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风
误区之一:孩子练琴越早越好
有不少家长认为,要让孩子有出息,就必须让孩子早点练琴,而且越早越好。有的家长甚至在孩子不满3岁半就开始为孩子找老师,要求孩子学琴,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
根据少儿骨骼发育的情况,由于女孩儿比男孩儿的生理发育得要早,女孩儿可以从3岁半开始练琴,男孩则要从4岁开始。而且,“3岁看老”的说法并不准确,一些国外著名音乐家也并不都是从少儿时代就开始显露天赋的。
误区之二:学琴就是为了考级
本来,钢琴考级是对钢琴弹奏水平的一种检测手段,而非弹琴的最终目的。但有一些家长却视考级为奋斗目标,深陷于为考级而考级的怪圈不能自拔。不仅消磨了孩子学琴的兴趣,更阻碍了孩子琴艺的正常进步和发展。
急功近利的家长刺激了钢琴教育市场的畸形发展。有的钢琴老师只着重对孩子考级曲目的辅导,更有甚者一年只教学生弹四五支曲子。虽然这样教出来的孩子也能过级,但基础不扎实,实际能力与考过的级别远远脱节,十分不利于学生琴艺水平的正常提高。
误区之三:跳级越快的孩子越优秀
钢琴教学本来应从入门起步,规范化地循序渐进。但部分家长只将考级作为孩子弹奏水平的唯一标准,盲目鼓动孩子报考与实际能力不相符的级别,甚至跳级。
郎朗的启蒙老师、沈阳音乐学院教授朱雅芬说,家长心态不正确,会直接危害自己的孩子。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跳级,一年专攻四首曲子(因为考级只考四首不同的曲子),结果证书到手,琴却不会弹了;有的家长让正在读书的孩子放弃文化课在家一味练琴,虽然一时水平上去了,但最终因文化底蕴不足,变成了枯萎的豆芽菜。
误区之四:练到高级别才请好老师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在学琴初期,只要随便找个老师就行了。等练到四五级以上,再去请专业性较强、水平较高的老师来辅导。其实,这种做法对孩子学琴相当不利。
一位从事钢琴教育几十年的钢琴教师十分遗憾地表示,部分有音乐天赋的孩子被父母这样的想法给毁了,他就曾遇到过好几个这样的孩子。本来,这些孩子资质都不错,但由于启蒙老师的专业技术和理论水平较低,给孩子“培养”了一些相对固定甚至顽固的坏习惯,俗称“练歪了”。
有经验的钢琴教师都说,教这样的孩子比教一个什么都不会的孩子还难。因为要改正他们的这些坏习惯,老师和孩子要付出几倍于从前的努力和汗水。因此,孩子练琴初期不但不能草率了事,反而应更加谨慎。
误区之五:重视技巧、忽视音乐
很多孩子在演奏中,虽然手指在琴键上显得很灵活,但却常常缺乏一种音乐的感觉,演奏得很枯燥、乏味,就像是在打字。事实上,重技巧轻音乐的情况在国内很普遍。一些考出钢琴六级、八级,甚至十级的琴童,其音乐的理解力、感受力甚至还不如一些从未接受过乐器训练却喜欢听音乐的同龄孩子。
音乐和技术是钢琴学习的两个方面。音乐是最能发挥人的想象力的一门艺术,当我们演奏一首钢琴曲时,不能只单单地为了表现出音符来,更重要的是要把一首乐曲的意境演奏出来,让自己和听众都能受到感染和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