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帅,曹俊琳,何兴龙,吴健生
(1.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供电公司,杭州 310009;2.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杭州 310007)
在充分总结近年来输变电工程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管理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抓好前期策划,强化过程实施管理,不断加强施工技术的深化研究与应用,推动施工技术水平的进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这对成为优秀的电力施工企业,是非常有必要的。
目前大部分电网施工企业,特别是地市(县)级电网施工企业的施工技术和装备还不足以满足特高压建设和大规模电网建设的需要,机械化施工率不高,施工中安全风险大、效率低。施工企业研制出的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成果多属应对式、总体水平不高,电网施工以人力为主,施工人员劳动强度大。
由于工程建设任务繁重,科研资金不足,开展的研究多缺乏系统性、前瞻性,专业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施工装备还需进一步创新和开发。对于大部分中小型施工单位,其所承担的工程项目规模一般较小,外部竞争压力小,在施工技术创新及管理方面的积极主动性需进一步提高。
从加强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的全过程管理角度出发,设置评价指标,全面、系统地考核施工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及管理水平:
(1)创新技术和装备应能保证工程施工安全,实现零事故目标;
(2)研究应用的创新技术和装备应具有明显的经济合理性,可降低施工成本,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和高质量。能推动或促进电网建设技术水平和整体管理能力的提高,有较显著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3)创新技术和装备应结合输变电工程施工实际,适应性强,具有较为普遍的应用推广价值;
(4)通过工程建设的系统化、规范化管理,创新技术和装备应能推动工程建设各项目标的全面实现。
结合优质工程创建、总部及区域流动红旗等各项活动,以求实、求细、求严的态度,全面查找电网建设中人员、设备、施工、管理等薄弱环节和安全隐患。通过多方参与、共同分析,结合工程建设特点,提出并确定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管理工作的重点。
在输变电工程建设前期立项阶段,结合工程的特点、条件等,召开专题的设计、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研究分析会,由省电力公司主持,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参与,监理单位、属地局配合,并积极引入设备厂家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多层面加强产、学、研合作,共同分析工程的建设特点及施工中可能遇到的难点,结合现有的电网建设技术水平,自下而上提出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研究的主要内容,创新范围涵盖输电、变电和配电领域,涉及施工技术、装备、调试、管理等各方面。
组织实施环节是整个技术和装备创新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锻炼培养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能力和组建创新团队的重要过程。根据确定的技术和装备创新研究项目,以省电力公司为组织单位,指导并协调整体创新研究及管理工作;施工单位为主要参与单位,承担具体的研究工作;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属地局为参与配合单位。
根据技术和装备创新的重点研究内容及方向,由省电力公司与施工单位签订技术和装备创新研究合作协议,积极与设备厂家及科研单位多层面加强产、学、研合作,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技术和装备创新的目标,并列出节点时间计划及工作要求。
施工单位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及专业特点,借助群众性创新、合理化建议、QC(质量控制)活动等平台,抽调足够数量、经验丰富、在专业范围内有一定特长的技术人员,成立专业技术工作组,并编制具体的研究工作计划,明确研究内容、工作思路、工作节点和主要方法。
根据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研究工作开展的进度,省电力公司全过程参与指导和协调,广泛参考国内外、不同行业的优秀施工经验,适时组织对阶段性的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中间评审,以专家审查会方式保证创新研究成果的先进性、可行性、安全可靠性和经济适用性。目前,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攻关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在积极进行重点技术和装备创新的同时,应重视对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将创新成果的应用作为施工技术和装备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强化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在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由省电力公司组织,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属地局共同参与,组织编制培训教材,多层次全员培训,宣贯创新理念和技术要求。同时,通过多层次、定期、不定期的监督检查,尤其是创新技术和装备在施工现场应用的监督检查管理,保证创新成果在现场实施应用到位。
加强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及管理,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确保了工程进度,全面提升了工程建设安全质量和技术水平。例如:2013年三门核电500kV送出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公司安全管理流动红旗、2013年正阳—大舜220kV输电线路工程获得国家电网区域质量管理流动红旗。
在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研究的过程中,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及时指导并督促施工单位,对创新成果进行总结。成果总结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编写研究报告,在专业杂志上发表技术论文,撰写典型施工工艺,编写标准、规范、规程,或申报国家专利等。应密切结合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的研究及应用情况,并与前期的工作计划及技术和装备创新研究合作协议相对应,根据时间节点及项目内容,及时完成相应的技术总结。
对施工单位的总结成果以验收、鉴定等形式组织进行评审,全面检验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管理工作的实际成效,判定是否符合研究工作要求,并对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对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实用性强、成效明显的创新技术和装备成果,向省级、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行业等上一级申报科技成果奖项,并进行推广应用。
根据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及管理的工作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评价考核机制。共设定5项指标,分别从施工技术和装备的先进性、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实施管理成效等方面考核施工技术和装备的创新及管理工作,以全面提升电网建设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刻苦钻研探索创新的积极性。对省公司级、市公司级优秀科研成果和优秀科技论文进行通报表彰。在专项奖励中设定一定比例,奖励在科研及生产管理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在综合评价考核中也对工作出色的单位给予适当的加分。
舟山与大陆联网工程 370 m高塔组立施工过程中,89 m之内采用2台250 t履带吊配合吊装,而89 m之上采用创新的座地井架和井筒配双摇臂旋转抱杆(见图1)分解吊装技术。在212 m高空设置操作平台,实现抱杆的高空提升。抱杆内拉线采用12组防扭形式,吊装横担和地线顶架时,增设施工用假塔段,利用塔身结构节点直接布置抱杆提升点。
该施工技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找到了大型履带吊与抱杆最佳结合点,既降低了抱杆设计难度,也降低了履带吊的规格,充分利用塔身结构设计井架和井筒作为抱杆杆身;抱杆地面与高空结合二次提升,降低提升重量及安全风险。
舟山与大陆联网工程大跨越塔212 m之下依附井筒设置外附式齿条型施工电梯,使用全方位吊篮满足高空作业要求,并采用全过程视频监控系统与集中控制操作系统,从而降低高空人员作业强度,保证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性,实现了全过程视频监控及集中控制操作,节省了提升架本体和基础,同时简化了场地布置,更便于施工操作。
3.2.1 大吨位座地井架和井筒配双摇臂旋转抱杆
图1 双摆臂旋转抱杆吊装
双摇臂旋转抱杆的最大吊重22 t,最大工作幅度33.5 m,最大非工作风速35 m/s,最大工作风速10 m/s,抱杆性能及参数已超出国内现有的抱杆,结合利用370 m高塔自身的井架和井筒,满足了370 m特高塔的组立要求。其优点是安全可靠性高、操作便捷,有效结合了高塔设计结构特点,实现了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统一,达到了国内国际领先水平。
3.2.2 新型座地双摇臂、外拉线悬浮两用抱杆
抱杆采用900mm×900mm方形断面,结构为座地两摇臂与外拉线悬浮结合式。在进行根开较大的铁塔下部吊装时,抱杆采用座地两摇臂工况,一侧臂起吊,另一侧臂平衡,利用摇臂变幅进行塔片就位;在进行根开较小的铁塔上部吊装时,抱杆改用悬浮工况,见图2。其优点是施工起吊半径大、稳定性好,座地摇臂抱杆转换成外拉线悬浮抱杆,大大简化吊装步骤,提升便捷,操作简便实用。新型抱杆兼具座地摇臂、悬浮2种抱杆特点,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方便地在2种抱杆间切换,使用效果较好。
电力施工技术和装备的创新与管理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是一个不断改进和完善的过程。应以全面提高电网建设技术水平为目的,进一步深入重点分析电网建设单位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把握影响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强化工程建设薄弱环节的改进创新,加强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成果的跟踪落实和推广应用;加强对新技术开发人员的培训和支持,改进和完善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及管理手段,使施工技术和装备创新及管理工作常态化,把创新理念真正贯穿到实际工作中。施工装备的创新,将彻底改变以人工为主、机械为辅的传统施工方法,降低劳动强度,减少高空作业,提高大规模电网建设能力,实现电网建设安全水平、质量水平、施工效率全面的提升。
图2 悬浮两用抱杆吊装
[1]漆奇.电网建设工程智能化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9)∶55-56.
[2]聂文海.基于“三全”管理理念的电网建设管控模式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