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豪斯“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启示

2014-11-26 11:29李宜勇翁宁
职业·中旬 2014年11期
关键词:学徒制

李宜勇 翁宁

摘 要:包豪斯设计学校是近代历史中最深刻的一次设计教育变革,虽然社会经济发展,设计职业教育的模式和内容也不断演变,但包豪斯提出并沿用的“学徒制”教学模式,对今天的设计教育依然有启发性意义。本文从培养目标入手,分别从课程设置、教员组成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包豪斯既注重技能又强调素质的“学徒制”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当今设计职业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徒制 形式导师 工作室导师

1919年3月,著名的现代建筑设计师格罗皮乌斯将原来的德国魏玛市立美术学院与魏玛市立工艺学校合并,成立包豪斯设计学校,这是一所极具革命性和创新性的艺术和手工艺学校。虽然包豪斯仅存在14年,先后经历魏玛和德绍两个时期,直至1933年4月德国纳粹上台被迫关闭,但其“学徒制”的教学模式始终贯彻始终,并对后来的设计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包豪斯的教学理论和手段主要体现在1919年的发表《包豪斯宣言》中,并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完善发展成为包豪斯教育思想。一战后,格罗皮乌斯针对工业革命中出现的传统手工艺与机器生产相矛盾以及技术与艺术对立的状况,提出了“艺术与技术新统一”的观念。格罗皮乌斯极端地认为“建筑师们、画家们,都必须回到手工艺中去!认为艺术不是一种‘职业,艺术家和手工艺人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艺术家仅仅是提高了的手工艺人,在罕见的灵感来临的时刻,上天的恩赐在他不知不觉的情况下使他的作品成为了艺术”。他把社会对艺术与技术的极端渴求描述成“自我演进的方式”,而“旧式美术学院”是昨日的精神产物,他们与社会隔离,把艺术家与工业世界截然分开,为艺术而艺术,缺乏生命力。这种“对艺术与技术的极端渴求”以及对“旧式美术学院”藐视的态度是建立在实用技能而非观念本身上。这一点从格罗皮乌斯在包豪斯成立之初就把包豪斯从一所公立美术大学降格为国立艺术学校。通过一所中专级别学校的行为可以看出,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教育指导理念和培养目标十分明确与科学,学校人才的培养方向坚定地以技能培养为主,通过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培养艺术与技能集于一身的人才。

一、教学模式特点

在教学模式上,学校力图创立一个新的、没有等级区分的手工艺人和艺术家的行会,试图用平等的“师傅理念”抚平技术与艺术间传统的相互鄙视。格罗皮乌斯甚至认为理想的学校是要为作坊服务,并且总有一天要并入作坊。因此包豪斯没有教授和学生,只有师傅、工匠和学徒,只有车间师徒相传的作坊式工作关系。包豪斯实行的这种“学徒制”教学模式是由“形式导师”和“工作室导师”以及“学徒”组成的,课程的安排将现代的方式、方法与类似行会系统的优点柔和在一起,目的就是培养集艺术家和工艺技师于一身的人。

二、课程设置特色

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设置预备课程,并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预备课程强调学生在基础学习中的反思能力和心理感受过程以及对不同材料、作品所获的感受。在此期间的课程学习评价和对学生的关注是预备课程的核心。学生首先要进行为期6个月的技工阶段预备教育,其间学校对学生进行严格考核,通过考试后,才能进入正式课程的学习。这一阶段可以看出,学校设立预备课程不是培养“技能”式的精英,而是面向每位普通学生的学习和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过程,把学生从单一的学习过程中解放出来,释放其创造力。

在正式课程阶段,学生需要同时跟工作师傅学习,在上满规定课程后,通过考试予以毕业。这一期间的学习完全都是在车间进行,称呼上没有老师和学生,只有师傅和徒弟。在正式课程阶段,学校一方面与校外的作坊或工厂签订合同,取得制作订单,交由师傅和徒弟共同完成;另一方面学校利用自己车间定期举办展览会,邀请社会名流、企业主,展示新作品、新技术,并以低廉的价格,新颖的设计吸引大批生产订单,扩大学校影响力。

正式课程阶段要建立在紧密的设计艺术课程结构上,每个单元教学课程要注重对学生设计艺术基础能力的培养,注重合作学习,重视艺术感受的学习氛围,提倡徒弟与徒弟、徒弟与师傅、徒弟与设计艺术作品、学生与历史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对话、互动与共同研究。

这种教学实践活动,已经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不再是僵化的学院化教学,真正称得上是一个与现代化工业生产、服务相联系的,真正具有教与学,实践与理论相联系的基地。现代社会学生的感性与理性思维发展加快,为适应学生思维发展,学校设计教育要在贴近学生生活的同时,必须将设计要素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机结合,以丰富的生活感受和经典艺术作品的感染为主,对学生进行内心的艺术情感激发,使学生能够在丰富的艺术活动中获得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师资配置的独到

包豪斯设计教育的展开离不开学校教员。从包豪斯的师资来看“形式导师”重要作用。在课程中,学生必须进行严格的视觉训练,通过理性的视觉训练,把学生入学前的所有陈旧、感性视觉习惯完全洗掉,取而代之的是崭新、理性的视觉规律,并利用这种新的基础,来启发学生的潜在才能和想象力。例如“形式导师”约翰·伊顿的课程特别强调两点:一是强调对于色彩、材料、肌理的深入理解,特别是对二维和三维空间,或者平面与立体的形式的探讨与了解;二是通过对画面的分析,找出视觉的规律,逐步使学生对自然事物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敏感。另一位“形式导师”康定斯基在分析艺术的基本问题时,特别是在对色彩和图形的理论研究中,融进去的知识范围非常广泛,试图为主观经验的表达找出一种客观规律。由此可以看出,包豪斯的教员没有从一开始就传授具体的实践技术和适应市场的设计技巧,而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把每位学生沉睡着的创造性潜能都释放出来。

“工作室导师”由工程技术人员、富有经验的手工艺人担任。在课程中设立手工艺训练课,通过类似行会中的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全盘手工训练,利用“工作室导师”正确的设计经验指导、解决实际问题。这种实践活动实际上是大规模生产、改进、制作新式样的实验室,为学校赢得生产订单、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条件。

这种师资配置不仅能够使学生精通理论和形式规律,符合现代设计艺术要求的造型能力和创造能力,而且掌握实践操作能力,精通实际操作设计,具备设计师应有的素质,在人力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实力,有成为较强综合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潜质。

包豪斯设计学校“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建立,在注重技能的同时没有忽略艺术素质的培养,他找到了技术和艺术的平衡点,利用科学、开放、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建立了科学、现代、有效的设计教育体系。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带来深刻的启示,我们理解包豪斯“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融会包豪斯设计教育思路,强调设计教育中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对于改进现有设计职业教育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2]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桂宇晖.包豪斯与中国设计艺术的关系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4]威廉·斯莫克,周明瑞译.包豪斯理想[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0.

[5]孚传绩.设计艺术经典论著选读[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李宜勇,浙江商业技师学院;

翁宁,北仑职业高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徒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现代学徒制理念的运用分析
英国、澳大利亚学徒制新发展之比较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探究
现代学徒制在数控加工技术中的运用
高职教育“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
基于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我国职业教育中现代学徒制高技能人才培养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中实施现代学徒制的路径分析
破解现代学徒制在职业教育中的困局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学徒制”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