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对高考加强能力考查的认识和实践探索
李瑛
注重能力考查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价值目标。高考命题要实现对能力考查的真正体现,需要根据高等学校选拔人才需求,进一步研究各学科知识体系,细致分析各学科能力组成,建立能力考查结构框架;需要深入研究各种题型及其功能,进一步优化试卷结构;需要进一步改进评分办法(或标准),尤其是对开放性试题的评分,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也要重视考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合理理解和思考,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操作性强且以能力性向评价为主的评分细目表,以确保评价的信度。
高考;能力考查;认识和实践
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培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高考承担着为高等学校选拔合格新生的任务,其价值取向必然反映国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20世纪90年代末,高考内容改革逐渐成为高考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命题以能力立意,高考加强能力考查日益显露出其重要性。
纵观我国恢复高考以来高考改革的进程,高考内容改革一直是改革的焦点。现代社会的向前发展,人才观发生了变化,高等教育选拔人才标准也在变化,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逐渐成为高考内容改革追求的价值目标。
随着标准化考试试点的成功,教育部统一制定了各学科的考试说明,确定了合理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要求,并明确指出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并要求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全国统一考试说明的出台,高考内容改革呈现出了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变的明显趋势。1999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意见》,标志着高考内容改革进入进一步深化期,意见提出“高考内容改革是高考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总体上将更加注重对考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试题设计增加应用性和能力型题目”“命题要把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转变传统的封闭的学科观念,在考查学科能力的同时,注意考查学科的综合能力。”这一阶段的高考内容改革,体现了“考能力”的观念,完成了由对学科知识的再认、再现向反映深层智力因素的学科能力进行测量和评价的转变。
2004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课程标准替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建立了新的课程理念和教学理念,强调高中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科学和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普通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1]。允许课程多样和选择性的课程改革必然牵动高考命题改革,自2004年开始,继北京、上海高考自主命题后,先后增加了14个省市开始高考自主命题。新的课程理念对高考内容改革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教学[2008]4号)指出,“高考的考试内容要实现与高中新课程内容的衔接,进一步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考生实际,注重对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各自主命题省市的高考命题遵循“三个有助于”的指导思想,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统一考试大纲和“指导意见”精神以及高中教学实际各自制定了考试说明,自主决定试卷结构、考试内容等。2010年国家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中提出了“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要求。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高考改革提出了“不分文理科”“一年多次考试”等改革目标,更加强调高考考查的重点应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新时期的高考内容改革无论是从命题思路、考核内容还是考试形式上,都进入了个性、多元的综合发展期,且始终是以考查考生建立在学科知识和技能之上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关注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科专业基础理论和教育测量理论的结合,奠定了各学科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的理论基础,高考命题开始重点研究认知领域中的知识、理解能力和技能等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考的实际,将认知领域中的知识和能力的理论进行“学科化”,即根据教学大纲的目标要求,确定高考各学科测试的目标、内容、形式和能力要求等,并以考试说明(大纲)的形式向社会公布,突出了高考以学科能力为重点的科学素养的考查。21世纪,随着新的高中课程标准(实验)的颁布,提出了新的学习理念,综合应用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等目标被提到了高考能力考查结构的顶端。
对学科能力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无统一解释,其中较恰当的说法是“学科能力是学生的智力、能力与特定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学生智力、能力在特定学科中的具体体现”[2]借鉴这一思想,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各学科考试大纲对学科能力的划分以及心理学相关理论,可将学生学科能力划分为三个层次的能力,自下而上分别为一般层次能力、中层次能力、高层次能力。一般层次能力可理解为一般学科能力,是指在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及解决学科问题时所应具备的一般心理能力,如识记能力、观察能力;中层次能力是指建立在一般能力之上的而又是达到高层次能力所必备的能力,如理解、分析综合、运算、信息收集和处理、简单推理和判断等能力;高层次的能力是指在识记、理解和简单分析等基础上的应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批判思维能力、探究创新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等。如图1所示。
图1 学科能力的模拟结构
以下是对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高考考试大纲中学科能力考查要求的认识:
高考语文学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版)规定: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
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以上六个层次的能力可按学科能力的模拟结构进行划分,如图2所示。
语文学科高考考试大纲对能力层级的划分是基于美国B.S.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理论,而从语文学科本身来说,听、说、读、写是语文能力的基本构成。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有两个方面的本领要学习:一方面是接受的本领,听别人说话,读别人写的东西;另一方面是表达的本领,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口头语言的说和听,书面语言的读和写,四种本领都要学好。”听、说、读、写密切相关又相互影响,可以独立发展,但只有这4个方面有机结合,得到整体、和谐的发展,才构成一个人的语文能力。高考大纲对考试能力层级的划分和语文学科本身对能力培养的要求,两者并不矛盾。高考大纲对语文能力的划分是从考生学习过程的心理特质来制定的由简单到复杂的能力层级结构,具有可测性,便于对考生的语文知识和能力水平进行客观评价;听、说、读、写是以应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为表现的语文基本技能,符合语言教学活动的规律,听和读为外部语言的输入,是以对外部知识的理解为主的认识活动,说和写是内部语言信息的输出,从能力的整体结构来分析,听读是说写的基础,说写是对听读输入知识的运用,并且听读和说写是相互促进的。它们的关系如图3所示。
图2 高考语文能力层级
图3 语文学科能力关系
高考数学学科考试大纲(课程标准版)提出了七种能力要求,即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与以往中学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版考试大纲(湖南卷说明)将逻辑思维能力进行了具体化,分成了抽象概括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增加了数据处理能力,对数学能力的提法更为全面和具体,对各种能力做了更加客观的描述性的考核目标要求。其中,空间想象能力可划分为四个层面的能力,即识图、画图、图形处理、创造想象。其中识图是一般层次能力,画图是中层次能力,对图形的处理能力是空间想象能力深化的标志,创造想象则是空间想象能力中的创造力成分,所以图形处理和创造想象可理解为高层次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是属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范畴,是数学能力的核心。可划分为三个层面的能力:即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中的抽象概括、数学思想和方法中的抽象概括、数学模型中的抽象概括。数学模型中的抽象概括能力通常是通过数学建模类的试题有效的发挥作用,需要将现实问题数学化,并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和知识加以解决,所以数学模型中的抽象概括能力是高层次能力。相对数学模型中的抽象概括,前两个层面的能力属于中层次的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是高中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要求考生能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经获得的正确的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的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也属于逻辑思维能力的范畴。
运算求解能力是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的结合。对运算能力有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即运算的准确性、运算的合理性、运算的简捷性、运算的熟练性。
数据处理能力是新课标提出的一种新的基本能力。在高考中,要求考生能够制作、认识统计图表,从统计图表中获取有关数据,并对获得的数据整理、分析,以获取有用的信息。
应用意识在高考中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解答应用题来实现的。在命制时一般应具以下特点:情境新颖;结合教材考查学科的重点内容;问题所涉数学知识与方法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突出解决实际问题时数学的应用价值;背景公平。
对创新意识的考查属于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主要是要求考生能应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比较新颖的问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数学学科能力可理解为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及特定的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其高低取决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牢固掌握和熟练运用的程度。在高考数学命题实践中,强调以“能力立意”,就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科学选择考试内容和合理设问,侧重检测考生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将知识迁移到不同情境中的能力。
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用到一种或多种思想方法,涉及不止一种数学能力,因此,运用各种数学能力分析和解决数学问题时,没有地位的差异。考试大纲对能力的划分不是以能力层次为出发点划分的,而是根据数学问题本身思维品质和过程的不同方面来划分的,在每一种能力中包含了不同层级的思维品质。因此,高考命题在考虑对某一知识内容进行考查时,不是孤立地考虑某一能力,更多的是强调能力的综合考查。“对能力的考查,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强调综合性、应用性,切合考生实际。”[3]
高考英语学科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中提出了高考英语所要考查的各种能力。其中,在语言运用部分,分别对听力、阅读、写作、口语的能力目标作了要求。
听力,要求考生能听懂所熟悉话题的简短独白和对话:理解主旨和要义;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判断;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情感;听懂有关熟悉话题的讨论和谈话并能记录要点。
阅读,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理解主旨和要义;理解文中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作出判断和推理;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写作,要求考生能根据提示进行书面表达:清楚、连贯地传达信息、表达意思,有效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湖南卷考试说明根据写作的考核目标要求将该部分直接用“书面表达”来表示,要求考生应能:在一定的语境中准确使用英语语法和词汇;使用一定词汇和句型,清楚连贯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意思;根据所读短文进行转述或摘要;用英语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口语,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进行口头表达:询问或传达事实性信息,表达意思和想法;做到语音、语调自然;做到语言运用得体;使用有效的交际策略。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指出:“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可见,无论是考试大纲还是课程标准,对英语学科能力的要求都包括听、说、读、写四方面的技能。这种要求是由英语学科本身作为语言科学的性质来决定的。从心理学、系统论的角度来看,言语活动的心理过程表现为外部语言和内部语言(思维过程)的相互转换,听和读是由外部语言到内部语言的转换,说和写是内部语言到外部语言的转换,从而听说读写构成了一个以思维为核心的相对完整的可调控系统。从认知角度来看,语言的运用首先是对信息的输入和理解,其次是在输入和理解基础上的表达(信息输出),听和读是信息的输入和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信息的输出和表达思想的技能,听说读写四种技能是完成语言交际任务的重要手段。
考试大纲对英语学科能力分听说读写进行了能力构建,各种题型对完成不同能力的考查承担着不同的作用。在高考英语命题中,需以能力评价为目的,不断优化题型和加强题型功能,以综合考查考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
高考内容需通过命题来实现,因此,高考命题成为高考内容改革的关键,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指向对试卷内容要求的两个方面,一方面,需充分体现高等学校对新生选拔的要求,以满足高校需要,另一方面需贴近中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贴近中学教学的实际,以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以能力立意,加强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此目标多大程度上在高考命题中得以实现,是衡量和显现高考内容改革成败的关键。
在命题实践中,为了规范命题行为,以及完成命题过程中对试卷进行的审查和命题后对试卷质量的评价等活动,设计科学、合理的能力考查标准至为重要。能力考查是通过测试来完成的,测试的形式有多种,但对高考这种大规模高利害的选拔考试来说,目前只有笔试才是最具操作性而又能更好体现公平的考试形式。在笔试中,题目的呈现形式不同,会引发考生不同程度和差异的心理反应,因此题目的呈现形式即题型的选择是影响能力考查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命题设计和过程中,需多方位分析各种题型对能力考查目标可能实现的程度,达到题型的不断优化和合理创新,注重考查考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基础之上的深层次理解、应用能力和其他高层次的能力,且配套制定科学的评分标准和办法,以保证科学客观地评价不同学习程度考生的学科能力。
能力考查的标准设计是从能力考查策略方面来考虑如何提高测试效度的,目的是从多个环节来保证实现能力考查的目标。高考命题以能力立意,无论是命题设计还是具体命制过程,都应将考查考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与考查考生能力有机结合,通过设置一定情境和问题,引导或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情境,通过获取和整理信息,对问题进行有效分析,综合与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积极思考和探索问题,直至最后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高考命题对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目标设计、情境设置、设问和评分标准的制定等环节得以实现。对每个环节设定相应的执行标准,如图4所示。
是指试题应具备明确的测量能力指向,能正确、真实地测量出考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此“目标”包含了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及题型的确定。考核目标是测试主体根据一定的教育价值取向而制定的欲测量的行为目标,决定考试内容的划分和取舍,命题首先要明确考核目标,即根据总的测量目标确定测试内容,这些内容必须是具体的,可以观察的,可以测量的。能力要求是规定在统一能力框架下不同能力或能力层级要求下的测试要素,根据能力或能力层级规定的测试要素来测试考生在不同能力或能力层级上的表现,命题时明确测试的能力要求,实际上是确定能力或能力层级与测试行为目标的对应关系。题型是考试内容的表征,即以何种形式对考生进行测试,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的特点,测量的行为目标可能有所不同,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也会有差异,从而对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产生影响,所以题型与考核目标、能力要求紧密相连。题型的选择和确定即根据题型与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能力要求的关系确定一张试卷中需对哪些题型进行取舍,并设置合理的题型比例。
图4 高考能力考查的标准设计
合理情景设置有利于测试目标的实现。要求:背景材料与学生之间距离“近”,贴近学生生活;背景材料要有一定现实性的依据,能真实地反映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真”。如数学学科应用题的设计,对模型的要求是“自然”“贴切”,模型是学生所熟悉的,问题情境所包含的数学内容是让学生能自然地与所学内容有机地发生联系,能将实际问题与数学问题建立合理联系。
这是从设问本身所表现的内容来要求的。问题表述简洁明了,思路清晰,不产生歧义;能节约考生阅读题干的时间,提高答题效率;问题的设置指向明确,能明显引发学生作出有效的作答反应;设问从考生的视角出发,视角清晰而新颖,能引发考生的思考,给考生发挥个性的空间;试题有一定的信息量,让考生能将试题提供的信息和问题进行有机地联系。
这是从试题立意来要求的。试题所涉及的知识内容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考生在解决问题时,其认知过程不仅包含回忆、观察等较低层次认知技能,还应有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这里既有思维方法的多元性,即解答问题时表现出的不同的认知结构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考生可从多角度、多侧面、多途径的思考中,找到最科学和合理的解题方法,也有思维价值的高品质性,即将科学探究、自主学习、应用和创新意识等综合能力渗透到试卷的解答中,体现思维的核心价值。
这主要是针对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来要求的。要考查考生的高层级思维能力,开放性试题占有相对好的优势。在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过程中,通过观察不同认知水平和价值取向的考生在创造性思维过程所构建的不同问题的反应模式,可实现对考生独立思考、实践与应用能力、创新精神的有效考查。此外,开放性试题的解答过程或方法的不确定性和多样性,以及答案的多元性等特点,能刺激考生尝试多种路径或方法,探求问题解决的方案,从而给学习水平和能力各异的考生提供不同的展示平台。但由于开放性试题答题过程和结果的开放,会带来评分的一定误差,所以制定科学的、更具操作性的评分标准,做到答案的可控也是命题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题型是试题的外在形式,同一考试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适度变化可能达到不同的测试效果。试题由客观型(选择性)试题向主观型(非选择性)试题的转变是题型创新的主要形式之一。
主观型试题与客观型试题担负不同的测试功能,相对客观型试题来说,主观型试题更能测出较为复杂的行为目标,更能体现思维的过程和品质,适合测量考生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以英语学科为例,客观性试题通常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主观性试题是以非选择题出现,选择题相对非选择题来说,具有保证足够题量又方便用机器进行客观评分的特点,对保证考试的信度有一定贡献,但其局限是很难排除猜测的答题因素,考生听取信息或阅读获取信息后做出的选择不一定很真实,有专家指出,现行题型尤其是多项选择题无法测量所指能力,“尽管听、阅读是非常真实的能力,但是在真实生活中,我们听完他人谈话或阅读文章后,不可能去做多项选择试题,因此,这一题型不具备真实能力的指向。”[4]尽管是专家的个人观点,但并不是没有道理,语言运用能力是抽象的,不易直接观察,非选择题较选择题而言,更贴近真实交际情景,更能测试考生较为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且可留给考生较大作答空间,能较好地考查考生的独立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能有效区分不同层次的考生,同时在形式上没有选项的干扰,可降低考生猜测答案的概率,增加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以湖南省高考英语卷为例,从2010年起,在保留原有阅读填空基础上增加了完形填空(二)这一非选择题新题型,原有听力填空和阅读回答问题等非选择题也增加了分值。
听力填空题是听力理解测试中的一个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一段材料,将试题中的信息补充完整(每小题不超过3个单词)。此题型符合《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讨论和谈话并记住要点;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和“能在听的过程中用适当方式做出反应”的能力要求,考查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根据所听内容捕捉关键信息及做简短听力笔记的能力,符合日常生活中听取、概括、转换信息和记录要点的实际。在完成填空题时,考生需要对材料重新组合,并考虑语法和拼写的正确性,实际上是英语语言运用综合能力的体现。
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第三节完形填空(二)通常是一篇150词左右的短文,设空8个,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在每个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单词(无备择选项),以使短文通顺,语意连贯。衔接手段可以看作一篇文章从结构到内容连贯与发展的“路标”,主要分为语法衔接和词汇衔接,它们被看作“语篇”的谋篇构架,有助于清晰连贯地展开语篇并阐述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本节旨在考查考生是否准确理解并运用必要的衔接手段,侧重考查考生语言的衔接、连贯等语言知识运用能力。
此外,阅读填空符合人们阅读获取信息后梳理归纳要点这一真实过程,阅读回答问题和写作更是生活中常见的沟通交流信息的方式,所以,这种非选择题的设计可以加强考查学生的较为真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高层次能力通常是指应用所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反思和评价以及创造,如批判思维能力、探究创新能力、应用能力、鉴赏和评价以及表达能力等。
以湖南语文学科高考选做题为例,与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相比,选做题的考查目标定位于考查语文学科较高层次的能力,如表达应用与探究能力。
表1 选做题与现代文阅读题在能力层级考查要求上的比较
通过表1比较可以清晰地看到,选做题和现代文阅读的能力层级考查要求集中在“理解”“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4个层级,选做题对“理解”这一较低的能力层级未作要求,而在“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等较高能力层级的要求略高于现代文阅读,如在“表达应用”内容方面要求“以负责任的态度陈述看法,表达情感”“有创意地设计文本”“在人际交往中恰当、得体地表达”;在“探究”内容方面强调“知人论世”和“探讨文本的社会价值”以及“个性化阅读、有创意解读,就某些问题提出独到见解”。可见,湖南高考语文选做题的考查目标是定位于考查语文学科较高层次的能力,尤其是表达应用和探究能力。
数学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是高考数学能力考查中高层次的综合能力。
高考对应用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通过解答应用题来实现,在应用题的考查中,主要涉及考查考生两个层次的能力,一是数学化能力,即能很好地将某一现象或规律转化成数学语言,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或已知的数学模型的能力,其中涉及阅读理解、抽象概括、转化等的能力;二是针对转化而来的数学问题或已知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的能力,此过程还涉及运算能力以及思维能力中的推理、转换、识别模式和迁移概括等的能力。
高考考查考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通过引入新情境问题来实现的。对新情境问题的考查体现在创设试题的新颖情境和试题的设问方式上,更体现在思维价值水平上。在命题中,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数学问题,要求考生能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思考、探索和研究。高考试卷对新情境问题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引入新概念或新符号,命题时设计一些考生以前没有学习过,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数学概念、符号的试题,要求考生通过阅读,正确理解符号语言或文字语言,并能作进一步的运算、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主要目的是测试考生通过独立学习理解新信息、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如2010年湖南高考理科卷第15题:
若数列{an}满足:对任意的n∈N∗,只有有限个正整数m使得am<n成立,记这样的m的个数为(an)∗,则得到一个新数列 {(an)∗}。例如,若数列{an}是 1,2,3, …,n,…,则数列 {(an)∗}是0,1,2,…,n-1,… . 已 知 对 任 意 的n∈N∗,an=n2,则 (a5)∗=___ ,((an)∗)∗= __。
本题以定义的新数列为载体,主要考查从特殊到一般的数据思想方法及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合理推理能力。
二是考查考生探究问题的能力,高考数学试卷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考查考生在观察、试验、类比、归纳、猜想的基础上形成的发现力及探索力;考查考生自主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007年湖南高考理科卷试题:
将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得到如图所示的0-1三角数表.从上往下数,第1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1行,第2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3行,…,第n次全行的数都为1的是第___行;第61行中1的个数是___。
本题要求考生将杨辉三角数表转换成0-1三角数表后,通过深入观察数表的结构特征,运用归纳的思想方法,猜想、发现数表中某些规律,从而获得结论。
制定评价标准是实现对考生评价的重要步骤。要真正实现评价标准对能力评价的客观性,必须变革旧的评价理念,不仅要关注问题解决的结果,也要重视考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合理理解和思考。
就语文学科来说,“重视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是新课标对阅读评价的要求,所以在对考生阅读能力的考查中,问题的设置虽然立足于文本,但其指向却在文本之外,考生在答题时需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并展开适当的联想,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认识。为了达到探究考查的目的,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鼓励多元解读,尊重个体阅读思维的差异,既允许答案的多元,又要做到评分的可控,这就需要对答案采取分项(分等)计分。如2013年高考语文湖南卷第20小题:
中国语中“学”与“问”连在一起说,意义至为深妙。人生来有向上心,有求知欲,对于不知道的事物欢喜发疑问。对于一种事物发生疑问,就是对于它感兴趣。既有疑问,就想法解决它,几经摸索,终于得到一个答案,于是不知道的变为知道的,所谓“一旦豁然贯通”,这便是学有心得。学原来离不掉问,不会起疑问就不会有学。许多人对于一种学问不感兴趣,原因就在那种学问对于他们不成问题,没有什么逼得他们要求知道。但是学问的好处正在原来有问题的可以变成没有问题,原来没有问题的也可以变成有问题。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简要谈谈你对学习的认识。不超过140字。(6分)
问题完全开放,注意了思维的广泛性和深刻性,要求考生启动多元思维模式,发挥综合性思维能力,根据自己的水平和能力,寻求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结合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是一种思考背景和观点的提醒,考生选择空间非常宽广,每一个考生根据自己语文学习的积累,其引述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观点均可能不同,在此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对学习认识的阐述也会各种各样,如何合理和有效地区分考生群体,关键在于评分标准的构建,使答案可控。
表2 2013年高考湖南卷第20题评分参考
表2是从考生作答的内容、结构、表达等角度对考生作答进行分数评定,要求考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中有关“学”的论述有清晰地理解,将前人论述和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很好地联系起来,能从深度或广度上拓展对“学习”进行思考,恰当运用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自己对“学习”认识的观点,从更高的层面或更深的层面,很好地、清楚地阐述自己对学习的认识。这一评分参考的设定能够很好地实现分数对考生不同的认知水平的标识和对考生群体的合理区分。
湖南高考英语卷自2010年以来增加了非选择性的新题型,非选择题留给了考生较大的作答空间,为了使评价更有效度,需改进评分办法,制定更为详细和可操作性的评分参考。以湖南高考书面表达部分的“阅读回答问题”为例,考虑到考生的回答多样性,不是要求评卷人员记住所有答案,而是要求理解试题设问切入点,领会评分原则,根据考生作答分层次给分。如2013年回答问题第81题,满分2分,评分细则对2分、1.5分、1分和0分的各种赋分情况都有原则性的描述和举例。
(2013年第81题)In what way was Podell different from other people in the park?
1)信息完整,表述正确,词数符合要求,计2分。
例如:She was giving free advice.
She gave free advice.
2)信息完整,表述正确,词数符合要求,但无法与提问承接,计1.5分。
例如:By giving free advice in the park.
3)信息完整,无明显错误,词数基本符合要求,但无法与提问承接,计1分。
例如:Doing something different—giving free advice.
Giving free advice.
4)信息不正确,单词无序堆砌,句子无可读性,计0分。
例如:Read“Free Advice”to reach out to people.
近年来,SOLO分类评价方法常被用于考试中的开放性试题的评分标准,该分类法是把学生对某个问题的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5个层次:前结构、单一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其优点是既保留了原有得分点,又使答案有伸缩度,既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也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和变化,还能够改善教学,提升考试功能,培养学生的创新和探索精神,符合新课改发展性评价的理念[5]。下以2008年高考数学湖南理科卷第18小题的评分参考进行说明:
(Ⅰ)求a3,a4,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前结构多元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不能正确得到条件关系式,不能正确求出答案能正确写出a3,a4,并能利用条件对n分奇数、偶数,推得a2k+1与a2k-1,a2k+2与a2k之间的关系表达式,但不能最终求得an的表达式能写出a3,a4,并能利用条件正确求得an的表达式及Sn,但无法证明不等式能写出a3,a4,并能写出an的表达式及Sn,还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0 5 9 1 2
时代在发展,国家建设需要选拔培养各类人才,各类学校理应担负应尽的教育责任,高等学校更是肩负培养重任,如何为高等学校选拔各类人才,科学公平的考试招生制度是重要保证。目前,国家提出了关于改革考试评价制度的一系列重要举措,深化考试内容改革再一次被提到了重要位置。增强考试内容的基础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加强对考生高层次学科能力,尤其是在掌握学科知识之上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是今后高考命题的努力方向和终极目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司马兰,王后雄,王敏.化学学科能力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中国考试,2010(5).
[3]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课程标准实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2.
[4]鲁子问.基于运用能力改革高考英语试题的可能途径[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0(1):17.
[5]刘玉荣,王后雄.高考化学学科能力考查的演变及趋势[J].中国考试,2012(5):36.
(责任编辑 吴四伍)
Practice and Cognition of Strengthening Ability Test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LI Ying
Laying stress on the ability test is the key value purpose of reforming the contents in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In order to realize the goal of testing ability,it’s important to research the knowledge system and the ability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s of selecting talents for the colleges,then setting up a structure framework to test ability.We need also study on the question types and functions of different subjects to improve the test structure.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and better the methods of test paper scoring,especially the open-ended items.It is also esstiential to pay attention to both the question-solving results and the reasonable understanding and thoughts in the process of question solving.Based on that,a detailed catalogue of requirements of exam questions mainly to check the ability scientifically and practically is to be established,ensuring the test reliabilit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Ability Test;Understanding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G405
A
1005-8427(2014)06-0024-12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一般资助课题“高考加强能力考查的创新研究”(课题编号:XJK012JKB014)的研究成果之一。
李瑛,女,湖南省教育考试院,处长(长沙 4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