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杜
国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走上诗坛的诗人,受外国诗人的影响大致是清晰的。除了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说到的聂鲁达,大概就是史蒂文斯、艾略特、狄兰·托马斯和叶芝了。其间的缘由显然也是跟翻译有关。那是在1989年,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一套“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这个题目很大,但出版的并不太多,准确地说只有五种,即《史蒂文斯诗集》《狄兰·托马斯诗集》、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幻象》、艾略特的《艾略特诗学文集》以及彼得·阿克罗伊德的《艾略特传》。
这套书有一个“总序”,序言说:“一个大诗人是种巨大的精神现象。他既置身于历史—文化之中,又通过其创造把自己显示为某种新的‘源头,具有开创和综合的双重意义。他丰富、深邃的内涵给阐释提供了无限的可能,而多种阐释及其相互参照,又与诗人的努力一起构成对人类精神领域的共同开拓。”“我们对大诗人充满虔敬之心,这当然不应成为妨碍我们进行自身创造的理由;恰恰相反,会使我们创造更加自觉。每一个大诗人都呈现出一种人类精神所可能具有的高度,在已完成的意义上,他们是不可企及的,真正的创造却永远面临起点。”
我欣赏这样的识见,也是怀着“虔敬之心”读了这五部书的。尤其是《史蒂文斯诗集》。此前我对他所知甚少,只是在刊物或诗歌选本(《美国现代诗选》等)中读到过他的《坛子的轶事》《观察黑鸟的十三种方式》等,但即使是有限的诗作,已使我不得不刮目相看。
我最早读到的《坛子的轶事》,是赵毅衡先生翻译的,译诗为:
我把一只坛放在田纳西,
它是圆的, 置在山巅。
它使凌乱的荒野,
围着山峰排列。
于是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再不荒莽。
坛子圆圆地置在地上,
高高屹立,巍峨庄严。
它君临着四面八方,
坛是灰色的,未施彩妆。
它无法产生鸟或树丛,
不像田纳西别的东西。
后来,我即在作为“二十世纪外国大诗人丛书”之一的《史蒂文斯诗集》中读到了西蒙、水琴的译作——
我把一只圆形的坛子
放在田纳西的山顶。
凌乱的荒野
围向山峰。
荒野向坛子涌起,
匍匐在四周,不再荒凉。
圆圆的坛子置在地上,
高高地立于空中。
它君临四界
这只灰色无釉的坛子
它不曾产生鸟雀或树丛,
与田纳西别的事物都不一样。
——我感觉西蒙、水琴所译较之赵先生所译要好一些。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我是出于对史蒂文斯诗歌的喜爱(这里当然也包含了对于译本的信可)而喜欢上这个集子的。数十年来,藏书不算太少,诗集(无论是选本或是个人的)更是见者即藏,但在不同的年龄段都会找出来阅读的,并不是太多,而《史蒂文斯诗集》则是其中之一。
喜欢他的《贵族的隐喻》——“二十个人过一座桥,/ 进一个村,/ 是二十个人过二十座桥,/ 进二十个村,/ 或一个人 / 过一座桥,进一个村。// 这是古谣 / 不言自明……”——;亦喜欢他的《六种意境》——“一位老人 / 坐在松树阴影里 / 在中国。/ 他看见蓝色和白色的 / 飞燕草 / 在树影旁边,/ 在风中移动。/ 他的髯须在风中移动。/ 松树在风中移动。/ 水草上的水 / 流过……”——当然最喜欢的还是他的《弹蓝色吉他的人》——
一
那人俯身,调校
吉他琴弦。日子青郁。
他们说:“你抱着蓝色吉他,
弹奏的事物并不真实。”
那人答道:“蓝色吉他上
事物改变了本来的面目。”
他们又说:“你弹奏的曲调
必须高于我们,又是我们自己,
蓝色吉他上的曲调
必须是事物本来的面目。”
二
我弹不出完整的世界,
虽然我用尽了力量。
我歌咏英雄的头颅,巨大的眼睛,
古铜色的脸,但并不是一个人,
虽然我尽力弹出完整的人。
弹他时几乎做到了这点。
如果小夜曲
和人一样重要,那么
完全可以说是小夜曲
弹奏蓝色的吉他。
(西蒙、水琴 译)
三
那一代人的梦,贬值了,
在烂泥里,在星期一污秽的光中,
就那么回事,他们唯一知道的梦
是位于终极区的时间,不是即将
到来的时间,两个梦在争执。
这是即将到来的时间面包,
这是真实的石头。面包
将成为我们的面包,石头将成为
我们的床,夜里我们睡觉。
白天我们遗忘,除了
这样的时刻——我们选择弹奏
想象的松树,想象的松鸦。
(飞渡 译校)
《弹蓝色吉他的人》是史蒂文斯受毕加索画作《年迈的吉他手》启发而创作的——《年迈的吉他手》是毕加索“蓝色时期”的代表性作品,蓝色弥漫整个画面,而身形扭曲的老艺人,抱着吉他在街头弹奏,其身形和表情,都足以让人心痛——唯此我想史蒂文斯是在阵阵心痛中写下这首大诗的;或者也可以这样说,他写这首诗的时候,其实已经和那位年迈的吉他手融为一体。或者还可以深而言之,如果说年迈的吉他手弹奏的是人世沧桑、个人悲苦的话,那么史蒂文斯的弹奏则不仅关乎生命个体、人类命运,而且关乎诗人对于现实世界和艺术想象复杂关系的深层思索。一如诗评家们所言,在这首长诗里,想象与现实都是由鲜明的意象来体现的:蓝色、音乐、诗歌、月亮等都是想象的象征,而绿色、太阳、大海、石头等则是现实世界的代表……而诗人正是通过对于这些意象的“弹奏”,再现了自己的一贯主张——诗歌是想象和现实的结合,必须高于现实又体现现实。endprint
长诗《弹蓝色吉他的人》共33节,我这里抄录的只是前两节和最后一节。前两节为西蒙、水琴所译,是我熟读再三的;而由飞渡译校的最后一节(以及全诗)则是不久前才在网上读到的。飞渡曾如是说——
诗人李景冰对华莱士·史蒂文斯非常感兴趣,读原作带给他的感受让他对现存的《弹蓝色吉他的人》的几个译本总感不足,认为存有一些理解的缺陷,于是自己捉笔,请我校译。还好之前对史蒂文斯有些了解,在翻译论坛上也练过笔,我也就勉为其难。我被告知这首诗现在有三个译本(我只在网上看到西蒙、水琴和周琰(adieudusk)的版本,陈东飚的译本没读过),他认为我的“一些意见依然是未被覆盖的,如果以完整的样式出现,肯定有意义。”遂有此译校版。
我觉得飞渡的这个“译校版”是下了工夫的(尤其是在注释方面),而他所提及的陈东飚的译本我亦已多次阅读,那是在由诗人陈东东、张枣编,陈东飚、张枣译的《最高虚构笔记——史蒂文斯诗文集》(华东师大2009年版)中。
大梦无边
——孟丽红诗集《在梦的入口》序
这是孟丽红的第三部诗集。
第一部为《城墙情结》,第二部曰《从指尖到心尖》;而这一部最初的命名并不是现在这样,而是《爱情之近 爱情之远》。
那一天,丽红发短信告我:欲将书名改为《在梦的入口》。我没问其所以,只是觉见这一改,是好的。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
清醒者只有一个普通的世界,
睡眠能把它
变成自己的世界。
我不怀疑翻译家译文的准确性,但在这里,我还是想把“睡眠”当作是“梦”——因为无梦的睡眠宛若“小死”,不过是“普通的世界”的一种存在;唯有梦,才会让“普通的世界”变成阔大无边的“自己的世界”。
我就是凭借这样的意念,理解《在梦的入口》的。
这是诗人在“普通的世界”里的生存——
不敢说那个字
说出我将失去
体重 全部的温度
灵魂变得一贫如洗
惧怕这种空
这种 没有你的空
所以放马南山
植树 种草
招风 引蝶
盖房 生息
——这是“梦”,或者准确地说是诗人借助梦而建立的“自己的世界”——
我要圈住你 把你围成
山中山 地中地
菜中的青虫
花中的蜜蜂
天天供养
……
我劈柴 槌衣裳
反复洗一条河
舀走烦心的白天
——《南山生涯》
丽红就职于平遥监狱,我不清楚监狱的周遭是否真有一座叫“南山”的山,然而即使是有,我还是愿意把她诗中的南山,当作是陶渊明的“南山”,抑或是他的桃花源。
在“普通的世界”里,丽红是一个类似于陶潜的隐者,不张扬,不造作,轻声细语,泰泰然然;而当她通过“梦的入口”进入梦的王国、诗的王国,则俨然是一位女王,素面朝天,风采绰约,举重若轻,斩钉截铁——
我说屋前要有修竹
屋后牧牛羊
菜畦要碧绿
秋天要收获
摘天边的白云作纸笺
拾大雁的翎羽作狼毫
我说要制一个纯手工的梨花木书案
继续给你写诗
……
我要写薄雪花
写轻世俗的重
——《写轻世俗的重》
丽红的诗激情饱满,诗句多有切割;喜生宣熟纸、荆钗布衣,擅以词组并置,一如:
你顺着我思想的藤蔓
成长
夏天 丰盈
冬天 瘦寒
——《切慕》
相逢金秋
摘下秋色一片
将相识 相知
去皮 捣碎 榨汁
加入春风满面 映日荷花
秋雨缠绵 一片冰心
入坛密封 等来年春天
发酵 籽殷粒实
——《佳酿》
她们仰慕
眼含悲悯 风流倜傥 女人缘
封山立契 批阅经文 权重天下
对酒当歌 持生宣 熟纸
帛 绢 横行江湖的你
——《巾帼女子》
我吃书啃字 吸精髓 补微量元素
过眼瘾 享口福 填胃 养颜
闭门 思过 想未来
造城堡 立君王 封山神
——《自画像》
——就像平遥古城墙(其古城墙可以考证的历史最早建于公元前827年——公元前782年的周宣王时期;保存完善、年代久远)上的一个个城垛,气宇轩昂,扎扎实实。
我结识平遥古城墙已久,但结识丽红嫌晚。那是她出第二部诗集时前来找我,约我为序,但当时事务繁忙,未能践约,实是遗憾。
而今她要出版她的第三部诗集了,我不能再怠慢,是以认真阅读再三,写下这点文字,权当是为丽红的宫殿卷帘,请大家进来看看——
天气上好
土地芳香
阳光大朵大朵
慷慨就义 像
情侣 抱紧水深火热
殉情
日子敞开 心怀敞开
这 多少令人不安和愧疚
越陷越深 花事
没过脖子 探到
纵情似海
——《花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