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波
(吉林市第十六中学,吉林 吉林 132021)
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新阶段问题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张文波
(吉林市第十六中学,吉林 吉林 132021)
当前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从最初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到现在的“三通两平台”、云计算、智慧校园、教育云、移动学习、物联网、微课程、翻转课堂、增强现实、网络教研等,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方式,提高了教学效率。中小学校在积极响应教育信息化教学的同时,也遇到一些并发的新旧问题,比如从业人员教育信息化素养不足,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不够,学校领导不重视,资源建设不能完全满足教师们的需求,还有一些地区存在设备及经费的难题等。面对这些新老迭起的问题,教育信息化该如何开展,如何在解决一线师生教学问题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是当前的难点也是重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已有十多年,信息化教育的重心应该转入新阶段,由关注硬件到关注教师观念和教师教学实施,关注学生的学习发生及信息素养的渗透,对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应该成为学校重点关注的指标。
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师生;问题与对策
教育部日前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提出,到2020年,需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1]。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国务委员刘延东在2012年9月5日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把当前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目标概括为建设好“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2],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创新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全面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人力资源强国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教育信息化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是创新变革教育方式的重要手段。教育信息化与教学的融合程度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成效,当前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已经有了很多可视化的成果,由最初的“校校通”到“班班通”再到当前的“人人通”平台的搭建,到硬件设备如计算机、平板电脑终端、智能交互平板、远程视频教学的研发,这些对于改善和提升教师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那么对于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资源建设的适切性、以及软硬件重视的不均衡、教师与学生的需求,是亟需解决的重大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在需要重新审视资源建设、教师信息化培训及软硬件设备购买的同时,需要加强信息化领导力的管理,来确保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学生的信息化需求得以实现。
当前各中小学校都在积极的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信息化技术背景下的教育改革。在起初的阶段,各校配备电脑、计算机、投影机等设备,提供信息化教学的硬件保证,后逐渐软硬件同步进行,利用资源平台和教学平台实施开展在线课堂,发展到现阶段,无论软件硬件上基本上都是一流的服务,但是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化设备,将信息化教育发展的效益发挥到最大化,是各中小学面临的最大难题。
南国农指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化技术,开发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过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李克东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积极应用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3]。从教育信息化的认定范畴来看,教育信息化突出的是系统的教育过程,重点是运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对教育过程的优化,目的是在于培养当前社会的创新性人才。
在一些中小学中,许多领导认为教育信息化就计算机化,认识不到教育信息化是资源共享的教育,认识不到教育信息化多层次发展的问题,往往一谈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建什么档次、什么标准的计算机网络,不能够从实际出发,切实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思想观念不清[4]。还有的领导不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性,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要开设信息技术课,要教给学生计算机知识或上网的知识,没有课程的观念,没有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观念[5]。像这种观念和认识在教育信息化的最初阶段就存在,一直延续到目前。在教育信息化发展深化改革开展的同时,没有随着其发展而深化认识,归结原因在于最初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认识不到位,不全面,不能把握教育信息化的重点本质,从而来进行深化改革,致使当前的一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没有达到预期的计划和效果。
教师信息素养不足是制约信息化推进的瓶颈问题。在中小学校中,领导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和定位以及执行力,间接决定了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认识和认可度,更有甚者,积极探索信息化教学尝试的教师会因为学校领导的关注重点内容而“无奈”退出,从而营造了整个学校的教师应对态度。对于信息化教学,教师们没有深入理解信息化教学的本质,基本上是领导安排做什么,于是教师们配合做什么,没有发挥整个过程中的主动性和深入度,所以对于一些工作的开展停留在了表面功夫上;此外,教师教学任务重,并且行政事务繁多,这些决定了教师们无法正常预留出更多的时间来深入的钻研信息化教学的实施方式以及个人教学方式整合的方法。对于教师来讲,信息化教学,到底能够在何种程度上提升与改进教学,如何与教师已有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相融合,其培养目标与当前大环境下的考核目标是否相一致,决定了教师们对其关注的深入程度和认可程度。很多时候,无论是教育技术圈内圈外的人士都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教育技术教师是为其他学科教师服务的“杂工”,这种学科角色界定也决定了当其他学科在接受和认识信息化教学的态度。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培养目标及意义,教师们还需要重新全面的认识,从而转变观念,来开展信息化教学。
与此对应的问题是信息化教学的师资团队过于匮乏。师资力量不足,影响信息技术教育质量,信息技术专业人员严重匮乏,全体教师中掌握信息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的比例低,能够承担信息技术课的教师不过三四个人,更不要说进行网络管理开展信息化教学普及了[6]。信息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因为学校对于学科的认识定位导致其他学科的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和界定也有偏差,认为是“偏远”的学科,“偏远”的教学理念,这种定位直接影响学校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整合认识,以及学校信息化教学团队的发展。像一般的中小学,有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就是专业的了,唯一的信息技术教师是为学科的多媒体课件、机房等服务的,而不是为改进教学理念,推动信息化教学服务的。自然,推动和实施信息化教学是整个学校的工作,是一个团队齐心的工作,但是整体的认识决定了信息化达到瓶颈之前的路径。
在国家下拨的信息化教育经费建设中,不同地区的学校以及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经费获取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讲,农村地区基本上能保证最基本的硬件提供,一般的城区学校也是只能在设备方面得以建设,比如师资、比如后期培训、维护、软件配套等方面经费不足。对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定位的示范校,对于经费的划拨要照顾整体发展和特色发展,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均衡而不是拉大现存的教育鸿沟。
对于信息化教学设备,有老师反映说有的设备买回来放了两年,基本上没怎么用,但是现在和配套的软件、平台搭配起来,在性能指标上又不能很好的达标,这就造成了一个两难问题,设备是新的但是在过程中没被利用,却成了没有什么价值的物品,而新一轮信息化教育硬件指示又下发的时候,对于“旧”设备不知该做何处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对于设备更新及利用的管理有待加强规范。此外,教育信息化的实施不能只是盯着信息化设备转,而是要真正的落实到学生终端,学生的使用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能力提升和素养提升。
从教育信息化实施最初,教育部门就开始教育资源规划与建设,目前形成了几大资源库和资源平台,也有一些商业机构专门开发资源形成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库,还有教师自发共享上传的教学资源。资源整体丰富但存在资源重复建设的现象。对于当前的资源利用到底如何?不可否认,有些资源确实给教师备课、上课、学生学习带来了很好的服务,与此同时也存在着面对着如此丰富的资源,教师不知如何开展利用的现象。教学资源的建设不仅强调科学性、技术性、艺术性,更应强调教学资源建设要遵循教学规律,为教学服务。当前已有的一些信息化教育资源,各种形式共存,图片、独立视频、Flash等,片段化呈现性资源较多,系统性和交互性资源较少。上述问题给中小学教师在备课、上课使用资源时增加了额外的工作,比如资源的再处理,再者资源的使用效果不佳,易用性需要进一步考量,进而导致教师对于资源的使用态度。此外,信息化教育资源的整体的更新周期有待更改,需要进一步贴近对于一线教学的实际关注。
教育信息化开展至今,有可喜的成果,有需要持续解决的问题。比如在信息化管理方面:缺乏相关的制度规范和系统的规划管理已成为制约部分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长远发展的根源性因素。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管理和规划,部分地区缺乏制定带有全局性、基础性的规划政策的意识,或者对相关标准规范监督执行不到位,从而制约了部分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长远发展,还有可能成为制约基础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的根源性因素[7]。比如信息化基础设施和经费投入方面,投入比例存在失调现象,持续的投入保障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资源建设落实不好,进而教育均衡方面又出现新的鸿沟。对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制度和标准该如何细致落实和保证,关于学校信息化领导力以及经费、设备、资源和教师学生各个因素的管理等,为了教育信息化的长久发展,真正成为教育改革的至高点,需要系统的规划和管理。
面对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新旧问题,作为教学的一名研究者和实践者,结合已有的研究,来深入的思考对策。教育信息化包含六大要素:其中网络建设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教育应用是目的,人才队伍是关键,制度和标准是保证。对于这六个要素,哪些是前提,哪些是关键,都需要根据实践来确定。根据目前教育信息化在中小学表现的常规现象,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管理保证(如下图所示):首先教育信息化整体的规划和管理,对各个要素需要进一步梳理和考量,来确保各个环节的必要性和实施。其次围绕教师信息化教学理念和执行力和学生培养目标为重点,从各部门教育信息化整个观念、信息化领导力、教育信息化师资与培训、资源建设与硬件保证来实施。
中小学信息化发展问题对策框架图
首先,根据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现状,应该从教育信息化全局的角度来整体规划已有的发展阶段成果和进展,从规划到管理,再到策略、资源、设备、师资、进而到实施目标来全面分析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划制度和标准,来落实教育信息化的执行和操作,确保教育信息化实施的最终目标。规划和管理要一一对应到具体的时间、具体的事情和具体负责的管理者,而避免政策在实施中流失。
其次,对于教育信息化整合观念,这是教育信息化实施的关键前提要素。纵然各方面万事俱备,但是在观念上认识不足、不到位,对于各中小学校来实施开展教育信息化也是力度欠佳。如何确保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全面、深刻、到位,把握本质,掌握其引领作用,首先要确保教育信息化制度规范目标明确,使中小学教育管理者、教育者能够深刻意识到重要意义,和教育培养学生的终极目标一致;其次,各地区管理者要能够正确重视,从而引领,不能对一些政策的解读半知半解,导致各校实施起来不知所以然;最后,对于观念认识,要把握典型示范校,以信息化教学实践来给教育工作者提供真实的体验,以实践和规划以及教育目的来针对性开展培训。
第三,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对于中小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领导力,可以看到已有的研究中会有类似调查结果:95.9%的学校有专人领导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其中具有信息技术管理与应用专业能力的领导人只占33%,有36.1%的主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对信息化建设并不在行[8]。该研究结果表明当前加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者信息化领导力的迫切性。“半路出家”安排搞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推进,间接表明了对于教育信息化认识的态度和观念,其他学科的教师管理者都可以触手,从而从根子上决定了其执行和管理效果。在这个层面上,需要规范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管理者专业能力和领导力,确保从态度上的认识和专业,进而规范推动和实施。对于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既要对于当前教育信息化发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同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纵向横向的发展要有深度认识,结合新媒体新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与社会发展维度相结合,以教育目的为核心,能够以引领的态度来规划执行。
第四,资源建设与硬件保证。如何才能避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资源重复建设以及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这是所有研究者和管理者、教学实践者每次都要面对的问题。首先,对于资源建设规划要明确,对于各个地区的中小学来讲,教材不同,所需资源也有所不同,从这个角度来看,需要来明确各个版本的资源建设规划和标准,保证资源建设的质量和与中小学教学的适配性;其次,发动一线教学实践者参与资源建设,改变以往专家团队高层搞资源建设规划有些脱离实际需求的面貌,从教学实践中出发来做需求出发,从需求中落实计划,达到资源可以有效利用的目的。最后,资源建设与利用不能单纯归结为资源的问题,教学是资源的再次设计和呈现艺术,对于教师而言,资源必须和教学相结合再次精加工选择利用,而不是直接取来不做设计,从这个角度来讲,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和选择能力有所增强。
对于硬件设备保证,根据整体教育信息化各个阶段的规划标准来实施,确保设备能有、能用、能发挥作用,而不能买回来是新的,更换时还是全新的当作摆设;其次要均衡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对于硬件考核标准的比重,加强对于学生开展信息化教育的指标比重;最后,对于各区域各中小学的硬件经费要确保,成为一个系统,做到能够买得起,能够使用起来,还可以维护得好。
第五,教育信息化师资与培训。教育信息化不是一个单纯的口号,其落实根本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当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团队匮乏,整体规模不佳,更不用谈中小学里培养众多信息化教学带头人。解决这个问题,要重视信息技术这个学科,首先高校培养的信息技术人才要得以发挥专业特长,能够有足够的用武之地,而不是服务众学科的“杂家”;其次,在中小学校要重视并界定学科角色,确保没有偏见,使得该学科不被边缘化,避免专业人才流失,并且要加强与各学科教学的结合,发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融合的作用,整体上提升教学。
当前为解决信息化教育普及的培训较多,比如教育部启动的“国培计划”,各种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以及企业开展的新技术新媒体的业务培训等。培训出发点是好,培训的设计以及培训的形式、培训的考核、培训的效果实施如何又是另外一种情形。培训的目的在于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实施,深化对于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所以,对于培训来讲,一要做好培训定位和目的,二要做好课程设计及适合的教育对象,三要做好考核指标体系,四要持续跟进培训实施效果。什么样的培训是一线管理者和教学实践者关注和期望的,什么样的培训方式是受欢迎的,什么样的培训内容是亟需的,这些事开展培训的前提。
最后是教育信息化的实施终端:教师和学生。教师的教育化教学理念的认同度和理解程度决定了教育信息化实施的最终效果。如果说教师是终端,那么前面所有的都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新加坡的学校教育信息化评估体系主要有三个评估领域:学生、教师和学校管理者。评估体系中认为学校管理者是创造条件和推动整个系统发展的关键;教师在培养利用信息技术丰富学习经验,从而在促进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学生则是主要的关注点,分别从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协作学习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工具辅助学习的能力三个方面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9]。
如何提升和确保教师的教育信息化的教学接受能力,第一,教师教学考核标准要适当调整。中小学校里向来都是语文数学是主科,主科的惯性思维决定了教师的地位,信息技术的学科地位决定了学科教师对其的认识和定位。同时,教育信息化是其学科专业之外的方式方法,对于常规教师来讲,是一个新的任务,在不影响或者不能很好的提升教学成绩的背景下,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直接可见一斑;第二,加强教学目标的深度认识,从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培养的目标相结合的角度来长远的看待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使得教师从思想上意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长远的责任与义务;第三,加强对于教师和学生端的重视和关注。从我国当前制定的一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有标准和指标来看,更多的是侧重资源建设、硬件提供,很少能看到对于教师观念和学生端的考核和关注。对教师信息素养的评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估,是现阶段教育信息化的一个发展重点。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信息化的实施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主要就现阶段教育信息化实施过程中观念、意识、规划、资源、硬件、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梳理,如何去应对当前的问题阐述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学实践者的对策。当前信息化发展的阶段,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信息素养的关注和评估,使其成为教育信息化实施保证的落脚点。
[1]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发布[DB/OL].http://www.edu.cn/focus_1658/20120330/t20120330_760479.shtml,2014-01-17.
[2]张杰,赵江.北京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J].中国教师报,2002-12-25(A4).
[3]郭涛,王亮.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和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2,(2):106-108.
[4][6]金陵.2013年中小学信息化趋势探微[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1):27.
[5]张敬涛,胡小勇.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中的成功经验与存在问题[J].中国电化教育,2008,(12):20-24.
[7]郭绍青,姚军,李晶.甘肃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3,(4):67-70.
[8][9]肖雯.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06,(1):279-280.
张文波: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校教育改革、教育信息化(568807437@qq.com)。
2014年1月21日
责任编辑:李馨 赵云建
The New Stage Problem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Zhang Wenbo
(the 16th Middle School in Jilin,Jilin Jilin 132021)
Now the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enters into a new stage,From the original 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 to the present“three links two platform”,cloud computing,the wisdom of the campus,education cloud,mobile learning,Internet of things,micro course,fl ip,augmented reality,Internet etc,This enriched the teaching methods,improved the teaching ef fi ciency.Whe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responsed to positive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instruction ,at the same time,they also encountered some concurrency of old and new problems,such as lack of literacy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the awareness of informationization teaching is not enough,the school leader don’t value very much,the resource construction can’t fully meet the needs of teachers,some areas have equipments and the problem of funds questions,etc.In the face of these new and old problems,how to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develop well,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a gleam of teaching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that’s the current dif fi culties and the key.There are more than ten years of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The center of informatization of education should be moved to a new phase by focus on hardware to focus on ideas and teacher teaching,should focus on the students’ learning and the penetration of information literacy,pay attention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should become focus target.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Leadership;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G434
A
1006—9860(2014)05—003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