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义,徐伟松,范 辉,刘玉峰
(江苏省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南通226002)
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是一种与胰岛素抵抗和遗传易感性密切相关的代谢性肝脏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NAFLD的患病率日益增加,目前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慢性肝病的首要种类,在我国亦已成为仅次于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并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发生密切相关[1]。NAFLD的状态是可逆的,如单纯性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阶段能及时诊断有效治疗,则可防止或延缓肝纤维化、肝硬化等严重肝病的发生[2]。笔者采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消化科2010年4月—2012年10月收治的住院及门诊NAFLD患者72例,符合2010年1月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10年修订版)》相关诊断标准[3],并除外合并HBV或HCV感染以及药物引起的肝损伤;无严重心、脑、肺及肾等功能障碍者,排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男39例,女33例;年龄18~68岁,平均40.8岁。治疗前1个月未用过降酶药物。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肝功能损害和血脂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均 >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商品名:美能,深圳健安医药有限公司)6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4周;多烯磷脂酰胆碱(商品名:天兴,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10 mL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1次/d,连用4周。对照组单用复方甘草酸苷制剂,剂型、剂量、疗程同治疗组。2组均同时给予维生素C、肌酐、丹参静滴,疗程4周。治疗期间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控制体质量,不使用其他降酶药物。
1.3 观察项目 治疗前后分别检测ALT、AST、GGT、TG、TC等肝功能和血脂指标,并记录药物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明显改善,肝功能、血脂恢复至正常水平;有效:疗程结束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肝功能、血脂较治疗前下降50%;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肝功能、血脂较治疗前下降20%以下。
1.5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2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21例(58%),有效13例(36%),无效2例(6%),总有效率94%;对照组显效12例(33%),有效15例(42%),无效9例(25%),总有效率75%。2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
2.2 2组治疗后肝功能、血脂指标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指标比较(±s)
表1 2组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指标比较(±s)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 <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 <0.05。
组别 n 时间 ALT/(IU/L)AST/(IU/L)GGT/(IU/L)TC/(mmol/L)TG/(mmol/L)治疗组 36 治疗前治疗后121±52 36±22①②78±34 33±19①②278±62 82±26①6.83±2.10 4.52±2.23①3.83±2.10 2.19±1.02①②对照组 36 治疗前治疗后123±46 57±28①81±36 52±20①259±58 96±35①7.02±2.06 5.58±2.36①3.72±1.96 2.96±1.49
2.3 不良反应 2组均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NAFLD是一组无过量饮酒史、肝组织学改变与酒精性肝病相类似、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4]。近年来NAFLD在我国发病率日益增高,而且逐渐年轻化。引起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很多,如肥胖、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酗酒等,这些因素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导致肝细胞脂肪浸润,并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NAF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肝脏脂质代谢障碍、细胞因子作用、肝细胞色素p4502 E1表达增加、氧应激、脂质过氧化损伤、免疫反应和遗传因素等有关[5]。至今NAFLD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且减肥、单纯控制血脂和血糖等措施也很难逆转脂肪肝,因此要高度重视保肝抗炎药物在脂肪性肝炎防治中的作用[6]。
脂肪性肝炎最常见的肝细胞损伤为肝细胞膜受损,由于膜的受损而影响到肝细胞的代谢功能和酶的活性。复方甘草酸苷从甘草的根茎提取,活性成分主要是甘草酸、甘氨酸、半胱氨酸。甘草酸具有保护肝细胞膜、降低转氨酶、抗炎、免疫调节活性、抑制病毒增殖等作用。甘草酸通过选择性地抑制与花生四烯酸发生级联反应的代谢酶——磷脂酶A2和脂加氧酶的活性,使前列腺素、白三烯等炎性递质无法产生而发挥抗炎、稳定细胞膜的作用。甘氨酸和半胱氨酸在体内能形成还原型谷胱甘肽,消除氧自由基,促进肝细胞修复[7]。此外,甘草酸苷在体外试验中还具有活化T细胞、NK细胞,诱导γ-干扰素,促进胸腺外T淋巴细胞分化等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肝病的临床治疗。
多烯磷脂酰胆碱是从大豆中高度浓缩提取的一种磷脂,其主要活性成分是1,2-二亚油酰磷脂酰胆碱(DLPC),是构成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卵磷脂相同,并含有丰富的多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因而在功能上优于后者。口服或静脉使用后通过淋巴或血液途径到达肝脏,并渗入细胞和亚细胞膜内,以整个分子主动地和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变成生物膜的一部分,从而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除了是一种生理性磷脂以外,多烯磷脂酰胆碱还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2 E1的含量及活性,减少自由基;可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从而减少氧应激与脂质过氧化、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等功能[8],从多个方面保护、修复受损肝细胞。此外,多烯磷胆碱作为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可影响脂类代谢,使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刘锐等[9]研究发现,经多烯磷脂酰胆碱干预,非酒精性肝病模型大鼠肝脏TG、TC含量明显降低,并认为多烯磷脂酰胆碱是通过对肝脏组织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蛋白表达的上调,以及对类固醇条件元件结合蛋白-1 c(SREBP-1 c)蛋白表达的下调来改善肝脏脂质沉积。
本组资料结果显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 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ALT、AST等肝功能恢复程度及TG下降程度均优于对照组,而不良反应未见增加。治疗组GGT、TC恢复程度较对照组有好转优势,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本组资料样本量小有关,有待扩大样本后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发现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对肝功能损害的修复效果明显,对改善血脂水平也有临床意义。而NAFLD患者血脂水平的下降有利于肝功能损害的修复。笔者认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NAFLD疗效显著,并且使用安全,值得临床推荐。当然,也不能忽略饮食控制、适量运动、控制体质量等综合因素在NAFLD防治中的重要地位。
[1]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过去、现在和将来[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7,15(9):641 -643
[2]高鑫.肝脏脂肪沉积是代谢紊乱的启动因素[J].中华医学杂志,2011,91(26)1803 -1804
[3]中华医学会肝脏病学分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J].中华内科杂志,2010,49(3):275-278
[4]陈席,范建高.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谢综合征的另一个特征[J].实用肝脏病杂志,2004,7(1):19-21
[5]Chitturi S,Farrell GC.Etiopathogenesis of 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J].Semin Liver Dis,2001,21(1):27
[6]范建高.脂肪性肝病的保肝药物治疗[J].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2):151 -152
[7]范建高,曾民德.脂肪肝[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27-128
[8]刘梅,陆伦根,曾民德.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肝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肝脏,2006,2(11):431
[9]刘锐,伍娟娟,甘国兴,等.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大鼠肝脏SREBP-lc与ABCA1蛋白表达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1,32(18):2376 -2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