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探析

2014-11-27 12:42彭芳坪刘军卓毅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4年18期
关键词:师范生学习者信息化

◆彭芳坪 刘军 卓毅

以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不断整合,带来传统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革,推进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也催化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兴起与发展。伴随着终身学习、构建学习型社会等理论的提出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在我国逐步进入繁荣阶段。然而,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不是简单地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设计中,它是运用先进的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以学生为中心,综合应用各种技术媒介、策略和方法,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并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的系统化过程[1]。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后备军,其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与未来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对师范生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时,一定要将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内涵理解透彻,明确培养的重点,运用先进的理论作指导,严格遵循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切切实实做到科学合理、全面高效的培养。

1 信息化教学设计概述

信息化教学设计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际教育领域,引发“教育信息化”备受关注现象,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教学设计被称为“信息化教学设计”[2]。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密切相关,同时也依赖于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目前,对于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概念还未有统一的定义,但普遍运用的有以下两种定义。

1)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充分、恰当地利用信息资源,科学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以实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系统方法。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提高学业成就,并最终成为具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卓有成效的自我成长者[3-4]。

2)所谓信息化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充分、合理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为学习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策划,创设教学系统的过程或程序,以更好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5]。

表1 传统教学设计与信息化教学设计区别

对比乌美娜教授的传统教学设计概念(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和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6]),可以看出,两种定义的指导理论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而后者则主要以行为主义为基础。它们都强调系统方法的运用和教学设计的目的,但前者更突出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利用,而后者则无提及。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设计的区别,如表1所示。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 在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时,必须遵循的几个基本设计环节如图1所示。当然这些环节的顺序不一定要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1)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目标是对完成课程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或技能要达到的水平的描述,是教学设计的输出。教学目标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有效避免了教学的经验性和随意性[7]。一方面它指导着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及教学资源等的选择,另一方面还充当了学习效果检测的依据。

2)学习者的特征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包括学习者的一般特征、认知风格特征以及起始能力特征等。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者具有的有关认知、情感、社会、兴趣、性别等方面的特征都影响着学习信息加工的过程。因此,教学设计应该与学习者的特征相符合,做到量体裁衣、因材施教,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教学与学习效果。

3)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是为实现教学目标,学习者必须系统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的总和。分析教学内容有助于规定教学内容的范围,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和深刻揭示教学内容各组成部分的联系,以保证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4)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过程是师生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双边活动过程,由教师、教学内容、教学环境和学生四个要素的相互作用构成,如图2所示。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可以保证科学、合理的教学进度,起到优化教学效果的功能。

5)学习环境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学习环境包括上课地点(室内或室外)、室外环境状况、室内设备配备情况(多媒体教室或网络机房)等。学习环境还可以理解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将各种资源和工具有机整合在一起,以支撑、补充学习活动。

6)学习资源的选择。学习资源包括所有能够支持培养学生学习、锻炼能力和发展思维的材料、设施、工具、机构、人等,包括教科书、印刷品以及各种教学媒体、网站、社会文化机构等。在教学设计中应尽可能提供多种资源,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加以选择、利用。

7)学习策略的选择。学习策略包括学习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定向情境、迁移情境)、学习模式(协作型学习、研究型学习、探究型学习、资源型学习等)和学习方法(随机进入式、抛锚式和支架式等)的选择等内容。

8)编写评价量表。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制定一套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教学活动过程及结果进行测评。它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全面、科学地对教学结果做出评价,以此检测教学设计方案的设计质量。

信息化教学设计特征及原则信息化教学设计除了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密切相关外,还具备它独特的特征:1)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对学习过程的全面质性评价[8]。

这两个特征渗透到学习过程的各个要素中,形成更具指导意义的教学设计原则:1)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作为学习的帮促者,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起引导、监控和评价的作用,强调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2)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工具来支持学习;3)以“任务驱动”和“问题解决”作为学习和研究的主线,在具有实际意义的情境中教授学习策略与技能;4)强调生生之间、师生之间、师师之间以及跨年级和跨学科的基于资源的“协作学习”;5)注重对学习过程及结果的多样性评价。

2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的重点

结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环节,师范生应具备的教学设计能力可归纳为学习目标分析与编制能力、学习者的特征分析能力、学习情境创设能力、任务与问题设计能力、学习资源设计能力、教学策略设计能力以及评价设计能力等。每一项能力都非常重要,而且相互依赖、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笔者认为,在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培养中,学习情境创设、任务与问题设计、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策略设计能力的培养既是重点也是难点,牢固掌握这几项能力有助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理念的转变与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

学习情境的创设能力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应该注重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与实际经验相似的学习情境,还原知识的背景,恢复其生动性、丰富性,从而使学生能够利用原有知识、固有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到的新知识、新技能。

任务与问题设计能力学习任务与问题设计并不是随意的,首先应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通过学习问题的解决,明确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完成任务的基本要求;其次,问题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背景、认知能力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最后,问题的设计在确定的概念理论基础上应具备一定的开放性。解决问题的目的不是期望学生一定能给出统一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实践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资源设计能力在建构主义下,学习资源不仅指外在于教师和学习者的物化了的材料,还应包括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物化材料包括媒体素材(文本、图形、声音、视频等)、“复合型”资源(试题、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电子图书、文献资料等)以及各种网络课程。学习资源设计是指为学生提供支撑其学习活动的各类软件资源和硬件系统,并让学生掌握如何通过网络获取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的总和。

学习策略设计能力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学习策略是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安排各元素的程式和方法的能力。常用的学习策略有支架策略、启发式策略、探究策略、竞争策略、角色扮演策略等。在学习策略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以“学生的现有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学生的学习风格”为主的主观原因和以“学习内容和目标”为主的客观原因等两个方面的因素。

3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由于许多在职教师未接受过信息化教学设计知识和技能的专门培养,导致其在教案的编写上仍沿用传统方法。在教育信息化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为了避免类似“悲剧”的发生,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有效培养显得意义重大。根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要求,高校在培养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增加信息化教学设计课程,强化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知识的学习目前,大多数师范院校对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大都通过开设计算机基础和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来实现。而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以培养学生基本信息素养为基础,并教授学生对Word、PPT及Excel等部分办公软件的基本简单操作。可以说,它只是为信息化教学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支持,对如何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则完全没有提及。另一门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程虽然设置了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设计环节要素等方面的知识,但仅用一个章节来论述,大都处于对理论泛泛而谈的地步,根本无法达到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目的。因此,应在师范生的课程中增加相关课程的开设,如信息化教学设计,并保证每个学生人手一本《信息化教学设计指导手册》,以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适当鼓励学生用新型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进行设计,以促进师范生教学设计能力的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典型教学设计模式有基于项目的模式、基于问题的模式、基于设计的模式、基于绩效的模式等。 如将基于设计的模式与基于绩效的模式应用于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基于设计的学习(即DBL),包括概念化、创建与测试以及获得知识这三个基本的环节,它是把学习的内容和目标融入设计的任务和要求中,学生利用一定的设计思想和方法来支持学习,其学习的结果则反过来检验设计的合理性与有效性[9]。它是开放的、非线性的、自由的、循环的模式,如图3所示。绩效技术本起源于教学设计,只是其后来脱离教育领域而在商业领域获得充分发挥。在基于绩效的模式下,教学设计者不只是注重绩效结果,其实他们更注重问题解决方案的选择和设计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

让学生明确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特点,牢记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刚接触信息化教学设计,许多师范生总是从教师的角度去进行教学设计,几乎不会或者很少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是基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其情境创设、任务和问题及资源设计难免停留在形式上,没有多大意义。而基于“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各种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才算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师范生终究会踏入教师行列,所以高校教师在教授这部分内容时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信息化教学设计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让学生在学校里尽可能轻松、高效地学习,获得管用的生存和成长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这恰好也与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为总目标的观点契合。所以如何把“以学生为中心”渗透到师范生的骨髓中显得十分关键。

让学生熟谙信息化教学环节,使其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做到轻车熟路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是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础和框架。师范生只有熟悉各个环节,才能在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驾轻就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环节包括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的特征分析(一般特征、认知风格、起始能力)、教学环境分析(包括国家及学校各部门对教学的政策、现有的支持教学的工具)、教学资源分析、教学情境分析(包括定向情境、教学情境、迁移情境)以及教学评价量表分析等。

注重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强化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教师在上信息化教学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应加强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实践。如多让学生对典型教学案例进行设计,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以及自评的方式,促使学生对设计方案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设计能力的效果。同时,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到学校实习的机会,使学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为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通过进行实践研究,不断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摒弃单一、片面的评价,采用多元化、多样化评价方式(图4)评价一直以来都是教学设计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的评价只关注教师的评判而较少听取学生的看法,只注重总结性评价而忽视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性,只依赖定量评价而较少考虑定性评价,从而导致评价的主观性、单一性、片面性。因此,迫切需要教师改变评价方法。不仅通过教师对学生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价,更应该鼓励小组学生为本组成员进行打分以及成员自己为自己打分,采取学生之间互评以及自评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不仅通过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评价,更注重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项目成果汇报以及学习心得的撰写,并鼓励学生通过Moodle网上平台打分等多种方式评估。同时将元评价运用于整个评价的过程中,从而更公平、更科学、更有效、更全面地评估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

在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求师范生能够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掌握信息化教学设计技能。而且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信息化教育的不断推进,对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通过几次课或者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其将是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需要师范生的教师或导师从自己做起,从每一次教学活动做起,为最有效地培养学生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创设良好的环境或氛围。

[1]冯丽丹,陆美玉.信息化教学设计探析[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8(2):31-33.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祝智庭,闫寒冰,顾小清.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余胜泉,吴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5]黎加厚.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2(10):4-5

[6]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7]李红.面向基础教育新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07(8):71-74.

[8]黄杰.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几点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2007(6):27-29.

[9]伍海燕,王佑镁.整合设计与学习:科学教育中的设计型学习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10(12):75-78.

[10]谢小静.基于绩效技术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探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21):88-90.

[11]胡连峰,陈小梅.浅议信息化教学设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6):67-69.

猜你喜欢
师范生学习者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