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勤
1946年9月3日至8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刘邓大军)在山东定陶一带,同数倍于己的国民党军进行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全歼国民党整编第3师等17000人,并生俘该师中将师长赵锡田,取得定陶战役大捷,毛泽东主席亲自发电报嘉奖。9月10日上午,野战军司令部通知开会,各纵队首长欣然前往,大家想,打了这么大一个胜仗,又逢中秋节,刘邓首长一定会好好犒赏大家一下。他们无论如伺都没有料到,等待他们的,竟是一个“不握手会议”……
“眼中揉不进半点沙子”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冀鲁豫中央局和晋冀鲁豫军区,邓小平任晋冀鲁豫中央局书记,刘伯承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邓小平兼任晋冀鲁豫军区政治委员。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国民党军胡宗南部的6个旅,于7月初渡过黄河向晋冀鲁豫解放区发动进攻。不久,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由刘伯承、邓小平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部,率第3、6、7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共4万余人,从邯郸出发,转战于冀鲁豫地区。
7月底,刘伯承、邓小平在河南濮阳县八公桥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发起陇海战役,向陇海铁路开封至徐州段全面出击。战役的目的,一是策应中原解放军突围,配合山东解放军作战;二是打乱敌人发动内战的部署和时间表,争取战争的主动权。这是自内战爆发以来,人民解放军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反击战,后称为一出陇海。
1946年8月1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指挥各参战部队,秘密穿过鲁西南敌人据点密布的约30公里的纵深地区,突然向陇海路开封至徐州段150公里宽沿线的国民党军发起攻击。野战军分为左右两路,左路军由7纵司令员杨勇统率;右路军由3纵司令员陈锡联指挥,6纵司令员王近山也率部参加。随后,南越陇海路,在豫东地区展开攻势。战役历时12天,歼敌16000多人,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南线作战计划。
杨勇所率的7纵在这次战役中取得不小战果,并攻下了砀山县城。指战员们正在庆祝胜利之时,7纵指挥部所在的一个地处前线的农家小院内,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邓小平。他是趟着泥水来,一到就要求立即召开全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大家都以为有什么重大军情,赶紧过来开会。
邓小平在会上一开口就说:“陇海战役你们打得好,4天消灭了敌人几千人,缴获了不少武器,解放了砀山。但必须指出,你们有人严重违犯了群众纪律,在战斗中损坏了不少群众的家具锅碗等,已经有群众反映到我那儿了。你们在作战中牺牲了那么多人,为的是什么?不是为了解放人民群众吗?为什么又要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
见邓小平发了火,与会同志个个屏息静气,大气都不敢出。战争年代的邓小平治军严厉是出了名的,“眼中揉不进半点沙子”,指战员们没有不怕他的,大家都还清楚地记得他过去治军的几个小故事:
有一次,邓小平的马夫在山西阳城县城纵马赶路,不慎撞倒了一位老大娘,满街百姓议论纷纷。邓小平知道后,大动肝火,严厉批评了自己的马夫,把他交给当地处理,并从自己身上掏出几元钱,让人送去给老大娘作医药费。
在辽县西河头时,有一个老战士奸污一个妇女,政治部军法处决定将这个战士予以处决。当地群众知悉后,就派出代表到部队向邓政委求情,邓政委表示说,一定要严肃处理这件事,决不能手软,非处决不可,而且一定要从这件事情中吸取教训,整顿全师的群众纪律。
在反“扫荡”时,部队出现断粮情况,邓小平就和战士们一道挖野菜、拔灰菜充饥,熬过了七个昼夜。一位新战士不忍心看到他挨饿,设法弄来一个玉米,邓小平知道这是群众的玉米种子,立即叫这个战士送了回去。
邓小平正说着,敌人的飞机飞到头顶上来了,人们担心邓小平的安全,杨勇亲自去高处观察飞机的动向。邓小平看着杨勇大声说:“怕什么。有什么关系呢,敌人的飞机不是天天来吗?”邓小平接着说:“违犯了群众纪律,就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你们要认真赔偿群众的损失。”杨勇等纵队领导当场承认了错误,并立即进行赔偿工作。事后,杨勇对人说:陇海战役打了个大胜仗,却挨了个“大批评”。
“庆功会”变成“检讨会”
陇海战役胜利不久,蒋介石集中30万大军,向鲁西南解放区压来,妄图以优势兵力一举将刘邓大军合击于鲁西南的定陶县一带。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从9月3日到8日同敌人展开了大战。5天内,歼灭敌人17000人,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3师,俘该师中将师长赵锡田,击溃整编第47师等部,取得了定陶战役的胜利。定陶大捷,震动了国民党上层,蒋介石一怒之下撤了郑州绥署主任刘峙的职。
毛泽东得到定陶战役胜利的消息后,十分高兴,他和朱德亲自发电给刘、邓:庆祝你们歼灭整3师的大胜利,通令全军嘉奖。敌尚有进攻力量,我军应休整补充,准备再战!接着,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也为此专门发表社论称:“定陶战役……对于整个解放区的南方战线,起到了扭转时局的重要作用。”此后,毛泽东多次将定陶战役誉为“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光辉范例”,在多篇著作中都作了引用。
但也就是这次胜利,让刘伯承、邓小平发现了部队暴露出来的一些更严重问题,也就有了此后著名的“不握手会议”。
9月9日,刘伯承、邓小平为掌握部队的情况,悄悄到下面转了转。这是他们的老习惯了,越是打了胜仗,他们越会随时关注部队的动态。一圈转下来,邓小平的眉头越拧越紧……
一个月不到,部队连续打了两个大胜仗,特别是这次定陶战役战果辉煌,一些指战员开始滋长骄傲自满的情绪,行为也开始不检点,个别部队的斗志有所松懈,军民和官兵的团结也出现了问题。一些部队在动用民力方面也不注意维护群众利益,有的群众还为此在刘伯承、邓小平面前“诉苦”、“告状”。
“前不久在陇海线上,我就发现个别同志有不遵守群众纪律的苗头,并为此批评过7纵。当时就想召集各纵开个会,将问题好好解决一下,因为老蒋追得紧,没有来得及。现在,这些问题越来越严重了,再不及时解决,必定会给人民解放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邓小平感到,目前侵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已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必须开一次整顿纪律、增强斗志的会议了。
“嗯,是该好好抓一下了。”刘伯承点了一下头。按照两人的职务分工,刘伯承负责指挥作战,邓小平则负责部队纪律和军政、军民关系等方面的事务,很显然,这些问题由邓小平提出并负责解决是合适的。他们自分别担任野战军的军政一把手以来,工作中总是把尊重对方的意见、支持对方的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军中著名的一对“黄金搭档”。
“好吧,通知下去,明天上午在‘野司(野战军司令部)开会!”邓小平转身对身边的参谋人员说。
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和7纵队司令员杨勇,几乎同时接到去“野司”开会的通知。陈锡联心里高兴地想:从邯郸出发几个月来,我军所向披靡,连战皆捷,特别是定陶战役打得不错,战果不小,也打得很辛苦,今天适逢中秋节,“野司”请各纵队司令去开会,必是要犒劳大家一番了。
10日吃过早饭,陈锡联骑马朝2公里外的“野司”驻地安陵集(定陶西25公里左右的一个集镇)奔去,半道遇上了杨勇,两人遂结伴而行。杨勇也是一脸春风,对陈锡联说:“‘野司选在今天开会,看来是将庆功和过节合在一块儿了,今天吃月饼是没有问题的了。”
“我看吃月饼是小事,说不定还能喝上庆功酒哩!”陈锡联说完,两人都笑了起来。
两人一到开会的地方,却明显嗅到一种异样的感觉,不仅在会场忙碌的中层干部一脸严肃,就连负责端茶倒水的一般工作人员,也难露一个笑脸。这哪里有一点庆功会的气氛,各纵队司令员心里都发了毛。
开会时间到了,刘伯承、邓小平和“野司”副政委张际春、参谋长李达等首长结伴进入会场。参会人员纷纷起身,准备按惯例和他们握一下手,没想到,大家的手还没有伸出去,邓小平就摆手制止了他们,说:“这次开的是不握手会议。”一时间,各纵队首长面面相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
按理说,部队接连奏捷,邓小平作为野战军的政委,本应该高高兴兴地为自己的爱将们打打气,鼓鼓劲,对他们进行表扬。然而,他却深信“慈不掌军”这个道理,对爱将们伸出来的手,摇手拒绝,刚见面就给几位爱将当头泼了一盆冷水,这是对自己爱将最严厉的批评,让他们骄傲自满的心一下子冷静了下来。
邓小平认为,纪律是铁,不能动摇,打胜仗应该值得表扬,但违反群众纪律就必须要受到批评。打胜仗不能以牺牲部队作风纪律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民群众利益作为代价,如果那样我军和国民党的部队就没有了区别,人民军队也将会失去民心。在他的心里,功是功,过是过,不能将功补过,不能因功盖过。而且有问题就要对其提出批评,促使其改正,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会议一开始,邓小平就开宗明义地说:“今天我们把大家请来,不是欢度佳节,庆祝胜利,而是要开一个不握手的会议。我们不要以为打了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心满意足,你好我好,什么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我们的工作做得怎样,群众纪律怎样?军民、官兵的团结搞得好不好?部队的指挥和战斗作风还存在哪些问题?希望大家就此发言吧。”
接着,刘伯承司令员、李达参谋长和张际春副政委先后发言,指出部队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会议从上午开到中午,又从饭后开到下午一两点。听说敌人王牌军第5军和整11师逼近了,但就是不散会。趁着会间休息的空隙,陈锡联找到了杨勇。
“人贵有自知之明。”陈锡联对杨勇说,“今天咱俩不做自我批评,恐怕就散不了会!”
“是啊!没想到庆功宴成了‘鸿门宴!”杨勇也十分敏锐地察觉到这种兆头,扮了一个鬼脸,说了一句玩笑。
陈、杨都知道,6纵司令员王近山也到会了,他在定陶战役的大小畅湖作战中打的挺出色,是这次会上受表扬的。杨勇自然非常明白陈锡联的意思,就对陈锡联说:“回去我先检讨。”
陈、杨一回到开会的地方,杨勇头一个发言,说:“7纵军民、军政关系不好,仗也打得不好,所有这些,我全都负责,我回去好好进行整顿,提高斗志。”
陈锡联接着杨勇的话,在会上检查道:“3纵所发生的问题,全都由我来负责……”
听到这里,邓小平站起来宣布:“会议就开到这里,现在散会。”
邓小平在会议上几乎没有多说一句话,也没有多说一个字,但说出的每一个字都力重干钧。各纵队司令员虽然没有吃到月饼,更没有喝到庆功酒,但思想上都受到极大震动,终生都难忘这次不握手会议。
邓小平虽然对高级干部的要求向来非常严格,在重大是非原则问题上从不迁就,但他对这些历经战争考验的干部们又是十分信赖的,相信他们的觉悟,知道他们一旦认识到错在哪里,就一定会勇于克服并加改正的。
事实也正是如此,与会的各纵队首长在回到各自岗位后,立即对所属部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此后,各纵队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基本绝迹,邓小平再也见不到“告状”的群众了。接着,刘邓大军以崭新的面貌投入到新的战斗中,接连取得一系列重大胜利。
“冀鲁豫是个好战场”
1946年10月28日,刘邓大军在山东甄城发现,敌刘汝明部第119旅9000多人由菏泽向甄城孤军冒进。刘、邓当机立断,决心发起甄南战役,在甄城以南消灭该敌。战斗从29日进行到31日,不到48个小时就全歼敌9000余人,俘敌旅长刘广信。
1946年12月下旬,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冒着刺骨的寒风,踏着厚厚的积雪,大踏步地挺进到敌人兵力空虚的巨野、金乡、鱼台一带,发起巨金鱼战役。部队连续行军作战20余日,辗转600多里,歼敌16000余人。
自1947年1月24日起,到2月4日止,刘伯承、邓小平指挥部队二出陇海,在陇海路南北向敌人出击。12天中,连克县城数座,歼敌9000人。
1947年3月至5月,刘邓大军进行了近2个月的豫北反攻,先后歼灭敌人45000多人。此役,有力地配合了人民解放军在山东、陕北战场上的作战。
就在刘、邓大军进行豫北攻势作战之际,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决定人民解放军大举出击,经略中原,并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突破国民党军防线,直出大别山。要突破敌人的中央防线,首先要突破敌人的黄河防线,打击驻鲁西南之敌。1947年6月20日,刘伯承、邓小平发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鲁西南战役作战命令》。
6月30日,刘邓大军开始了强渡黄河作战,当晚就成功抢渡黄河天险。蒋介石暴跳如雷,他严令军队逼刘邓大军背水作战,欲置他们于死地。刘伯承、邓小平将计就计,采用“攻其一点,诱敌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术,发起鲁西南战役。经过郓城之战,定陶之战,巨野独山集、六营集之战,金乡羊山集之战,28天歼灭国民党军56000多人。鲁西南战役的胜利,为下一步南进打开了通道。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主力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插国民党统治区的心脏,揭开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略大反攻的序幕。消息传到陕北,毛泽东欣喜地说:“我们终于熬出来了!”称此举为“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部队要离开冀鲁豫根据地了,邓小平思绪万千,对根据地内的人民群众万分不舍,他在部队开拔前的一次会议上说:“冀鲁豫是个好战场,我军到哪里都有翻身群众支援,到哪里都有粮吃、都有民工支前。我军在鲁冀豫战场取得这么多的胜利,都是与他们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接着,他发自肺腑地说:“群众之所以这样支持我们,就是因为我们模范地执行了群众纪律。群众只有看到我们和他们是真正的一家人,是真心帮他们打天下的,才会这样不遗余力的来帮助我们!”
邓小平的这番话,让会场上的指挥员们都陷入了沉思。此时此刻,大家也许都在回味上一年定陶战役之后的那个“不握手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