从横向来看(图2 ~4),在支持度为20%时药物数量较多,可以较全面地显示该组合临床使用情况;当支持度的逐渐升至40%时,使用频率最高的核心组合愈加明确。

从纵向来讲,当支持度设置为20%时,“川芎”与白芍、白术、当归等组合和核心组合相似,但外围药物差别较大,表明在支持度较低时,能较好地体现不同药物组合之间的个性差别。含有川芎-白芍的组合,常与理气药木香、香附、陈皮等联用(见图3),而川芎-当归组合则常常搭配羌活、白芷、防风等祛风止痛之品(见图4)。当支持度设置为30%时,随着外围药物进一步减少,核心药物群更加明确,药物组合间的共性开始凸显。当支持度进一步提高为40%时,各药物组合间共性更清晰展现,最多仅一两味药的区别。这为研究药物组合寻找共性规律和个性特征提供了有效方法。

2.3 川芎常用疾病的用药规律分析举隅

表1显示,川芎主治疾病中选择具有代表性者进行分析,下面以痹病、月经失调和痛经为例进行对比分析。

2.3.1 痹病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川芎治疗痹病规则分析时,将支持度设置为≥20%,置信度≥0.9(见图5)。治疗痹病常用方剂的药物组合中,最高频核心组合为首载于王清任《医林改错》的身痛逐瘀汤[4],用于治疗痹病痛久不愈、脉络瘀凝之证。

2.3.2 月经失调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月经失调是女性常见疾病,该病与女性特有的生理功能相关(见图6)。月经不调的原因,主要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以及饮食、起居、环境的改变等因素,这与妇女“血少气多”的生理特点有关,但根本机理与肝、脾、肾及冲任等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有关,因此治疗月经失调的常用药物组合中补气补血药物占居首位。

2.3.3 痛经用药高频核心组合分析 治疗痛经常用方剂的药物组合,最高频核心组合为四物汤(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的加减方,是补血调经的临床常用药物(见图7)。

比较图6、7可发现,川芎治疗月经失调和痛经的方剂,在置信度较高时核心组合相似度极高。这表明不同的疾病,但病机相似、气血亏虚、肝肾亏损,或肝气不疏,气血运行不畅,所以用药类似。这恰恰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审症求因,随证立法”的原则。图5、7显示,观察痹病与痛经的用药规律,痹病核心组合为身痛逐瘀汤,而痛经的核心组合为四物汤加减。可发现同一味中药川芎在治疗不同的疾病中,通过配伍完全不同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目的,这为寻找药物临床配伍规律提供了有效方法。

3 讨论

川芎具有活血补血、行气、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性善散,走而不守,张锡纯认为其“温窜相并,其力上升,下降,内透,外达,无所不至”,因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川芎有抗血栓、防治心血管疾病作用[5,6],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扩血管、清除氧自由基、保护脏器的缺血损伤、抗肿瘤、调节免疫系统等方面功能,也可用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疾病、胃溃疡、闭塞性动脉硬化症疾病的治疗。

本研究显示,川芎的临床应用广泛,涵盖166种中医疾病,主治的中医疾病涉及痹病、月经失调、痛经、眩晕、跌打损伤、带下病、头痛等,也与临床实际吻合。其组成的方剂涉及773味中药,常与补气、祛风、养血活血、养阴类药物联用。但其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养血活血、行气补气类药物,如当归、白术、熟地黄、防风等,即四物汤的加减方。由此可见,川芎所涉及的中成药以双补气血为主。

含川芎方剂核心药物组合深度分析网络图汇总

图5 川芎治疗痹病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再将表7中所含川芎的核心药物组合,选取有代表性的进行深入分析,纵横比较分析药物组合的用药规律(图5~7),把握共性,凸显个性。从川芎主治疾病中选择频次较高的临床常见病痹病、月经失调、痛经为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为临床身痛逐瘀方等方的运用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然后选择月经失调和痛经、痹病和痛经对比研究。月经失调和痛经虽均为妇科病证,但二者的临床症状不同,但病机相似,故用药相似,充分体现了“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思想;痛经与痹病对比,二者的表现均有痛症,正所谓“不通则通”,通过分析清楚地展示了同一味药物川芎治疗不同疾病,通过配伍完全不同的组合可以实现不同的治疗目的。因此,纵横对比研究的方法,对于临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采用规则分析,可实现以频次为核心进行分析,利用该软件分析得到含川芎方剂中各味中药的使用频次,利用集成于系统中的apriori算法[7],选取合适的支持度,可提取出含川芎常用药物组合及配伍特点。最重要的是,本文意在提供一种方法,通过本软件统计结果,以纵横对比的方法,展示药物和药物组合在治疗不同疾病下的用药特点,为研究临床用药规律提供有效方法,对临床应用和新药研发[8]提供有力支持。

图7 川芎治疗痛经常用药物组合网络

[1]杨洪军,赵亚丽,唐仕欢,等.基于熵方法分析中风病方剂中药物之间的关联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706.

[2]李红瑜,姚青峰.加味四物汤治疗原发性痛经70例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3,29(5):339.

[3]薛晓鸥,谢伟.窦晓燕.四物汤治疗月经不调研究进展[J].北京中医药,2009,28(8):647.

[4]韦小双.冯兴华教授运用身痛逐瘀汤治疗痹病经验探析[J].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9:5.

[5]王永忠,童树洪.川芎的传统用法与现代药理研究[J].2012,21(7):95.

[6]张焕,王一涛,严灿,等.当归与川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与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2):293-295.

[7]李健,卢朋,唐士欢,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治疗肺痈方剂组方规律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24(2):254.

[8]Yang H J,Shen D,Xu H Y,et al.A new strategy in drug design of Chinese medicine:theory,method and techniques[J].Chin J Integr Med,2012,18(11):803.

猜你喜欢
川芎方剂规律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今日农业(2021年7期)2021-07-28 07:07:32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川芎外治 止痛功良
中药方剂在治疗黄褐斑中的应用
《金匮要略》黄芪类方剂探析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中成药(2018年7期)2018-08-04 06:04:02
论方剂的配伍环境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24
川芎土茯苓鱼汤缓解头痛
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 06:1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