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嗣禹的《中国考试制度史》

2014-02-04 20:07恒慕义
中国考试 2014年6期
关键词:考试制度进士时期

恒慕义

邓嗣禹的《中国考试制度史》

恒慕义

邓嗣禹著《中国考试制度史》一书首次出版于1936年。恒慕义曾于1938年撰写此文,首次向美国学界及西方国家推荐邓嗣禹的著作,并介绍中国的科举制度。作者从西方汉学家的角度,评述了中国科举制的演变与发展历程,并归纳了我国历代科举考试实施与遗漏的次数,这在目前国内出版的科举论著中是不多见的。这篇文章仅刊载于1982年台湾版的《中国考试制度史》书中,以后再版的书籍中均未见此文。现将全文翻译发表,以飨读者。

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科举考试评述

邓嗣禹先生在过去的岁月里,曾经参与我们传记项目的编写工作,他是中国科举制度史研究的创始人。他的这部书名为《中国考试制度史》,1936年由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出版。这部著作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记载着中国悠久发展历史的资料,也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方便的年表,顺利地完成了243个人物传记的编写工作。

在基督教时代之前几个世纪,对于选拔政府官员价值体系的雏形就有所报道。而在历史的经典文献中,仅有周朝的《周礼》和《礼仪》载入史册。但是在公元前165年,提出了注重官员优秀品德培养,并切实创立了察举制。考试成功者被分之为贤良、能者、优秀,方正、正直和诚实等几类。但是,没有人敢于直接坦率地对皇帝提出反对意见。因此,皇帝开始安排他们进行笔试和口试,进一步考察他们对国家事务的看法。

在公元前134年,每个公侯国都奉命推举孝廉者,即是孝顺、好心、廉洁的人。这些人被指定免试参加一些公共服务。但是在后来,申请孝廉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申请者就要通过起草官方文书,来测试他们的能力和限制年龄来降低申请总人数的比率。经典文献仅是偶尔在贤良和孝廉的考试中,通过口试和笔试再现。

在后汉即将结束的时期(25—220年),推行在以美德为主体的基础上,确定选拔官员的考试科目,避免在察举制中所体现出一些虚伪的弊端。研究者决定按照被称为九级制度(九品中正制),来考察入试官员,这是非常有效的。这种制度持续到大约公元600年。当地官员,根据自己的选择,把自己地区的仕子分为九级,向上级政府部门提供自己的建议,对有志者进行重新考察。入选的仕子将进京,由更高级官员进行再次考试。然后,指定他们进行服务。在北齐(550—577年)时期,皇帝亲自主持考试。据悉,考生的文章如写的太差,将被迫在大厅罚站,有时还要喝墨水。一时间,九品中正制得到了满意的效果。但是在大约公元400年,选择官员的制度,被强大的贵族家族所控制,普通百姓没有机会提升到重要岗位任职。

从本质上讲,公开竞争性的考试从隋朝(581—618年)开始,在唐朝(618—907年)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关于这两个时期考试制度的发展演变,邓嗣禹先生已在1934年《史学年报》第1期第2版上,发表论文进行过论述。在公元605—617年期间,第一次举行进士考试。它起源于公元606年。在后来的622年间中,进士考试的周期是每间隔三年一次。从开始商人的儿子、工匠、理发师、演员和妓女都没有参加考试的资格,到参加最终竞争考试的人,必须是由政府所属中学毕业生或是经过区、县考试的中榜者。

在唐朝时期,参加最终考试时,必须提交以下材料:(1)对当前时事的五篇评论短文;(2)对公元681年间儒家经典历史书籍的评论短文;(3)富有诗意和押韵的原创诗歌与散文。特殊性考试也曾举行,涵盖各种各样的主题,包括数学和法律。

这一时期内,为了检测和防范考试作弊,在公元680年第一次使用了被称为“贴经”的措施。仕子们可以把他面前所有经典文献中的第一页,包括所有字、词、句全部阅览,然后默写和背诵。这仅仅是对记忆的一个测试,与对文章的内容理解没有什么联系。这项措施最终在1072年被废除。

在这个时期中,中国进士考试已成为全国性的考试。考中进士者,每千人也就仅有1~2名。他们在京城内受到众多人群的欢呼,在御花园内接受皇帝赐予的盛宴。他们的名字被刻在石碑上,以激励后代。从那时起,一个人要成为国家大臣必须经过进士考试,成为获得官方职位的垫基石,社会等级的象征。总之,它是国家的最高荣誉。

开始,辽、元、金、清朝代的异己分子非常反对这种考试制度。经过实例考证之后,他们开始接纳它。如在金朝(1115—1234年)期间,有了重要的改进。在开始的时候,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语言来写文章,但是最好的学者,在丰富的中国语言中获得极大的收获。他们决定为中华民族的荣誉而斗争,从而证明他们是文明合格的统治国家。

两个较低程度的官职,秀才和举人,是经过几个世纪的沧桑盛衰演变而来的。特别是在唐、宋时期盛行。在明朝的时候考试制度开始调整。通过区级考试的称为秀才,通过省级考试的称为举人。进京考试成功者称为进士。这三个荣誉职位与我们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是一致的。在1066年,进京考试和宫庭考试每三年一次。这时,秀才和举人考试制度已切实建立起来,前者的考试每年一次,后者考试每三年一次。这个所谓的“八股文”,其主题共有八个部分组成。从大约1487年开始形成固定模式,直到1901年(注:实际是在1905年)才被废除。在开始的时候,八股文每篇文章500字,达到后来发展到每篇文章800字。当这个固定文章的模式已经被建立的时候,它可以帮助学生以系统性和逻辑性的方式围绕主题写文章。很快发现八股文比较死板,阻碍自由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当后来朱熹(1130—1200年)的意见,在经典的解释中成为公认的准则。

邓嗣禹先生从史志材料中研究发现,在唐朝(618—907年)期间,进士考试举行了262次,遗漏了22次。在五代(907—960年)时期,统治者举行了47次,遗漏了五个国家中,两个国家的2次考试。在宋、辽、金时期(960—1279年),他们举行了186次考试(118次考试在宋之后,50次考试在辽之后,18次考试在金之后)。在宋朝和元朝时期,他们停止考试超过了七年(1237—1315年)的时间,虽然在元时期进行了恢复,但几次尝试都失败了。而在后来的朝代中,他们实施了7次考试,时间是在1315—1335年。而在1340—1366年,实施了9次考试。这个考试制度是在明朝1370年时重新建立起来,但是它遗漏了1373—1384年,正在进行的88次考试,这是明朝期间(1368—1644年)全部考试。

(责任编辑 吴四伍)

China Examination System HistoryWritten by Ssu-yu Teng

A.W.Hummel

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Historywas published in 1936.And it was introduced to USA academia and the western countries by Hummel in 1938.From the perspective of Western sinologists,the book was study about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system Chinese,and summarized them practice and omission in past of China,which was rared in the domestic publishing works.This article was also published in the 1982 edition of Taiwan’s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Historybook,later republished books are seen in this paper.The full text translation published,readers.

Ssu-yu Teng;Chinese Examination System History;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G405

A

1005-8427(2014)06-0055-3

恒慕义(Arthur William Hummel,1884—1975),美国传教士,博士,世界著名史学家。本文原载Report of the Librarian(1938)。

[译者简介]彭丽,女,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高级工程师。本文为彭靖审校,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为彭靖所加。

猜你喜欢
考试制度进士时期
四进士(上)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进士or近视》
开心一刻
浅谈湖北省新高考改革过程中考试制度的变化及应对策略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大学体育课程考试制度改革与实践
进士桥
巧改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