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强,胡杰红,李开旭
(天明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杭州 310018)
功率器件在现代工业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如高频电源、脉冲电源、变频器等。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功率器件进一步趋于小型化,且性能更加优越,但单位体积的功耗也不断增加,故工程设计中需对器件的散热进行设计、校核、优化,以确保其在稳定的工作温度范围内[1]。同时,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的发展,CFD 软件被广泛应用到工程设计、优化中。
本文应用Flow Simulation 对某公司研制的型号为TM-HFHV 高频电源进行流体仿真分析,得到原散热器散热效果,在此基础上优化散热器鳍片高度、鳍片间距、鳍片厚度[2-3],从而保证功率器件在稳定工作温度范围内,并使散热器单位质量散热效率大幅提高。
在SolidWorks 中建立高频电源风箱、散热器以及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整流桥等功率器件模型,如图1所示,整流桥和IGBT 安装于散热器上,风箱安装于散热器背侧,抽风机安装于散热器底部。整流桥和IGBT 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传导方式传递至散热器,然后通过强迫风冷方式传递至外界环境中。
图1 模型正面及背面
进入风箱的温度约为40℃,风扇为某厂制造的DF-7 离心风机,其性能曲线如图2 所示,风箱进口处为一开孔率为0.15 的多孔板,整流桥和IGBT 在峰值功率下的发热功率分别为30 W 和250 W,使用Hi-Flow 115-AC@10psi 型导热硅片,热阻为3×10-5K·m2/W;散热器粗糙度为Ra0.25,与空气的热阻为1.8×10-5K·m2/W。仿真参数设定如表1。
图2 风机性能曲线
表1 仿真参数的设定
表2 稳态下风扇流量及元器件温度
经软件模拟得:稳态下,风扇出口流量为0.264 5 m3/s,IGBT 最高温度为322.86 K,整流桥最高温度为320.81K,散热器最高温度为317.92 K。稳态下风扇流量及元器件温度如表2。散热器正面温度分布云图和侧面温度分布云图如图3 所示。
图3 散热器正面及侧面温度分布云图
由图3 正面温度分布云图可知,散热器最高温度集中于中间4 个IGBT 处,散热器上部及右下温度最低。由图3 侧面温度分布云图可知,散热器鳍片温度沿翅高方向从外到内逐渐增大,并有一半面积处于低温区域[4-5]。
此散热器原鳍片高度为165 mm,厚度为1 mm,鳍片数目为55,由于散热器的散热效果和鳍片高度、鳍片数目(鳍片间距)、鳍片厚度有关,所以需要从这三个方面分别来考察它们对散热器散热效果的影响:1)鳍片高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保持鳍片数目和鳍片厚度不变,鳍片高度从5mm变化到165mm,每隔10mm 求解一次。2)鳍片数目对散热效果的影响。保持鳍片高度和鳍片厚度不变,鳍片数目从0 变化到65,每隔5 个鳍片数目求解一次。3)鳍片厚度对散热效果的影响。保持鳍片高度和鳍片数目不变,鳍片厚度从0.5mm 变化到1.5mm,每隔0.1mm 求解一次。
仿真结果见图4,从图4 可以得到:1)元器件温度随散热器鳍片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并且当鳍片高度超过55 mm 后,温降幅度很小;当鳍片高度超过95 mm 后,温降几乎为0 K。2)元器件温度随散热器鳍片数目的增加(鳍片间距减少)而降低,并且当鳍片数目超过30 后,温降幅度很小;当鳍片数目超过50 后,温降几乎为0K。3)元器件温度随散热器鳍片厚度的增加而降低,鳍片厚度从0.5mm 变化到1.5 mm,元器件温降不超过2 K,并且温降亦趋平缓。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散热器散热效果影响最大的因素为鳍片高度和鳍片数目(鳍片间距),当鳍片高度从5 mm变为95 mm 时,降温幅度超过20 K,当鳍片数目从5 变为50 时,降温幅度超过19 K;虽然鳍片厚度也影响散热性能,但和前两者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当鳍片厚度增加时,散热器质量急剧增大。综上所述,散热器优化方案应该从鳍片高度和鳍片数目(鳍片间距)入手,兼顾散热余量和制造成本,故现将鳍片高度由165 mm 改为100 mm,鳍片数目由55 改为50。
图4 元器件温度变化曲线
对改进后的模型再进行一次仿真分析,最终得到稳态下:风扇出口流量为0.271 7 m3/s,IGBT 最高温度为323.75 K,整流桥最高温度为321.62 K,散热器最高温度为318.81 K,综合表2 得到表3。改进后散热器侧面温度分布云图如图5 所示。
表3 改进前后结果对比
从表3 可以看到,改进后风扇流量增加了2.72%,而IGBT、整流桥、散热器的温升不超过1 K。再对比改进前后散热器的质量,由26.24 kg下降到19.69 kg,下降了24.96%,降幅非常明显。从图5 可以清楚看到,散热器鳍片温度分布较改进前均匀很多,没有出现大片低温区域,即单位面积散热效率更高。
图5 改进后散热器侧面温度分布云图
本文对某高频电源散热器进行了CFD 分析,得到了散热器的温度场及各元器件的温度,比较并分析了散热器在不同鳍片高度、鳍片数目、鳍片厚度条件下的散热效果,得出如下结论:1)散热器鳍片高度、鳍片数目、鳍片厚度都对散热效果产生影响,相比鳍片厚度,前两者对散热器散热效果影响较大。2)随着鳍片高度和鳍片数目的增加,散热效果逐渐增强,但超过一定数值之后,影响甚微。3)本散热器通过合理优化,可以保证在散热效果不降低的情况下,降低重量约25%。
[1]林媛,彭浩.一种新型热翅板式电子散热器的模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9(3):150-152.
[2]景莘慧,陈文鑫.大功率电源模块的散热设计[J].电子机械工程,2003,19(1):28-30.
[3]杨湘洪,郑艳妮,厉春元.翅片热板散热器的设计[J].机械研究与应用,2007,20(1):68-69.
[4]陈超祥,胡其登.SolidWorks Simulation 高级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32-144.
[5]陈超祥,胡其登.SolidWorks Flow Simulation 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