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整体思想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2014-11-29 21:56姚根红施刚良
关键词:极大值极值零点

姚根红+施刚良

“整体”与“局部”是一对哲学范畴的概念. 整体是由各个局部构成的,但并非各个局部的简单相加,它表现出局部所不具有的优越性.局部是整体的一部分,它有时会影响整体,甚至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整体思想在数学解题中非常重要,它使得我们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能不纠缠于“细枝末节”,达到“直捣黄龙”的境地,能使我们清楚地“看到”问题的本质,让人感到有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一、整体思想在函数零点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零点问题一般都用零点分布定理,并结合分类讨论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加以解决.这样的处理体现出解题的通性、通法,但解决过程有时会变得非常烦琐,看不到问题的本质.如果能借助于整体思想,那就使我们在解题时“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了.

例1 已知函数f(x)=x2+2ax+b在[1,2]上有两个零点,证明:0≤a+b≤2.

一般性解法:利用零点的分布问题加以讨论,可以得到有关a,b的不等式组,然后再利用线性规划的知识.尽管能将结果求出来,但计算量大,一不小心就会求错.这种解法是从“局部”入手,题目的意思被分解得很细,显得很程序化,策略性的东西没有体现出来,没有表现出一定的思维含量.如果我们从“整体”的角度加以求解,则又将会是另一番情境.

另解:设f(x)的两个零点为x1,x2∈[1,2],则f(x)=x2+2ax+b=(x-x1)(x-x2),由题意知:要求a+b的范围,故可以先整体地将它表达出来,于是令x=,则+a+b=f()=

-x1

-x2,即a+b=x1-

·x2

--.由于x1,x2∈[1,2],即知x1-

x2

-∈[,],所以0≤a+b≤2.

评注:上面的另解没有在细枝末节上下功夫,而是采用“设而不求,整体代换”的思想,关键是理解了零点与根的关系,计算过程显得简洁. 此题还可以作如下的变式:已知函数f(x)=x3+2ax+b在[1,2]上有三个零点,证明:0≤a+b≤.如果采用一般性的解法,就会显得非常烦琐,让人“望而却步”,但如果采用另解的思想就能轻松地加以解决,由此可见从“整体”上切入问题的重要性.

利用上面的解题思想方法,我们可以很容易解2013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第19题: 设二次函数f(x)=ax2+(2b+1)x-a-2(a,b∈R,a≠0)在[3,4]上至少有一个零点,求a2+b2的最小值.

解: 由题意,设t为二次函数在[3,4]上的零点,则有at2+(2b+1)t-a-2=0,将它变形为(2-t)2=[a(t2-1)+2bt]2.于是,由柯西不等式知,(2-t)2=[a(t2-1)+2bt]2≤(a2+b2)[(t2-1)+4t2]=(a2+b2)(1+t2)2,即a2+b2≥()2=≥.因为g(t)=t-2+,t∈[3,4]是减函数,上式在t=3,a=-,b=-时取等号,故a2+b2的最小值为.类似的题目还有:已知a,b∈R,关于x的方程x4+ax3+2x2+bx+1=0有一个实根,求a2+b2的最小值. 此题留给读者思考.

二、整体思想在函数极值问题中的应用

一般在处理函数极值问题时,都是先对函数求导,再利用导函数的性质研究其单调性,这是从局部来处理函数极值问题的通性、通法.如果能对问题先进行处理,再利用整体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使得“图形一见,答案出现”,从函数的图象来整体地把握函数的极值问题,就会达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2 max{x3+2x+t,x≤1}= .

一般性解法:设f(x)=x3+2x+t,x≤1,再对f(x)求导,求出f(x)的极值和端点处的函数值,然后将极值和端点处的函数值取绝对值比较大小后,求出最大值,这要涉及分类讨论,计算过程比较烦琐.

另解:注意到y=x3+2x在x≤1上是奇函数,所以,y∈[-3,3],于是,要求 max{x3+2x+t,x≤1},只要求max{y+t,y≤3}即可,由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如图1)即知:max{y+t,y≤3}=t+3.

评注:此题改编于2008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第15题:已知max{x2-2x-t,0≤x≤3}=2,则t= .同样,此高考题采用整体的思想加以解决的话,口算就可以,根本就不需要动笔.这也体现高考试题考查学生“少算多想”的理念.

例3 已知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设函数f(x)=(ex-1)(x-1)k(k=1,2),则

A.当k=1时,f(x)在x=1处取到极小值

B.当k=1时,f(x)在x=1处取到极大值

C.当k=2时,f(x)在x=1处取到极小值

D.当k=2时,f(x)在x=1处取到极大值

一般性解法:学生往往不假思索,先对f(x)求导,然后再画图象,这是一种通性通法.虽然也可以将图象画出来,但这样做有点“小题大做”.

另解:可以通过画草图(见图2),此题的关键点就是点(1,0),这是由函数解析式f(x)=(ex-1)(x-1)k(k=1,2)所决定的.

评注:上述问题的解决过程能有效地考查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意识、整体和局部地看问题的意识.笔者通过研究发现,这道试题有一定的背景,即2010年浙江高考数学(理科)卷第22题第1小题:已知a是给定的实常数.设函数f(x)=(x-a)2(x+b)ek,b∈R,x=a是f(x)的一个极大值点.(1)求b的取值范围.(2)略.

另一背景即2013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第9题:设函数f(x)=x(x-1)2(x-2)3(x-3)4,则函数y=f(x)的极大值点为( )

A. x=0 B. x=1 C. x=2 D. x=3

上述两个题目都可以采用整体和局部的思想加以解决,同时也体现出数形结合在研究问题中的作用.

三、整体思想在函数导数问题中的应用

有关函数的导数问题,我们往往都是直接对函数“强制求导”,这是我们解题屡试不爽的“利器”.但有时我们可以反其道而行之,不求导而对函数求积分,利用积分思想从整体上去把握函数的特征,这能凸现我们的高观点.

例4 已知a>0,b∈R,函数f(x)=4ax3-2bx-a+b.(1)证明:当0≤x≤1时,①函数f(x)的最大值为2a-b+a;②f(x)+2a-b+a≥0.(2)略.

一般性解法:学生碰到此类函数问题,先对函数f(x)=4ax3-2bx-a+b求导,然后分类讨论求极值,再通过与f(0),f(1)比较大小来解决问题.这样做会导致复杂的计算.

另解:①证明:由于f"(x)=24ax>0,故由函数的凹凸性知:f(x)max=max{f(0),f(1)}=+=2a-b+a.

②由题意,函数f(x)在[0,1]上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f(x)dx=0.设折线A-C-B对应的函数为g(x),由于函数f(x)在[0,1]上为凹函数,故x∈[0,1]时,g(x)≥f(x).于是,g(x)dx≥f(x)dx=0,即知g(x)在[0,1]上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为大于等于0,我们有此可以得到:f(x)max≥f(x)min.若不然,即f(x)maxS△BBE,S△DCE>S△AOD,故g(x)在[0,1]上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

g(x)dx=S△AOD-S△DCE+S△BBE-S△CCE<0+0=0,这与g(x)dx≥f(x)dx=0矛盾.

因此,由f(x)max≥f(x)min,知f(x)+2a-b+a≥f(x)min+f(x)max≥f(x)min+f(x)min≥0.

评注:第②题一般采用导函数法,但我们反其道而行之,不用求导,反而用积分的思想加以解决.事实上,根据高等数学的观点:导数是研究函数局部性质的一个“利器”,但要研究整体的性质非借助于积分不可.所以,我们借助于积分的思想,能在整体上清楚地看到解决第②题的关键:f(x)max≥f(x)min,此题的本质显得非常直观、简单,论证过程自然流畅、一气呵成.我们被这样精美的构思、奇妙的解法、鲜明的本质所深深地震撼,真正由衷地感叹命题者的“观点之高”和试题命制的意义所在.

杜甫“望岳”中有两句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同时还很好地刻画了整体地看待事物的意境,更加凸现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使得诗人登高望远,眼前景色一览无余,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所以,我们在研究数学问题时,应该首先关注题目的整体结构,这样有助于我们把握解题的大方向,使得我们能“看到”问题的本质.然后,再从局部入手.由此可见,整体的思想方法就像一个“指南针”,它指引着我们解题的方向,使得我们不至于被细节迷失方向.

猜你喜欢
极大值极值零点
极值点带你去“漂移”
极值点偏移拦路,三法可取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Ⅱ文科数学第21题的五种解法
一类Hamiltonian系统的Abelian积分的零点
一类“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解法与反思
借助微分探求连续函数的极值点
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理论的励磁涌流新判据研究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自适应模极大值去噪方法
行人检测中非极大值抑制算法的改进
基于自适应非极大值抑制的SIFT改进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