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诞与虚无中的自我救赎

2014-11-26 05:12史妍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8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萨特存在主义

史妍

摘 要:存在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萨特的小说是存在主义的典型代表。随着存在主义逐渐进入到中国,对中国文学作品产生了巨大影响。《围城》作为我国先锋性文学作品,其中也蕴含着存在主义。因此,加强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将对萨特存在主义与钱钟书的《围城》进行分析和研究,并阐述萨特与钱钟书二者作品中的共同之处与不同点。

关键词:《围城》;萨特;存在主义;对比研究

前言:20世纪80年代,西方存在主义思想出现,并逐渐渗透到我国,并对我国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一部分文学作品中涉及到西方现代思想,该类文学作品被称为先锋小说,钱钟书、洪峰、叶兆言等作者就是先锋作品代表人物,特别是钱钟书的《围城》就表现出与西方存在主义的相同之处。

一、存在主义和萨特小说中的存在主义

存在主义是指任何以孤立的个人非理性意识活动视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是一个比较广泛的哲学流派。萨特的三部典型代表作《墙》、《恶心》以及《禁闭》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其中《墙》被认为是存在主义小说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能够充分体现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这部小说主要是描述西班牙内战时期,革命者巴勃洛被法西斯逮捕,并被判处死刑的情境,由于主人公招假供等事件,误导法西斯军队,导致悲剧上演,在面临死刑之时,巴勃洛狂笑[1]。薩特的《墙》是一件偶然、事与愿违的事件,这种巧合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主人公原本处于捉弄招假供,然而,却不料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在故事的结尾,主人公狂笑不止,主人公的笑蕴含着深刻的含义,是主人公对这个荒谬的世界发出的嘲笑。所以,主人公的行为代表着作者的思想、观点和看法,也就是存在主义,即在一个人眼里,客观世界具有不可知性和异己性,世界是没有任何逻辑的。加缪对存在主义是这样评价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是没有逻辑、没有理性的,人们对其保留了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二、《围城》中的存在主义

萨特文学作品出现之后,在中国,也出现了与《墙》存在异曲同工之妙的文学作品,钱钟书的《围城》,对因果悖理等现象的描述。《围城》主要是阐述方鸿渐与赵辛楣两个人之间的关系,两个主人公在文中经历了从敌人到朋友的过程,极具戏剧、巧合性。由于方鸿渐的言行与赵辛楣所希望的相违背,最终导致两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好。文中的巧合、偶然性事件与萨特的《墙》存在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是赵辛楣在毕业时将书籍留给了方鸿渐,其中包括一本禁书,被人揭发之后,方鸿渐丢了工作,赵辛楣一个善意举动,却给方鸿渐造成了麻烦。与萨特的主人公一样,出现了因果悖理的现象。虽然,从某一个角度来看这个事件时合情合理的,然而,站在理性角度来说,也明确表现了个人与客观世界的分离与对立,蕴含存在主义成分。

三、《围城》与《墙》的比较

(一)内容与形式的完美契合

钱钟书的《围城》和萨特的《墙》不仅在内容上都体现了荒谬、不切实际,而且在形式上也具有共同之处。内容上,两个作者都运用了偶然事件作为整个作品的中心事件,促使事件向因果悖理趋势发展。另外,除了在事件选择上两个作品具有共通处,而且还增加了根源于人的孤立性和彼此之间的沟通障碍,并都将事件从幕后推到台前,将事件升华,即便两个事件在篇幅长短上存在一定差别,但是,表达的含义却没有发生变化,且事件的表述都与任务关系存在密切的联系,故事都是以悲剧收场。除此之外,两部作品在题目上也都具有“墙”,墙作为一种具象的物体,是表现隔离的意思,简而言之,就是两部作品都是要表现世界的对立、独立,无法沟通和交流[2]。

(二)本质差别的中西思维

萨特的《墙》与钱钟书的《围城》也具有许多不同之处,即便在事件类型、思想上都具有共同之处,但是,观其本质,能够深入看到二者之间的不同之处。首先,在萨特的《墙》中,主要通过一个革命大事件来推动故事发展的,然而《围城》则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事件来进行深入描述,即两部作品在事件类型产生的影响方面具有不同;其次,篇幅方面,萨特的《墙》篇幅较短,通过对一个事件的描述,阐述了自身对世界、对社会的观点和看法,相比较而言,钱钟书的《围城》篇幅较长,主要通过多个事件来完成此书创作并将多个事件结合到一起,来充分表现作者的思想观点,容量较大;再次,在事件描述方面,萨特的《墙》是直接表述自己观点,而钱钟书的《围城》则是在将情节都描述完之后,对其中的意义进行阐述,并且不让事件中的主人公意识到因果与事与愿违的关系;最后,两部作品中虽然都涉及到“墙”这个字,但是,所表达的意义是各不相同的,萨特的“墙”是牢房的墙,代表着生与死之间的界限,而钱钟书的“墙”则更具有象征意义,既隔绝的含义,是人与人之间的隔阂[3]。

结论:

根据上文所述,通过对萨特的存在主义以及钱钟书的《围城》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二者之间的共同之处以及不同点。受到外国文学作品以及存在主义思想的影响,我国一部分文学作品也出现了存在主义的影子,并对我国人民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优秀的作品在给读者一种情感上的冲击,也充分展现了自身独特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郝利群.幽默·奇谲·广博·机智——略谈钱钟书小说的艺术特色[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8(03):259-261.

[2]何开四.“诗画分界”析——《关于莱辛《拉奥孔》和钱钟书《旧文四篇》的比较研究(摘要)[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20(05):12-14.

[3]郑静.开放中的封闭与保守中的前卫——艾米丽·狄金森与李清照的存在主义意识比较[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8):158-159.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萨特存在主义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归来》中的存在主义叙事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
汉藏数词对比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存在主义思想下《蝇王》与《鼠疫》的比较
荒诞世界的生存之道——《他们》的存在主义解读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义解读