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 慧
(黑龙江省宁安市人民医院妇产科,黑龙江 牡丹江 157400)
胎膜早破又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指孕妇在妊娠不足37周时,发生临产前胎膜破裂[1]。胎膜早破对孕妇及产儿的危害较大,容易造成孕妇产后大出血、宫腔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窘迫等。孕妇发生胎膜早破的孕期越短,胎儿窒息及死亡率越高[2]。此次研究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4例胎膜早破产妇,对其进行护理,现将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选取2012年4月~2014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44例胎膜早破产妇,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两组各有胎膜早破产妇122例。年龄20~40岁,平均年龄(28.31±2.14)岁。244例胎膜早破产妇中,184例产妇为初产,40例产妇为经产。孕周29~31周67例,孕周31~34周71例,孕周34~36周106例。两组胎膜早破产妇在年龄、孕次、孕周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观察组护理方法
观察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方法如下:①确定问题:对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的临床护理进行观察,从而总结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妇在临床中的主要问题,如:产后出血、宫腔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儿窘迫等。②循证支持:使用计算机将上述问题通过“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进行检索,从而为护理工作提供研究证据。对证据的可靠性、真实性及对本次研究是否有帮助评价,从而确定结论。③护理方法:未足月胎膜早破容易造成孕妇宫腔感染,对胎膜早破影响较大,正确的使用抗生素可有效的降低宫腔感染等情况。患者入院后,对其脉搏、体温、血常规等进行监测,观察患者是否出现感染征象,如果患者出现感染征象应及时向医生汇报。对患者会阴进行消毒,并要保证患者床铺的干净整洁,保证患者病房内的空气质量,及时开窗通风。患者入院时心理压力较大,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心理、生理状况进行评估,在为患者进行护理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对患者造成刺激。胎膜早破后患者会有羊水从阴道流出,脐带可能会随之脱垂,容易造成胎儿宫内窘迫,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将体位转换为被动体位,从而防止脐带脱垂。
1.2.2 对照组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进行护理。
将两组胎膜早破患者的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情况、新生儿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进行比较。
使用SPSS19.0对两组胎膜早破患者的资料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方法为百分率(%),使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情况、新生儿评分、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进行比较,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产后情况比较
胎膜早破在临床中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胎膜早破会对孕妇及新生儿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如围产儿死亡、早产、产褥感染、宫腔感染、难产等[3]。造成胎膜早破的原因较多,如患者子宫内口创伤、松弛,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患者下生殖道感染,妊娠后期患者因性交引起胎膜炎以及机械性刺激等,总体可分为宫颈机能不全、感染、胎膜机构发育不全等[4]。
随着当前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学的模式也发生改变,护理人员的工作也有简单的完成医嘱转变为现在的为患者提供更好更全面的人性化服务[5],这样的护理模式不仅仅提高了患者疗效,而且提高了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6]。
此次研究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在患者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新生儿评分、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几个方面,观察组患者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的方法在对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在产后出血量、产后感染率、新生儿评分、胎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这几个方面,均优于传统护理模式,因此在将来的胎膜早破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将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推广。
[1]殷素珍.循证护理应用于孕妇未足月胎膜早破的效果分析[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35(5):286-287.
[2]马 静.循证护理在胎膜早破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26):86-86.
[3]侯 菊.循证护理在未足月胎膜早破中的临床实践[J].临床护理杂志,2011,10(1):51-52.
[4]全清华.胎膜早破的观察及护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4,(24):227-228.
[5]余丽娟.循证护理在35例胎膜早破孕妇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4,(20):118-118.
[6]尹利平.循征护理在胎膜早破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3):21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