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实施“海运强国”战略浅析

2014-11-29 01:59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高嵩李清
世界海运 2014年10期
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额海运

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高嵩 李清

中华民族的航海足迹渊源悠久。古代的“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丝路”)是东西方通过海路,以商贸为依托,承载文化、人文交流的和平之路。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印尼并发表题为《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演讲,提出建设“丝路”的战略构想,赋予“丝路”新的时代内涵。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建设21世纪“丝路”列为重大战略。2014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抓紧规划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可见,构建“丝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举措。本文仅就“丝路”的战略背景、经贸发展、工作建议、产业关联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丝路”的发展要义,为海运强国提供参考。

一、战略背景纵论

2001年,联合国将21世纪定义为“海洋世纪”,海洋作为人类发展的第二空间成为共识。由此,美国于2010年提出“太平洋战略”TTP,2013年提出“大西洋战略”TTIP,以求在贸易领域维持其全球经贸霸主地位,并制衡中国经济腾飞,用制度隔阂中国。为此,中国提出“一路一带”战略来对弈美国的“两洋战略”,而“丝路”作为“一路一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海洋强国”战略的抉择,也是“海运强国”战略(以下简称“战略”)的措施,认知其核心要素关联,将对海运规划产业的强国策略具有引导意义。

为在2020年前形成海运强国实力,需明确外部环境机遇和内部支撑方略,见图1。该“战略”是深化强国保障性、竞争性、引领性的内涵,也是建设“丝路”之根基。而“丝路”作为“战略”规划的实际举措,在迎对内部需求积极响应的同时,也承受着外部关系矛盾之压力,见图2。归结而言,“丝路”源于“战略”、制于“战略”,即“丝路”的建设以“战略”为背景,但其发展的局限性也将对“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图1 海运强国核心要素

图2 海上丝绸之路核心要素

图3 21世纪中国对外经贸情况

图4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航线示意图

基于上图可知,海运产业对外而言,“战略”的核心要素从宏观角度(文化、政策、机制等)确立了强国的认知性,“丝路”则由线到片分析经济发展,由大至小分析国际关系,由远及近分析文化传承,由点带面分析战略制衡。对内发展而言,“战略”的核心要素则从海运业的全方位角度概括了理想的强国形态,“丝路”则前瞻性地总结了发展要义与目标。可以说“战略”和“丝路”虽同为海运昌盛服务,但对于“十二五”乃至“十三五”的海运产业发展而言,是由方针到实践的质的转变,通俗讲则是保守与前卫的关系,尤其对中国的地缘战略制衡以及经济持续性发展意义重大。

二、海运经贸发展

21世纪以来,中国对外货物贸易额保持高速增长,见图3。其中,2012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86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出口总额2.04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一;进口总额1.82 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到2013年货物进出口总额为4.16万亿美元,超过美国官方公布的3.91 万亿美元,正式成为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可见,中国正处于由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时期。而以2013年为例,海上运输完成货物总额占外贸总额的65%。因此,以建设“丝路”为发展海运强国的措施,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重要,重新赋予其新的历史使命。

“丝路”作为沟通东西方的海上交通航线,其划分界定尚不明确。根据历史演变过程,通常会把“丝路”分成三条:第一条为面向朝鲜、韩国、日本方向的东洋航线;第二条为面向东盟方向的南洋航线;第三条为面向西亚、南亚以及东北非方向的西洋航线。根据海洋发展战略研究,“丝路”走向可归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其一是向西穿越马六甲海峡,面向非欧的大西洋方向;其二是向南经澳大利亚、新西兰,并通过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方向;其三是向东包含北美、南美西海岸航线的太平洋方向;其四是向北的北冰洋方向。这里综合历史演变和地缘研究,简化航线划分,将“丝路”分为东线(环太平洋航线)和西线(环印度洋及大西洋航线),见图4。

表1 各国家/地区对中国出(进)口贸易额占其本国/地区的排名

表2 各国家/地区对中国出(进)口贸易额占其本国/地区贸易额的比重情况

图5 各国家/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占其GDP的比重情况

通过统计得到2012年“丝路”两线沿岸119个国家和地区与中国货物贸易排名情况,见表1。由表1 可知,针对全球“丝路”两线而言,对中国出口额位列其本地区前5 名的地区数占全球的51.3%,对中国进口额位列其本地区前5 名的地区数占全球的98.3%,可知中国是上述诸国的重要贸易伙伴,且东西两线对中国进口排名前5 的地区数量均高于对中国进口排名数量。同时,根据表2 分析各地区对中国出(进)口贸易额占其本地区贸易额的比重情况,可知在不同的贸易额比重下,各地区对中国进口贸易额整体大于对中国出口贸易额,直观表现了中国海运业贸易顺差优势,处于在全球经贸市场的有利地位。

分析各地区货物贸易总额占其GDP 的比重,由图5 可知,“丝路”沿岸地区的货物贸易对其GDP 有显著影响,且比重与地区数成正比之势,说明了对外贸易是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必迎辉煌海运,发展“丝路”建设时不我待。

对外经贸主要包括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且货物贸易占据经贸往来的主导地位,现在主要以资源为主。表3 抽样统计了“丝路”两线沿岸44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对中国5类航运大宗货物贸易情况,可知集装箱、铁矿石、原油海运业主要得益于亚洲诸国,成品油海运业与东盟贸易最为密切,煤炭海运业以东线为主,说明“丝路”两线发展较为均衡,海运业服务于经贸业的地位举足轻重,也将促进中国自贸区快速发展。可以预见,未来中国自贸区协同北美自贸区、欧盟自贸区成为全球三大自贸区,形成共赢与对弈格局。由此,建设“丝路”亦将改变国际经济的地缘格局。

表3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对中国5类航运大宗货物贸易情况(进出口合计)

三、工作重点建议

中国开展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以承担海运的大宗商品贸易为主,追求的是对外经贸的全面发展,不同于法国海上空客之路、澳大利亚海上铁矿之路、中东海上石油之路这样以优势资源带动海运发展的情况,所以需全面加强战略研究,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战略通道布局,进一步完善中国与周边国家水上、陆域等战略通道布局,建设海上驿站,加强海上通道及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产业金融合作和机制平台建设。

2.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加强国际物流港口节点建设,加快中国自贸区发展步伐,推进国际集装箱多次联运,共享国际物流经贸信息,强化枢纽优势,扩大物流贸易,坚持开放合作。

3.完善支持保障系统,加强与周边国家及区域间的信息系统、交通安全、海上搜救等方面广泛合作,加强国内海运产业中航运及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和人员航保体系观念建设。

4.健全国际合作机制,充分利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和对话合作,支持地方政府参与建设,与周边国家开展相关合作。

5.鼓励企业对外经贸,贯彻“走出去”战略,发展投资银行便利的投融资支持,促进企业积极参与国外交通基础设施与物流运输的投资,开拓新格局。

6.营造和平崛起环境,统筹中国与各国共同利益关系,扩大利益汇合点和战略契合点,营造新的合作机遇,搁置争议,增进共识,良性互动,妥善处理和管控争端。

7.促进多元协调发展,贯彻以经贸为导向,融合文化、历史、政治等多元要素,走协调发展,互利共赢的强国之路,形成多元化统一体,为升华战略价值营造空间。

四、核心产业展望

1.中国港口

港口是“丝路”建设的战略支点。海运强国战略催生了中国港口的大发展,群起的现代化码头如同镶嵌在广袤海岸线上的钻石,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耀眼标志。中国港口巨大的通过能力支撑了对外贸易迅猛发展,快速增长的发展历程在世界港口史上烙下了辉煌的印迹。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港口迎来转型升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2.中国海运

海运是货物跨越四大洋运抵五大洲的主要运输方式。经过近几十年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航运大国,庞大的商船队把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为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海运将谱写海运强国的辉煌篇章。

3.海上运输支持保障

海上运输是高风险商业活动,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海上运输支持保障体系建设成就显著,海上交通管理系统覆盖全国主要水域,搜救快速反应能力显著提升,深水打捞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形成了“三位一体”救捞模式。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海上运输支持保障专业力量将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风起水涌,沧海桑田。开拓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顺乎历史潮流和时代发展的趋势,注定将为我们创造新的辉煌业绩提供难得的历史机遇。

[1]贾大山.海运强国战略[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44-48..

猜你喜欢
海上丝绸之路贸易额海运
欢迎订阅《世界海运》(月刊)
天价海运为哪般?
中国与中东主要国家贸易数据
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船期表
印媒: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欲连印“季节计划”
论国际海运中的合同相对性突破与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