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波
营(山)渠(县)战役是川陕苏区红军在取得反“三路围攻”胜利后,于1933年8月至10月举行的三次进攻战役中的第二次战役,这次战役,从9月22日起到10月上旬结束,其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很大胜利,共计歼灭敌杨森部的第一混成旅大部,第二、第三、第五混成旅各一部,毙敌第十四团团长程栋梁以下干余人,俘敌第二团团长雍受康以下两干余人,缴获长短枪两干五百余支。而且解放了营山、渠县大部及蓬安嘉陵江以东、河舒以北广大地区,使川陕苏区向南扩展百余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建立政权和地方武装,热烈参加红军,情绪极为高涨。虽然营渠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其却有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战役发起原因。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四川军阀田颂尧的三路围攻后,于8月1目,在巴中城召开了川陕苏维埃政府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通过了《目前政治形势和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的任务》的决议。会议决定在进行苏区建设的同时,依托根据地,采取由北向南、各个击破、全面推进的作战方针,主动对敌发起外线进攻。所以红四方面军在部队经过扩编与短期休整后,乘敌人新的围剿尚未到来之前,于8月开始先后发起了仪(陇)南(部)战役、营(山)渠(县)战役、宣(汉)达(县)战役三次进攻战役,三次战役的胜利不仅进一步扩大了川陕苏区,使川陕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发展到鼎盛时期。同时也为日后粉碎敌人更大规模的“六路围攻”奠定了坚实基础。
红四四方面军和川陕根据地人民,在粉碎田颁尧三路围攻后,进行了各项建设,部队得到了扩编和休整。一九三三年七月七日,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令其统率各派军阀对红军发动新的围攻。但是,刘湘急于独霸四川,在“先安川后剿赤”的口号下,继续与刘文辉混战,其部队短期内难以抽出。邓锡侯的部队尚远在川西。与红军直接对峙的军阀,田颂尧新败,元气未复;杨森和刘存厚又因实力不强,力图自保,以致到八月间,敌人新的围攻尚未准备就绪。在这种情况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乘军阀之间矛盾重重、互相观望之际,为进一步扩大和发展根据地,集中主力,从八月十二目至二十八日底,举行了仪(陇)南(部)进攻战役,解放了仪陇全县,控制了广元、昭化、苍溪、间中、南部等县之嘉陵江东岸广大地区和陕南宁强县一部,使根据地已发展到仪陇以南地区。
杨森虽然不愿给刘湘效力,但摄于刘湘兵多势大,只好亲率四、六两个混成旅,参与二刘混战,跟随刘湘部队应付了事。二刘混战一结束,杨森参战部队立即回防原地。杨森为了阻止红军进入他的防区,将其六个混成旅,由北至南实行梯次配置。第二混成旅的三个团分别布防于营山以北,巴中以南的玉山场、鼎山场和仪陇东南重镇立山场三点上。这是杨森部队突向川陕根据地的前哨阵地,其旅长李朝信率旅部驻扎营山城,监视红军动向,企图阻止红军从巴中方向来进攻;第一混成旅布防于渠县前沿,其旅长杨汉忠率旅部驻扎渠县县城,企图阻止红军从平昌、达县方向来进攻,以保第二混成旅右翼的安全;第六混成旅部署在蓬安城北的徐家场、云雾山等地,其旅长罗润德率旅部驻扎蓬安城,防止红军从仪陇、南部新政方向来攻,以保障第二混成旅左、后侧的安全,接应第二混成旅;同时调延瑞精锐部队从广安花桥调至营山,保障第二混成旅后方的安全。并把宁相齐指挥的川贝五县民众联合剿共指挥部是十个大队,由西北至东南部署在仪陇马鞍场一线,保障第二混成旅左前方的安全。以上各部,均控制险要地形,构筑坚固工事,重点设防,意图阻止红军的进攻,特别是敌第二混成旅成为楔入红军身上的一个毒刺,随时有可能对红军形成威胁。
在营渠战役之前,由于杨森基于其与刘湘存在多年的尖锐重重矛盾,所以其决意联合红军,想借红军力量打垮刘湘,为自己报仇雪恨,于是就背着蒋介石的特务,暗中派李麟昭到巴中得胜山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陈昌浩联系,秘密签订了“互不侵犯,互相支援”的协议。随后,杨森根据协议又秘密给红军送去医药和通讯设备,并以李麟昭为代表常驻红军总部,担任联络。仪南战役后,杨森怕战火烧到自己头上,又派第五混成旅旅长夏炯到巴中与张国焘、陈昌浩联络谈判。因此完全可以利用杨森与刘湘之间的矛盾,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分化瓦解敌人,消弱敌人的力量,保障根据地南边的安全,集中主要兵力打击刘湘部。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当时不发动营渠战役,是对红军更为有利的。但是张国焘却极力推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认为杨森的前哨据点:点玉山场、鼎山场,突出于仪陇和江口中间,在仪南战役后像一个拳头抵在根据地胸部,成为红军继续向外发展的严重障碍,而在敌人新的进攻到来时,又是最有利的进攻出发阵地。虽然曾中生、舒玉章等同志坚决反对,但张国焘等人却仍坚持发动营渠战役,破坏统一战线,把本可争取的人推向了敌人的一边,甚至舒玉章还被陈昌浩捆了起来。就这样在张国焘、陈昌浩的独断专横命令下,为了解除这一威胁并向南扩展根据地,红四军、九军、三十军集中主力发动了营渠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