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将军马白山

2014-12-01 12:40毛峥嵘
党史纵横 2014年9期
关键词:白山特委白沙

毛峥嵘

马白山,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琼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他在琼岛坚持斗争几十年,为海南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

马白山,出生于海南岛澄迈县大丰乡银题村(今澄迈县马村镇马村。1925年春,马白山高小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琼海中学(今海南中学)。时值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革命形势飞速发展。

1926年初,国民革命军渡琼消灭了邓本殷的部队,推翻了军阀在琼崖的黑暗统治。中共广东区委为了发展琼崖的革命形势,派了一批党、团员骨干来琼开展工作,先后建立了中共琼崖地委和国民党琼崖特别委员会。在国共两党的地方组织领导下,琼崖的工人、农民、学生、妇女等革命群众运动蓬勃兴起,革命浪潮汹涌澎湃。在学校中,学生们掀起了学习革命理论的热潮,各种革命刊物在青年学生中间广泛流传。杨善集、王文明等经常到学校作政治报告,宣传马列主义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意义,讲解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以及学生运动的方向,指导学生运动。马白山深受革命潮流的激荡和革命思想的熏陶,参加了琼崖学联发动的旨在改革旧的教育制度的择师运动,反对压制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的校长和训导主任。经过斗争的锻炼,马白山更加坚定了革命意志,同年冬,他怀着身投国民革命的热情,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22日,琼崖国民党当局派军警包围了海口、府城地区的中共和共青团机关以及工、农、学、妇等群众团体的驻地,将来不及转移的中共领导人、中共党员和积极分子逮捕、杀害,一时白色恐怖弥漫全岛。据统计,全岛被捕杀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近2000人,整个琼崖被笼罩在白色恐沛之中。

马白山目睹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残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罪恶行径,义愤填膺,对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感到万分懊悔和失望。正在这时,他的同学、中共地下党员李兴佑主动地接近他,与他一起议论国事,抨击时弊,探讨革命前途问题,使马白山心中豁然开胡,好像在黑夜中看见了指路的明灯。他向李兴佑表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愿望和要求。1927年9月的一天,李兴佑再我马白山谈话时,慎重提出愿介绍他参加共产党。翌日,李兴佑带他到校外的唐家学旅,参加中共琼海中学支部大会,会上举行了马白山入党宣誓仪式,并推选马白山为党支部委员,分管宣教工作。

越是艰险越向前

1927年冬,马白山初中毕业,中共组织安排他回家乡马村开展革命活动。马白山先在村里小学任教,并兴办农民夜校,一边教农民学文化,一边进行宣传活动。1928年春,马白山到琼山西部山区我到中共琼山县委书记冯白驹,汇报了工作情况。返回马村后,他根据县委的指示,在夜校里发动20多名青年农民,成立了马村农民协会,还建立了党组织和农民武装。随后又经过5个多月努力,在澄迈第四区的马村、盐丁、五村、白莲等乡村建立起5个中共支部,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共澄四区委和区红军分队,马白山任区委书记兼区红军分队长。

正值琼崖土地革命深入发展之际,广东省国民党反动当局命令其第十一军第十师师长蔡廷错于3月中旬率所部和谭启秀独立团来琼,对琼崖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同年冬,琼崖红军反“围剿”失利,全琼革命斗争转入低潮。澄迈四区的革命斗争也遭受挫折,区委奉上级指示转入隐蔽斗争。当时,由于马白山已成为敌人注意的目标,组织决定让他暂时离开澄四区。

1929年夏,中共组织决定马白山去江西苏区学习。9月,他抵达上海,同中共上海沪西区委接上关系。但因当时从上海到江西苏区的交通线被国民党军重重封锁无法前往,沪西区委书记黄龙征得马白山的同意,改派他去南京中央军官学校学习军事。一年之后,由于他的身份暴露,被迫离开南京返回上海,在沪西区委担任内部发行工作。

1932年夏,马白山向中共沪西区委提出返琼工作的要求,很快得到批准。8月,他离沪回琼,途径广州时,获悉琼崖第二次反“围剿”斗争失利,斗争环境十分险恶,党的交通线也已中断。但他毫不畏俱,到处寻我返琼的办法。一天上午,马白山在街上巧遇在上海早就熟悉的昌江县革命青年史丹和林建功,并在他们的帮助下,乘民船潜渡琼州海峡,来到史丹的家乡昌江县,接受史丹的邀请,到昌江县第二学当教师,以教师职业作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在昌江县领导过农民反对土豪劣绅的斗争,但由于当地尚未建立中共组织,琼崖“四·二二”事变后,这里的革命斗争没有坚持下来。马白山到昌江后,在群众中进行了艰苦深入的宣传发动工作。他经常找教师、学生谈心,从中物色党的发展对象。1934年,马白山的胞兄、共产党员马秋江在上海被捕。马白山通过昌江二小校长戴恩民将其保释出狱。马秋江出狱后也来昌江二小教书,与马白山一起从事革命活动。1936年春,马白山同中共琼崖特委派到琼西南临委的杨启安建立了联系。在中共上级组织的指示下,1937年初,马白山先后在昌江县第二小学、英显村、四更村、新街分别建立了中共支部。

“七七”事变后,昌江县的爱国青年学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马白山在新街创办了时代书店,销售宣传抗日的进步书刊。他和马秋江、陈岩、林树兰等人组织并带领抗日宣传队,在昌江各地和感恩、崖县、儋县等地宣传抗日。中国共产党的影响随着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开展而迅速扩大,全县许多区乡都建重了中共组织。同年8月中共昌感县委成立,马白山被选为县委委员。

开创琼西抗日局面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琼崖危急。在广大人民群众强烈要求抗日的压力下,国民党当局被迫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原则,双方达成了谈判协议。这时,马白山受中共昌江县组织的派遣,担任昌江县壮丁常备队的军事教官,并兼任小队长。12月5日,琼崖红军游击队根据国共谈判协议,在琼山县云龙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马白山被任命为队副0,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戎马生涯。

1939年2月10日,日本侵略军占领海南岛。独立队在中共琼崖特委领导下奋起抗敌,大大地鼓舞了琼崖人民的抗日热情,纷纷要求加入抗日队伍。3月,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马白山任总队副。根据特委决定,马白山在琼西地区的澄迈、临高、儋县、昌感等县发动群众,搜集武器,建立起第三大队,兼任大队长。他率领第三大队积极打击入侵之敌,扩大抗日游击区,发展了琼西地区的抗战形势,有效地配合了第一、二大队在琼山、文昌地区的抗日斗争,实现了中共琼崖特委在抗日统一战线中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打开全琼抗战局面的战略部署。

1939年8月底,马白山调回总队部工作。10月初,中共琼崖特委和总队部为了适应当时抗日战争形势的发展,计划向琼西地区推进,创建山区抗日根据地,并决定派马白山到第三大队,加强琼西地区抗日战争的领导。马白山到第三大队后,听取了大队领导和当地党委的汇报,认为澄迈、临高、儋县、白沙等县相毗邻的山区,地形险要,粮草丰盛,适宜于建立相及稳固的根据地。同时,考虑到日本在那大驻有重兵,成为抗日武装进入山区建立根据地的巨大障碍;而且那大日军正对周围农村加紧武力控制,妄图迫使群众成为“顺民”。为了粉碎日军的阴谋,实现特委和总队部的战略决策,马白山提出将部队开进那大地区,在当地中共组织配合下,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建立起那大周围的游击区,对那大之敌形成包围之势,最后消灭那大守敌。他的这一意见,得到了第三大队、当地中共组织领导人的支持和特委、总队部的批准。

于是,马白山率领第三大队进入那大周围的清平、洛基、陶江、南丰等乡开展工作。10月中旬,在松门村召集那大周围各乡党政领导人会议,进行抗日动员和讨论攻取那大的作战计划。会议决定成立围攻那大行动委员会和指挥部,由马白山任主任和总指挥;决定各乡发动男性青壮年,收集民间武器建立农民武装大队,并筹集充足的粮食以备战事所需。根据统一部署,10月21日起,开始发动群众罢市,断绝那大的出入,破坏儋县县城新州到那大的公路桥梁和电话线。同时,白天,第三大队和部分农民武装在那大至新州的公路选定有利地形,布置伏击阵地,以阻击来援之敌;还组织游击小组,占领那大周围路口的有利地形,以监视从那大进村袭击群众之敌。夜间,则由第三大队组织突击队深入市区对日军营地实行佯攻,布置农民武装和群众在外围虚张声势,使敌惶惶不可终日。在全民抗日的声势威慑下,那大守敌不敢出击,县城新州的日军也不敢增援。那大四周全是山区,地势隐蔽,虽有敌机在上空盘旋也难起作用,最后迫使那大之敌于11月5日夜弃城逃跑。当夜,第三大队的突击队进入市区,将来不及逃跑的1个伪军中队80余人,包围迫降。次日,从那大逃往新州的日军,又在途中遭到儋县游击队阻击,溃不成军。至此,围攻那大战斗胜利结束。围攻那天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发展了儋、临、澄地区的抗日局面,为特委和总队部转移到琼西山区建立抗日根据地,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东返琼文抗日反顽

1940年春,随着美合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建立,抗日武装力量迅速壮大,先后又组建了第四、第五两个大队。7月,中共琼崖特委和总队部决定成立西路指挥部,任命马白山为指挥,统一指挥第三、第五大队的行动和领导琼西地区的抗日战争。

9月,特委和总队部为适应新的抗日形势和斗争的需要,决定撤销东路、西路指挥部,成立支队建制。马白山任第二支队长,率部于美合外围地区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逆流,集中保七团等部共3000余人,分5路进攻美合抗日根据地。马白山率第二支队第一大队配合总队部特务大队,分别从正面和两侧抗击敌人,经数小时激战,打退了顽军的多次进攻,掩护特委和总队领导机关安全撤出美合村;第二大队则在水南村抗击从兰洋向美合进攻的顽军,打得顽军退回了马鞍岭。

美合事变后,中共琼崖特委认真讨论中共中央书记处1940年12月28日《对琼崖军事政治工作的指示》,决定特委机关和总队部机关东返琼文根据地。马白山按照特委和总队部的命令,率领第二支队立即转战临高、儋县,担负打开通道、掩护领导机关东返的任务。

1941年1月底,中共琼崖特委和总队部机关安全抵达琼文根据地,刚刚安置就绪,国民党海南当局即调其保六、保七两个团进犯。2月15日,中共琼崖特委在琼山县树德乡山心村召开第三次执委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关于琼崖抗战方针、任务的指示,作出了集中力量,打退国民党反共逆流,坚持团结抗日的决议。会议决定调第二支队回琼文,集中一、二支队力量,进行抗日反顽斗争,巩固琼文抗日根据地。3月下旬,马白山奉命率领第二支队撤出澄、临、儋地区,东进琼文根据地,与第一支队并肩作战。4月10日,顽军保七团第二营和琼山县游击大队来犯,马白山率部与第一支队一起,在洪烈坡进行阻击和包围,重创顽军。5月19日,在洪烈坡突围逃跑的保七团第二营,又以两个连进犯琼山县龙发乡青云村,遭到马白山率领的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再次围攻,激战一昼夜,伤亡惨重。5月27日,马白山命令第二支队第一大队,在琼山县道崇乡湖子村截击从文昌县锦山乡接运军用物资归来的保七团副团长林蔡材所部第二营第四连,顽军仓皇逃窜。5月29目,马白山又率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包围进犯成来乡的顽军保七团董佰然部和琼山县游击大队许大任部,予以重创。7月4日,马白山和吴克之指挥第一、二支队在文昌县大昌乡美德村、谭牛和琼山县大致坡三个目军据点之间伏击日军,拔除目军美德据点,取得重大胜利。同月,第二支队又在文昌重兴公路伏击日军车,获全获。10月,总队部决定吴克之和马白山为正副指挥,率第一、二支队挺出琼山县甲子乡六坡村,将国民党琼山县游击大队全部、第三和第四大队各一部围歼,并摧毁几个反动的乡公所。12月,保七团二营向威来乡进犯,马白山与吴克之率第一、二支队将其击溃。

1942年1月,吴克之、马白山统一指挥第一、二支队将琼崖保安司令兼保七团团长李春农所部第二营、特务连、保六团九连包围于三江乡斗门村,击毙了李春农。接着又在成来乡大水村和三江乡公举伏击顽军,将顽军包围于大水村,经5天4夜的激战,毙伤顽军数百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马白山率领第二支队与第一支队紧密配合,协同作战,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拔除了深入琼文根据地的目军据点,为巩固和扩大琼文抗日根据地作出了贡献。

重返琼西,进军白沙

为发展琼西地区的抗日斗争,马白山提出以琼西各县地方武装为基础,组建一个新支队的建议,被中共琼崖特委和总队部采纳。特委会议决定,在澄、临、儋地区建立第四支队,任命马白山为支队长兼政委,负责组建工作。1942年3月初,马白山带领潘江汉、陈岩等,昼夜兼程赶到澄迈县办事处,转达特委和总队部的决定。在当地党政组织的支持、配合下,以澄迈、临高,儋县的地方部队为基础,并发动群众拿出武器加以充实,很快组成了有两个大队兵力的第四支队。

第四支队成立后,按照特委和总队部的部署,以第二大队活动于临高、儋县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反顽斗争,建立以木排为中心的和民、和祥、清平、洛基地区抗日根据地;第一大队的第一、三中队在澄迈地区,边扩军边战斗,巩固发展旺商、仁兴、美厚、和安等乡的抗日游击根据地。在对日伪顽的战斗中,部队不断壮大,到1943年3月,第四支队已下辖三个大队。这一切为后来创建五指山根据地创造了条件。

1943年8月中旬,以红毛乡乡长王国兴为首的白沙黎族、苗族人民,为了求生存,求解放,举行了震撼全琼的白沙起义。

9月,国民党顽固派进行反扑,起义遭到挫折。同年冬,起义首领王国兴派代表寻找共产党,同第四支队和中共临儋联县县委取得联系,要求派部队进入白沙支援并领导起义群众开展斗争。

马白山和四支队政委陈青山一致认为,进军白沙是建立中心根据地约有利时机,当即派政治处主任江田带领起义代表赴总队部汇报。冯白驹亲切接见了黎族人民的代表,听取了代表的汇报,对代表提出进军白沙的请求表示坚决支持,随即指示马白山、陈青山选派数名军政干部,随同起义代表进入白沙开展工作,支持王国兴坚持斗争,并为部队进入白沙做准备。1944年春,第四支队主力大队进入白沙,创建了白沙文豪山根据地,继而成立了白沙县临时民主政府。次年春天,冯白驹率领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文豪山根据地,组织兵力进入白沙腹地歼击顽敌,建立了白沙抗日根据地,形成了夺取琼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战略布局。

创建五指山中心根据地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月,蒋介石派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军来琼。四十六军军长韩练成虽因“救驾”有功深得蒋介石信任,但思想倾向革命,与中共多有联系,这次来琼,就接到周恩来密信,要他运用个人的影响力和手中的权力,在无损大计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护琼崖党组织的安全,并使游击队不受损失或少受损失。到海口后,他曾设法与冯白驹等联系。并让冯派代表谈判。因中共琼崖特委末接到中央指示,电台被损坏又无法请示,不敢贸然相信韩的诚意。1946年1月,中共琼崖特委在牙叉召开会议,作出加紧准备自卫反击战争的决定。2月,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军向白沙解放区进攻,第四支队支队长马白山、政委王白伦坚决执行牙叉会议的决定和部署,率领所部在临高、瞻县地区,机动灵活地迎击来犯之敌。春夏间,在儋县的洛(基)长(坡)公路设伏,歼敌1个排,缴获轻机枪1挺,枪榴简2具,步枪20多支;继而又在东成乡立丁山反击深入“清剿”之敌。

1946年11月,国民党军第四十六军陆续调离琼崖,广东国民党当局派几个保安总队前来“接防”,继续在琼打内战。此时,军事上敌我力量对比已发生变化,国民党军被迫从“全面清剿”转为“重点清剿”,人民武装力量在自卫反击战中经受了考验,作战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同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在澄迈召开有琼纵各支队领导人参加的临委书记联席会议,作出了粉粹敌人“重点清剿”,扩大解放区,建立白沙、保亭、东京三个县的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的决策,并确定以白沙县为基础,逐步向保亭、东京发展。当时,第四支队在马白山率领下活动于白沙、儋县交界的山区,按照临委书记会议决定,主动寻找战机,狠狠打击西区的敌人,策应琼文地区的反“清剿”斗争。同时,积极向白沙推进,切断敌人从那大到白沙牙叉之间的联络线,使白沙守敌陷于孤立无援的境地。12月中旬,马白山率其主力进入南丰、牙叉公路沿线。不久,从南丰乡党政机关送来的情报中获悉,国民党保二总队1个营由那大向南丰开来,准备进入白沙县城牙叉,然后窜入白沙根据地进行“清剿”。12月29目,马白山命令主力大队在牙(叉)南(丰)公路两侧选择有利地形伏击敌军。当日晨,敌人进入四支队伏击阵地,被四支队一举歼灭1个连,余敌溃退。从此,那大守敌再也不敢冒进白沙。战斗胜利后,琼崖纵队电告中共中央军委:“……计此役,缴获轻机枪四挺,枪尾炮四门,步枪四十余杆,敌伤亡八十余人,俘敌八名,子弹一万五千发,其他战胜品无数。”中央军委复电祝贺:“海南得此胜利,甚为欣慰,……你处应继续此精神,寻求敌之分散部队及其弱点,集中我之优势兵力,争取不断的在运动中消灭敌人一连至两连的胜利,定可改变过去局势,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1947年1月,琼崖党政军领导机关进驻白沙红毛乡,领导白、保、乐根据地的创建工作。马白山奉命率第四支队主力,向白沙县城牙叉挺进。牙叉城内原仅有国民党白沙县县长率领的1个武装中队,后来,国民党广东省第九区行政专员兼保安司令蔡劲军为了维护白沙县的这个反动堡垒,急急忙忙加派了1个营,妄图固守牙叉。马白山率主力大队进入白沙后,立即将牙叉守敌包围,敌人孤军无援,乘夜仓皇潜逃,马白山率部进占县城,并派兵向白沙的加钦、新市、元门、细水等地的守敌进攻,摧毁国民党反动政权,惩办恶霸,发动群众,恢复和巩固革命政权。至此,白沙全境遂告解放。

5月,中共琼崖第五次代表大会在白沙县红毛乡特委驻地召开,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将中共琼崖特委改为中共琼崖区委。会议还作出了巩固扩大五指山自、保、乐根据地,使之联成一片大块解放区,作为解放战争大后方的决定。会上,马白山当选为琼崖区党委委员,并担任区党委军事部部长。

党代会结束后,马白山奉命率领前进支队转战保亭、东京,迅速解放了这两个县。前进支队首先清剿盘据于通什、南圣一带地方反动势力头子“二嫂”王光华所部反动武装,越过九曲岭,攻占保亭县城,继而进入水满乡,歼击国民党乡长王正强、王正群的残部。8月,前进支队和第三支队配合,再次攻陷保亭县城,摧毁国民党保亭县政府。9月,前进支队和第三支队两个中队在马白山的统一指挥下,夜袭水满乡公馆墟的保安两个连,迫使敌人窜逃。此后,前进支队转战东京的番阳、万冲、干家地区。

10月,琼崖独立纵队召开第一次全军代表大会,马白山被选人大会主席团,并作了《十年来军事管教总结报告》。会上宣布了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将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的电报,马白山被任命为纵队参谋长。会后,马白山奉命组织第一总队的第一支队和第五总队,在肃清从崖县到乐东县城公路线上的敌人据点后,又扫除了东东县城周围的据点,进而围攻东东县城。乐东守敌400余人在解放军围困之下,发生粮荒,被迫倾巢出动抢粮。琼纵于造水村将其围歼,解放了乐东县城叭至此,白、保、乐3县全部解放,五指山中心根据地胜利建成,实现了“五代会”的决定。

在战略攻势中浴血奋战

1948年下半年,琼崖的国民党反动势力在琼纵沉重打击下,被迫采取以分兵固守城镇为主的作战部署。此时,琼崖纵队已发展壮大为8个支队7000多人,还有各县地方武装1400多人。区党委和琼纵分析形势,认为转入战略进攻之时机已经成熟。9月初,琼崖纵队集中第三总队两个支队、第五总队两个支队和粤江队(纵队直属队)等5个支队的兵力,在纵队副司令员李振亚的指挥下,发动大规模的秋季攻势。这时,马白山兼任中共西区地委书记、专员及第一总队长、政委,领导西区党政军民积极开展对敌斗争,连续拔除新民县(今屯昌县)的大同、海军和澄迈县坡尾等据点,全歼守敌,扩大解放区,有力地配合了三、五总队等纵队主力的秋季攻势,为琼崖纵队主力转向琼西地区发起下一个攻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9年春,琼纵又从3个总队中集中6个团的兵力,向琼西地区发起春季攻势,由琼纵副司令员吴克之任前线总指挥,马白山任副总指挥。这次攻势,从拔除澄迈的好保据点开始,继而在临高海岸岭歼灭国民党军机动部队一部,而后进军儋县,包围新州城,全歼儋县反动政府及驻军。接着挥师白沙、石碌,围歼白沙县府和大坡乡公所,消灭敌两个自卫大队和矿警中队。后又围攻报板,歼击国民党正规军1个营。当琼纵主力向昌感、崖县挺进之时,马白山奉命率领第八团返回儋县,配合第九团活动于那大一带,先后将那大周围襄翔岭等据点拔除,并围攻桥头墟,威胁那大镇守敌,牵制海口与那大之敌南下,使纵队主力部队南进歼灭东号、广坝、热水、九所之敌军,取得了春季攻势战役的胜利0。这时马白山已升任纵队副司令员。

春季攻势胜利结束后不久,夏季攻势拉开战幕。马白山仍在任前线副总指挥。1948年8月,中共中央来电,指定马白山为琼崖纵队、华南游击队代表,赴京出席全国政协第一届会议。马白山越过重重难关,安全到达北平,当天下午就前往中南海参加朱德总司令招待解放军代表的宴会。宴会上,马白山第一次见了毛泽东和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宴会后,朱德约见了马白山,在问候了冯白驹之后,说:“琼崖坚持长期革命斗争很艰苦、很顽强,冯白驹是位坚强的领导者。广东解放后,就要解放海南岛。建国后军队改编,要正规化,要办军事院校,你要来学习。”朱总司令的一席话,使马白山深受鼓舞。

9月21日,全国政协会议隆重开幕。马白山出席了会议,并被选为全国政协第一届委员。10月1日,马白山登上雄伟的天安门城楼,聆听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开国庆典大会后,马白山还荣幸地参加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仪式。

配合主力,解放海南

1949年冬,人民解放军解放了华南诸省,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发出解放海南的命令。12月,马白山从北京南返广州,以琼崖纵队代表身分,参加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在广州召开的工作会议。此时,第四野战军之四十军、四十三军已集结雷州半岛,作渡海作战的准备。华南分局的工作会议结束后,马白山奉命协助四野部队作渡海作战的组织准备。1950年2月初,他应邀参加叶剑英主持召开的海南渡海作战会议。会议根据毛泽东关于在1950年春夏两季解决海南问题的决策,提出了渡海作战的组织部署和具体措施。同月,马白山随同十五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到徐闻一带沿海,组织领导所属部队做渡海前准备工作。3月初,决定组织一个加强营偷渡登陆,并选定瞻县白马井西南海岸为登陆点。四十军加强营于3月5日启航,翌日抵岸,在琼崖纵队接应下,胜利登陆,并安全转移。渡海作战首战告捷,受到了华南分局来电嘉奖。

3月下旬,韩先楚副司令员决定由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一个加强团渡海登陆。马白山遂向韩先楚提出自己的看法:一个团渡海登陆,是对敌人“伯陵防线”的试探,胜利与失败对今后主力部队登陆作战关系重大,加强团登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因而登陆的地点、时间和气候选择极为重要。他认为,要争取在夜间偷渡抵达,登陆点必须在儋县、临高、澄迈沿海选定,从3个县的情况看,以临高角西南西海岸线为登陆点较为安全,他还指出,帆船航行依靠风向,速度快慢均由风向而定,如果风向好,即可在预定地点登陆,并得到琼崖纵队接应。反之,则要靠登陆部队独自机动作战,危险性较大。为此,他要求参加这次渡海作战,发挥自己熟悉地方情况的长处,以便与敌周旋,选择有利时机带领登陆部队安全进入解放区。马白山的意见和韩先楚的想法不谋而合。但韩先楚表示,马白山是琼纵副司令员,参加一个团的渡海作战,必须慎重考虑。而马白山则坚持认为这不仅是一个团的渡海作战问题,而是关系到整个主力部队渡海作战、解放海南岛的重大问题,因而再三坚持陪同渡海。韩先楚终于同意马自山参加加强团的渡海作战指挥。

3月26日,马白山和四十军一一八师政治部主任刘振华率领加强团,分乘81只大小帆船,自雷州半岛灯楼角启航,经过一段顺利的航行渡过海峡中流后,风向和风速突起变化,航行速度剧减,只得靠人力划行,至次日凌晨5时,先头的船只才抵达澄迈玉包港的海面。如要抵达临高角登陆点,还需两三小时。而这时,在临高角担负接应任务的部队,已同国民党军发生了战斗,敌机敌舰也到达临高参战。在此严重关头,马白山向刘振华建议:以变应变,就地登陆。刘振华立即命令就近的船只向面前澄迈玉包港冲击登陆,经1小时的激战,消灭了守敌,占领了滩头阵地。上午8时,当地党政干部赶来接应,提供情况和商定转移路线。待大部分船只抵岸登陆后,于下午5时开始转移,经1昼夜转战,安全抵达了美厚解放区。刘振华十分高兴地说,在这种突变的情况下转移登陆胜利,是和马副司令参与指挥的作用分不开的。同时,琼纵一总队在临高与敌激战1整夜,牵制了国民党军,使加强团登陆后没有受到敌人二线部队的反击,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部署的由海、陆、空组成的立体防线“伯陵防线”,由于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和四十三军加强团分别在澄迈玉包港和琼山塔市地段突破,一下子乱了阵脚,这说明人民解放军主力大批渡海登陆的条件已经具备。于是,解放海南岛战役指挥部决定,由韩先楚副司令员率领四十军6个团和军部在临高角的昌拱、美夏港一线登陆;四十三军副军长龙书金率领一二八师两个团及师部,在临高角东侧的澄迈地段登陆;时间定为4月16日。冯白驹接到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的电报后,立即召开作战会议,要求琼纵和已上岛的部队全力以赴搞好接应。按照会议决定,马白山担任接应四十军的前线总指挥,率领琼纵第一总队和四十军上岛部队,于17目先后占领了高山岭敌炮兵阵地和美夏、昌拱、东英等敌据点,为解放大军大举登陆开辟了登陆场。紧接着,接应部队发出联络信号,第四十军渡海部队浩浩荡荡胜利登陆,抢占滩头阵地,在高山岭与马白山的接应部队胜利会师。四野第四十军6个团和四十三军两个团胜利登陆后,在琼纵的配合下向纵深发展,随即在澄迈的黄竹、美亭打垮国民党军的反击,后向北推进,于23日占领了海口、府城。纷纷向榆林、三亚、八所潜逃的残敌,于4月30日被人民解放军追击部队各个歼灭。5月1日全海南岛解放。

1950年7月,琼纵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马白山任军区副司令员。12月,中共中央军委指定马白山带职到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班学习。1年半以后,马白山以优等成绩完成了学业,获得学院奖励和表彰,并受聘为学院高级函授系辅导员。马白山重返海南后继续担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军区党委常委,分管正规化、现代化军事训练,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63年后,被选为全国人大第四、第五届代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担任海南军区副兵团职顾问。1988年“八一”建军节,中央军委授予他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92年8月3日,马白山因病医治无效,在海口逝世,享年86岁。

猜你喜欢
白山特委白沙
中共湘西特委创建初期的三次会议
美丽乡村行之白山街村
被误会的白沙漠
凶器哪儿去了
游白沙坡温泉
皖西北特委在巢县的隐蔽斗争
中共北江特委总交通站遗址
滕代远领导湘鄂赣边特委
刘翔白沙广告的烟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