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现状分析

2014-12-01 01:07王洪磊
新校园·中旬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拟声词意义

王洪磊

摘 要:铃木孝夫(1962)以日语中数量庞大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检证了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根据铃木的理论,清浊音与词汇的意义无关,所谓音韵对立,即在不同两种意义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有坂秀世(1959)早于铃木论述了音韵特征,同时亦以拟声词和拟态词作为实例。在有坂和铃木后,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呈现井喷之势。本文试以当前研究者的角度对其做一概述。

关键词:音韵论;意义;拟声词;拟态词

一、引言

关于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铃木孝夫以日语中为数较多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进行了检证。在详尽分析后,铃木得出了如下结论:一般词汇中的清浊音并无任何表现价值,因而与词汇意义无关;音韵对立,即同时具有的两种意义次元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但在铃木的这一结论问世前,有坂秀世已经有过类似表述。据有坂的理论,音韵具备其特有的体系与使命,音韵体系本来的使命便在于表示语言意义的区别,但由于受现实社会制度、音韵环境和发音目的观念的影响,两个音韵的相互区别,实际在区别语言意义方面作用较小。综上,铃木与有坂关于音韵功能的论述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但具体分析来看,铃木侧重实例论证,有坂则偏向理论分析,即铃木叙述理论在先是为了实例展开,而有坂基于理论举出实例,进而通过实例说明论证理论。本文虽以有坂和铃木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但并非从音韵学视角论述拟声词和拟态词,而对有坂和铃木后对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研究做一小结才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发表

1.调查对象。日语专门杂志《言语》1985—1994年间各期中与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相关论文(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相关研究论文散见于各期,因此搜寻较为困难,本文仅对1985-1994年10年间的研究做一整理,作为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调查方法。通读相关论文,关注论文视角、论述过程及主要结论。特别归纳论文中体现出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视角。

3.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参见表1。

表1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相关研究

三、分析和结论

据笔者调查,在研究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学者中,田守育启研究成果颇丰。这一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田守不仅论文数量多,而且已有相关专著问世。田守的研究主要从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形态构成特征出发,讨论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用法。从传统音韵学角度,田守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除田守外,从音韵学及拟声词和拟态词形态特征上开展研究的也不乏其人。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也从音与意义的关联角度特别对拟态词的构成特征及用法进行了分析。金田一认为,与拟声词比较起来,拟态词更应该引起学界注意。从音韵学上看,拟态词发音中元音“エ”较少,辅音若是g、z、d、b等浊音则表示钝物、重物、脏物等,与此相反,辅音若为清音则表示锐物、轻物、净物等。而拗音一般用于俗语,表示品质不高。

另外,有学者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对比角度对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进行研究。从表1清楚地看到,有朝鲜语与日语的对比,更多的是英语与日语的对比。从英日两种语言的对比出发,论证两种语言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构成特征及使用差异,从而为语言的准确使用提供对策。关于这一点,学者吴川从翻译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进行了详尽分析。据吴的研究,清音和浊音的不同会带来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和感情传达的不同。也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开展的研究,如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语言与大众文化关系角度、消费文化影响角度等。这些论文虽视角各异,但都最终着眼于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语言发展必然反映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单独进行语言或词汇研究,往往容易忽视文化要素对语言的影响。拟声词和拟态词亦不例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社会文化要素对拟声词和拟态词使用的重要影响。当前更是如此,语言的变化日新月异,拟声词和拟态词作为其中特别活跃的一部分应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不仅从语言使用角度,从社会文化角度开展研究或许更有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有坂秀世.音韵论[M].东京:三省堂出版社,1959.

[2]金田一春彦.拟声词和拟态词概说[M].东京:角川书店,1989.

摘 要:铃木孝夫(1962)以日语中数量庞大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检证了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根据铃木的理论,清浊音与词汇的意义无关,所谓音韵对立,即在不同两种意义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有坂秀世(1959)早于铃木论述了音韵特征,同时亦以拟声词和拟态词作为实例。在有坂和铃木后,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呈现井喷之势。本文试以当前研究者的角度对其做一概述。

关键词:音韵论;意义;拟声词;拟态词

一、引言

关于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铃木孝夫以日语中为数较多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进行了检证。在详尽分析后,铃木得出了如下结论:一般词汇中的清浊音并无任何表现价值,因而与词汇意义无关;音韵对立,即同时具有的两种意义次元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但在铃木的这一结论问世前,有坂秀世已经有过类似表述。据有坂的理论,音韵具备其特有的体系与使命,音韵体系本来的使命便在于表示语言意义的区别,但由于受现实社会制度、音韵环境和发音目的观念的影响,两个音韵的相互区别,实际在区别语言意义方面作用较小。综上,铃木与有坂关于音韵功能的论述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但具体分析来看,铃木侧重实例论证,有坂则偏向理论分析,即铃木叙述理论在先是为了实例展开,而有坂基于理论举出实例,进而通过实例说明论证理论。本文虽以有坂和铃木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但并非从音韵学视角论述拟声词和拟态词,而对有坂和铃木后对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研究做一小结才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发表

1.调查对象。日语专门杂志《言语》1985—1994年间各期中与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相关论文(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相关研究论文散见于各期,因此搜寻较为困难,本文仅对1985-1994年10年间的研究做一整理,作为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调查方法。通读相关论文,关注论文视角、论述过程及主要结论。特别归纳论文中体现出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视角。

3.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参见表1。

表1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相关研究

三、分析和结论

据笔者调查,在研究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学者中,田守育启研究成果颇丰。这一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田守不仅论文数量多,而且已有相关专著问世。田守的研究主要从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形态构成特征出发,讨论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用法。从传统音韵学角度,田守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除田守外,从音韵学及拟声词和拟态词形态特征上开展研究的也不乏其人。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也从音与意义的关联角度特别对拟态词的构成特征及用法进行了分析。金田一认为,与拟声词比较起来,拟态词更应该引起学界注意。从音韵学上看,拟态词发音中元音“エ”较少,辅音若是g、z、d、b等浊音则表示钝物、重物、脏物等,与此相反,辅音若为清音则表示锐物、轻物、净物等。而拗音一般用于俗语,表示品质不高。

另外,有学者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对比角度对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进行研究。从表1清楚地看到,有朝鲜语与日语的对比,更多的是英语与日语的对比。从英日两种语言的对比出发,论证两种语言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构成特征及使用差异,从而为语言的准确使用提供对策。关于这一点,学者吴川从翻译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进行了详尽分析。据吴的研究,清音和浊音的不同会带来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和感情传达的不同。也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开展的研究,如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语言与大众文化关系角度、消费文化影响角度等。这些论文虽视角各异,但都最终着眼于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语言发展必然反映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单独进行语言或词汇研究,往往容易忽视文化要素对语言的影响。拟声词和拟态词亦不例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社会文化要素对拟声词和拟态词使用的重要影响。当前更是如此,语言的变化日新月异,拟声词和拟态词作为其中特别活跃的一部分应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不仅从语言使用角度,从社会文化角度开展研究或许更有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有坂秀世.音韵论[M].东京:三省堂出版社,1959.

[2]金田一春彦.拟声词和拟态词概说[M].东京:角川书店,1989.

摘 要:铃木孝夫(1962)以日语中数量庞大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检证了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根据铃木的理论,清浊音与词汇的意义无关,所谓音韵对立,即在不同两种意义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有坂秀世(1959)早于铃木论述了音韵特征,同时亦以拟声词和拟态词作为实例。在有坂和铃木后,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呈现井喷之势。本文试以当前研究者的角度对其做一概述。

关键词:音韵论;意义;拟声词;拟态词

一、引言

关于日语的音韵交替与意义分化的关系,铃木孝夫以日语中为数较多的拟声词和拟态词为例进行了检证。在详尽分析后,铃木得出了如下结论:一般词汇中的清浊音并无任何表现价值,因而与词汇意义无关;音韵对立,即同时具有的两种意义次元下向相反方向作用的双重特性。但在铃木的这一结论问世前,有坂秀世已经有过类似表述。据有坂的理论,音韵具备其特有的体系与使命,音韵体系本来的使命便在于表示语言意义的区别,但由于受现实社会制度、音韵环境和发音目的观念的影响,两个音韵的相互区别,实际在区别语言意义方面作用较小。综上,铃木与有坂关于音韵功能的论述某种程度上是相通的。但具体分析来看,铃木侧重实例论证,有坂则偏向理论分析,即铃木叙述理论在先是为了实例展开,而有坂基于理论举出实例,进而通过实例说明论证理论。本文虽以有坂和铃木的论述为理论基础,但并非从音韵学视角论述拟声词和拟态词,而对有坂和铃木后对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研究做一小结才是本文目的之所在。

二、调查对象、方法及结果发表

1.调查对象。日语专门杂志《言语》1985—1994年间各期中与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相关论文(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相关研究论文散见于各期,因此搜寻较为困难,本文仅对1985-1994年10年间的研究做一整理,作为本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调查方法。通读相关论文,关注论文视角、论述过程及主要结论。特别归纳论文中体现出的拟声词和拟态词研究视角。

3.调查结果。调查结果参见表1。

表1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相关研究

三、分析和结论

据笔者调查,在研究日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学者中,田守育启研究成果颇丰。这一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田守不仅论文数量多,而且已有相关专著问世。田守的研究主要从拟声词和拟态词的形态构成特征出发,讨论拟声词和拟态词的用法。从传统音韵学角度,田守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除田守外,从音韵学及拟声词和拟态词形态特征上开展研究的也不乏其人。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也从音与意义的关联角度特别对拟态词的构成特征及用法进行了分析。金田一认为,与拟声词比较起来,拟态词更应该引起学界注意。从音韵学上看,拟态词发音中元音“エ”较少,辅音若是g、z、d、b等浊音则表示钝物、重物、脏物等,与此相反,辅音若为清音则表示锐物、轻物、净物等。而拗音一般用于俗语,表示品质不高。

另外,有学者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对比角度对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进行研究。从表1清楚地看到,有朝鲜语与日语的对比,更多的是英语与日语的对比。从英日两种语言的对比出发,论证两种语言中拟声词和拟态词的构成特征及使用差异,从而为语言的准确使用提供对策。关于这一点,学者吴川从翻译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日语中的拟声词和拟态词进行了详尽分析。据吴的研究,清音和浊音的不同会带来说话人的心理状态和感情传达的不同。也有从社会科学的角度开展的研究,如心理学角度、社会学角度、语言与大众文化关系角度、消费文化影响角度等。这些论文虽视角各异,但都最终着眼于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语言发展必然反映时代所特有的文化现象。单独进行语言或词汇研究,往往容易忽视文化要素对语言的影响。拟声词和拟态词亦不例外,从上世纪90年代起,学者们已经开始关注社会文化要素对拟声词和拟态词使用的重要影响。当前更是如此,语言的变化日新月异,拟声词和拟态词作为其中特别活跃的一部分应引起学界的高度关注。不仅从语言使用角度,从社会文化角度开展研究或许更有时代价值。

参考文献:

[1]有坂秀世.音韵论[M].东京:三省堂出版社,1959.

[2]金田一春彦.拟声词和拟态词概说[M].东京:角川书店,1989.

猜你喜欢
拟声词意义
Down by the Station
有意义的一天
汉韩拟声拟态词对照分析
汉英拟声词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诗里有你
英文里的拟声词与重叠词
拟声词的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