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虽然语言本身没有性别的不同,但在实际运用中,男性和女性在词汇的使用上却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将对 “人家”自称中的性别使用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单分析。
关键词:“人家”;自称;性别差异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具有社会性。在语言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因社会地位、职业、年龄等方面的不同,在词汇的选择上存在某些差异。其中,性别就是语言使用差异的因素之一。本文旨在从代词“人家”自称用法的角度来分析男性和女性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差异,并从“人家”自称用法的交际功能出发,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寻求其形成性别使用差异的原因。
一、代词“人家”概说
“人家”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代词。它所指代的对象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吕叔湘指出,在早期,“人家”的用法相当于“人”或“别人”,是泛指。中古以后,“人家”从泛指变为专指,大致等于“他”。有时,“人家”也可指自己,相当于第一人称代词“我”,属于自指[1]。
如:
(1)在谈到文化建设方面的问题时,周恩来说:“我们出国访问,参观过人家的蜡象馆、服装博物馆。”( 沈从文《沈从文自传》)
(2)张兆和收到信后,似乎漫不经心地对自己说:“你的信我收到了,想来你就来吧。”他在心里自问:我为什么那么傻?为什么人家对我那么冷淡,我反而热情到不成样子?(同上)
(3)苏小姐瞪眼道:“人家可憐,没有你这样运气呀!你得福不知,只管取笑人家,我不喜欢你这样。”(钱钟书《围城》)
例(1)中的“人家”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和“中国”相对,指 “别国”。 例(2)中的“人家”是专指,句中专指“张兆和”。例( 3 )中的“人家”就是指说话人自己,相当于“我”,用作第一人称。
二、“人家”自称的使用情况
笔者通过对语料库中“人家”一词的检索,发现 “人家”自称的使用者多见于女性,男性却很少见。如:
(4)罗霞说: “还生人家的气呀? 对不起了。我道歉还不行吗? ”(池莉《午夜起舞》 )
(5)“瞧你那点劲儿!叫你运动你不运动,干这点事都嫌累。人家那不是椎间盘不好吗,让你踩那是对你的信任!(六六《蜗居》)
(6)海藻撅嘴说:“人家都点豆浆了,哥哥你能不能换一个?(同上)
(7)袭人道:“人家牵肠挂肚的等着,你且高乐去,也不打发人来给个信儿 。”(曹雪芹《红楼梦》)
(8)玳珍坐了下来,嘟囔道:“害人家剥了一早上,便宜他享现成的!”(张爱玲《金锁记》)
例 ( 4) - ( 8)中都是女性用“人家”指 “自己”。其中(4)(5)(6)具有明显的撒娇,俏皮色彩。(7)表示亲昵。而(8)则有埋怨和不满的语气。值得注意的是,在语料搜集中发现,如果说话者为男性, 则一般会直接用“我”, 而很少用“人家”来称呼自己。如:
(9)季泽先是愣住了,随后就立起来道:“我走。我走就是了。你不怕人,我还怕人呢。”(《金锁记》)
(10)祁老人先提出实际的问题:“这两天我很惦记着你!咱们是老邻居,老朋友了,不准说客气话,你有粮食没有。没有,告诉我一声!”(老舍《四世同堂》)
例(8)和(9)都带有明显埋怨和怒气的色彩,但例(9)中直接用“我”是典型的男性表达风格。例(7)和(10)中,都表示担忧和关心,前者用“人家”后者用“我”,虽然在语义上没有差别,但在情感上前者往往更能形象表达出亲昵色彩。上述例子中,如果说话者为女性,那么将“我”换做“人家”也未尝不可,但如果说话者为男性,就显得有些“娘娘腔”了。
三、“人家”自称使用性别差异存在的原因
1.交际功能
“人家”自称在交际过程中可以拉近双方的距离,通常使用“人家”自称的一方,往往有自认弱势的含义。如:例(4)罗霞用“人家”拉近了与男朋友的距离,希望得到男朋友的怜爱,有撒娇的色彩。例(7)袭人用“人家”既诉说了委屈,同时也表现出了自己的娇弱无助。例(8)中,玳珍以“人家”自称表达不满,与其说气恼,不如说娇嗔更为贴切。
可见说话人在使用“人家”自称时带有希望听话人给予自己怜爱、同情等交际目的,同时也更符合女性细腻、温柔、娇弱的特点。而男性在交际过程中更喜欢简单,直接,所以一般不会使用“人家”自称以博取对方的怜爱和同情。
2.社会文化因素
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男性始终占主导地位,女性则处于从属地位。在父系社会中,形成了“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一系列贬低,压制女性的价值观念。男性的社会地位往往高于女性,在交际过程中, 男性的优越感会不自觉的表现出来。一般情况下,用“人家”指“我”时是说话者以对方为主体,也就是说,说话者这时把自己置于次要地位,所以男性几乎不用“人家”来称呼自己[2]。
四、小结
综上所述,“人家”自称的使用者多为女性,而男性使用频率极低,这种性别差异产生的原因和人的心理、社会地位等有密切的关系,虽然在当代,女性地位有了很大提高,不再是男性的附属,但从语言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说,“人家”自称以女性为主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参考文献:
[1]闫亚平(2007),人际功能与“人家”所指的扩张,《语言教育与研究》第二期。
[2]赵蓉晖 2003 《语言与性别—— 口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作者简介:刘冬雪(1991—),女,汉族,黑龙江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